- 中醫特色診療技術護理規范研究
- 魏雪紅 李衛強主編
- 697字
- 2021-12-22 19:14:18
第二節 滴鼻療法護理規范
一、滴鼻療法概念
滴鼻療法是指醫者應用具有芳香通竅、收斂止涕、涼血止血等作用的藥物制成水劑、油劑或乳劑,將藥液滴入鼻內,通過鼻黏膜吸收,以達瀉出病邪、醒腦開竅的一種治療方法。
二、適應證
本療法適用于頭部及鎖骨以上各種疾病,對感冒久治不愈的鼻塞、膿腫等鼻腔疾病,有顯著效果。
三、禁忌證
凡瘟病初起、外部創傷,以及酒醉、食油脂類后等禁用。
四、評估要點
1.向鼻內滴藥時,滴管頭不要碰到鼻部,以免污染藥液;
2.不可長期擅自依靠滴鼻液來改善鼻腔癥狀,應請專科醫生診治,以免喪失治療時機;
3.嬰幼兒盡量不用滴鼻液,因為嬰幼兒的鼻黏膜更為嬌嫩,用滴鼻液會刺激鼻黏膜;
4.高血壓患者慎用鼻黏膜血管收縮劑,以防血壓升高。
五、護理操作規范要點
1.滴藥前把鼻涕擤干凈,如果鼻腔有干痂,可用溫鹽水清洗,待干痂變軟取出后再滴藥。
2.滴藥時,患者后仰,頭向后垂使鼻孔朝天,將藥液滴入患側或雙側,每側4~5滴,滴后輕捏鼻翼數次,休息5 min再起來,使藥液充分和鼻腔黏膜接觸。
3.每日滴藥3~4次。使用噴鼻劑時,頭不要后仰,將藥瓶的噴嘴插入鼻子,在按壓噴霧器的同時吸氣。在抽出噴霧器之前,要始終按壓噴霧器,以防鼻中的黏液和細菌進入藥瓶。
4.在一側或雙側鼻孔中噴藥后,輕輕地用鼻吸氣2~3次。
六、注意事項
1.如用藥后鼻中疼痛、作癢及鼻涕增多者,可使患者坐起,擤凈鼻涕。
2.如有黃水和膿液排出,或喉部上腭有遺藥,則用溫開水漱口洗鼻腔。
3.在施行滴鼻法時,如果出現鼻出血等反應者,可于頭額、上身、印堂等處冷水噴激。
4.如發生目赤、頭額、刺痛,是藥力未達病所的原因,可取鼻脈、額脈及舌下脈等處放血,然后再在頭部用冷水噴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