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
- 曹兵 汪澤鵬主編
- 940字
- 2021-12-30 19:13:19
1.5 保護區范圍及功能區劃
寧夏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范圍涵蓋總面積為33710hm2,呈西北—東南走向,涵蓋大小羅山山體和洪積扇區。功能區劃結合羅山自然地域特點,按照植被分布在海拔梯度上垂直分布的明顯特征,主要保護物種分布相對集中(大、小羅山山頂),人類影響由低海拔區域向高海拔區域逐漸減弱,同紅公路穿越大、小羅山。保護區的功能區按大、小羅山山體,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垂直同心環狀疊加布局。這樣進行整體范圍劃定和各功能區的區劃,主要基于一是保證羅山自然山體和植被體系的完整性。一是將大、小羅山山體內所有具有保護價值的森林、灌叢、草原等植被和自然、人文景觀、野生動物棲息地,以及構成不同生態類型的典型自然綜合體及其生態系統均納入保護范圍,能實現該區域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足以長期維系該自然地帶自然環境與生態系統的特點;二是遵從羅山現有自然地理板塊的現實分割。大、小羅山兩個山體在自然環境演化過程中,山體相對獨立分布,山緣又形成有效的鏈接。現有范圍的劃定即可以實現對羅山區域的有效保護,形成大羅山綜合生態保護體。同時可實現大、小羅山之間動物種群、植物種群在演替進化、繁衍生息方面的物種交換,對提升該區域物種復雜性、抗干擾性具有積極意義;三是順應羅山保護區自然植被及其演替的完整性。這一區劃能夠充分保持該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既能兼顧大、小羅山生態植被體系及演替的相對獨立性,又能夠有效保證該區域生物群落的完整性和生態環境的相對穩定性,能有效實現該區域物種的正向演替及生態效益的持續發揮。四是有利于保護區的保護管理。該區既具有地域典型的天然植被分布,又具有不同植被恢復措施形成的人工植被,具有開展植被恢復研究和科學調查的基礎條件。另外各功能區區劃明確具體,科學合理,對整體生態功能保護具有明顯的促進,能夠滿足動植物,各種生境類型的演替和發展。
保護區整體范圍的確定和各功能區的區劃,保證了大、小羅山形成相對獨立的自然綜合體單元及其之間的自然生命共同體內在聯系,遵從了自然植被由小羅山的荒漠、單一的生態系統向大羅山森林、復雜的生態系統演替的整體過渡生態系統,順應了保護區棲息的野生動物活動、覓食、生存的各種類型生態系統的有機統一,實現了保護區各單元板塊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銜接的能量流、物質流的生態復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