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繁殖母牛飼養管理技術

第一章 繁殖母牛飼養管理技術

第一節 影響母牛養殖效益的主要因素

一、母牛的養殖效益估算

①精飼料全年平均每天2.5kg,價格2.4元/kg, 365×2.5×2.4=2190元;

②粗飼料是玉米秸稈,主要收割,運輸和儲藏等費用,每頭母牛全年需500元;

③保?。ㄖ饕S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添加劑)每頭50元;

④疫病風險每頭牛100元;

⑤水50元(以自來水價格計算);

⑥電60元(含粉草和鍘草用電);

⑦配種費用每頭100元;

⑧消毒每頭每年5元;

⑨人工工資400元(以規模養殖場工資計算);

⑩冬天塑料棚50元。

犢牛從出生至斷奶180天補充犢牛料費用160元,合計3665元。

繁殖母牛群體以85%產犢率和95%成活率計算,在寧夏改良品種犢牛3個月斷奶后售價為5000元/頭以上,每頭牛每年糞便出售400元,經營收入為:5400元(收入)—3665元/(支出 )=1735元

即:飼養一頭成母牛年收入1735元×0.85×0.95=1401元。也就是說在完全舍飼的情況下,每飼養一頭成年母牛年收入1401元。

二、影響母牛養殖效益的主要因素

1.牛良種質量參差不齊,品質差

目前,我國農村的牛種混亂,如地方品種、兼用型地方良種牛、引進品種和地方品種的雜種牛等,地方良種牛是我國牛肉生產的主導,與發達國家良種牛比例80%以上的差距很大,牛群整體品質差。我國肉牛產肉率遠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生長速度緩慢。地方品種與專用肉牛品種在體型發育、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和肉質性能方面差距比較大。肉牛生產周期長,所產優質高檔牛肉較少,制約了肉牛養殖效益。

2.配種站和配種點建設不完善

沒有品質優良的肉牛凍精適合地方發展,人工授精未全面推廣應用。在一些落后的偏遠地區,配種還采用自然交配,配種旺季頻繁配種,造成精液質量差,盲目追求經濟利益,影響下一代質量,縮短了公牛最佳的使用時間。建立優良的配種站和配種點,使優良品種公牛的基因得以繁殖延續,建立完善的鏈條體系非常必要。

3.母牛繁殖力不高

母牛繁殖力的高低對養牛的經濟效益起著關鍵作用。通常母牛在產后30~70天開始第一次發情,如果營養不良或者飼養條件惡劣,會延遲母牛發情的時間,造成母牛資源未被合理開發使用。同時農牧區圈養的母牛缺乏運動,日照不足等都會造成母牛發情、妊娠異常。

4.飼養管理方式粗放落后

目前,我國肉牛產業發展的步伐緩慢,養牛業還存在著小、散、低的局面,肉牛飼養以農區、牧區、農牧區、山區農戶分散飼養為主,占養牛的70%左右,大中規模的養牛場很少,一般農戶飼養一到幾頭,或者是幾十頭。肉牛的養殖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低,養殖方式粗放,還停留在游牧式的傳統養殖方式上。發展大型專業型的肉牛育肥場和規模較大的養殖專業戶,出欄的肉牛數量比例也很小。這種散養肉牛的方式由于飼料混雜,年齡混雜,基礎薄弱,生產方式落后,抗市場風險能力弱,缺乏科學指導,導致肉牛的品種和飼養模式不統一,必須由散養向規?;B殖模式轉變。

5.能繁母牛基礎群體數量低

能繁母?;A群體是肉牛發展的關鍵,是黃牛改良的基礎,而我國目前的母牛并沒有考慮其成本,經濟效益低。養殖戶受到利益驅使,把雜交的小牛直接出售,能繁母牛數量不足,后備母牛嚴重短缺,導致母牛群體數量減少。

6.農戶飼喂方式傳統單一

農戶養牛方法傳統,沒有什么具體飼養規程,大多數都是有啥喂啥,不會根據生長階段補充一些精料和預混料,導致日糧蛋白質缺乏,維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不足,營養成分嚴重不足,不能滿足肉牛生長的需要,使得飼養周期偏長,肉牛生長發育不良,肉質差,育肥效果不好。經常變更飼料,影響牛瘤胃消化吸收,導致瘤胃菌群紊亂,不利于牛生長發育。

7.對犢牛的管理較差

母牛產犢牛時,尤其是寒冷季節,人員進出頻繁,牛舍忽冷忽熱,極易導致犢牛感冒,圈舍冬季溫度偏低,環境簡陋,糞尿沒有及時清理,潮濕,不曬太陽等影響犢牛的生長發育,疏忽對犢牛的管理,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8.優質飼草缺乏,飼草資源開發滯后

飼草資源未得到充分合理開發,天然草地的生產力低下,營養水平低,實際利用價值不高,秸稈利用率低,飼草資源浪費嚴重。我國目前秸稈利用率僅為25%左右,大部分沒有被加工制成青貯料或者秸稈發酵料,沒有設計合理經濟高效的日糧配方。飼草供應季節不平衡,冬春季節飼喂草料不足,飼草質量不穩定,制約肉牛養殖效益。飼草資源開發有限,草料不足,飼喂成本增加已經成為制約養牛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9.缺乏成熟的技術支撐,科學養殖水平低

目前,我國肉牛傳統分散養殖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多數農戶科技意識缺乏,對秸稈加工利用、育肥補飼、犢牛培育等肉牛養殖技術認識和應用能力欠缺,管理措施不健全,傳統粗放的飼養管理模式,導致肉牛飼養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產肉率低,出欄率低,影響肉牛生產水平,缺乏科學的飼養管理水平和標準。目前在養牛方面缺乏較為嚴格的飼養管理規程與精細的標準,導致技術服務不能和生產發展水平同步。了解這些因素,促使養殖農戶能更好地掌握提高肉牛效益的措施,如從國外引進優質的良種牛,利用我國地方品種黃牛的優良特性,廣泛利用雜種優勢,規范飼養管理,發展規模養殖,以散養為基礎,逐步擴大規模化生產。加強犢牛飼養,精細化母牛管理,育肥牛要分階段飼喂,提高飼草資源開發利用,降低養牛成本。加強疫病防控,確保健康養殖。

三、如何擴大母牛的養殖規模

近年犢牛價格不斷攀升,而成年牛價格又基本觸頂,導致單純育肥的效益不斷被壓縮,發展繁育母牛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是未來養牛業發展的大方向。不過繁育母牛所需的周期長、資金量大,養牛戶所面臨的壓力非常大,因此,最好將其作為副業慢慢地進行發展,繁殖公牛犢育肥后賣掉,母牛犢則繼續留種擴群。

購買母牛應盡量購買青年牛,當前500kg左右的青年西門塔爾母牛售價約為13000元/頭,10頭牛則需要13萬元。

青年母牛買回后2~3個月內多可以配種,配種后9.5個月左右便可以產犢,假設公牛犢和母牛犢各為5頭。公牛犢飼養到1.5歲齡體重達到650kg以上時出欄,至少需要2.5年才能見到效益。若粗飼料完全自行收購,每頭基礎母牛每年需要1500元的飼養成本,2.5年10頭基礎母牛則需要3.75萬元,5頭公牛犢至出欄期間需要3萬元的飼養成本,這些牛需要投資成本19.75萬元。

母牛產犢后一般4個月內便可以再次發情配種,配種后9.5個月左右再次產犢。假設公牛犢和母牛犢各為5頭,產犢4個月內進行配種,此時基礎母牛已經發展到15頭了,配種后9.5個月左右第三次產犢。假設公牛犢為8頭,母牛犢為7頭,第四次產犢時,基礎母牛已經發展到20頭了。假設公牛犢和母牛犢各為10頭,第五次產犢時基礎母牛已經發展到27頭了。假設公牛犢為14頭,母牛犢為13頭,第六次產犢時基礎母牛已經發展到37頭了。假設公牛犢為19頭,母牛犢為18頭,此時養牛戶擁有基礎母牛37頭、育肥公牛14頭、青年母牛13頭、牛犢37頭,總計101頭牛。

第二節 母牛的繁殖

一、發情周期

這一次發情開始到下一次發情開始為一個發情周期,一般母牛平均為21天(18~25天),育成母牛為20天(18~24天)。

特點:

