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農村財政管理

一、深入推進“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不斷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對象是以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為基礎,目前支農資金沒有覆蓋的村內公益事業,主要包括村內道路修建、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人畜飲用水工程建設、村莊綠化、環境衛生設施建設、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村民認為需要興辦的村內其他集體生產生活公益事業。自治區財政對由全體村民按照“一事一議”的程序籌資籌勞開展的村內公益事業建設項目給予一定比例的獎補。2018年中央和自治區財政共投入80933萬元,抓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庫建設工作,突出財政獎補與農民籌資籌勞并進,切實發揮財政獎補資金引導作用,充分調動農民參與村民自治的積極性,有力保障“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順利開展。

二、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機制,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

為發揮村級集體經濟優越性,調動村集體成員積極性,增強村集體自我發展、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鞏固農村基層政權注入新活力,財政部印發《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的指導意見》(財農〔2015〕197號),選擇部分省份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經過積極爭取,寧夏被列為全國13個開展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試點省區之一,是西北地區唯一一個試點省區。2018年農村財政管理局在認真總結上年試點經驗基礎上,穩步推進試點工作。堅持“因村制宜,發揮優勢,項目帶動,分類實施”的原則,按照“堅持競爭擇優,堅持效率優先,堅持貧困村傾斜”的要求,共投入財政資金24000萬元用于扶持全區120個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實現全區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縣(區)全覆蓋。在試點確定上,堅持“自愿申報,縣級審核,區級評定,寧缺毋濫”原則,通過競爭性立項評審擇優評定試點村,保證優勢項目脫穎而出,兼顧貧困地區發展,重點探索股權扶貧機制。通過分類指導、多種經濟發展模式齊頭并進的試點工作模式,有效地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形成規范管理的態勢。

三、以鄉村振興為目標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辦公廳下發的《寧夏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要求,2018年農村財政管理局積極創新工作方式,提升美麗財政建設水平。加大項目資金整合力度,根據建設計劃定點、定向投入,建立以獎代補激勵機制,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極大促進各地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性,形成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投入、農民參與的建設格局,2018年共安排10000萬元地方債用于支持全區各縣(市、區)建設100個美麗村莊。

按照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寧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的通知》(寧黨辦〔2018〕43號)要求,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及改廁、改善村容村貌為主攻方向,以川區、山區(含川區縣區中部分山區鄉村及貧困鄉村)因地制宜、分類推進為基本原則,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為工作抓手,以縣(市、區)為單位進行檢查驗收,農村財政管理局下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獎代補資金10000萬元,集中力量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

四、提升農業保險服務能力,為脫貧富民戰略順利推進保駕護航

農村財政管理局會同有關部門督導各個農業保險經營機構健全和完善縣、鄉(鎮)和村一級的農業保險服務網絡,進一步提升農業保險服務質量,引導和鼓勵保險經營機構對縣(市、區)地方特色的險種進行商業性農業保險。根據各縣(市、區)和保險經營機構按季度報送的保險費補貼等工作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并分批審核結算補貼資金。同時,根據農業保險大災風險準備金管理的相關規定,督導檢查保險經營機構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準備金提取使用情況,鼓勵各保險經營機構利用商業化手段開展大災保險和進行再保險,進一步分散農業風險。積極調研近年來的農業保險工作開展情況以及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對現行的《寧夏農業保險實施方案》進行修改。2018年共下達中央及自治區農業保險保費補貼資金39485萬元,促進農戶收入穩步增加。

五、加大退耕還林還草力度,加快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

退耕還林還草工作是一項時間跨度較長的常規性工作,項目資金大部分由中央承擔,自治區每年安排部分項目補助經費和工作經費。一是加快支出進度保障項目順利實施。會同發改、林業、農業農村等有關部門深入摸底調研,對2018年退耕還林任任務進行詳細測算、論證,下達中央和自治區預算安排退耕還林還草補助資金43586萬元,用于林業生態保護恢復。二是積極爭取擴大政策。在執行現有政策和補助標準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將寧夏生態移民遷出去騰退耕地納入新一輪退耕還林范圍。三是積極統籌項目資金。在專款專用的前提下,統籌安排中央財政專項扶貧、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等,形成政策合力,支持增加退耕農戶的收入,鞏固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的成果。

