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高校學生社團的本質及其教育價值

景浩榮

(寧夏師范學院 教師教育研究中心 寧夏固原756000)

摘 要:高校學生社團是新形勢下大學生聚集的重要組織形式,是大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開拓出來的滿足自身個性化成長和發展需求的實踐性領域。學生社團的本質特征是自由與發展、學習與實踐、行動與反思;學生社團的教育價值體現在能夠提高大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拓展大學生個性化的成長領域、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關鍵詞:學生社團;本質特征;教育價值

為每個大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不斷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面對個性迥異的大學生,如何培養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專門人才和創新人才,是高等教育面臨的難點問題。當今社會,由于信息化和互聯網的普及,使得大學生能夠通過各種渠道獲取豐富的知識,高校人才培養不再單純依靠課堂教學,校園文化也承擔著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

大學生自我選擇、自愿組織、自發成立的學生社團,是大學生實施自我教育的重要實踐場域,是大學生校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實現與社會現實生活世界鏈接的有效渠道。學生社團在滿足大學生個性化需求、實施個性化教育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為大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路徑。探討大學生社團的本質特征及其教育價值,對促進當代大學生社團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學生社團的本質特征

高校學生社團是新的歷史時期大學生聚集的新型組織方式,與高校里其他形式的學生組織(如班級、學生會)相比,學生社團具有如下本質特征。

(一)自由與發展

學生社團的根本屬性是自由和發展,自由是學生社團的基調和靈魂,發展是學生社團的永恒主題。學生社團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發展是社團的首要目的,發展的目標是學生的內在成長,自由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手段和尺度。在社團里,學生的思想和意識是自由的,只有在擁有自由的基礎上才能明白什么是值得追求的東西,也才能追求到各種值得追求的東西。學生社團的自由性表現為學生自己策劃、自己組織、自己開展活動,學生能夠依據自己的個性需求確定活動的內容、形式和目標,能夠在深度參與和體驗的過程中挖掘自身的潛力、培養并提升自身的學習力。學生社團的發展包括社團中個體的成長和社團組織的可持續發展。社團中的群體生活方式,不但有利于個體之間的交流、合作與探究,更有利于個體經驗的豐富、能力的提升和個性的發展。社團發展的理想狀態是個體在一個和諧、團結、穩定、自由、活動的組織里滿足自己個性化發展的需求,豐富自己的人生經驗,提高自己的個人素養,并推動學生社團內涵式發展。

(二)學習與實踐

學生社團是當代大學生學習和實踐的一種獨特組織形式,是大學生以相同的愛好和興趣為基礎形成的青年自組織,這種組織變革了傳統的學習方式,具備了另一種學習的可能性。首先,學生社團提供了同伴學習的資源,一群有著共同興趣的大學生在一起學習交流,他們學會的不僅是某項技能,而且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交流,通過交流讓學生學會學習和生存。其次,作為一個興趣共同體,學生社團為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提供了無限的條件。在這個共同體中,學生不但學習知識,還提高了分工、合作、表達、探究等各種能力。唐德納·A·舍恩認為,實踐包含了三層意思:一是在專業情景中的表現;二是為專業表現而做的準備;三是專業實踐也包括重復這一元素。[1]學生社團的實踐性體現在活動前的學習準備階段、活動中的行動表現和螺旋重復的社團活動中。

(三)行動與反思

行動是行動者在行動過程中“彰顯自我”的活動,行動意味著主動、開始和創新,行動的過程本身就是目的,行動伴隨著存在、快樂與收獲。行動中人與人之間是直面的溝通交流,它是有開端卻無終點的無限敞開的活動狀態,具有自由性、無限性、創造性和建構性的特點,行動的結果不可預見,過程不可逆轉。行動是社團存在的靈魂,是社團賴以生存的保障。社團的行動特征彰顯了學生的個性,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意識、開拓意識和創新精神。社團主體的行動與反思之間呈正相關,行動的前提和保障是反思,反思的深度決定著行動的品質。行動中的反思能夠使主體形成新的認識和想法,產生新的行動力,從而進一步提高行動的效率。