(1)發情持續時間短

平均為17h,最短的只有6h,最長的也只有36h。

(2)多處安靜發情

進入發情期的母牛,有不少母牛卵巢上雖然有成熟卵泡,也能正常排卵、妊娠,但其外部發情表現卻很微弱,甚至無發情表現,易造成漏配。

(3)產后第一次發情時間晚

母牛產后第一次發情時間出現較晚,肉牛多在產后40~104天,黃牛多在產后58~83天。帶犢哺乳、營養、季節等是影響母牛產后發情遲早的主要因素。

分四個階段:

(1)發情前期

發情前期是發情的準備期,主要表現為陰道充血,子宮頸和陰道分泌物增多,并有稀薄,還不接受其他牛的爬跨,持續時間一般為3~5天。

(2)發情期

發情期是母牛性欲最旺盛的時期,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精神興奮,外陰部充血、紅腫,分泌大量的黏液、透明狀分泌物,陰道黏膜潮紅有光澤,愿意接受其他牛的爬跨,持續時間較短,一般為18h。

(3)發情后期

發情后期是母牛發情癥狀開始消失的時期,母牛表現為性欲減退直至消失,陰道分泌物開始減少,陰道黏膜腫脹也逐漸消退,開始拒絕其他牛的爬跨,持續時間一般為5~7天。

(4)間情期

間情期也稱休情期,這一時期母牛的黃體逐漸消失,性欲完全停止,精神恢復正常,發情癥狀完全消失,卵泡開始重新發育,準備進入下一個性周期。

二、發情鑒定

發情鑒定的目的是及時發現母牛發情,正確掌握配種時間,防止誤配、漏配,提高受胎率。發情鑒定的方法:

(1)外部觀察

發情母牛表現興奮不安,食欲和產乳量減少,尾根舉起,追逐和爬跨其他母牛并接受其他牛的爬跨。兩者的區別是被爬跨的牛如發情,則站立不動并舉尾,如不是發情牛,則往往拱背逃走;發情牛爬跨其他牛時,陰門搐動并滴尿,具有公牛交配的動作,外陰部紅腫,從陰門流出蛋清樣吊線的黏液,且卵巢上有一正在發育的卵泡。母牛的發情表現雖有一定的規律性,但由于內外因素的影響,有時表現不太明顯或欠規律性,因此在確定輸精適期時,必須善于綜合判斷,具體分析。

(2)陰道檢查

用開腔器插入母牛陰道內,檢查觀察母牛子宮頸外口變化,未發情母牛陰道黏膜蒼白、干燥,子宮頸口關閉、蒼白、緊縮成菊花狀(似雞肛門),陰道內無黏液;若母牛發情,陰道內常有黏液,陰道黏液有光澤感,充血濕潤,子宮頸口開張,宮頸充血、潮紅、濕潤。

(3)直腸檢查

將手伸入直腸,隔著腸壁觸摸卵巢上濾泡發育成熟的變化情況來判斷母牛是否發情以及發情程度。當母牛發情時,觸摸到的卵巢有一側因濾泡發育,其體積一般較另一側的卵巢體積大,觸摸其表面,就會感到濾泡凸出卵巢表面,緊張、光滑、柔軟、膜薄而有彈性,并且有液體波動感。

通過直腸觸診,檢查卵泡發育情況,牛的卵泡發育期可分為四期:

第一期,卵泡出現期——卵泡稍增大,卵泡直徑為0.5~18.75cm,觸診時為軟化點,波動不明顯,在這個時期,一般牛已開始表現發情。

第二期,卵泡發育期——卵泡增大到1~37.5cm,呈現小球形,波動明顯,在此期的后半段,發情表現已不太明顯。

第三期,卵泡成熟期——卵泡不再增大,但泡壁變薄,緊張性增強,在直腸檢查時,有一觸即破之感。

第四期,排卵期——卵泡破裂排卵,卵泡液流失,故泡壁變為松軟,成為一個小的凹陷。排卵后6~8h,黃體即開始生成,再也摸不到凹陷。排卵多發生在性欲消失之后10~15h。夜間排卵比白天多,右邊卵巢排卵比左邊多。

牛屬全年多周期發情動物,即全年均可發情,沒有季節性。在天暖草料好時,發情明顯,配種較易受胎。為了準確掌握母牛發情時間,提高牛群內發情牛的檢出率和輸精率,人工授精員和飼養員要掌握和熟悉所負責牛群的基本情況,至少每天要進行2次仔細的檢查,觀察是否有發情母牛。對檢出的發情母牛,不管這次是否予以配種,都要登記,以便下次對這些牛進行檢查。

正確的直腸檢查:手心向上緩慢伸進直腸,手心翻轉,從子宮頸口開始,子宮頸、子宮體、子宮角、輸卵管、卵巢,逐個觸摸。這樣的檢查順序能夠排除生殖道非正常的生理狀況,從而正確把握母牛生殖道的正常生理狀況,為母牛懷孕、發情、炎癥做正確的判斷。

圖1-1 直腸檢查模型圖

三、發情母牛排卵時間

排卵是卵巢內成熟的卵子從破裂的卵泡中排出的生理過程。母牛一般在發情表現結束后排卵,排卵的時間由于母牛個體情況、季節、氣溫等因素而停止后12h左右排卵,排卵后卵子在輸卵管內保持授精能力的時間為8~12h。

據報道,早晨4~8點排卵的發情母牛占50%以上,上午8點~下午2點排卵的發情母牛占12%,下午2點~晚上9點排卵的占25%,晚上9點~早上4點排卵的占10%,可見,發情母牛半數以上在早晨4~8點排卵,其次為下午2點~晚上9點,了解這些情況可以對發情母牛做到適時配種,提高受胎率。

適宜的授精時間:

(1)母牛的排卵時間

發情母牛排卵時間多發生在發情結束后4~16h,而且多數排卵發生在深夜至次日凌晨。

(2)卵子保持授精能力的時間

卵子和精子在輸卵管上1/3處壺腹部授精,卵子排出后到達授精部位需要6~12h,在壺腹部保持授精能力的時間為8~12h,以后卵子衰老失去授精能力。

(3)精子到達授精部位的時間

輸精15min后,活力強的少數精子很快到達輸卵管授精部位,其余陸續到達。

(4)精子在母牛生殖道保持授精能力的時間

輸精后,精子雖然很快到達輸卵管壺腹部,但不具備授精能力,在生殖道中必須獲能才具有授精能力,精子獲能過程需要20h左右,獲能后的精子保持授精能力的時間約為30h。

為了保證較高的受胎率,應當通過直腸檢查,檢查卵巢上的卵泡發育狀況,一般情況下卵泡發育到1.5~2.0cm,卵泡頂端很薄、很脹,有一觸即破的感覺,這時輸精,一般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四、母牛的異常發情

母牛由于卵巢功能失常而引起異常發情,包括:

1.隱性發情

母牛在發情時缺少性欲表現。在產后母牛和瘦弱母牛中較為多見。其原因是促濾泡成熟素或雌激素分泌不足、營養不良、泌乳量高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母牛發情的時間較短,冬季母牛舍飼時間較長,最容易漏情。

2.假發情

發生在妊娠5個月左右,突然有性欲表現,特別是接受爬跨,但進行陰道檢查時,陰道口表現收縮或半收縮,無發情黏液。直腸檢查時能摸到胎兒,這種現象叫“妊娠過半”。另一種假發情是母牛雖具備各種發情的外部表現,但卵巢內無發育的濾泡,最后也不能排卵,常表現在患卵巢機能不全的育成母牛和患有子宮內膜炎的母牛。

3.持續發情

正常母牛發情持續時間較短,但有的母牛連續2~3天發情不止。主要原因:

(1)卵巢囊腫

由于不排卵的濾泡繼續增生、腫大而造成。濾泡不斷發育,分泌過多的雌激素,所以母牛發情延長。

(2)濾泡交替發育

開始在一側卵巢有濾泡發育產生雌激素,使母牛發情,但另一側卵巢又有濾泡開始發育,前一濾泡則發育中斷,后一濾泡繼續發育,這樣它們交替產生雌激素而使母牛發情延長。

4.短促發情

指母牛發情期非常短促,如不注意觀察,極易錯過配種時機。其原因可能是發育的卵泡迅速成熟排卵,也可能是因卵泡停止發育或發育受阻而縮短了發情期。

5.不發情

母牛因營養不良、卵巢疾病、子宮疾病,乃至嚴重的全身疾病等都能使母牛不發情。產奶量高且膘情好的新產分娩母牛,常常在分娩后很久不發情。

五、誘導母牛發情的方法

誘導發情激素:

