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19年寧夏社會保險事業發展報告

喬永平 劉 豐

2019年,寧夏社會保險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以推進社保制度、征費體制和新一輪機構改革為動力,以實施全民參保為抓手,以優化經辦服務轉型升級為載體,各項工作任務穩步推進。社保“放管服”改革、養老保險待遇集中統一發放、工傷保險醫療費即時結算、整省推進電子社保卡簽發應用等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一、2019年寧夏社會保險事業發展概況

(一)社保制度改革穩步推進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職業年金投資運營加快實施。積極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成職業年金管理人評選工作,確定“7+1”個受托管理機構、8家計劃托管人和19家計劃投資管理人。先易后難、分步實施中人待遇計發工作。截至10月底(下同),全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總人數達到30.93萬人(其中在職20.44萬人,退休10.4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3.1%,當期發放養老金57.3億元,社會化發放率100%。全區應計算兌現中人待遇2.6萬人,實際計算2.1萬人,新辦法發放率80.8%。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有序推進。修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等5個政策文件,印發《寧夏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業務經辦流程》,進一步規范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經辦工作。

社會保險費征收改革協同推進。印發《關于做好社會保險費征管職責劃轉后征繳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關于過渡期社會保險費退費有關事項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征收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規范社保費征繳流程,規定社保費的征繳方式、更正及退費流程,設置會計科目及賬戶,完善現行社保費征收信息平臺等,明確過渡期社保退費各部門職責。2019年7月1日起,全區城鄉居民兩險的征繳職責正式移交稅務部門,社保基金全部實現稅務征收。

(二)參保擴面成效顯著

全民參保取得長足進展。落實《關于落實進一步完善全民參保登記工作任務的通知》(寧人社辦發〔2018〕28號)精神,采取多種方式挖掘擴面資源,促進參保,各險種年度參保任務均已完成。全區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22.73萬人、127.88萬人、95.52萬人、182.89萬人,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01.24%、136.04%、101.62%、101.61%,同比分別增長4.2%、40%、4.56%、1.2%。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余319.48億元。

工程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實現全覆蓋。按照《寧夏工程建設項目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業務經辦流程》,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按季度通報進度,加強調度。全區新建工程項目參加工傷保險達到2010項,參保率100%,超出國家下達目標任務(90%)10個百分點。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精準落實。堅持“補入口”,促進貧困人口應保盡保,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作為參保重點,采取進村入戶的方式,逐人逐戶排查比對,促進參保。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員已參加養老保險52.88萬人,其中建檔立卡未脫貧人員已參保8.27萬人,基本實現全覆蓋。

(三)社保惠民政策有序落地

養老金調增發放全面落實。通過基礎養老金調整機制,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5元,為63.67萬家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調增基本養老金,月人均調增167元。

被征地農民參保補貼取得新進展。建立“雙通報”機制,按月通報被征地農民參保和補貼資金籌集到位情況,實名通報市縣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要求,督導抓好參保和資金籌集落實。全區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21.86萬人(其中2012年以來被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險11.81萬人),參保率均達到100%,資金籌集率平均達到83%,銀川市、永寧縣、青銅峽市、鹽池縣、同心縣、紅寺堡區、固原市、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海原縣12個市縣資金籌集率達到100%。

落實階段性降費政策,助推企業發展效果明顯。2019年1—10月,累計為參保單位和個人減輕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繳費負擔28.57億元,有力減輕了企業和職工負擔,促進了經濟發展。其中,降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下限減少繳費6.92億元,降低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減少繳費12.61億元,降低失業保險繳費基數下限減少繳費0.18億元,降低失業保險繳費比例減少繳費7.81億元,降低工傷保險繳費比例減少繳費1.05億元。

積極落實工傷保險政策。規范工傷預防服務協議簽訂工作,保障工傷職工各項工傷保險待遇。截至10月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5334人,其中支付傷殘待遇4280人,工亡待遇1054人。

(四)基金風險管理持續加強

強化基金預決算管理和內控制度落實。加強基金預決算管理和會計培訓,提高基金預決算的政策執行力和精準度。各項基金執行預算進度偏差總體控制在10%以內。

加強基金調劑管理。執行社保基金預算相關規定,從嚴審核調劑金預算撥付工作。自治區為石嘴山市、青銅峽市等9個市縣調劑撥付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工傷保險收不抵支缺口基金15.2億元,確保待遇按時足額發放。

加強稽核和監控治理。采取約談、督辦和會同稅務、社保、勞動監察部門聯合執法等方式,嚴厲查處欺詐、騙保行為。截至10月底,全區共實地稽核1112戶19.95萬人,核查享受待遇29.93萬人次,追回違規基金71.21萬元、社會保險費261.94萬元。

(五)經辦服務全面提速升級

率先在全國整省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集中統一發放。進一步規范養老保險待遇發放數據向銀行傳輸方式,探索建立“全區集中統一、數據全程在線、傳輸實時加密、跨行實名發放、網銀秒級到賬”的養老保險待遇發放省域新模式,全區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全部采取“線上發放,取消郵寄,支持社保卡,退折換卡”的統發新路徑,通過社保經辦信息系統向集中發放銀行專線傳輸,由中標的浦發銀行銀川分行統一發放。全區養老金每月發放時間從原來的3天縮短到8小時,發放效率大幅提高。寧夏經驗做法得到人社部的肯定,在全國社保系統宣傳推廣。

