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井工開采技術研究
- 路學忠
- 23字
- 2021-12-22 18:17:22
第一章 煤礦開采基礎知識
第一節 煤田開發概述
一、煤田的概念
含煤巖系是指一套含有煤層并具有成因聯系的沉積巖系。同一地質時期形成并大致連續發育的含煤巖系分布區稱為煤田。煤田的面積可有數十至數千平方千米,儲量可有數千萬噸至數百億噸。大多數煤田由單一地質時代的含煤巖系形成,稱為單紀煤田,如撫順阜新煤田、兩淮煤田。由幾個地質時代的含煤巖系形成的煤田,稱為多紀煤田,如鄂爾多斯煤田,包括石炭一疊紀、二疊紀、三疊紀和侏羅紀3套含煤巖系。
世界上煤炭儲量豐富,煤田眾多,地質儲量200Gt以上的大煤田就有20多個,著名的有連斯克(俄羅斯)、鄂爾多斯(中國)和阿巴拉契亞(美國)等煤田。大煤田的面積一般有幾十至幾萬平方千米,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煤田為俄羅斯的通古斯煤田,面積約(104.5× 104km2),地質儲量約2089Gt。
煤田的地理分布以亞洲最多,北美次之。中國煤炭資源豐富,煤田分布遍及各省區,含煤巖系從石炭紀到第四紀早期都有分布。其領域內分布著數以百計的煤田,是世界上煤炭資源量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
二、礦區及礦區開發
統一規劃和開發的煤田或其一部分稱為礦區。根據國民經濟發展進程和行政區域的劃分,利用地質構造、自然條件或煤田沉積的不連續或按照勘探時期的先后,將煤田劃分為礦區進行開發。
從我國煤田和礦區的實際關系來看,有的是一個礦區開發一個煤田,如開灤、陽泉、肥城等礦區;有的是幾個礦區開發一個煤田,如安徽省的淮南煤田劃歸為舜耕山礦區、八公山礦區、潘謝礦區,如圖1-1所示;有的是將鄰近的幾個煤田劃歸為一個礦區,如淮北礦區開發閘河煤田和宿縣煤田。
1.舜耕山礦區;2.八公山礦區;3.潘謝礦區
圖1-1淮南煤田分布圖
三、井田的概念
根據地質構造、地理環境、生產規模,一個煤田可劃分為若干個煤礦區或煤產地,一個礦區又可分為若干個井田。一般礦井是指形成地下煤礦生產系統的井巷、硐室、裝備、地面建筑和構筑物的總稱。在礦區內,劃分給一個礦井或露天礦開采的那一部分煤田叫作井田。如潘謝礦區內就有潘一礦、潘二礦、潘三礦、謝橋礦、張集礦、顧橋礦、丁集礦等。
井田范圍(尺寸)由井田走向長度、傾斜寬度和面積來反映。井田走向長度是表征礦井開采范圍的重要參數,要與一定時間內的開采技術及裝備水平相適應。根據目前開采技術水平,大型礦井井田的走向長度不小于8km,中型礦井不小于4km。井田的傾斜寬度是井田沿煤層傾斜方向的水平投影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