(1)促卵泡激素(FSA)

10~25mg,一次肌注。

(2)孕馬血清

200~800IU,一次肌注。

(3)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500~1000IU,一次肌注。

(4)前列腺素

3~8mg,一次肌注。

(5)氯前列醇

175ug,一次肌注。

六、人工授精技術

人工授精技術是指利用器械以人工方法采集種公牛精液,經過檢查、稀釋、冷凍、保存及解凍等特定處理后,用輸精器械輸入發情母牛的生殖道,使母牛妊娠的一種繁殖技術。

1.凍精處理關鍵技術

(1)無論任何情況下,凍精在空氣中暴露的時間不得超過15s,否則將報廢。

(2)精液解凍溫度是36℃,不得低于35℃,不得高于37℃,使用測溫卡監測解凍溫度,以測溫卡上顯示的綠色數字為準,水浴鍋的指示燈和溫度計準確性差,可靠性差。

(3)精液解凍時間30~45s,不得低于30s,不能靠經驗和數數,必須配備秒表。

(4)輸精部位是子宮體,不提倡子宮角輸精,大量研究表明子宮角輸精不能提高受胎率,可能對子宮造成傷害。緩慢輸入精液,時間5s最好,不得短于3s;精液從液氮罐中拿出解凍到輸入牛的子宮內的時間,常規凍精不得超過10min。

2.輸精技術操作規程

(1)母牛需經發情鑒定及健康檢查后才能予以輸精。

圖1-2 人工授精操作

(2)母牛在輸精前外陰部應先用清水清洗、衛生紙擦拭,然后以0.3‰新潔爾滅溶液或0.1%的高錳酸鉀溶液或酒精棉球消毒,干燥后,再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拭。

(3)輸精槍頭不得接觸污染的外陰,不得正對輸精人員身體,以免母牛后退時,直插生殖道造成傷害;上舉尾根或母牛后軀保定,以免母牛誤傷輸精人員。

(4)輸精用精子活力應達0.35以上, 細管型凍精精子數為1000萬以上;解凍后的精子畸形率小于20%、頂體完整率大于40%、無病原性微生物、每毫升中細菌菌落數小于1000個、存活時間在5~8℃貯存時不超過12h,在37℃貯存時不超過4h;性控精液要比常規精液輸精時間晚6~8h,精子數200萬~300萬。

圖1-3 性控凍精和常規凍精授精部位比較

(5)輸精員剪短指甲,左手戴長臂一次性手套,用水沾濕,手呈錐形,手心向上伸入直腸后手心轉下,找到子宮頸,將其握于掌心,同時臂肘向下輕壓,使陰門開裂。

(6)右手將輸精槍插入陰道,先自陰門向前向上插入10~15cm,再向前向下插入,兩手相互配合,使輸精槍尖端對準子宮頸口,緩緩導入子宮頸內 5~8cm,然后注入精液,亦可在進入子宮頸內口 1~4cm 的子宮體部位輸精。

(7)輸精應做到輕插、適深、慢推、緩出,防止精液倒流。

(8)輸精母牛須做好記錄,各項記錄內容必須真實、準確。

表1-1 母牛配種記錄表母牛配種記錄表

(9)輸精后飼養人員必須在下一個情期(一般在輸精后的18~22d)觀察母牛有無發情表現,若連續2個情期無發情,則可以判斷為受孕;否則,飼養員應及時通知凍配人員重新授配。

第三節 繁殖母分牛階段飼養技術

一、母牛的營養需要

表1-2 不同生理階段母牛的營養需要

二、繁殖母牛階段飼喂技術要點

(一)后備母牛

核心:一是盡量使用青粗飼料;二是控制母牛增重過快、過低都不好,13~14月齡達到成年體重的70%~75%,適宜日增重:0.6~0.8kg。

1.斷乳母犢的培育

(1)對3~4月齡的母牛犢(體重不低于110kg)適時斷乳。

(2)斷乳母犢有充足粗飼料的同時,補充營養平衡的精料,使日增重保持在0.8~1.5kg。

(3)認真做好斷乳母牛犢的疫苗免疫和體內外寄生蟲的防治。

2.育成期的營養

剛斷奶育成期母牛的瘤胃發育沒有完全,粗飼料里要搭配優質青干草。風吹草枯的季節,營養不能滿足需要,這時還要補充一定量的混合精料,建議配方:玉米65%~70%,棉籽餅/花生餅5%~15%,豆餅/粕5%~15%,食鹽1%,小蘇打1%,母牛預混料5。日喂量為體重的0.6%~0.8%,還可以用糊化尿素30~50g代替部分豆餅或棉籽餅。

(1)6~12月齡

①母牛性成熟期,是生長最快的時期,性器官和第二性征的發育也很快,體軀向高度和長度方面急劇生長。

②瘤胃已具有了相當的容積和消化粗飼料的能力。

③消化器官也處于強烈的生長發育階段,需繼續鍛煉。

④一般日糧中干物質的75%來源于優良的牧草、青干草、青貯料和多汁飼料外,還必須補充25%的混合精料。

⑤從9~10月齡開始,可飼喂一些秸稈和干草類粗飼料,其比例占粗料總量的30%~40%。日糧配方為混合料(精料配方:玉米50%、麩皮14%、豆粕20%、胡麻餅10%、食鹽1%、預混料5%)2~2.5kg,秸稈3~4kg (或青干草0.5~2kg,玉米青貯8~10kg)。

(2)13~18月齡

①13~14月齡時體重可達成年母牛的70%~75%,生長強度進入遞減階段,無妊娠負擔,更無產奶負擔。

②日糧以粗飼料和多汁飼料為主,其比例約占日糧總量的75%,其余25%為配(混)合飼料,以補充能量和蛋白質的不足,這樣不僅能滿足營養需要,而且還能促進消化器官的進一步生長發育。

③日糧配方為混合料(精料配方:玉米60%、麩皮14%、豆粕8%、棉粕10%、磷酸氫鈣1%、食鹽1%、小蘇打1%、預混料5%)2~2.5kg,秸稈5~6kg(或青干草1.5~3.5kg,玉米青貯10~15kg)。

(3)19~24月齡。

①母牛已配種受胎。

②以優質干草、青干草、青貯料作為基本飼料,精料可以少喂甚至不喂。

③妊娠后期,由于體內胎兒生長迅速,則需補充精料,精料(配方:玉米65%、麩皮10%、豆粕5%、棉粕12%、磷酸氫鈣1%、食鹽1%、小蘇打1%、預混料5%)日喂量為2~3kg。

(二)懷孕母牛

1.頭胎懷孕母牛

增重+妊娠。

2.經產母牛

妊娠以青粗飼料為主適當搭配精飼料的原則,根據膘情并參照飼養標準配制日糧。

3.妊娠前期(懷孕0~3個月)

核心:控制精飼料喂量,保持中上膘情,精料少喂、不喂。

(1)保證中上等膘情,不可過肥。

(2)營養補充以優質青粗飼料為主,適當搭配少量精料(1kg左右)。要保證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給。

①維生素A 缺乏時母牛精神不振,被毛粗亂,食欲減退,眼球微突,畏光流淚,傍晚視物不清,入舍后有碰撞現象。子宮內膜的上皮容易變性角質化,影響胚胎附植,使母牛不易受孕,妊娠母牛發生流產或產生弱胎或畸形、死胎、胎衣滯留或胎衣不下的概率增加;犢牛雙目失明,眼球突出,不會吮乳,全身癱瘓。

