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六盤山鳥類圖譜
  • 王雙貴 宋森 袁海龍
  • 3字
  • 2021-12-31 11:52:23

雞形目

雉科

石雞 Chukar Partridge Alectoris chukar

雞形目 GALLIFORMES

雉科 Phasianidae

形態(tài)特征

身體長度在27~37厘米之間,中等體型的雉科鳥類。雌雄相似。頭頂、枕部及后頸葡萄紅褐色,頭頂兩側(cè)具灰白色緣,從額基過眼環(huán)繞頭側(cè)及喉部有一完整的黑色頸圈。眼黑色,眼周紅色;眼先、頰及喉部白色;胸部灰色略帶粉色,腹部棕黃色,兩脅灰白色具10道黑色、栗色斑紋;背部、兩翼灰色略帶粉色;尾羽深灰色。

生活習(xí)性

常棲息于低山丘陵地帶多石地區(qū),偶爾也在山腳農(nóng)田地帶見到。常集群活動。主要以植物嫩葉、漿果、種子和昆蟲為食。常發(fā)出單調(diào)而較響亮“ga ga ga”的叫聲。繁殖期4~6月,營巢于亂石之間或山坡灌叢中,巢較為簡陋。

居留狀況 留鳥

保護(hù)狀況 IUCN:LC;國家保護(hù)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xué)和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斑翅山鶉 Daurian Partridge Perdix dauurica

雞形目GALLIFORMES

雉科 Phasianidae

形態(tài)特征

體長24~32厘米的小型雉科鳥類。雌雄同形異色。雄鳥頭頂棕褐色;額、眼先和兩頰棕色;頦部橘紅色向下延伸至腹部;喉部中央及前頸棕白色,喉部具不顯著羽須。頸部、枕部、胸部、背部灰色,上背及后頸下方具栗色橫斑,下背、腰、尾上覆羽棕褐色;中央尾羽與背同色,外側(cè)尾羽栗色;翅上覆羽與背同,具栗色塊斑;腹部具馬蹄形黑色大斑塊;兩脅棕白沾灰具較寬的栗色橫斑。腹部棕白;尾下覆羽棕白色。雌鳥羽色似雄鳥,但腹部黑色斑塊甚不顯著或缺失。

生活習(xí)性

常棲息于低山灌叢、黃土丘陵和農(nóng)田荒地等地帶的草叢中。除繁殖期成對活動外多集群活動,主要以植物種子、果實、嫩芽為食。營巢于灌叢下的地面上,巢呈淺碟狀較簡陋。

居留狀況 留鳥

保護(hù)狀況 IUCN:LC;國家保護(hù)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xué)和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勺雞 Koklass Pheasant Pucrasia macrolopha

雞形目 GALLIFORMES

雉科 Phasianidae

形態(tài)特征

中等大小雉科鳥類。雌雄有明顯差異。雄鳥頭部呈金屬暗綠色,頭頂棕褐色,具棕褐色和金屬暗綠色羽冠;頦、喉、頰、耳羽黑色,頸側(cè)有一大型白色斑塊;背、腰羽色紫灰,胸側(cè)多灰色披針狀羽毛;尾羽楔狀,灰色沾棕,中央尾羽前端有一菱形白斑;下體中央自喉部下方有一寬的深栗色縱帶至腹部顯著變淡;尾下覆羽黑色,端斑白色。雌鳥整體色暗淡,羽冠較短;額、頭頂近黑色;眼先、頰、眉紋棕色;耳羽褐色;中央尾羽灰色,羽端白色;頦、喉淡棕色。

生活習(xí)性

常棲息于1000~4000米海拔的針葉林、針闊混交林地帶,喜濕潤、林下植被發(fā)達(dá)、地勢起伏不平的多巖石混交林地帶。單獨(dú)或成對活動,性情機(jī)警,很少結(jié)群,以植物根、果實及種子為主食。每年4月底至7月初繁殖一次,在地面以樹葉、雜草筑巢,巢置于灌叢間的地面上,呈碗狀。

居留狀況 留鳥

保護(hù)狀況 IUCN:LC;國家二級重點保護(hù)陸生野生動物。

環(huán)頸雉 Common Pheasant Phasianus colchicus

雞形目GALLIFORMES

雉科 Phasianidae

形態(tài)特征

體長57~87厘米的大型雉科鳥類。雌雄差別顯著。雄鳥頭頸部羽毛具有金屬綠色光澤;頭頂褐色,兩側(cè)具白色眉紋;眼先、眼周及頰部皮膚裸露,具緋紅色角質(zhì)刺疣;頦、喉、前頸黑色,頸部多金屬綠色,六盤山分布的具有白色頸圈;胸紫紅色,腹黑色,兩脅橙褐色,具有黑斑;上背羽毛褐色具白斑,下背和腰側(cè)灰色。翅上覆羽褐黃相間,飛羽土黃色布滿深褐色橫斑;尾羽棕褐色具褐色橫紋,長而尖。雌鳥尾羽較短,眼周無緋紅色裸皮,整體呈土黃色,布滿棕色或黑色斑紋。

生活習(xí)性

棲息于山地、低山丘陵、農(nóng)田、林地等多種生境,適應(yīng)能力強(qiáng)。雜食,夏季主要以昆蟲和植物嫩芽為食,其他季節(jié)主要以植物種子為食。繁殖期3~7月,一雄多雌制,營巢于草叢或灌叢的地面上,巢較簡陋。

居留狀況 留鳥

保護(hù)狀況 IUCN:LC;國家保護(hù)的有重要生態(tài)、科學(xué)和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紅腹錦雞 Golden Pheasant Chrysolophus pictus

雞形目 GALLIFORMES

雉科 Phasianidae

形態(tài)特征

大型雉科鳥類,體長59~110厘米。尾特長,有38~42厘米。雌雄體色差異顯著。雄鳥羽色華麗,頭具金黃色絲狀羽冠,臉頰、頦部、喉部銹紅色;上體除上背濃綠色外,下背、腰、尾上覆羽均為金黃色,自腰后兩側(cè)羽端轉(zhuǎn)為深紅色;后頸被有橙棕色而綴有黑邊的扇狀羽,形成披肩狀;下體深紅色,尾羽黑褐色,滿綴以桂黃色斑點。雌鳥頭頂和后頸暗金黃色,具褐色橫斑,其余體羽棕黃色,滿綴以黑褐色橫斑;中央尾羽黑色,具棕黃色片狀斑;頦、喉白色。

生活習(xí)性

棲息于海拔500~2500米的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林緣疏林灌叢地帶。集群活動,特別是秋冬季,春、夏季亦見單獨(dú)或成對活動的。性機(jī)警,聽覺和視覺敏銳,稍有聲響,立刻逃遁。主要以植物的葉、芽、花、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甲蟲、蠕蟲、雙翅目和鱗翅目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繁殖期4~6月,一雄多雌制。

居留狀況 留鳥

保護(hù)狀況 IUCN:NT;國家二級重點保護(hù)陸生野生動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港 | 武宁县| 镇赉县| 灵武市| 德钦县| 天台县| 永春县| 马尔康县| 临夏市| 盘锦市| 开化县| 阿鲁科尔沁旗| 桐城市| 奈曼旗| 囊谦县| 镇远县| 揭阳市| 乌拉特中旗| 金溪县| 吴江市| 顺平县| 商南县| 贺州市| 大姚县| 泉州市| 都匀市| 乌海市| 美姑县| 博客| 吉安县| 兴海县| 于都县| 中江县| 淳化县| 都安| 阜阳市| 平江县| 盈江县| 呼和浩特市| 施甸县|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