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井工開采技術研究
- 路學忠
- 8906字
- 2021-12-22 18:17:24
第二節 井田開拓方式類型
一、立井開拓
立井開拓是主、副井筒均采用立井的井田開拓方式,是我國煤礦開拓的主要方式。立井開拓可分為單水平開拓和多水平開拓兩類,按井田內劃分、開采水平設置及開采方式不同,又可組合成多種井田開拓方式。
1.立井多水平開拓方式
當井田內煤層垂直方向范圍大時,可用多水平開拓。采用立井多水平開拓時,大致在井田中部開鑿主井和副井,至第一水平位置后,開掘井底車場、主要石門和大巷,進行采區準備和開采。在第一水平減產前若干年,進行礦井開拓延深及第二水平的開拓準備,臨第一水平減產前,第二水平投入生產并逐步接替第一水平的生產。如還有下水平,仿此進行以下水平的開拓、準備和開采,直至采完全部井田。
1.主井;2.副井;3.井底車場;4.運輸大巷;5.采區下部車場;6.運輸上山;7.軌道上山;8.回風井;9.總回風大巷;10.m2煤層區段運輸平巷;11.采區中部車場;12.煤層區段運輸平巷;13.m2煤層區段回風平巷;14.采區上部車場;15.m1煤層區段回風平巷;16.采煤工作面;17.二水平運輸大巷;18.溜煤斜巷;19.采區煤倉
圖2-2立井多水平采區式開拓
圖2-2所示為立井多水平上山開采的開拓方式示例,井田內有緩傾斜可采煤層兩層,煤層間距較近,賦存較深,地表為平原地帶,表土層較厚且水文條件較復雜。井田沿傾斜劃分為兩個階段,階段下部標高分別為-300m和-480m,井田設置兩個開采水平,每個階段內劃分為若干個采區。
(1)開掘順序
在井田中部開掘主井和副井,井筒掘到-300m標高以下后,首先開掘第一水平的井底車場及主石門;然后,在煤層底板巖層中開掘主要運輸大巷,并向井田兩翼延深;當運輸大巷掘至首先投產的采區下部邊界中部時,開掘采區運輸石門和采區下部車場。
在開掘主、副立井的同時,在井田淺部中央開鑿回風井到-120m回風水平,然后開掘總回風大巷,沿著總回風大巷,在首采區走向中部附近開掘采區回風石門。至此,為第一水平首采區服務的開拓巷道開掘完畢。
在首采區內開掘準備巷道和回采巷道。在開掘的各類井巷內安裝相應的設備系統,經試運轉符合要求后,礦井即可投產。
(2)主要生產系統
工作面生產的煤從采區運輸上山進入采區煤倉,在大巷內裝車后,由電機車牽引整列礦車至井底車場卸載到井底煤倉,最后由主井內安裝的箕斗將原煤提至地面。
掘進巷道所出的矸石,則用礦車裝運至井底車場,由副井內安裝的罐籠提升至地面。井下所需物料和設備,由礦車(或材料車、平板車)裝載,經副井罐籠下放至井底車場,由電機車拉至采區,轉運至使用地點。
礦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風方式,新鮮風流由副井進入井下,經井底車場、主要運輸大巷、采區下部車場進入采區軌道上山,而后進入采煤工作面。污濁風流經采區回風石門至總回風巷,再經總回風石門,由邊界回風井排出地面。
井下涌水經大巷水溝流入井底車場的水倉,由水泵房的水泵經副井中的管道排至地面。
(3)采掘接替
礦井以一個水平生產保證礦井產量。一般先開采井筒附近的采區,首采區開采結束前,必須向井田兩翼掘出為下一采區服務的階段運輸大巷及采區巷道,準備出接替采區,以保證礦井連續不斷地穩定生產,直至井田邊界采區。
第一水平結束前,延深主、副立井井筒至-480m標高以下,開掘為第二水平生產服務的井底車場、主石門和運輸大巷,并進行第二水平首采區的準備。第一水平開始減產時,第二水平即應投入生產,并逐步由兩個水平同時生產過渡到全部由第二水平保證礦井產量。在第二水平內,采區仍由井中央向井田兩翼邊界的順序依次開采,直至采完全部井田內的采區。第二水平生產期間,第一水平的運輸大巷可以作為第二水平的總回風巷。第二水平的生產系統基本上同第一水平。