②維生素E 當維生素E缺乏時,母牛受胎率下降,胚胎易被吸收等。

③維生素D 影響鈣和磷的正常代謝,缺乏時間接引起不育。

礦物質缺乏,易引起異食癖。

①缺磷會推遲性成熟,嚴重時性周期停止。鈣、磷比例失調或缺乏,會使卵巢機能受到影響,卵泡生長和成熟受阻導致不孕、胎兒畸形、產死胎等。

②缺鈣能導致骨質疏松、胎衣不下、產后癱瘓等,如啃吃磚頭和水泥。

③缺硒會導致青年牛初情期推遲,成年母牛不發情、發情不規律、生產性能下降,對傳染病的抵抗力差和發生繁殖機能障礙,容易導致胎衣不下。

鈷、銅、碘、錳、鐵、鎂、鋅等對牛的繁殖是不可缺少的。

①吃土是微量元素缺乏,主要是缺鐵和鈷元素;

②喝尿或吃被糞尿污染的草是缺鹽和堿的表現;

③母牛產后吃胎衣是蛋白質不足的表現;

④吃塑料布、麻繩頭應考慮胃腸道寄生蟲;

⑤牛玩舌頭也要考慮寄生蟲;

⑥母牛喝尿等還要考慮酮?。?/p>

⑦舔食工作服的汗是缺乏鹽的表現。

懷孕不同時間,子宮有不同的變化:

①懷孕19~22天 子宮勃起反應不明顯,在上次發情時卵巢上的排卵處有發育成熟的黃體,黃體柔軟,孕側卵巢較對側卵巢大,疑為妊娠。如果子宮勃起反應明顯,無明顯的黃體,卵巢上有大于1cm的卵泡,或卵巢局部有凹陷、質地較軟,可能是剛排過卵,這兩種情況均表現未孕。

②懷孕30天 孕側卵巢有發育完善的妊娠黃體,黃體肩端豐滿,頂端突起,卵巢體積較對側卵巢大1倍;兩側子宮角不對稱,孕角較空角稍增大,質地變軟,有液體波動的感覺,孕角最膨大處子宮壁較薄,空角較硬而有彈性,彎曲明顯,角間溝清楚,用手指輕握孕角從一端向另一端輕輕滑動,可感到胎膜囊由指間滑動。

圖1-4 母牛妊娠子宮模式圖

③懷孕60天 由于胎水增加,孕角增大且向背側突出。孕角比空角約粗一倍,且較長,兩者懸殊明顯。孕角內有波動感,用手指按壓有彈性。角間溝不甚清楚,但仍能分辨,可以摸到全部子宮。

④懷孕90天 孕角如排球大小,波動明顯,有時可觸及漂浮在子宮腔內如硬塊的胎兒,角間溝已摸不清楚。這時子宮開始深入腹腔,子宮頸移至恥骨前緣,初產牛子宮下沉時間較晚。

4.妊娠中期(懷孕4 ~6 月)

應適量增加精料喂量,保證蛋白質供給。可每天補喂1~2kg精料。

①妊娠120天 子宮全部沉入腹腔,子宮頸越過恥骨前緣,觸摸不清子宮輪廓的形狀,只能觸摸到子宮背側面及該處明顯突出的子葉,形如蠶豆或黃豆,偶爾能摸到胎兒。子宮動脈的妊娠脈搏明顯。

②妊娠150天全部子宮沉入腹腔底部,由于胎兒迅速發育增大,能夠清楚地觸及胎兒。子葉逐漸增大,如胡桃或雞蛋;子宮動脈變粗,妊娠脈搏十分明顯,空角側子宮動脈尚無或稍有妊娠脈搏。

5.妊娠后期(懷孕7月至分娩)

要保證胎兒的正常生長和母體營養的儲備,注意補充維生素、礦物質飼料。每天補充精料2~3kg。

特別注意:懷孕母牛應適當控制棉籽餅、菜籽餅、酒糟、幼嫩豆科牧草等飼料的喂量。

產前7天,精補料中食鹽用量降至0.5%以下,嚴禁飼喂小蘇打等緩沖劑。產前15天,將母牛轉入產房,自由活動。

表1-3 母牛懷孕不同時期日糧配方

①精飼料 玉米40% 、麩皮25% 、玉米皮15% 、菜粕7%、棉粕3%、葵花粕5%、預混料5%。

②精飼料 玉米35%、小麥13%、麩皮25%、棉粕10%、菜粕7%、葵花粕5%、預混料5%。

妊娠期間的營養水平不僅影響胎兒生長發育, 還影響產后泌乳及正常發情。

營養不足:犢牛初生重量小、母牛泌乳性能差、犢牛出生后的增重慢、母牛產后乏情。

營養過剩:母牛發胖、難產(特別是頭胎牛)、產后發情延遲、發情不明顯等。

(三)哺乳母牛

哺乳期與懷孕期交叉的階段。泌乳母牛的營養需要取決于維持和泌乳的營養需要。母牛泌乳量直接影響犢牛的日增重和斷奶體重。飼喂原則:

①飼料要多樣化,并大量飼喂青綠、多汁飼料,以保證泌乳需要和母牛發情。

表1-4 哺乳期母牛飼喂方案

②分娩后2~3天,以優質干草和青貯飼料為主,補充少量精飼料。每日飼喂精飼料1.5kg、青貯4.0~5.0kg,優質干草2kg。

③分娩4天后,逐步增加精飼料和青貯飼料飼喂量,并依據母牛采食量變化調整日糧飼喂量。

④分娩2周后,增加日糧飼喂量。每天飼喂精飼料3.0~3.5kg、青貯10~12kg,優質干草1~2kg,哺乳母牛還需要補充鈣和鎂。

⑤分娩3個月后,產奶量逐漸下降,母牛處于妊娠早期,可適當減少精料喂量。如飼喂過量的精料,極易造成母牛過肥,影響泌乳和繁殖。因此,應根據體況和粗飼料供應情況確定精料喂量,多供青綠多汁飼料。

精料配方參考:玉米55%,麩皮19%,豆餅(粕)5%,棉仁餅(或棉粕)5%,胡麻餅5%,花生餅3%,葵籽餅4%,磷酸氫鈣0.5%,碳酸鈣1.5%,食鹽1.0%,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添加劑1%。

圖1-5 泌乳不同時期進食量和產奶量的變化

第四節 繁殖母牛的管理措施

一、體況管理

母牛體況是評價其營養狀態的有效指標。判斷母牛膘情的簡易方法,一般距離牛1~1.5m處觀察:

(1)看到4根以上肋骨說明偏瘦。

(2)看不到肋骨說明偏肥;

(3)能看到3根肋骨說明膘情適中。

圖1-6 母牛膘情正好

圖1-7 母牛膘情差

圖1-8 母牛膘情肥

最新母牛體況評分——9分系統

圖1-9 評判膘情的部位

圖1-10 體況1分——極瘦

圖1-11 體況2分——很瘦

圖1-12 體況3分——瘦

圖1-13 體況4分——較瘦

圖1-14 體況5分——中等

圖1-15 體況6分——好

圖1-16 體況7分——非常好

圖1-17 體況8分——胖

圖1-18 體況9分——很肥

二、圍產期管理

圍產期管理涉及營養管理、接產管理、犢牛出生管理、初乳質量等內容。

(一)營養管理

原則是要保持精粗平衡,控制鈣、鹽含量。日糧干物質占母牛體重的2.5%~3%,營養水平為:綜合凈能1.15Mcal/kg,粗蛋白質為13%,鈣40~50g,磷30~40g,混合精飼料2.5~3.5kg,優質干草4kg,青貯飼料5~8kg。在產前2周將日糧的含鈣量由占干物質的0.6%調整到0.2%,可有效地防止產后癱瘓或乳熱癥、真胃移位、軟骨癥和肢蹄病的發生。過多飼喂精料,不但增加了飼料成本,而且還會引發難產、酮病等疾病。對乳房變化不大、膘情偏瘦的母牛,可適當增加一些精料,但要防止催奶過急。

產前15天的母牛要實行:

1.低鈣飼養法,使母牛日糧中的鈣含量減至平時的1/3~1/2、加速母牛中的鈣質向血液轉移,有效防止產后癱瘓或產乳熱的發生。

2.減少食鹽飼喂量,食鹽的投喂量要由原來的每天75~100g下降到30~50g。

3.絕對不能飼喂甜菜渣,因甜菜渣中含有甜菜堿對胎兒有毒性。

4.絕對不能飼喂冰凍、腐敗霉爛變質和酸性大的青貯、塊根類飼料或混有麥角、毒草的飼料,以免造成流產及胎衣滯留等疾病。

5.減少豆腐渣、酒糟等多汁料含量,防止乳房過度膨脹或水腫過大,飼喂優質的干草。

6.在精飼料中應添加維生素E,每天每頭0.5~1.0g?;蛘唛g隔3~4天按標簽說明肌肉注射亞硒酸鈉—維生素E,以降低產后胎衣不下的比例。

7.產前2~3天,日糧中應加入小麥麩等輕瀉性飼料,防止便秘。

8.每天補喂維生素A和維生素E,可降低胎衣不下和產后癱瘓的發生率,也會提高初生犢牛的成活率。

母牛產后的15天,又稱為恢復期,母牛產犢過程中體力消耗很大,產后體質十分虛弱,此期飼養原則是促進母牛盡快恢復體質,較好的方法是給產后母牛飲溫熱麩皮鹽鈣湯。其配方為:溫水10~20kg、麩皮0.5~2kg、食鹽 50~75g、碳酸鈣50g,待母牛產犢后飲用即可;產后2~3天精飼料只喂一些易消化的麩皮和玉米等,其飼喂量可由產前頭一天1.5kg,每天增加0.5kg,經3天以上逐漸增加至每天3kg;產后7天的母牛如果食欲良好,糞便正常,乳房水腫消失,可適當飼喂青貯飼料,青貯飼料飼喂量由少到多逐漸增加,但最多不超過日喂粗飼料總量的1/3,優質青干草每日飼喂3~4kg,不足部分用干玉米秸稈或稻草補充;母牛產犢后飲用的麩皮鹽鈣湯和產后7天內的飲水溫度最好掌握在37℃,切記不能飲冷水,更不能飲冰碴水,以免引起胃腸炎。7天以后飲水溫度可降至18℃左右為宜。

(二)接產管理

1.接產技術

(1)接產原則

嚴密觀察跟進,自然分娩為主,適時干預為輔。

要求在嚴密觀察的前提下,提倡自然分娩,適時干預。如果胎位胎式正常,分娩進程在掌控之中,不必干預。如果在預定的時間沒有達到預定的產程,則要及時檢查,查清原由,進行必要的干預。

(2)正常分娩

正常情況下,母牛出現臨產征兆2~4h后,尿囊膜或羊膜囊慢慢突出陰門(俗稱露泡);不久,雙前肢頂破羊膜,接著露出胎兒唇部、頭部。表明胎位胎式正常,此時只需給予關注,讓其自然分娩,不必人工干預。如羊膜覆蓋嘴部和鼻孔,則要將其撕破。從露泡到胎兒產出約1h,頭胎牛時間會更長。此過程伴隨胎兒的擠壓產道會逐步擴張。

圖1-19 犢牛正常分娩

(3)不正常情況的助產處理

所謂不正常情況,是指在嚴密觀察跟進的前提下,在預定的時間沒有達到預定的產程。

出現不正常情況,應及時進行檢查,以確定胎兒及產道情況,再決定對策。

1)不正常情行的干預

a.有必要及時做檢查的情形

①當母牛出現不安或反復起臥等臨產征兆4h后仍未見露泡;

②當露泡1h仍不見胎蹄出現;

③當胎蹄露出1h仍不見大的進展;

④母牛強力努責超過30min沒有見胎蹄露出或努責時胎蹄露出,停止努責后又退縮回去;

⑤僅一只胎蹄露出或兩只露出陰門的胎蹄蹄底朝上(可能是倒生)。

b.檢查的要點:

①所有的檢查首先確定是正生還是倒生?

②子宮頸是否開張及開展程度?

③是否有子宮扭轉情形?

④胎兒是否存活?

⑤胎兒大???

⑥初步判斷胎兒通過產道的難易?

⑦胎位(上位或下位)胎式?

2)常見難產的處理

a.胎兒性難產

①頭頸側彎 母畜置前低后高姿勢,術者用產科鉤鉤住胎兒眼眶或下頜聯合,助手用產科繩向內推動胎兒的同時術者向外牽拉,即可將側彎胎頭矯正。

圖1-20 頭頸側彎

②前肢屈曲 肩關節屈曲矯正時,先將產科繩系住腕關節上方,一助手將產科繩向內推動胎兒的同時,另一助手向外牽拉產科繩,將肩關節屈曲變為容易矯正的腕關節屈曲。

圖1-21 前肢屈曲

③后肢屈曲 助產時先將髖關節屈曲變為跗關節屈曲,再按跗關節屈曲的方法矯正。

圖1-22 后肢屈曲

④胎兒過大 一般是指母體正常,胎兒發育超出正常范圍,產出困難。如強行牽引,可能會造成母體產道損傷或引起產后截癱。此種情況要作風險評估,必要時作剖腹產術。

⑤胎兒畸形、胎兒腹部、背部前置等,此類難產不必要花過多精力去矯正,盡快采取剖腹取胎。

b.產道性難產

指胎兒正常相對產道狹窄,使胎兒難以娩出。

①子宮扭轉,先仔細檢查判斷扭轉的方向,組織人員進行翻正。子宮矯正后,要等待1~1.5h,讓子宮頸和產道受到胎兒的擠壓而充分開張,如不能娩出再進行助產。

②子宮頸開張不全,如胎兒兩前肢和胎頭能勉強通過,可嘗試慢慢牽拉;如胎頭不能通過子宮頸,稍延長等待時間,必要時選擇剖腹產,強行牽拉易導致子宮頸撕裂。

③陰門和前庭狹窄。胎兒娩出困難,可在陰門上1/3左右兩側切口,拉出胎兒后進行縫合。

c.產力性難產

主要是陣縮和努責無力。在子宮頸完全開張情況下靜脈注射縮宮素,配合牽引胎兒。

(4)牽引

①所有進入產道的檢查、操作及器械等必須嚴格消毒;牽引之前確定產道足夠潤滑,否則要灌入適量潤滑劑;

②所有牽引必須確認是拴住雙前肢或雙后肢,雙胎時還要確認是同一胎兒的;

③正生時確認胎兒頭部后腦勺已過子宮頸后才能牽引,或先將頭部牽出子宮頸再牽引前肢;

④牽引循序漸進,母牛可以有時間開張產道;牽引力的方向應同母牛縱軸呈45°角,牽引要配合母牛的陣縮和努責,有一人保護好陰門為好;

⑤當胎兒過大或產道狹窄,或用助產器牽引時,要掌握好牽引的力度;當用到一定力度不能牽出胎兒時,要終止牽引,進行風險評價。如預計拉出胎兒后對母體的損傷程度大于剖腹產的損傷,應盡早放棄牽拉,改用剖腹產取胎。

(5)剖腹產

適應癥:所有不能順利通過產道分娩的難產;或預測通過產道分娩對母體的損傷大過剖腹產損傷難產情形。

時機選擇:非常重要,與剖腹產的成功與否密切相關。盡早手術母牛保持較好的體力,產道神經未受傷,胎兒存活,成功率非常高。

2.接產管理要點

(1)預產期的推算

妊娠日期的計算是從最后一次配種日起,到胎兒出生時為止,一般為270~285天。妊娠天數受品種、年齡、季節、營養以及胎兒數目和性別等影響,個體間略有差異。推算方法:月減3,日加6。例如,母牛于2000年12月15日配種, 預產期為12-3=9(月),15+6=21(日),該牛預測分娩日期為2001年9月21日。

(2)產房條件及器械配備

根據規模和產犢高峰期的周轉,配備專門的產房或產欄,要求干凈干燥舒適,采光通風好。

器械藥品:消毒劑、潤滑劑、產科繩、產科鏈、鉤子、剪刀、助產器、桶、毛巾、碘酒、記錄本等。

產前牛要安靜,保持合理密度,盡量能減少驅趕、修蹄等應激。

(3)人員培訓及規章制度

中等以上規模牛場配備專職接產員,產前牛群保證24h有人值班,每小時巡視2次,每次不少于10min,及時發現有臨產征兆牛。接產員要進行必要的專業知識技能培訓,牛場要有專業獸醫掌握剖腹產技術。

制定接助產操作規程和制度。必要時設定犢牛成活率、產道損傷比例等考核指標。

(4)分娩過程評分

5分制對產犢過程進行客觀的評分,做好記錄。獸醫保健人員可針對不同的評分,采取不同的產后保健措施。一定階段后統計,對自身接助產技術及牛群難產發生率正常與否做出客觀評價,提出改進措施。