社保信息化建設升級。開展工傷保險醫療費即時結算調研,在石嘴山市召開現場推進部署會,總結試點經驗,安排部署全區啟動工作。積極推進全國社保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與全國平臺對接進度,實現了權益記錄查詢打印接入全國統一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

鞏固提升“放管服”改革效果。進一步優化“網上人社”系統功能、提升運行速度,清理“線上堵點”,提高便捷程度,擴大使用范圍和人群。截至10月底,全區網上人社個人用戶已注冊48萬人,單位注冊用戶3萬戶,累計勞動合同簽訂數超過23萬件,權益記錄4.3萬件,網上經辦覆蓋率82%。聯合自治區政務服務中心印發《關于調整社會保險業務通辦事項的通知》,在2017年下沉7項社保業務實現全區通辦的基礎上,將城鎮職工參保登記、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登記、社保關系轉移、企業職工待遇資格申報、參保人員領取死亡待遇網上申報、社會保險權益記錄獲取6項社保服務,列入社保“不見面”全區通辦事項,實現13項業務全部下沉通辦。截至10月底,城鄉居民社保參保登記23.2萬人,城鄉居民特殊人員申報2.48萬人,社保待遇資格認證70.95萬人,參加養老保險人員定期領取待遇資格申報6.26萬人,參保人員領取死亡待遇申報5.89萬人。

社保卡綜合應用深入推進。全面推進社會保障卡在養老保險各業務環節中的應用,自治區人社廳、殘聯和發卡銀行共同簽訂社保卡與殘疾人證“卡證合一”合作協議,拓展社保卡在殘疾人服務領域的應用。全力推進電子社保卡簽發和使用工作,電子社保卡可在全區所有協議醫療機構、藥店就醫購藥,并在自治區中醫院實現全線上應用;開通了微信、支付寶、平安一賬通、方達掌上醫院、南風醫生等19個簽發渠道。截至10月底,全區共發行社保卡685.73萬張,覆蓋99.6%的戶籍人口,簽發電子社保卡38.03萬張。

社保基礎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深入實施社保系統“解民憂轉作風”專項行動,圍繞優化社保經辦56項服務事項,全面完成精簡19類35項辦事材料,推進解決20個堵點問題。組織第三方機構,對全區27個社保經辦機構窗口單位服務群眾滿意度進行調查評估。改造升級了社保業務檔案信息系統,推進社保檔案電子化、一體化工作,為參保單位和群眾查詢利用檔案提供便利。

二、寧夏社會保險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制度體系尚需完善

受各種因素影響,全區靈活就業、新業態從業以及低收入群體,“繳不起”“繳不了”“不愿繳”問題還比較突出。

(二)參保擴面難度增大

隨著新型城鎮化不斷推進,人員流動性增大,自發移民出現大量空掛戶,無法精準核實人員信息;外來務工人員、靈活就業人員等非固定參保群體,流動性大,居住分散,長期異地居住,參保登記難度大。

(三)基金收支矛盾凸顯

受階段性降費、養老金調待、人口老齡化、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因素影響,全區基金收支矛盾逐步凸顯,1—10月,為全區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工傷保險收不抵支的石嘴山市、青銅峽市等9個市縣撥付缺口基金15.2億元,部分地區當期收不抵支矛盾較為突出。

(四)信息共享機制尚不完善

部門信息共享、數據互聯互通還不夠通暢,社保卡在人社系統以外領域應用還有難度,需要統籌加快推進。

三、2020年推進寧夏社會保險事業發展的思路

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優化經辦服務職能,提升機構改革效能,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社保制度改革、社保公共服務統一平臺建設、職業年金投資運營等重點工作任務。

(一)推進社會保險制度改革

實施職業年金基金管理及投資運營工作。推進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全面提升工傷保險醫療費用即時結算質量。

(二)鞏固提升全民參保成效

充分挖掘擴面資源,做好登記成果轉化。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特別是新業態、自主創業人員、農民工等群體為重點,精準參保擴面。全面推進工程項目參加工傷保險工作。健全完善與稅務、勞動監察、住建、銀行等部門單位擴面聯動機制,提高擴面參保實效。完成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任務,實現應保盡保。

(三)強化基金風險防控治理

加強基金收支結余管理和預決算執行,建立財政、社保一體化基金管理信息系統。研究化解養老保險歷史債務問題。加強社會保險稽核監控工作,嚴查社保基金違法違規行為,落實內控制度,做好社會保險信息披露工作。

(四)提升經辦基礎管理質量

加強部門間信息數據共享,加快推進現有社保公共服務項目與全國統一平臺對接,拓展社保不見面經辦服務范圍,推進社保卡綜合應用和電子社保卡推廣,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深化社保“放管服”改革,落實“不見面”經辦服務,鞏固社保系統“解民憂轉作風”專項行動成果。

作者簡介 喬永平,寧夏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綜合處處長;劉豐,寧夏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綜合處一級主任科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治县| 惠东县| 石河子市| 两当县| 永州市| 寻乌县| 基隆市| 冷水江市| 醴陵市| 辽宁省| 绿春县| 多伦县| 东乌珠穆沁旗| 外汇| 巴林左旗| 武山县| 布尔津县| 乳山市| 东乡县| 泗阳县| 屏边| 北海市| 赤壁市| 庆元县| 武义县| 华池县| 嘉禾县| 碌曲县| 咸宁市| 林芝县| 阳朔县| 社旗县| 邢台市| 双鸭山市| 库车县| 石嘴山市| 安宁市| 定边县| 南城县| 岳阳市| 黎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