2.立井開拓的類型
根據井田斜長或垂高、煤層傾角、可采煤層數目及層間距等條件的不同,立井開拓分單水平開拓和多水平開拓兩大類。水平內可以采用采區式、盤區式或帶區式準備。
立井單水平開拓是利用一個開采水平采出全井田內的煤炭資源,一般使用一段運輸設備完成上山和下山階段的運輸任務。當局部斜長過大時,可用兩段運輸設備或設輔助水平解決。
在開采近水平煤層群時,視煤層的間距不同,可以布置一條或多條運輸大巷。在布置多條運輸大巷的條件下,煤層之間可以采用主暗井聯系,也可以采用主石門聯系,不同的聯系方式如圖2-3所示。
1.主井;2.副井;3.主暗井;4.主石門
圖2-3立井單水平開拓方式
如井田斜長太大,或可采煤層間距大而傾角小,或開采急傾斜煤層條件下,利用一個開采水平開采全井田有困難時,則需要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開采水平,形成多水平開拓方式。生產礦井一般以一個開采水平保證礦井產量。
根據煤層傾角、瓦斯、涌水量及階段劃分等條件,一個開采水平只采上山階段或開采上下山兩個階段,多水平開拓又分為上山式、上下山式、上山及上下山混合式開拓,如圖2-4所示。
1.主立井;2.副立井;3.井底車場;4.主石門;5.水平運輸大巷;6.回風井
圖2-4立井多水平開拓
在近水平煤層群的條件下,當煤組間距較大(一般大于100m)時,還可以采用立井多水平分煤組開拓方式,如圖2-5所示。
1.主立井;2.副立井;3.水平運輸大巷;4.主石門
圖2-5近水平煤層群立井多水平分煤組開拓
急傾斜煤層立井多水平上山式開拓如圖2-6所示,開采急傾斜煤層的礦井,井筒多布置在煤層底板巖層中,各階段都采用上山式開采,一般每一個階段設一個開采水平。
1.主井;2.副井;3.主石門;4.水平運輸大巷
圖2-6急傾斜煤層立井多水平上山式開拓方式
立井開拓的井筒配備采用立井開拓時,一般在井田中部開鑿一對圓形斷面的立井,裝備兩個井筒。井筒斷面根據提升容器類型、數量、外形尺寸、井筒內裝備及通風要求確定。按技術標準化要求,井筒斷面直徑按0.5m晉級,直徑6.5m以上的井筒和采用鉆
井法、沉井法施工的井筒可不受此限制。按井筒內的提升設備和功能,立井開拓一般有一個主井和一個副井,也有多個副井的情況。
(1)主立井
主立井擔負提升煤炭的任務,大中型礦井的主立井裝備一對或兩對箕斗。小型礦井的主立井裝備一對罐籠。表2-1列出了我國大中型煤礦主立井井筒提升設備。
表2-1我國大中型煤礦主立井井筒提升裝備
主立井為罐籠井時可作為進風井和回風井。主立井為箕斗井兼作進風井時,井筒中的風速不得大于6m/s,主立井為箕斗井兼作回風井時,根據《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井上下裝、卸載裝置和井塔(架)必須有完善的封閉措施,漏風率不得超過15%,并應有可靠的降塵措施。
(2)副立井
副立井擔負提升矸石、下放物料、升降人員等任務。在井筒中裝備罐籠,敷設管道和電纜,并裝設梯子間。井型不大的礦井其副立井只裝備一對罐籠,現代化的大型礦井裝備兩套提升設備,一套為一對雙車雙層罐籠,另一套為雙層單車罐籠(帶重錘)。不同井型的提升容器及裝備見表2-1。近年來,為滿足綜采支架整架不解體下井的要求,在副井裝備的罐籠中,要設一個寬罐籠,凈寬一般要達到1.5m。副立井一般為進風井。
(3)混合提升井