1分:順產;2分:單人徒手助產;3分:多人徒手助產(手反復出入產道);4分:使用助產器(手反復出入產道);5分:外科手術助產,所有拉傷產道的助產。

(5)降低難產的方法

①頭胎牛建議選用難產系數低于8的公牛精液,或選用體型小或性控凍精均可降低難產率。

②加強后備牛飼養,避免配種過早。

③關注預產期滿而未產母牛。因超期未產容易造成妊娠毒血癥和增加難產幾率。建議超預產期2~3天未產的牛肌注前列腺素,靜脈注射地塞米松催生,對母牛無不利影響。

3.犢牛出生管理

(1)母仔分開

出生后立即與母牛分開,擦干口腔、鼻腔內和身體上的黏液,若假死則馬上進行急救。

(2)臍帶消毒

在距離腹部5~8cm處剪斷臍帶,擠凈多余血水,使用5%碘酊消毒,間隔4h后再消毒。

(3)稱重

用干草或毛巾擦干身體,立即稱重。

(4)足量初乳

產后1h內吃1~2kg初乳,隨后的4h內吃2~4kg,一天總共吃4kg以上初乳。

(5)單籠飼養

犢牛轉移到具有保暖措施的犢牛島里,若秋冬或早春天氣寒冷,及時啟用紅外線保溫燈進行保暖,每天至少消毒一次,每頭1.4~1.8m2。

4.初乳質量

初乳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特別是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礦物質、鎂鹽、維生素A等,這些物質對犢牛胎便的排出,提高犢牛免疫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初乳質量按照免疫球蛋白(IgG)的含量(含有抗體)判斷,測量初乳質量常用比重計和折光儀。比重計要求室溫22℃下進行測量,一般會有3個標識,綠色表示非常好,黃色表示可接受,紅色位置表示不合格。當IgG的含量大于50mg/ml,它的質量是比較好的。當IgG的含量低于25mg/ml時質量比較差。初乳濃度計折射儀數值大于22%時一般意味著初乳IgG含量高于50mg/ml;如果低于19.9%, IgG含量低于25mg/ml。在19.9%~22%之間的,認為是一般質量的初乳。

三、產后保健管理

產后保健是母牛再次凍配的有效保障。

1.產后應補充水分

母牛生產時失水較多,在牛犢出生后應盡快補充水分??刹捎眉t糖麩皮湯,紅糖、麩皮各1~2kg,加8~10kg開水沖調,等溫度降到40~45℃時給母牛飲喂。可起到補充水分、暖腹、充饑、增腹壓、輕泄的作用,有助于胎衣排出和理順腸道。同時可給母牛優質青綠多汁飼料1~2kg,可起到補充水分、充饑等作用。

2.產后灌服營養物質

(1)丙酸鈣(0.25~0.50kg/次),可提供吸收鈣的快速來源,其丙酸部分被吸收后可以轉換成能量,目的是預防低血鈣癥狀、產乳熱和酮病。

(2)酵母培養物或酵母產品(100~250g/次),可促進纖維消化細菌的活動,減少瘤胃中的乳酸數量,保持有利的瘤胃環境,可促進采食、減少食欲不振等問題。

(3)丙二醇(250~500ml/次),是血糖來源,可預防酮病,適合采食量低的母牛。

(4)氯化鉀(120g)和氯化鈉(120g),可替代因羊水排出的電解質損失,并可改善血液的礦物質和酸堿平衡。

(5)硫酸鎂(120g),是鎂的來源,母牛在產犢時血液中鎂的含量較低,飼喂可預防低血鎂癥,這與產乳熱有關,母牛是通過對飼料中鎂的吸收而不是通過骨的動用來調節血液中鎂的含量。

(6)磷酸鈉(45g),灌服預防產乳熱。

(7)有機微量元素,可以提高血液中微量元素的水平或含量,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和抵御疾病。

(8)碳酸氫鈉(110~150g/次),可提供電解質來源,而且是pH的緩沖劑,可提高飼料的消化率和采食量。

(9)保護性膽堿(15g/天),使脂肪輸出肝臟,應對脂肪肝綜合癥。

商品性產品:丙酸鈣和丙二醇混合物、多種電解質混合物、糖蜜和溫水混合,均可誘使母牛飲服。

3.產后應適當運動

產后應盡早驅趕母牛進行運動,以減少出血和加快生殖器官復位,預防子宮脫垂等問題??稍谀概_m當休息后,牽母牛緩慢行走15~20min。

4.注意胎衣是否排出

正常情況下,母牛產后6~8h胎衣便可自行排出。如胎衣未排出,應注射垂體后葉素或縮宮素等藥物促進胎衣排出。若24h仍未排出,應注意消炎,避免胎衣腐爛造成敗血癥或子宮炎等問題。產前3天肌內注射青霉素800萬~1200萬單位、益母產后康20~30ml,每天2次,連用3天,用于產后消炎以及促進惡露的排出。產后10天惡露還未排干凈或有明顯炎癥則要考慮采用生理鹽水、0.01%~0.05%高錳酸鉀溶液或1%~2%的碳酸氫鈉和等量氯化鈉溶液沖洗子宮。

5.預防破傷風

母牛產后應在24h內注射破傷風抗毒素,預防破傷風病的發生。成年母牛注射用量6000~12000單位。

6.預防產后癱瘓

用10%葡萄糖酸鈣800~1000ml,50%葡萄糖溶液500~800ml,復方氯化鈉1000~1500ml,1次靜脈注射母牛,能迅速提高血糖血鈣濃度,防止產后癱瘓;或增加蛋白質飼料及補充鈣質,避免吃奶過凈,一定要讓母牛乳房保留一些奶水。若發生產后癱瘓時,加強蛋白質飼料及補充鈣質的同時進行乳房送風治療。

7.加喂益母草水

產后同時喂飲溫熱益母草紅糖水(益母草500g,加水10kg,煎成水劑后加紅糖500g),每日1~2次,連服2~3日,對母牛惡露的排凈和產后子宮復原都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8.避免過早進行配種

健康的母牛在產后十幾天便可能出現發情,此時母牛各方面還未完全恢復,應給予母牛充分休息時間。一般產后1個月內出現發情不予配種,35~55天出現發情再進行配種。

四、凍配管理

掌握母牛情期管理,才能有效實施同期發情技術,保障一年一胎。

1.發情管理

育成母牛的初情期一般為6~10月齡,平均8月齡,表明母牛具有繁殖的可能性,但不一定有繁殖能力。

育成母牛的性成熟期是指生殖生理機能成熟的時期,一般為8~12月齡,平均10月齡,表明母牛具有繁殖能力,但不一定可以配種。

育成母牛的體成熟期是指機體各部分的發育已經成熟,一般為12~16月齡,平均14月齡,表明母牛能夠配種。

育成母牛的初情期、性成熟期、體成熟期受母牛的品種、飼養管理條件、營養狀況、環境氣溫等因素的影響而有差異。成母牛生產后至第一次發情時間平均52天, 30~90天占70%。母牛產后至第一次發情時間與產犢季節和母牛子宮健康狀況有關,冬春季、夏秋季產犢的母牛產后第一次發情晚8天,分別為56天和48天。初情期延長的育成母牛和產后第一次發情延遲的成年母牛要查明原因,檢查飼養管理情況及母牛的生殖器官。

2.配種管理

育成母牛的初次配種應在體成熟初期,即13~14月齡,但要求體重達到成母牛體重的60%~75%,即300~375kg。過早配種會影響母牛的生長發育及產后產奶量,過晚配種會影響受胎率,增加飼養成本。成母牛產后第一次配種時間以產后60~90天為宜,低產牛可適當提前,高產??蛇m當推遲,但過早或過晚配種都可能影響受胎率。發情期輸精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輸精時間和次數

適宜的輸精時間為發情開始后或排卵前12h左右,一般掌握早晨發情傍晚輸精,中午發情夜間輸精,傍晚發情次日上午輸精。情期內輸精 1~2 次,以1次為宜, 2次間隔8~12h。

