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雁形目

鴨科

豆雁 Bean Goose Anser fabalis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鴨科 Anatidae

形態(tài)特征

大型雁類,外形大小和形狀似家鵝。兩性相似。頭、頸棕褐色,肩、背灰褐色,具淡黃白色羽緣。翅上覆羽和三級飛羽灰褐色;初級覆羽黑褐色,具黃白色羽緣,初級和次級飛羽黑褐色,最外側幾枚飛羽外翈灰色,尾黑褐色,具白色端斑;尾上覆羽白色。喉、胸淡棕褐色,腹污白色,兩脅具灰褐色橫斑;尾下覆羽白色。虹膜褐色,嘴甲和嘴基黑色,嘴甲和鼻孔之間有一橙黃色橫斑沿嘴的兩側邊緣向后延伸至嘴角。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于開闊平原草地、沼澤、水庫、江河、湖泊及沿海海岸和附近農田地區(qū)。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通常在棲息地附近的農田、草地和沼澤地上覓食,繁殖期5~7月。常營巢于湖邊或湖心島高出地面的較為干燥的小土丘上。

居留狀況 旅鳥

保護狀況 IUCN:LC;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和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赤麻鴨 Ruddy Shelduck Tadorna ferruginea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鴨科 Anatidae

形態(tài)特征

體長51~68厘米的較大型鴨類。全身赤黃色,雄鳥頭頂棕白色,下頸基部在繁殖季節(jié)有一窄的黑色領環(huán);尾和尾上覆羽黑色;翅上覆羽白色,小翼羽及初級飛羽黑褐色,次級飛羽外翈輝綠色,形成鮮明的綠色翼鏡;下體棕黃褐色,其中以上胸和下腹以及尾下覆羽最深;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雌鳥羽色和雄鳥相似,但體色稍淡,頭頂和頭側幾乎白色,頸基無黑色領環(huán)。飛翔時黑色的飛羽、尾、嘴和腳、黃褐色的體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鮮明的對照。

生活習性

棲息于開闊草原、湖泊、農田等環(huán)境中,以各種谷物、昆蟲、甲殼動物、蛙、蝦、水生植物為食。繁殖期4~7月,常在棲息水域附近草地開闊處的天然洞穴或其他動物廢棄的洞穴內營巢。

居留狀況 夏候鳥

保護狀況 IUCN:LC;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和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鴛鴦 Mandarin Duck Aix galericulata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鴨科 Anatidae

形態(tài)特征

體長38~45厘米的中型鴨類。雌雄異色。雄鳥嘴紅色,頭具艷麗的冠羽,額和頭頂中央翠綠色,并具金屬光澤;眉紋寬闊,白色;頰部具棕栗色斑,頸側羽毛矛狀;頦、喉純栗色;胸暗紫色,下胸兩側黑色具兩條白色斜帶;背、腰和翼上覆羽暗褐色,并具銅綠色金屬光澤;翅上有一對醒目的栗黃色的炫耀性帆狀羽飾,停棲時立于身體兩側。雌鳥頭和后頸灰褐色,無冠羽,眼周白色,其后連一細的白色眉紋;上體灰褐色,兩翅和雄鳥相似,但無金屬光澤和帆狀直立羽。頦、喉白色,胸、胸側和兩脅暗棕褐色,腹和尾下覆羽白色。

生活習性

善游泳和潛水。繁殖期主要棲息于山地森林河流、湖泊、水塘、蘆葦沼澤和稻田地中。性機警,極善隱蔽,飛行的本領也很強。繁殖期4~7月,常營巢于緊靠水邊的大樹樹洞中,巢較簡陋。雜食性,繁殖季節(jié)以動物性食物為主,春季和冬季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

居留狀況 夏候鳥。

保護狀況 IUCN:NT;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

赤膀鴨 Gadwall Mareca strepera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鴨科 Anatidae

形態(tài)特征

體長44~55厘米的中型鴨類。雄鳥嘴黑色,腳橙黃色。自嘴基經眼到耳區(qū)有一條暗褐色貫眼紋,上體暗褐色,背上部具白色波狀細紋,腹白色,胸暗褐色而具新月形白斑,翅具寬闊的棕栗色橫帶和黑白二色翼鏡,飛翔時尤為明顯。雌鳥嘴橙黃色,嘴峰黑色。上體暗褐色而具白色斑紋,翼鏡白色。

生活習性

棲息和活動在江河、湖泊、水庫、河灣、水塘和沼澤等內陸水域中。常成小群活動,也喜歡與其他野鴨混群。性膽小而機警,飛行極快,兩翅扇動快速而有力。以水生植物為食,常在水邊水草叢中覓食。繁殖期5~7月,營巢于水邊草叢或灌木叢中。

居留狀況 旅鳥

保護狀況 IUCN:LC;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和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赤頸鴨 Eurasian Wigeon Mareca penelope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鴨科 Anatidae