混合提升井是兼有主、副井功能的立井,在我國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生產礦井改擴建時,為了同時提高主、輔提升能力,而新開一對立井不具備條件或不經濟時,可在原工業場地內新開鑿一個立井,裝備一對箕斗和一對罐籠,同時擔負提煤和輔助提升任務;二是應用在一些井型小于0.21Mt/a的單水平開拓的小型礦井中,只裝備一個井筒,用罐籠完成提煤和輔助提升的全部任務,這樣,降低了建井費用,同時也降低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斜井開拓
斜井開拓是利用直通地面的傾斜井巷作為主、副井的開拓方式,在我國也得到廣泛應用,并有多種不同的形式。按斜井與井田內劃分方式的配合不同,可分為片盤斜井和集中斜井兩大類。集中斜井與立井一樣,也分單水平、多水平和上山式、上下山式和混合式等多種開拓方式。
1.集中斜井多水平開拓方式
圖2-7所示為集中斜井多水平上山式開拓方式。井田內賦存有緩傾斜可采煤層兩層,煤層埋藏不深,地表為平原,表土層不厚且水文條件簡單。井田沿傾斜劃分為兩個階段,階段下部標高為-100m和-280m,設置兩個開采水平,每個階段內劃分為6個采區。
1.主斜井;2.副斜井;3.+80m輔助車場;4.+80m總回風巷;5.回風井;6.總回風石門;7.第一水平軌道石門;8.第一水平井底車場;9.第一水平運輸大巷;10.第一水平井底煤倉;11.采區運輸石門;12.采區回風石門;13.二水平軌道石門;14.二水平井底車場;15.二水平井底煤倉;16.二水平運輸大巷
圖2-7集中斜井多水平上山式開拓
(1)開掘順序
在井田走向中部自地面向下沿按斜井設備要求的傾角開掘主斜井1、副斜井2。當副斜井掘至+80m回風水平后,開掘輔助車場3及總回風巷4。斜井掘至-100m標高后,開掘第一水平軌道石門7和第一水平井底車場8,在最下部的可采煤層底板巖層中掘第一水平運輸大巷9,待其掘至兩側首采區走向中部后,開掘首采區運輸石門11。
同時,在井田上部邊界大致走向中央開掘回風井5、總回風石門6和總回風巷4,在首采區走向中部附近開掘采區回風石門。至此,為第一水平首采區服務的開拓巷道開掘完畢,在首采區內開掘準備巷道和回采巷道。在開掘的各井巷內安裝相應的設備,形成生產系統,經試運轉符合要求后,礦井即可投產。
(2)主要生產系統
從采區運出的煤經運輸大巷至井底車場,卸入井底煤倉,再由主斜井內安裝的帶式輸送機運至地面。
掘進巷道所出矸石、井下所需物料及設備則由副斜井軌道礦車提升和下放。
由副斜井進入的新鮮風流,經井底車場、主要運輸大巷至各采區,各采區污濁風流經采區回風石門、總回風巷、總回風石門至回風井排出地面。
井下涌水經大巷水溝流入井底車場的水倉,由水泵房的水泵經副斜井中的管道排至地面。
(3)采掘接替
采掘接替同立井多水平上山式開拓示例,采區間采用前進式開采順序,水平間采用下行開采順序,依次開采各采區和各水平。
2.集中斜井單水平開拓方式
當煤層傾角較小、瓦斯及涌水量較小時,可采用斜井單水平上下山式開拓方式。
圖2-8所示為集中斜井單水平上下山式開拓方式。
1.主斜井;2.副斜井;3.輔助車場;4.總回風巷;5.回風井;6.總回風石門;7.開采水平軌道石門;8.井底車場;9.水平運輸大巷;10.井底煤倉;11.采取運輸石門;12.采取回風石門;13.下山采區上部車場
圖2-8集中斜井單水平上下山式開拓
井田采用集中斜井單水平上下山式開拓,與多水平上山式開拓的區別是不延深主、副斜井,少開鑿一個開采水平,利用原水平開采下山階段,可減少一個開采水平的開拓工程下山采區生產期間,可利用對應的上山采區中的一條上山回風。
近水平煤層埋藏不深時,也可以采用斜井單水平開拓,自地面向下開掘穿巖斜井至開采水平后,根據井田延展的主要方向布置開采水平大巷,在大巷兩側采用盤區式或帶區式準備方式。
3.斜井開拓的井筒配備
采用斜井開拓時,一般開掘的井筒數目較多,在配置上有其特點。
(1)井筒的數目和斷面