六、扎實落實各項涉農補貼政策,增加農民收入

一是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實施意見,保障補貼范圍有重點、有抓手。根據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全面推開農業“三項補貼”改革工作的通知》(財農〔2016〕26號)要求,加快自治區政策實施意見的制定和完善,確保補貼資金整合后總量不減、補貼依據真實詳細、補貼標準公開透明。農村財政管理局多次與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自治區農發行協調溝通,配合和督促盡快完成土地確權信息登記造冊、公示審核確認、資金兌付工作,督導各地嚴格補貼政策,及時將補貼資金兌付到農戶手中。2018年中央預算共安排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資金78224萬元用于耕地地力保護,力求充分調動和保護種糧農民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二是嚴格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快提升自治區機械化作業水平和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積極協調部門推進簡化程序,方便農民,加強監督,“采取一站式”服務,突破過去只能先購機后補貼的補貼模式,采取先購機后補貼與先申請補貼后購機并存的方式,充分調動農民購買使用農機的積極性,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2018年中央和自治區累計預算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8060萬元,切實促進自治區農機裝備結構優化、農機化作業能力和水平提升。

七、管好用好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改善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薄弱和經濟發展落后的面貌

一是會同自治區水庫移民辦檢查中寧、青銅峽、西吉和海原等縣(區)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及結余資金項目的建設、驗收及資金使用管理情況,對檢查出來的問題提出限期整改意見,督促各地提高資金使用水平,確保項目落到實處。二是調研全區各市縣水庫移民安置區美麗家園項目情況,對項目的申報進行核實。審核2018年度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資金計劃和大中型水庫農村移民資金直補人口核定結果,及時下達項目和直補資金。2018年共下達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資金10953萬元,促進庫區移民生產生活穩定,穩步提高經濟收入。

八、聯合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共同抓好全區農村基層黨建工作

通過提高山區村干部報酬和設立全區農村基層黨組織為民服務資金,把全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戰斗堡壘。一是提高山區村干部報酬。經詳細摸底調查,山區9個貧困縣(區)的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年度任職補貼按不低于該縣(區)上年度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執行,其他村干部按照村黨組織書記或村委會主任的80%執行。自治區財政及時撥付資金10037萬元,要求及時兌現到村干部手中,既增加貧困山區村干部的收入,又極大地提高村干部脫貧富民工作積極性。二是設立全區農村基層黨組織為民服務資金。按照3000人以下的村5萬元, 3000~5000人的村7萬元,5000人以上的村10萬元的標準設立為農村基層黨組織為民服務資金,自治區財政撥付資金5647萬元,有力推動了自治區星級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創建活動深入開展。三是村級組織活動場所面積小于90平方米的,由所在縣(市、區)集中申報,按照不小于200平方米的標準,兩年內集中完成改擴建任務,所需經費由自治區財政按照每村30萬元的標準補助,2018年安排1050萬元用于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

九、建立健全寧夏農業信貸擔保體系,解決農業領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寧夏農業信貸擔保“政銀擔”合作模式已建立起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設計出自治區支農信貸擔保產品“塞上·興農貸”,與銀行機構達成合作意向。按照“政府重視程度高,財政局領導工作得力,市場環境成熟,業務需求量大,配套政策較完備”的標準,先后在紅寺堡區等縣(市、區)設立分公司,全區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各項工作有序推進。2018年中央和自治區財政共安排資金15439萬元,用于寧夏農業信貸擔保有限責任公司資本金、農業信貸經營風險補償金和農業信貸系統風險救助金,支持用于全區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

十、保障清產核資工作,助力產權制度改革順利推進

為穩步推進全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自治區財政在充分考慮政策要求、工作開展實際的基礎上,按照村均3550元標準,對山區9縣(區)及沙坡頭區、中寧縣共計1384個山區村清產核資工作經費給予補助,共安排492萬元。同時,及時下達中央農村集體清產核資工作經費596萬元,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市、縣(石嘴山市、靈武市、隆德縣)每村補助6000元,已經享受自治區財政補助的山區村每村補助1500元,其余縣(區)未享受自治區財政補助的村每村2840元,保障全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各項工作順利推進。

(穆戰鵬)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康县| 伊春市| 阳城县| 宣汉县| 涞源县| 定兴县| 卢湾区| 廊坊市| 类乌齐县| 波密县| 连城县| 朔州市| 扎囊县| 茌平县| 邳州市| 巴南区| 昭平县| 永城市| 承德市| 岚皋县| 衡阳市| 武邑县| 古蔺县| 井陉县| 陇西县| 江阴市| 福清市| 赤壁市| 峨边| 沛县| 五家渠市| 奈曼旗| 大洼县| 广昌县| 筠连县| 景洪市| 金昌市| 司法| 六安市| 湖南省| 剑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