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財政年鑒.2018
- 《寧夏財政年鑒》編纂委員會
- 4025字
- 2021-12-30 18:34:40
國家稅收
一、稅收概況
2017年,寧夏國稅事業健康發展,為服務寧夏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全區國稅部門共組織稅收收入416.3億元,同比增長23.9%,增收80.2億元。辦理出口退稅5.09億元,同比下降2.9%;辦理免抵調庫增值稅3.84億元,增長2.2%;海關代征進口環節增值稅7.86億元,增長75.7%;組織社保基金等其他收入48.5億元,增長61.4%。一是稅收總量突破400億元大關。受前5個月“營改增”稅制改革稅源轉移及神華寧煤集團等重點企業稅收增長等因素影響,稅收收入規模不斷擴大,全年突破400億元,稅收增收額達到80.2億元,創歷史新高。收入增幅高于全國國稅平均增速(22.9%)1個百分點,在全國36個省區市國稅局中列第21位,西北五省區第5位。2014—2017年稅收增速分別為4.1%、4.8%、19.0%和23.9%,呈現逐年上升態勢。二是地方級收入增速快于中央級收入。中央級完成258.2億元,同比增長16.1%,增收35.8億元;受1—5月份“營改增”稅源轉移翹尾及煤炭資源稅大幅增收影響,地方級完成158.1億元,同比增長39.0%,增收44.3億元,占稅收收入總量的38%,同比上升4.1個百分點。其中自治區級完成64.8億元,增長70.5%;市縣級收入完成93.3億元,增長23.2%。三是稅種收入結構基本保持穩定。間接稅類(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和車輛購置稅)完成344.6億元,增長23.6%,占稅收收入的82.8%,與上年持平。直接稅類中,所得稅(包括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完成57.1億元,增長18.7%,占稅收收入的13.7%,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受資源稅、耕地占用稅大幅增收影響,財產行為稅完成14.6億元,增長58.0%,占稅收收入的3.5%,同比提高0.75個百分點。
二、黨建工作
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采取邀請十九大代表作輔導報告、舉辦全系統領導干部專題培訓班、區局領導深入基層黨建聯系點督導宣講、各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學習討論等形式,真正做到深學常學,入腦入心。持續開展“學習十九大,增強使命感,黨員當先鋒,做出新貢獻”主題實踐活動,努力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全系統開展黨組中心組學習471次,講專題黨課628次,圍繞“四查四做”開展研討296次。積極落實稅務總局“條主動,塊為主”, “下抓兩級,抓深一層”工作機制,堅持區局機關黨建與系統黨建統籌謀劃、協調推進,充分發揮系統與地方兩方面資源,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大力加強黨建基礎工作標準化建設,制定加強黨建基礎工作意見,推行“4+X”主題黨日制度,開通“黨建云”平臺,實行支部黨建臺賬式和黨員學習學分制管理。持續推進服務型黨組織“評星定級”全覆蓋,基層黨組織規范化、標準化建設水平明顯提升。全面落實“兩個責任”,制定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計劃和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清單,逐級簽訂責任書,實行責任落實手冊制度,分解任務,壓實責任。強化重點領域、崗位和環節日常監督,深入貫徹《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對1個市級局黨組和2個直屬單位黨總支開展專項巡察,對2個市級局黨組開展巡察“回頭看”。制定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實施辦法,堅持抓早抓小抓常,全年問責494人,真正讓“紅臉出汗,咬耳扯袖”,“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
三、稅收法治
深入推進法治稅務基地創建活動,與自治區政府法制辦聯合下發創建實施意見,聯合驗收評估,有9個縣級局被命名為全區國稅系統第二批法治稅務基地。加強稅收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共發布7件,廢止和宣布失效9件。加強初任公務員稅收政策法規培訓,在2017年度全國稅務系統稅務人員執法資格統一考試中,通過率為100%。研究制定《稅務行政許可事項目錄》《稅務行政許可事項辦理流程》《寧夏國稅系統稅收執法標準化指引》,簡并優化稅務行政許可事項辦理程序,聯合自治區地稅局制定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準,統一國地稅稅收執法尺度,實行重大稅務行政處罰集體審議,減少稅務行政處罰自由裁量空間。全面推進公職律師和法律顧問制度,選聘2名法律顧問,組織公職律師觀摩稅務行政訴訟案件庭審,獨立參與稅務行政應訴案件3起并全部勝訴。
四、落實稅收政策
全力落實國務院6項減稅政策,將稅務總局工作要求細化為13項措施,逐項明確分工和完成時限,實行滴灌式輔導、網格化管理和篩查式督查,確保全面落地生效。不折不扣落實西部大開發、高新技術、資源綜合利用、創業就業、出口退稅等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做到應享盡享。全年依法辦理各類減免抵退稅款150.1億元,占稅收收入的36.05%,有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地方經濟發展。認真學習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圍繞自治區“三大戰略”等重大部署,以及促進葡萄酒產業、枸杞產業、全域旅游發展、“一路一帶”建設、支持重點群體創新創業等改革發展任務,深入開展經濟稅收課題研究,形成有情況、有分析、有建議的調研報告,為自治區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決策提供服務,有8篇調研報告和專報得到自治區黨政主要領導批示肯定或重視批辦。與自治區地稅局按時聯合編報稅收快報,分析稅收經濟運行情況,對政府有關部門92份征求意見文件,從稅收角度提出意見建議76條。