采用斜井開拓的新建礦井,一般在井田中部開鑿一對斜井作為主井和副井,新建的特大型或大型斜井,根據需要可以開掘兩個副斜井。用斜井開拓的生產礦井,隨生產發展及向深部延深,可以增開副斜井或主斜井。
斜井井筒的斷面為拱形或梯形(小型礦井),其大小應根據提運設備類型、下井設備外形最大尺寸、管纜布置、人行道寬度、操作維修要求及所需通過風量確定。裝有帶式輸送機的斜井井筒兼作回風井時,井筒中的風速不得超過6m/s,且必須裝設甲烷斷電儀。
(2)井筒的功能和裝備
斜井井筒提升有多種運提設備可供選用,隨井型大小及開采條件不同,井筒的功能和裝備也有所不同。
①主斜井。主斜井擔負提煤任務,大型礦井和部分中型礦井的主斜井裝備帶式輸送機,并設檢修用的提升絞車設備,裝備已由能力小、長度短、多段接力式的帶式輸送機換代為運輸能力強和鋪設長度大的強力帶式輸送機或鋼絲繩牽引帶式輸送機。井型不大的中型礦井的主斜井可采用箕斗提升(井筒傾角較大時)、雙鉤串車提升(井筒傾角不大時)或無極繩運輸(件筒傾角較小時)。采用箕斗提升的斜井,其通風要求同立井。小型礦井的主斜井可采用雙鉤或單鉤串車提升。
②副斜井。副斜井兼具輔助提升、敷設管纜等功能,我國各類井型礦井的副斜井絕大多數采用串車提升,大型斜井采用雙鉤串車提升,特大型斜井可布置兩個副斜井,中小型礦井的副斜片可采用單鉤串車提升。隨著技術的發展,副斜井還可能采用卡軌車、齒軌車、膠輪車等設備,完成輔助運輸任務。
③混合提升井。井口小的礦井可以只裝備一個井筒,采用單鉤串車提升,兼負提煤與輔助提升任務:
④行人井。在一些斜井開拓的礦井中,專門開掘有行人斜井,裝設架空乘人裝置。
(3)井筒的傾角
斜井井筒的傾角由井巷布置和提升設備的要求確定。
對采用普通帶式輸送機運輸的斜井,為防止原煤沿輸送帶下滑,井筒傾角一般不超過16°。近年來研制并試用了大傾角(21°~25°)帶式輸送機,擴大了帶式輸送機斜井井筒傾角的上限。
對采用箕斗提升的斜井,井筒傾角小,箕斗裝煤不滿,傾角過大,井筒施工困難,且道床結構也較復雜,故其傾角一般取25°~35°。
對采用串車提升的斜井,井筒傾角超過22°,滿載重車沿井筒運行時易拋撒煤矸,傾角愈大,拋撒愈嚴重,煤矸堵塞軌道,易導致礦車掉道,日常的井筒清理工作量也較大,影響正常提升,故井筒的傾角不宜大于25°。井筒傾角又不宜過小,小于6°時帶繩空礦車下放不易調節到位,當井筒斜長小于300m、空車牽引鋼絲繩阻力不大時,井筒傾角最小可到14°。對采用無極繩運輸的斜井,井筒傾角超過10°,礦車繩卡極易滑脫,且摘掛鉤操作不便,為確保生產安全,井筒傾角一般不大于10°。
為便于井口工業場地及井底車場的布置及建井時的通風,主、副井筒的傾角宜大體一致。
(4)井筒的方向
根據礦井地形、煤層賦存狀況和采用的提升方式不同,以煤巖層為參照,井筒的方向有沿層、穿層和反斜3類。
①沿層斜井。沿層斜井包括沿煤層斜井和沿巖層斜井,一般沿煤巖層的正傾斜方向開掘,此時,斜井的傾角及方向與煤巖層一致。
沿煤層開掘斜井具有聯絡巷及建井巖巷工程量少、施工容易、掘進速度快、初期投資較省等優點,掘進出煤可滿足建井期間用煤的需要,工期短,見效快,且可獲得補充地質資料。但井筒維護比較困難,保護井筒的煤柱損失較大,當煤層有自然發火傾向時,對防火和處理井下火災不利,如煤層沿傾斜方向有波狀起伏或斷層切割,將造成井筒傾角變化,不利于礦井提升。
在特殊情況下,為減緩井筒傾角及照顧井底位置,沿層斜井也可沿煤巖的偽斜方向布置。
②穿層斜井。當煤層傾角與要求的井筒傾角不一致時,可以采用穿層斜井。穿層斜井的井筒傾斜方向與煤層傾斜方向一致,可分為頂板穿巖斜井和底板穿巖斜井,兩者如圖2-9和圖2-10所示。前者是斜井井筒從頂板巖層穿向煤層,井筒傾角大于煤層傾角,主要用于開采傾角小的緩傾斜煤層及近水平煤層的礦井;后者是斜井井筒從底板巖層穿向煤層,井筒傾角小于煤層傾角,主要是用于煤層傾角較大及井口位置受限制的礦井。
