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教科文財政財務

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支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一)完善財政保障政策措施

按照自治區關于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共同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總體要求,將義務教育(包括公用經費保障、免費提供教科書及教輔材料、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貧困地區學生營養膳食補助4項)和學生資助(包括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補助、普通高中教育國家助學金、普通高中教育免學雜費補助4項)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共同財政事權清單,對相關基礎標準、支出責任劃分予以明確。

(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統籌安排資金27.45億元,全面落實“三免一補”政策,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并向寄宿制學校、小規模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傾斜。繼續實施“全面改薄”項目,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將農村學校附設學前班在園幼兒納入保障范圍,共惠及25萬余名學生。經國家教育督導組全面評估,寧夏成為西部第一個全省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驗收的省份。

(三)支持提升普通高中、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發展質量

支持改善普通高中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鼓勵普通高中辦出特色。統籌安排資金4.19億元,支持改善職業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促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資源共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統籌安排資金5.34億元,以“雙一流”建設為抓手,強化政策和績效導向,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四)支持擴大學前教育普惠性資源供給和“互聯網+教育”發展

按照自治區第二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統籌安排資金4.2億元,支持幼兒園建設工程,進一步緩解群眾入園難。積極開展政府購買學前教育服務,涉及普惠性民辦幼兒園95所。統籌安排資金1.1億元,積極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寧夏作為全國唯一以省級投入搭建信息化平臺覆蓋全學段的省份,被列為國家級“互聯網+教育”示范省(區)。

(五)支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落實學生資助政策

支持實施特崗教師計劃和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支持開展“國培計劃”及實施自治區教師培訓項目,基本實現幼兒園及中小學教師培訓全覆蓋。統籌安排資金6.88億元,突出重點,兜住底線,綜合運用助、獎、貸、減、免等多種資助手段,對建檔立卡戶子女、低保家庭子女等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予以優先資助,從制度上解決每名學生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上不起學的問題,促進教育公平,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高職學生免除學費,將“9+3”職業教育政策從固原地區擴大至山區九縣(區),助推精準脫貧。

二、支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一)促進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政策落實深入寧夏大學、寧夏醫科大學等單位,實地調研了解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落實情況。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分析研究,制定下發《關于進一步做好自治區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貫徹落實工作的通知》(寧財(教)發〔2018〕550號),從加快制度建設,大力推進信息公開,加強結余結轉資金統籌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提出完善措施,努力打通政策落地“堵點”。配合自治區科技廳,研究提出貫徹《國務院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國發〔2018〕25號)的意見。以財政專報形式將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的情況報送自治區黨委、政府,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宣傳部長趙永清同志給予肯定性批示。

(二)支持建設創新發展先導區

按照《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意見》(寧黨發〔2017〕26號)的要求,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安排沿黃實驗區科技創新專項資金2億元,比2017年增加1.3億多元,安排自治區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專項資金1億元,比2017年增加8900萬元,為支持建設創新發展先導區提供有力保障。

(三)積極支持科技精準扶貧

支持選派科技扶貧指導員到中南部地區的貧困村示范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培育科技示范戶。支持科技特派員圍繞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開展科技創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和民生改善。支持選派科技人員到全區14個市縣及生態移民村,圍繞受援地主導產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科技需求,提供公益的專業技術服務,組織開展科技培訓,提供科技信息服務。

(四)支持實施科技惠民計劃

堅持面向基層,依靠科技進步與機制創新,支持實施科技惠民計劃,加快社會發展領域科技成果和新技術的轉化應用,發揮科技進步在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五)支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積極爭取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實施寧夏技術交易市場平臺、寧夏綠洲農田生態系統研究基地條件和能力建設等項目,進一步改善科研單位基礎條件,優化科技創新環境,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三、積極推動文化加快發展,支持文化領域重點任務落實

(一)統籌財力保重點,促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

支持精神文明宣傳、新聞媒體宣傳等工作,推動黨對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全面加強。支持加快媒體融合發展,支持寧夏日報社、寧夏電視臺等部門和石嘴山、賀蘭、青銅峽等市縣融媒體中心建設。安排資金6060萬元,全力保障自治區六十大慶文藝宣傳活動和群眾文藝匯演順利開展。

(二)補短板促均衡,支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統籌安排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資金2.75億元,重點用于公共數字圖書館建設、廣播電視無線覆蓋及各市縣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支持實施送戲下鄉演出、農村電影放映、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等,率先在全國實現村級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全覆蓋,城鄉群眾文化活動日益豐富,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研究建立全區村綜合文化活動中心服務標準,整合服務職能,健全服務內容,強化財政保障,促進村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建得成,用得好”。

(三)規范文化產業資金管理

安排自治區文化產業專項資金6000萬元,比2017年增加4500萬元。制定出臺《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寧財規發〔2018〕27號),創新財政資金支持方式,首次提出股權支持等方式,借助現代融資手段,以金融與產業融合激發文化產業資本的內在潛能。

(四)圍繞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目標,促進旅游業提質增效

堅持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突出重點和亮點,注重品牌建設與推廣和重點景區及相關服務設施建設。安排資金2.28億元,推進“旅游+”發展,推動旅游業與文化、體育、農業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優化旅游發展環境,打造西部獨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五)改善城鄉公共體育設施條件,支持體育事業健康發展

安排資金7198萬元,支持體育部門所屬大型體育場館、中小型體育場館和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免費低收費開放,引導提升運營管理、公共服務水平。支持實施全民健身路徑工程,改善群眾體育健身環境,滿足群眾體育健身需求。支持舉辦重大體育賽事和大型運動會。支持青少年校園足球改革與發展。

四、創新載體和抓手,全力做好支部黨建工作

以“三強九嚴”工程為抓手,全面加強支部黨建工作。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思想政治水平和理論素質進一步提高,理想信念不斷堅定。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談心談話制度、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等制度,黨組織關系和黨費管理等制度,黨建工作制度化和規范化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嚴格黨內政治生活,按時間和程序召開組織生活會。堅持問題導向,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機關黨建“燈下黑”

問題專項整治活動取得成效。

(馮彥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威市| 历史| 汤阴县| 桂林市| 普定县| 冀州市| 临泽县| 宝坻区| 多伦县| 定日县| 宜宾县| 威远县| 连江县| 屏南县| 紫阳县| 板桥市| 永丰县| 广安市| 昔阳县| 吉木乃县| 合阳县| 县级市| 绥江县| 开封县| 凤翔县| 讷河市| 凤翔县| 刚察县| 沽源县| 东辽县| 德令哈市| 长治县| 廉江市| 桃江县| 南皮县| 宝丰县| 碌曲县| 平和县| 固阳县| 东安县| 毕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