形態(tài)特征

體長41~52厘米的中型鴨類。雄鳥頭和頸棕紅色,額至頭頂有一乳黃色縱帶。背和兩脅灰白色,滿雜以暗褐色波狀細紋,翼鏡翠綠色,翅上覆羽純白色。在水中時可見體側形成的顯著白斑,飛翔時和后面的綠色翼鏡形成鮮明對照,容易和其他鴨類相區(qū)別。雌鳥上體大都黑褐色,翼鏡暗灰褐色,上胸棕色,其余下體白色。

生活習性

棲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河口、海灣、沼澤等富有水生植物的開闊水域中。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動,也喜歡與其他野鴨混群。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在棲息地附近草叢或灌木叢中。

居留狀況 旅鳥

保護狀況 IUCN:LC;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和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綠頭鴨 Mallard Anas platyrhynchos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鴨科 Anatidae

形態(tài)特征

體長47~62厘米的大型鴨類。雄鳥嘴黃綠色,腳橙黃色,頭和頸墨綠色泛金屬光澤,頸部有一明顯的白色領環(huán);上體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黑色,兩對中央尾羽黑色,且向上卷曲成鉤狀;外側尾羽灰褐色,具白色羽緣;胸栗色;翅、兩脅和腹灰白色,具紫藍色翼鏡,翼鏡上下緣具寬的白邊。雌鴨嘴黑褐色,嘴端暗棕黃色;頭頂至枕部黑色,頭側、后頸和頸側淺棕黃色;貫眼紋黑褐色;上體黑褐色,具棕黃或棕白色羽緣,形成明顯的“V”形斑;尾羽淡褐色,羽緣淡黃白色;兩翅似雄鳥。

生活習性

通常棲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動于江河、湖泊、水庫、海灣和沿海灘涂鹽場等水域。善于游泳,喜歡在水中覓食、戲水和求偶交配。以植物為主食,也吃無脊椎動物和甲殼動物。繁殖期4~7月,常營巢于棲息水域岸邊草叢中地上的凹坑處。

居留狀況 夏候鳥

保護狀況 IUCN:LC;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和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斑嘴鴨 Eastern Spot-billed Duck Anas zonorhyncha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鴨科 Anatidae

形態(tài)特征

大小和綠頭鴨近似。雄鴨從額至枕棕褐色,眉紋淡黃白色;眼先、頰、頸側、頦、喉均呈淡黃白色。上背灰褐沾棕,具棕白色羽緣,下背褐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黑褐色。初級飛羽棕褐色;次級飛羽藍綠色而具紫色光澤,近端處黑色,端部白色,在翅上形成明顯的藍綠色而閃紫色光澤的翼鏡和翼鏡后緣的黑邊和白邊;三級飛羽暗褐色,外翈具寬闊的白緣,形成明顯的白斑。胸淡棕白色,腹褐色,尾下覆羽黑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雌鳥似雄鳥,但上體后部較淡,下體自胸以下均淡白色,嘴端黃斑不明顯。虹膜黑褐色,外圍橙黃色;嘴藍黑色,具橙黃色端斑;嘴甲尖端微具黑色,跗蹠和趾橙黃色,爪黑色。

生活習性

通常棲息于淡水湖畔。善于游泳,喜歡在水中覓食、戲水和求偶交配。主要吃植物性食物。繁殖期5~7月。營巢于湖泊、河流等水域岸邊草叢中或蘆葦叢中。

居留狀況 夏候鳥

保護狀況 IUCN:LC;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和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綠翅鴨 Green-winged Teal Anas crecca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鴨科 Anatidae

形態(tài)特征

體長37厘米左右的較小型鴨類。雄鳥頭至頸部深栗色,頭頂兩側從眼開始有一條寬闊的綠色帶斑一直延伸至頸側,尾下覆羽黑色,兩側各有一黃色三角形斑。飛翔時,翅上具有金屬光澤的翠綠色翼鏡和翼鏡前后緣的白邊。跗鱗盾片狀;一年換羽2次;雄體常換“蝕羽”及鮮艷的婚羽各1次;幼雛的絨羽有明顯花紋;雌體有“逗引”表演。

生活習性

繁殖期主要棲息在開闊、水生植物繁茂且少干擾的中小型湖泊和各種水塘中,非繁殖期棲息在大型湖泊、河口、沼澤等處。冬季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其他季節(jié)除吃植物性食物外也吃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繁殖期5~7月,營巢于湖泊、河流等水域岸邊或附近草叢和灌木叢中的地面上。

居留狀況 冬候鳥

保護狀況 IUCN:LC;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和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琵嘴鴨 Northern Shoveler Spatula clypeata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鴨科 Anatidae