五、“放管服”改革
認真貫徹落實稅務總局深化“放管服”30條改革措施,結合寧夏實際細化為99項任務清單,完成了稅務總局第一批14項、第二批13項任務,改革成效初步顯現。取消第一批涉稅事項和報送資料,精簡涉稅資料1200余種,簡并稅收業務216項,辦稅資料減少52.6%。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積極推進簡易注銷登記,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全區新增企業同比增長15% ,新增個體戶同比增長20%。推行實名辦稅制度,制定增值稅發票分類分級管理辦法,充分利用增值稅發票管理新系統,進一步提升防范和打擊發票涉稅違法行為的精準度。深入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先后推出5類20項46條便民措施和21項壓縮辦稅時間措施。積極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納稅服務綜合管理平臺,推廣網上申報繳稅系統和文書受理系統,實行辦稅事項“全程網上辦”“最多跑一次”清單,有90%的申報和審批業務實現網上辦理。積極推行增值稅納稅申報“一表集成”系統,納稅人填寫數據由530項減少到83項,創新增加風險防控內容34項,納稅人戶均填表時間從40分鐘縮短到5分鐘以內。持續深化國地稅合作,有2個市被推薦為全國百佳國稅地稅合作市級示范區。共建網上辦稅服務平臺,實現“進一個網頁,辦好兩家事”。聯合推進24小時自助辦稅區建設,在34個自助辦稅區配置164臺自助辦稅終端。聯合開發大企業稅收管理服務系統,為394戶大企業提供13項個性化納稅服務措施。聯合開展“銀稅互動”合作,累計發放貸款68億元,惠及小微企業256戶。大力推行發票“線上申領,線下配送”,共寄遞發票27.3萬余份,開通委托郵政部門“雙代”網點148個,代開發票40多萬筆,代征稅款近5億元,有效打通服務“三農”最后一公里。
六、稅收征管
按照寧夏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和稅務總局部署,對表推進,逐項落實,各項重點改革任務已按規定節點完成59項,其他13項正在有序推進。全面推行納稅人分類分級管理,對稅源科學分類,按規模、行業、特定業務或涉稅事項類別設置管理機構,對全系統62個基層單位和部門進行職能轉換,積極推動征管方式轉變和征管質效提升。按照轉職能、抓管理、強評估的導向,推行大企業專業化團隊管理,在現有組織體系內轉變職能,加強業務融合,組建起30人的專業化團隊,負責千戶集團在寧成員單位及年納稅千萬元以上的區級重點稅源復雜涉稅事項管理。積極推動出臺《寧夏稅收保障辦法》,與35個成員單位建立協稅護稅機制,與自治區財政廳、地稅局聯合開發綜合治稅信息共享平臺。
七、稅務稽查
按照“統一選案,統一檢查,統一審理,統一執行”的原則,在銀川地區推行“一級稽查”工作模式,優化機構職能劃分和人力資源配置,使銀川地區稽查一線檢查人員占比從56%提高至69%,有效解決稽查力量分散、效能不高、執法尺度不一等問題。強化稅收違法“黑名單”當事人聯合懲戒措施,落實稅收違法案件公布常態機制,曝光典型案件74起,與發改委等部門對27戶稅收“黑名單”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進一步增強失信懲戒合力。全面推行稅務稽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增強稅務稽查的規范性、公平性。推進國稅、地稅稽查部門聯合隨機抽查,檢查企業95戶,查補收入8859萬元。嚴厲打擊騙取出口退稅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稅收違法犯罪活動,立案檢查105戶,查處涉案稅額11.4億元,有效遏制發票違法犯罪多發勢頭,維護稅收經濟秩序。
八、執法督察
全面推行“一級督審”模式,將全系統督審職責全部上收到區局,對7個市級局及50%的縣級局開展稅收執法督察,完成經濟責任審計項目32個,發現并糾正問題963個,督促制定完善各項制度18項。積極推進內控機制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制度、專項制度及內控操作指引35項,形成“橫向全覆蓋,縱向一體化”的內控制度體系。
九、人才培訓
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加強重點業務、崗位骨干和基層一線干部的教育培訓,派員參加總局各級各類調訓111期198人次,區局舉辦各級各類培訓50期3600人次,全面提升干部素質能力。健全青年干部教育培訓、實踐鍛煉、跟蹤管理等培養制度,采取“導師制”“一對一”傳幫帶、交流鍛煉等措施,加大青年干部培養力度,有1人入選總局第五批領軍人才培養對象,6人入選總局各類人才庫。繼續深化“崗位大練兵,業務大比武”活動,堅持全員崗位練兵,按總局部署開展納稅服務業務比武,自主開展征管評估業務比武,在全國納稅服務業務大比武決賽中獲得第21名,有1人榮獲優勝個人。
十、精神文明建設
深入開展“文明單位”“青年文明號”“巾幗示范崗”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培育各類先進典型,積極開展營改增試點成績突出集體與個人、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五好黨員”等推薦評選,有17個集體和18名個人獲得省部級表彰。以馬忠斌同志為原型創作的典型事跡片被國家稅務總局選送參加全國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舉辦“聆聽身邊好故事,傳遞身邊正能量”主題報告會,廣泛學習宣傳“全國稅務系統先進工作者”馬忠斌、“寧夏最美國稅人”等先進典型,用身邊的先進教育引導身邊的人,營造見賢思齊、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馬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