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香藥概述
第一節 香藥的定義
香藥在中國傳統醫藥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疾病防治中發揮著獨特的優勢。本書探討了香藥的概念并追溯了香藥的歷史淵源,歸納和總結了香藥的臨床功效及其運用,闡述了香藥的現代藥理作用和保健作用。通過本書不僅可全面了解香藥,且有利于香藥的進一步合理應用。
關于“香藥”的定義,《中藥大辭典》等中醫藥工具書并沒有給出明確界定。迄今所見的相關專著及文獻中,對香藥的定義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陳氏香譜》、洪氏《香譜》等宋代香譜將可以用作制香的藥材統稱為香藥,除了沉香、檀香、乳香、沒藥、龍腦、丁香等常用香藥,甘草、當歸、厚樸、大黃等具有香氣的藥材皆可以用作制香,所以皆可歸入香藥的范疇。
2.宋代寇宗奭《本草衍義》中對香藥的描述為,“藥有酸、咸、甘、苦、辛五味……論其四氣,則是香、臭、臊、腥……沉、檀、龍、麝,則其氣香”,按照此說法,沉香、檀香、龍腦、麝香一類具有香氣的藥材,都應被歸為香藥。
3.朱震亨在《局方發揮》中所批判的香藥,主要是指具有“清揚飛竄”、“燥悍香竄”等特性的一類中藥材,而并非單純以是否具有香氣來區分香藥,例如甘草、陳皮,雖有香氣,但因其性味甘緩,所以朱震亨認為其并不在香藥之列。至于姜、桂一類,因其有行氣的功效,所以可稱之為香藥。
4.李良松等在《香藥本草》中將其定義為藥用部位氣味芳香,或經燃燒、煎制、磨粉、加熱能產生香氣,以及雖無特殊香味,但用于合香制香,等在通常被當作香藥使用的藥物。
5.目前,多數學者認為,香藥是香料藥物的簡稱,是具有揮發性,用于醫療衛生和配制香料食品的含有芳香成分的天然藥物。按來源可分為動物性香藥和植物性香藥,動物性香藥多為動物的生殖器官、脂肪、性腺分泌物及病態分泌物,如獅子油、麝香、龍涎香等。而植物性香藥多從芳香植物的花、葉、種仁、根莖及樹脂部分經加工而得,如郁金香、胡蘆巴、木香、乳香等,二者中以后者為主。
綜上所述,本書香藥的選擇兼具以下三個標準:其一,含有芳香揮發性成分;其二,用于醫藥或配制香料常用之呂;其三,在溝通東西方貿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本書所選香藥并非單純以是否具有香氣來區分,例如甘草、陳皮、當歸、厚樸、大黃等雖具有香氣,但不列入;常見的發汗解表藥和輕清解暑藥如紫蘇、金銀花、香薷、佩蘭、藿香等,也不列入。
根據此定義現將常見香藥舉例如下:沉香、木香、麝香、檀香、安息香、蘇合香、血竭、丁香、乳香、硼砂、小茴香、大茴香、龍涎香、沒藥、肉豆蔻、白豆蔻、紅豆蔻、降真香、郁金香、甘松、補骨脂、蘆薈、藏紅花、縮砂仁、胡蘆巴、胡椒、冰片、蓽茇、蓽澄茄、迷迭香、阿魏、膃肭臍、香附、肉桂、琥珀、訶子、白膠香、胡桐淚等30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