1.主井;2.副井;3.井底車場;4.運輸大巷
圖2-9頂板穿巖斜井
1.主井;2.副井;3.回風井;4.運輸大巷
圖2-10底板穿巖斜井
③反斜井。當煤層賦存不深、傾角不太大、井田沿傾斜方向尺寸小時,因施工技術和裝備條件等原因不便采用立井,受井上下條件限制又無法布置與煤層傾斜方向一致的斜井,這時可以采用反斜井,反斜井的井筒傾斜方向與煤層傾斜方向相反,如圖2-11所示。這種方式是根據井上下特定條件選定井筒位置,目的是使工業場地位置合理。反斜井井筒到達煤層的距離較短,但壓煤多、環節多、延深方式復雜,主要是用于井位受限制的礦井,不適于一般的情況。
1.反斜井;2.回風斜井;3.井底車場;4.運輸大巷;5.回風大巷
圖2-11反斜井
三、平硐開拓
自地面利用水平巷道進入煤層的開拓方式,稱為平硐開拓。這種開拓方式在一些山嶺、丘陵地區較為常見。采用這種開拓方式時,井田內的劃分方式、巷道布置與前面所述的立井、斜井開拓方式基本相同,其區別主要在于進入煤層的方式不同。
平硐開拓方式,一般以一條平硐開拓井田,主平硐擔負運煤、出矸、運送物料、通風、排水、敷設管道及電纜、行人等多項任務。在井田上部開掘回風平硐或回風井,用于全井田回風,如圖2-12所示。
1.主平硐;2.回風井;3.回風大巷;4.采區運輸上山;5.采區軌道上山;6.煤層;7.采區下部車場;8.平硐口
圖2-12走向平硐開拓
平硐內多采用礦車運輸,也可采用強力帶式輸送機運輸。各采區采出的煤,在裝車站裝入礦車后,由電機車牽引經主平硐直接運出硐外。井下所用物料及設備裝入礦車(平板車或材料車),由電機車牽引從地面直接進入平硐,到各采區下部車場,再經軌道上山轉到各使用地點。地下涌水由各采區巷道流入平硐水溝中,自行流出地面。為排水方便,平硐必須有3‰~5‰的流水坡度。
按平硐與煤層走向的相對位置不同,平硐分為走向平硐、垂直平硐和斜交平硐;按照平硐所在標高不同,平硐分為單平硐和階梯平硐。
1.走向平硐
圖2-12所示為走向平硐開拓。走向平硐是沿煤層走向開掘,把煤層分為上下山兩個階段,具有單翼井田開采的特點。
走向平硐開拓方式的優點是平硐沿煤層掘進,容易施工,建井期短,投資少,經濟效果好,還能補充煤層的地質資料。缺點是煤層平硐維護困難,巷道維護時間長,單翼井田開采時通風、運輸困難等,一般平硐口位置不易選擇。
2.垂直平硐
圖2-13所示為垂直平硐。根據地形條件,平硐可由煤層頂板進入或由煤層底板進入煤層。垂直平硐將井田沿走向分成兩部分,具有雙翼井田開拓特點。
1.主平硐;2.運輸大巷;3.回風石門;4.回風平硐;5.回風井
圖2-13垂直平硐開拓
與走向平硐相比較,垂直平硐優點是平硐易維護,具有雙翼井田開拓運輸費用低、巷道維護時間短、礦井生產能力大、通風容易、便于管理等特點,且便于選擇平硐門的位賢缺點是巖石工程量大,建井期長,初期投資大等。
3.階梯平硐
當地形高差較大、主平硐水平以上煤層垂高過大時,將主平硐水平以上煤層劃分為數個階段,每個階段各自布置平硐的開拓方式稱階梯平硐,如圖2-14所示。階梯平硐開拓方式的特點是可分期建井、分期移交生產、便于通風和運輸,但地面生產系統分散、裝運系統復雜、占用設備多、不易管理。這種開拓方式適用于上山部分過長、布置輔助水平有困難、地形條件適宜、工程地質條件簡單的井田。
1、2、3.階梯平硐;4.集中溜煤眼;5、6、7.運輸大巷
圖2-14階梯平硐開拓
四、綜合開拓
對于地面地形和煤層賦存條件復雜的井田,如果主、副井筒均采用一種井筒形式,可能會給井田開拓造成生產技術上的困難,或者在經濟上不合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根據件井田范圍內的具體條件,選擇不同形式的主井和副井井筒,采用綜合開拓方式。
