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寧夏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寧夏“三大”天然次生林區之一,地處六盤山、賀蘭山的過渡帶,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境內,保護區南北長36km,東西寬18km,海拔1560.0~2624.5km,總面積33710hm2;地理坐標為北緯37°11′~37°25′,東經106°04′~106°24′;總面積33710hm2,其中:核心區9645hm2,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9%,緩沖區8787hm2,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6%,實驗區15278hm2,占保護區總面積的45%。區域海拔1560.0~2624.5m,是屹立在毛烏素沙地南部邊緣荒漠草原中的一座綠島。

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寧夏中部干旱帶,處在典型草原與荒漠生態過渡帶上,由森林、草原、荒漠三大植被類型構成,是我國西北部溫帶草原與荒漠的分界線,具有典型的大陸性氣候特點。保護區森林植被具有典型的過渡性、稀有性,四周被荒漠所圍,有“瀚海明珠、荒漠翡翠”的美譽,其涵養水源、保護水土、調節區域氣候、減災阻沙、增加降水等功能效益的發揮,對周邊地區人民生存、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為更好地保護羅山生物資源,改善生態系統結構,1982年被確定為寧夏自然保護區;2000年被確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0年開始全面封山禁牧,保護區生物資源得到極大的恢復。

寧夏羅山自然保護區在1999年進行了第一次綜合科學考察,積累了一批數據資料,對保護區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自2000年實行封山禁牧后,保護區植被覆蓋度與生物多樣性極大提高。為摸清羅山保護區動植物資源情況,自2006年開始,保護區管理局與寧夏大學合作,開展動植物資源與多樣性調查研究。經過五年多的調查與定點監測,基本摸清了保護區動植物種類及其區系特點,先后編輯出版了《寧夏羅山維管植物》《寧夏羅山野生動物》《寧夏羅山野生動植物圖譜》,為全面掌握保護區自然資源狀況與變化規律,科學推進保護區可持續發展與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礎。自2014年開始,寧夏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寧夏大學農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組織20多名專家和科研人員組成綜合科學考察隊伍,對保護區進行第二次全面的綜合科學考察,對羅山地質地貌、土壤、氣候、水文、植被與植物多樣性、苔蘚、大型真菌、昆蟲、脊椎動物、旅游資源、社會經濟及保護區功能區劃等進行為期3年的系統考察,設置了15個固定監測樣方、75個監測樣園,獲得了大量科學資料與數據,采集了植物、土壤、巖石等標本,對羅山自然資源現狀與特征有了更深入的認識與理解。

在結合前期多年調查和本次綜合科學考察資料、數據基礎上,編輯整理成《寧夏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全書共分為八章,前言由曹兵、汪澤鵬編寫,第一章由秦偉春、汪澤鵬、白天宇編寫,第二章由田佳、張萍編寫,第三章由曹兵、李小偉、宋麗華編寫,第四章由楊貴軍、賈彥霞編寫,第五章由葛志軍、傅理編寫,第六章由葛志軍、傅理編寫,第七章由秦偉春、仇智虎、田會剛編寫,第八章由汪澤鵬、秦偉春編寫;寧夏大學農學院曹兵教授和羅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汪澤鵬正高職高級工程師負責匯總和定稿。

在野外調查、標本鑒定與整理及書稿撰寫過程中,得到了寧夏林業與草原局、寧夏大學的大力支持;寧夏大學農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相關專業的學生參與部分野外調查與觀測工作,農學院2013級林學本科生段倩、高飛協助整理了部分文字材料,2017級研究生張昊、朱小芳、白琳云、韓昌燁、郭芳蕓幫助對部分文字進行校對,在此一致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我們的水平有限,書中疏漏與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18年7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肃省| 凤山县| 乌拉特前旗| 什邡市| 日照市| 开鲁县| 绥阳县| 祁连县| 永吉县| 屏南县| 阿克| 墨竹工卡县| 青州市| 刚察县| 清原| 汉寿县| 鄂伦春自治旗| 平利县| 兴安县| 阿拉善左旗| 米易县| 龙井市| 宾川县| 永德县| 准格尔旗| 景洪市| 武义县| 修武县| 商南县| 乌拉特前旗| 汝州市| 昭通市| 高安市| 双牌县| 奉节县| 靖远县| 韩城市| 天等县| 中方县| 咸宁市| 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