(2)輸精方法和部位

人工授精一般采用直腸把握輸精法,輸精部位以子宮體或子宮角基部為宜。輸精到子宮角基部比子宮角深部受胎率略高,還可避免對子宮的損傷。

(3)輸精前檢查

主要檢查子宮狀況和精液品質。對子宮內膜炎母牛暫不輸精,抓緊治療。精子活力應達3.5以上,有效精子數不低于1000萬個。為保證凍精解凍后及輸精前的活力,應注意正確解凍及正確保存解凍后的精液。解凍凍精應在35~37℃水浴中快速解凍,使用測溫卡監測解凍溫度,以測溫卡上顯示的綠色數字為準,精液解凍時間:30~45s,不得低于30s;顆粒凍精要選擇合適的解凍液。解凍后最好立即輸精,延期輸精應正確保存,顆粒凍精解凍后以 7~15℃保存為好,細管凍精解凍后以0~4℃保存為好。

3.妊娠管理

(1)妊娠診斷

母牛配種后最好進行3次妊娠診斷,第一次在配種后60~90天采用直腸檢查法;第2次在配種后45天采用直腸檢查法;第3次停奶前采用腹壁觸診法。有條件可在配種后30~60天采用超聲妊娠診斷法及配種后22~24天采集牛奶應用放射免疫或酶聯免疫進行早期妊娠診斷,主要目的是檢出未妊娠母牛。其他方法還有在配種后30~60天取子宮頸口黏液加堿煮沸法等。

(2)妊娠期及預產期推算方法

母牛的妊娠期平均280天,范圍255~305天。青年母牛的妊娠期比經產母牛短3天,懷母犢比懷公犢妊娠期短2天,懷雙胎比懷單胎短4天。預產期的推算方法是:“月減3,日加6”。

(3)減少胚胎死亡和防止流產

胚胎死亡是影響產犢和繁殖力的一個很重要因素。動物早期胚胎死亡率很高,母牛為20%~40%。因此,減少胚胎死亡和防止流產是提高繁殖力的一個有效手段。

4.分娩管理

母牛分娩時應盡可能讓其自然分娩,對頭胎牛、胎兒過大、倒生、過了產出期3~4h等情況可適當給予助產。出現難產要請獸醫處置。分娩后要注意產后監護。產后3h內注意觀察母牛產道有無損傷出血。產后6h內注意觀察母牛努責情況,若努責強烈要檢查子宮內是否還有胎兒,并注意子宮脫出癥兆。產后12h內注意觀察胎衣排出情況。產后24h內注意觀察惡露排出的數量和性狀,排出多量暗紅色惡露為正常。產后3天內注意觀察生產癱瘓癥狀。產后7天注意觀察惡露排盡程度。產后15天注意觀察子宮分泌物是否正常。產后30天左右通過直腸檢查子宮康復情況。產后40~60天注意觀察產后第一次發情。

5.同期發情技術

利用激素制劑人為地控制并調整母牛發情周期的進程,使一定數量的母牛在預定時間內集中發情。

1)處理方法

(1)孕激素法

分為兩種,即埋植法和陰道栓塞法。埋植法是將一定量的孕激素制劑裝入管壁有小孔的塑料細管中,利用套管針或者專門埋植器將藥管進入牛耳背皮下。陰道栓塞法是將含有一定量孕激素的專用栓塞放入牛陰道內。經一定天數(一般是10天左右)后將栓塞取出,并(或提前1天)注射前列腺素,在第2天、第3天、第4天內大多數母牛有卵泡發育并排卵。

(2)前列腺素法

前列腺素的投藥方法有子宮注入(用輸精管)和肌肉注射兩種,前者用藥量少,效果明顯,但注入時較為困難。后者操作容易,但用藥量適當增加。

前列腺素處理法對處在發情周期第5~18天(有功能黃體時期)的母牛才能產生發情反應。因此,用前列腺素處理后,雖然大多數牛的卵泡正常發育和排卵,總有少數牛無外部發情癥狀和性行為表現無反應,或表現非常微弱,其原因可能是激素未達到平衡狀態,對于這些牛需做2次處理。有時為使一群母牛有最大程度的同期發情率,第1次處理后,對發情的母牛不予配種,經10~12天后,再對全群牛進行第2次處理,這時所有的母?;咎幱谥芷诘南嗤瑫r期。第2次同期發情處理后,母牛其外部癥狀、性行為和卵泡發育均趨于一致,同期發情比率顯著提高。

2)操作要點

(1)母牛的選擇和要求

年齡:地方黃牛2~8歲,雜交肉牛1.5~8歲。健康無病。

體重及膘情:黃牛250~300kg,雜交肉牛300kg以上。中等以上膘情。不能選用過肥或發育不正常的母牛及剛注射疫苗或驅蟲的牛。

發情周期:要求母牛處于黃體期,即發情后5~17天,最好是8~12天??赏ㄟ^觸摸卵巢和詢問畜主確定其周期。帶犢母牛要求產后1個月以上,子宮恢復正常。

(2)牛群規模

每次同期發情的適宜規模為每個輸配人員50~80頭。

(3)時間選擇

最佳的時間是在秋季,太冷、太熱的季節不宜進行同期發情。

(4)妊娠檢查

藥物處理前所有母牛必須進行直腸妊娠檢查,通過檢查確定空懷者才能注射藥物,否則,會引起懷孕牛流產。

(5)注射劑量

根據母牛的體重,每頭牛臀部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PG)2~4ml,本地黃牛一般2ml即可。對于直腸檢查時發現有黃體囊腫的母牛可加大用藥量(4~6ml)。

(6)輸精時間

注射藥物后,以打針當天為0天,黃牛在第3天、第4天各按要求輸精1次。需要注意不管是否有發情表現都要進行輸精。

五、繁殖障礙管理

(一)繁殖障礙的原因

1.遺傳因素

(1)品種因素

母牛發情持續時間短,排卵快,易出現屢配不孕、產后發情周期延長等現象,影響其繁殖性能。

(2)先天性不孕

母牛生殖器官發育不正常,如子宮頸位置不正、陰道狹窄、幼稚病,異性孿生的母犢,兩性畸形等也會引起繁殖障礙。

2.飼養管理因素

(1)營養因素

母牛的發情、妊娠、產犢等是否正常與營養水平有很大的關系。營養水平不足,會導致機體生長發育不良,從而使母牛的性成熟和初情期延遲,及初配年齡推遲,縮短其有效生殖時間,影響正常發情,主要表現:母牛不發情或不孕或配種后胎兒發育受阻,造成流產和初生犢牛的死亡,還會引起其他產科疾病,如難產、胎衣不下等,造成泌乳力降低,所產犢牛存活率下降。如果母牛攝取過多營養,造成機體過度肥胖,使胚胎容易發生死亡,導致護犢性減弱,且后代犢牛存活率降低。另外,妊娠母牛體況過度肥胖還會導致胎盤發生變性,促使流產率、難產率以及死胎率都明顯提高。

(2)管理方式

在母牛采取人工授精時,發情鑒定不準確、錯過最佳配種時間、授精人員技術水平低、精液質量較差、沒有嚴格消毒等,都是導致繁殖障礙的重要管理因素。妊娠母牛日常管理不當,如受到擠壓或者發生摔倒、調教不當、牛舍過度擁擠、衛生防疫和配種等時間不合適,往往會使其發生流產。母牛在人工授精或者分娩過程中,由于操作不正確、沒有嚴格消毒或者護理不當,都容易使其發生難產或者感染產科疾病,也是引起繁殖障礙的一個重要原因。

3.外界環境因素

雖然母牛屬于全年多次發情的家畜,但外界環境會影響其正常的發情、排卵。高溫會縮短母牛的發情持續期,并使發情不明顯,受胎率低。妊娠母牛對高溫更為敏感,甚至會出現死胎、流產。另據報道,長時間的噪音還會使母牛受胎率下降、流產、早產現象增多、泌乳量下降等。

4.年齡因素

一般母牛的繁殖年齡12~15歲,自初配適齡起,隨分娩次數或年齡的增加而繁殖力不斷提高,以健壯期最高,此后日趨下降。

5.泌乳的影響

母牛產后發情的出現與否和出現的早晚與泌乳期間的卵巢機能、新生犢牛的哺乳、產乳量等都有直接關系。

6.配種時間的影響

后備母牛既不能過早配種,又不能過晚配種,應根據身體發育情況安排配種時間。過早配種會影響母牛自身的生長發育,使難產率和畸形胎、死胎率增大。過晚不利于受胎,影響自身繁殖力。如中國黃牛多在13~14月齡、體重300~350kg時初配。母牛的排卵時間較晚,因此適宜的配種時間對正常受胎更為重要。