采用立井、斜井、平硐等任何兩種或兩種以上井筒形式開拓的方式稱為綜合開拓。三種井筒形式各有其優缺點,根據井田的具體條件,選擇能發揮其各自優點的井筒形式是很有必要的,不應局限于某種單—井筒形式。三種井筒形式能組合成斜井—立井、平硐—立井、平硐—斜井等多種方式。
1.斜井—立井綜合開拓
按主、副井的配置不同,有主斜井—副立井和主立井—副斜井兩種方式。
圖2-15所示為斜井—立井開拓方式。斜井做主井,主要是利用斜井可采用強力帶式輸送機、提升能力大及井筒易于延深的優點,但是若采用斜井串車提升,因井筒較長則提升能力小、環節多,且礦井通風困難。因此,用立井做副井提升方便、通風容易。這種開拓方式吸取了立井、斜井各自的優點,對開發大型井田,在技術和經濟上都是合理的。主斜井與副井相組合的綜合開拓方式,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是建設特大型礦井的技術發展方向。
1.主斜井;2.副斜井;3.斜風井;4.新打的副立井;5、6、7.水平運輸大巷
圖2-15斜井—立井綜合開拓
2.平硐—立井綜合
平硐—立井開拓按主、副井配置不同,有主平硐—副立井和主立井一副平硐兩種基本形式。圖2-16所示為主平硐—副立井開拓方式。平硐垂直于煤層走向掘進,開掘副立井作為進風、升降人員、提矸和深部煤層的輔助提升。平硐水平以下的煤經暗斜井3提升到平硐水平,再經平硐將煤轉運到地面。這種開拓方式既發揮了平硐的優越性,又利用了立井之長,解決了通風困難和井田深部輔助提升問題。
1.主平硐;2.主立井;3.暗斜井;4.副平硐;5.副立井
圖2-16平硐—立井開拓
3.平硐—斜井綜合開拓
平硐—斜井開拓按主、副井配置不同,有主平硐—副斜井和主斜井—副平硐兩種基本形式。圖2-17所示為主平硐—副斜井開拓方式。該井田內有8、9號兩煤層,煤層傾角2°~5°,煤層埋藏較穩定。主平硐沿+1400m標高布置,擔負整個礦井井下運輸、進風及排水等任務;另掘斜井2和4用作回風井,兼作安全出口。兩煤層用暗斜井3連通,8號煤層的煤通過溜煤眼溜到9號煤層后,由平硐外運。
1.主平硐;2.回風斜井;3.暗斜井;4.回風井
圖2-17主平硐一副斜井開拓
五、多井筒分區域開拓
1.多井筒分區域開拓概述
多井筒分區域開拓(以下簡稱分區開拓)是指大型、特大型礦井井田劃分為若干個具有除運煤系統以外的獨立生產系統的開采區域,并共用主井運煤系統的井田開拓方式。分區開拓是隨著礦井生產集中化和井型大型化而發展起來的。20世紀60年代以來,國內外相繼出現了一批年產數百萬噸到千萬噸的特大型礦井,這些礦井的井田面積都很大,相應的通風線路和井下運輸距離加長,輔助提升任務加重,人員上下井時間加長,為避免以上生產環節方面的弊端,將井田劃分成若干個分區,分區內部采用采區式、盤區式或帶區式準備,各分區內開鑿井筒,擔負分區通風、輔助提升或其他任務。各分區的煤炭集中由全礦井的主井運出,由此形成了多井筒分區開拓方式。另外,對一些生產礦井進行改擴建,或者對生產礦井與相鄰礦井進行合并,以及井型和井田尺寸擴大時,也可采用多井筒分區開拓。
2.分區域開拓類型
按功能劃分,多井筒分區域開拓有以下幾種形式:
(1)集中出煤,分區通風
分區內有進風井和回風井,實現分區內獨立通風。
(2)集中出煤,分區通風與排矸
分區內有進風井和回風井,并安裝有提升設備,在實現分區獨立通風的同時,可由分區井筒提升矸石,再就近排棄。
(3)集中出煤,分區通風與輔助提升
分區有完備的功能,除獨立通風外,還可以提升矸石、下放材料和升降人員。
分區劃分多以斷層、保護煤柱和適宜的通風范圍等作為依據,其開拓類型依據井田范圍、礦井生產能力、井上下地質條件、礦井建設及擴建的具體情況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