形態(tài)特征

體長43~51厘米的中型鴨類。雄鴨頭至上頸暗綠色而具光澤,背黑色,背的兩邊以及外側肩羽和胸白色,且連成一體;腰暗褐色,微具綠色光澤;腰兩側白色,尾上覆羽金屬綠色,中央尾羽暗褐色,具白色羽緣,外側尾羽白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灰藍色;大覆羽暗褐色,具白色端斑;初級飛羽暗褐色,羽干白色;次級飛羽外翈翠綠色,形成綠色翼鏡;腹和兩脅栗色,腳橙紅色,嘴黑色,大而扁平,先端擴大成鏟狀,形態(tài)極為特別。雌鴨略較雄鴨為小,外貌特征亦不及雄鴨明顯,也有大而呈鏟狀的嘴。

生活習性

棲息于開闊地區(qū)的河流、湖泊、水塘、沼澤等水域環(huán)境中。常成對或成3~5只的小群,在遷徙季節(jié)集成較大的群體。雜食性,主要以螺、軟體動物、魚、蛙等動物性食物為食。繁殖期4~6月,營巢于水域附近的地上草叢中。

居留狀況 旅鳥

保護狀況 IUCN:LC;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和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白眉鴨 Garganey Spatula querquedula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鴨科 Anatidae

形態(tài)特征

中等體型的鴨類。雄鴨嘴黑色,頭和頸淡栗色,具白色細紋;眉紋白色,寬而長,一直延伸到頭后,極為醒目。上體棕褐色,兩肩與翅為藍灰色,肩羽延長成尖形,且呈黑白兩色。翼鏡為閃亮綠色帶白色邊緣;胸棕黃色而雜以暗褐色波狀斑。兩脅棕白色而綴有灰白色波浪形細斑,這同前后的暗色形成鮮明對照。雌鴨褐色的頭部圖紋顯著,腹白,翼鏡暗橄欖色帶白色羽緣;眉紋白色,但不及雄鴨顯著。上胸棕色而具褐色細斑,下胸棕白色;腹和尾下覆羽灰白色,微具褐色斑點。兩脅暗褐色,具淡棕色羽緣。腋羽白色。

生活習性

棲息于開闊的湖泊、沼澤、河口、池塘等水域中,常成對或小群活動,遷徙和越冬期間亦集成大群。性膽怯而機警,常在有水草隱蔽處活動和覓食。主要以水生植物的葉、莖、種子為食。繁殖期5~7月。營巢于水邊或離水域不遠的厚密高草叢中或地上。

居留狀況 冬候鳥

保護狀況 IUCN:LC;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和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赤嘴潛鴨 Red-crested Pochard Netta rufina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鴨科 Anatidae

形態(tài)特征

體長45~55厘米的大型鴨類,俗稱大紅頭。雄鳥頭濃栗色,具淡棕黃色羽冠。上體暗褐色,翼鏡白色,嘴赤紅色。下體黑色,兩脅白色,特征極明顯,野外容易辨別。雌鳥通體褐色,頭的兩側、頸側以及頦和喉灰白色,飛翔時翼上和翼下大型白斑極為醒目。虹膜雄鳥為紅色或棕色,雌鳥棕褐色;嘴雄鳥紅色、前端較淡,雌鳥灰褐色,外緣粉紅色;跗蹠雄鳥土黃色,雌鳥淡黃褐色。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在開闊的淡水湖泊、水流較緩的江河、河流、河口地區(qū)。常成對或小群活動,在遷徙季節(jié)集成較大的群體。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繁殖期4~6月,營巢于多蘆葦和蒲草的湖心島上、水邊草叢和無水的蘆葦叢中。

居留狀況 旅鳥

保護狀況 IUCN:LC;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和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白眼潛鴨 Ferruginous Duck Aythya nyroca

雁形目 ANSERIFORMES

鴨科 Anatidae

形態(tài)特征

雄鳥通體棕褐色,頭部、胸部亮棕色具金屬光澤,背部黑褐色,下腹、翼境、尾下覆羽白色。雌鳥下體棕色較淺,頭部棕色無光澤。無論雌雄,兩脅均棕褐色。虹膜雄鳥白色(白眼潛鴨名稱的由來),雌鳥黑褐色,喙灰黑色,跗蟅灰褐色。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于開闊地區(qū)富有水生植物的淡水湖泊、池塘和沼澤地帶。極善潛水,常在富有蘆葦和水草的水面活動。雜食性,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繁殖期4~6月,通常營巢于水邊淺水處蘆葦叢或蒲草叢中,屬浮巢。

居留狀況 旅鳥

保護狀況 IUCN:NT;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和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璧山县| 罗城| 浦北县| 高雄市| 八宿县| 德庆县| 固镇县| 台东市| 繁昌县| 竹溪县| 邯郸县| 常宁市| 荃湾区| 赤峰市| 武穴市| 佛学| 安泽县| 微博| 霸州市| 张家界市| 阿合奇县| 桦甸市| 沂水县| 合江县| 上高县| 方城县| 浠水县| 扎赉特旗| 吉安县| 长岛县| 海林市| 界首市| 商水县| 繁昌县| 乌鲁木齐县| 库车县| 石首市| 阜康市| 安顺市| 辽宁省| 铁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