7.疾病的影響

牛結核病、牛布氏桿菌病、顆粒性尿道炎、支原體病、牛副流行性感冒等傳染病都可引起母牛的繁殖障礙。另外,還有各種非傳染性疾病以及寄生蟲病等,如陰道炎、滴蟲病、卵巢萎縮、子宮頸炎、子宮內膜炎、難產、內分泌失調等,也能引起繁殖障礙。小母牛主要是發生陰道炎而引起,一般是由于配種過早而損傷陰道,最終發生炎癥;經產母牛主要發生子宮炎引起難產、胎衣不下或者死胎。如果經產母牛體況比較肥胖,則可能會導致卵巢囊腫;小母?;蛘唧w況偏瘦的老齡母牛,也可能出現延遲排卵、生理性子宮頸口閉鎖、不排卵等。還有口蹄疫、附紅細胞體病也會引起母牛不孕、流產、死胎、弱胎、不發情等現象。

(二)加強飼養管理

1.母牛飼養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適宜的免疫程序,重點要對口蹄疫、牛副流行性感冒、母牛布氏桿菌病等傳染病加強防疫,還要定期進行驅蟲和牛體消毒。

2.禁止飼喂冰凍、腐敗的飼料,防止采食有毒植物、誤用妊娠期禁用藥物或者管理不規范而引起流產。

3.母牛分娩過程中,要安排專業人員采取助產,外陰部、接產用具以及產房都要進行消毒,尤其是要對難產母牛、產后發生胎衣不下的母牛及時進行處理,要在產出犢牛后或者排出胎衣后對子宮進行清洗,并灌注藥物,避免出現繼發感染。母牛分娩后24h,要觀察產道是否發生創傷、失血以及胎兒產出情況等,觀察母牛努責情況、排出胎衣時間及其是否完整,要避免發生子宮外翻以及產后癱瘓等。

4.母牛分娩后的1~7天會排出大量的惡露,此時要注意觀察顏色、內容物、氣味等變化,還要在每天早、晚都進行1次體溫測量。母牛分娩后的7~14天,主要是監控子宮惡露的變化,包括顏色、數量、炎性分泌物、氣味等。

(三)治療措施

1.卵巢囊腫

(1)促黃體激素

肌肉注射100~200IU,15~30日恢復發情周期,如無效可稍加大劑量。

(2)黃體酮

肌肉注射50~100mg,每隔1~2日一次,連用2~7天,可促使卵泡囊腫消失。

(3)絨毛膜促性腺激素

肌肉注射5000~10000IU,如擠破囊腫并注射絨毛膜促性腺激素2000~10000IU療效更好。

(4)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

肌肉注射0.25~1mg,對卵巢囊腫更有效。

2.卵巢萎縮

可在第1天注射1支前列腺素,第2天注射2mg的苯甲酸硅二醇,第4~6天開始注射200mg的黃體酮,經過7~10天的觀察,如果卵巢依舊沒有發生明顯變化,要按照以上操作再次進行藥物治療。

3.子宮內膜炎

(1)在宮頸緊閉的情況下要用雌激素制劑促使子宮頸松軟開張后再沖洗。沖洗可隔天1次,用35~45℃液體沖洗較好,每次500~1000ml,沖洗完了必須將余液完全排出。

(2)卡他性子宮內膜炎常用0.9%鹽水或10%的濃鹽水灌注沖洗,開始使用10%濃鹽水,隨炎癥減緩,逐漸降低鹽水濃度。

(3)對慢性膿性子宮內膜炎一般用0.02%~0.05%高錳酸鉀水,淡復方碘溶液(每100ml溶液含復方碘溶液2~10ml),用高滲鹽水也有很好的效果。沖洗完后可向子宮腔投抗菌防腐液或直接放入抗菌素膠囊,如土霉素粉2~4g。也可采用中藥乳、膏劑在子宮沖洗后用療效更好。

4.胎衣不下

(1)灌水法

將多量溫水加0.1%的高錳酸鉀,灌入子宮內,促使子宮收縮,或者找到胎衣的臍帶靜脈,靜脈內灌注適量生理鹽水和濃鹽水,以增加胎衣的重量,使胎衣和子宮壁更容易分離。

(2)藥物療法

在產后12h內在皮下或肌肉注射垂體后葉素50~100 IU,也可注射催產素10ml,麥角新堿6~10ml。為預防出現敗血癥狀,在體溫升高時,可每天注射磺胺噻唑一次,直至體溫降下后第二天為止,同時可靜脈注射10%~20%葡萄糖溶液。

(3)手取法

先把指甲剪光磨平,再將手和胳膊用消毒水洗凈并涂上油脂;用0.1%高錳酸鉀水消毒外陰,再往子宮內灌注少量溫水。把手從陰道壁和胎衣中間插入,另一只手托著外邊露出的胎衣,手達到子宮頸時,用食指和中指的指頭,插入胎衣上的脈管和子宮壁的中間,慢慢把胎衣分開,做完后,多灌些溫水。

5.持久黃體

使用前列腺素(PG)5~10mg肌肉注射,3~5天母畜發情,配種并能受孕。也可用氯前列烯醇0.5~1mg注射一次后,一周內見效,如效果不明顯時,可間隔7~10天再注射一次。

六、繁殖管理指標

1.管理指標

(1)受胎率

年度內配種后妊娠母牛數占參加配種母牛數的百分率,受胎率又可分總受胎率、情期受胎率和第一情期受胎率。

年總受胎率 反映全年總的配種效果(由1月1日至本年12月31日)。

年總受胎率=(年受胎母牛頭數/年受配母牛頭數) ×100%

年情期受胎率 以情期為單位的受胎率,反映母牛發情周期的配種質量。

年情期受胎率=(年受胎母牛頭數/年輸精總情期數)×100%

第一情期受胎率 第一個情期配種的受胎母牛數占配種母牛數的百分比,它便于及早發現問題,從而改進配種技術。

第一情期受胎率=(第一情期配種受胎母牛頭數/第一情期配種母牛頭數)×100%

(2)年繁殖率

反映牛群在一個繁殖年度內的增殖效率。

年繁殖率=(年實繁母牛頭數/年應繁母牛頭數)×100%

(3)年平均產犢間距(產犢間隔)

年平均胎間距=胎間距之和/統計頭數

胎間距為各母牛本胎產犢日距上胎產犢日(不含)的間隔天數。

(4)初產月齡

初產月齡=初產日齡/30,初產日齡指初生日(不含)到初產日的間隔天數。

(5)犢牛成活率

在本年度內斷奶成活的犢牛數占本年度出生犢牛數的百分率,反映母牛育仔能力及飼養管理水平。

2.效果評定指標

(1)年總受胎率≥95%,年繁殖率≥90%;

(2)年情期受胎率≥58%,一次配種情期受胎率≥65%,其中青年牛≥75%,成母?!?0%;

(3)青年牛配種月齡13~14月齡,產犢月齡22~23月齡;

(4)繁殖障礙淘汰率小于10 %,年淘汰率小于25%;

(5)妊娠配種(輸精)次數低于1.7次;

(6)產犢間隔(胎間距)12.5~13個月;

(7)產后第一次發情時間<40天,產后首次配種時間為45~60天,準配天數90~110天;

(8)犢牛成活率大于9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眉山市| 林口县| 三穗县| 林周县| 东丰县| 景洪市| 蚌埠市| 乌鲁木齐市| 万盛区| 广宗县| 建德市| 莫力| 阿城市| 盐津县| 蛟河市| 安宁市| 富源县| 周至县| 洪泽县| 普兰店市| 铅山县| 景泰县| 广水市| 全州县| 鄂伦春自治旗| 梓潼县| 砀山县| 汾阳市| 桂林市| 镇江市| 嵩明县| 侯马市| 革吉县| 长沙县| 富宁县| 乐陵市| 双江| 平湖市| 台北市| 德清县| 镇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