學生社團是從主體的共同言說和行動中建構并生成的組織,其真正的生存空間存在于為了共同的志向而一起做事的學生之間,無論他們是哪里人、哪個院系、哪個專業、哪個年級,實質上他們都是一個社團人。社團主體以開放的精神狀態建構了社團生活的內在價值和意義總體,每個人在其中進行分享、交流、合作和探究,感悟行動和反思的價值,促使學生社團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個性化實踐場域。

二、學生社團的教育價值

學生自治組織對于教育而言具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學生自治的好處是學生自治能適應學生之需要;學生自治能輔助風紀之進步;學生自治能促進學生經驗之發展。”[2]學生社團作為一種自治組織,作為當代大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體現了“做中學”的育人理念,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教育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大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育有兩種形式,一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育”,即他人教育,二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也稱為自學,在自我教育的學習活動中,個體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吸收“表現為一種自主性、獨立性、直接性的排他性,即無需他人在其中作為文化因素的中介和參與。”[3]自我教育是培養學生成為自己學習主人的重要方式,是培養大學生獨立精神和自主意識的首要途徑。大學除了教給學生獲取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而學生社團正是學生實施自我教育的平臺和場域。

在社團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社團之所以產生并繁榮發展就是基于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學生學習的自發性、積極性和主動性是社團的常態化生活方式。學生是自己學習的主人,社團生活的內容、形式都是由學生自己做主、自己實踐,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不再受他人的教授、束縛和控制,一切學習和實踐都是以自控、自教、自學、自求、自解、自得為主的。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不教,就是為了讓學生具備自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社團提高了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有效地彌補了課堂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的忽視。

(二)拓展大學生個性化的成長空間

對于大學生來說,學習和生活是一體的,學習即生活,生活即學習。陶行知先生認為“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4]學生社團是真實的生活體驗過程,讓學生的青春在校園生活里展現并延續,使學生的內心世界得到充分的表達,讓學生擁有自由發展的空間,建構并維持生活的豐富性與可能性。

學生社團拓展了學生個性化的空間和領域,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可能。首先,學生社團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生活空間,充實了大學生的校園生活,讓大學生活變得忙碌而有意義,讓學生在課堂專業學習之外體驗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其次,學生參與社團豐富了自己的人生閱歷,體驗了不一樣的生活狀態。大學里不只是讀書學習,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和他人交流,如何善待他人,社團建構了這樣的場域。第三,學生社團是對個體實施“揚長教育”的平臺。在大學里,對學生實施揚長教育比補短教育更能體現個人存在的價值,更能發揮個人對社會的價值,更能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而學生社團正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發揮學生特長、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實施揚長教育的重要領域。學生社團能順應時代的潮流,滿足學生的需求,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是另一種獨具特色的教育形式。學生社團作為學生自我追求、自我選擇的結果,是學生自主開拓的適合自身個性化發展的實踐領域,為每個學生潛能的充分發揮提供了條件和可能。學生社團使每個學生發揮了“主體性、主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5]

(三)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成為當前高等教育領域的焦點話題。大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既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也是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基本要求。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兩個內涵非常豐富的概念。總體來說,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關注的是學生的原創意識、創新思維、開拓精神以及在實踐中的動手和操作能力。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在實踐中的體驗和鍛煉。學生社團作為學生自己選擇的課外實踐活動方式,有效地體現了“教學做合一”的理念,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學生社團就是在“做”的過程中產生了創造力,產生了新價值;在“做”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首先,學生社團活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這種主動學習和主動建構生活的方式是以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為前提的。這個過程包含了學生的有效學習、體驗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其次,學生社團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與課堂專業學習不同的是,學生社團更加重視學生實踐與行動的能力,讓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社團讓學生學會了思考,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實際操作,在做中學,在生活中學,主動地學,創造地學。這種生活方式,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第三,社團為學生提供了實踐的平臺,有利于轉化大學生的理論知識,并在實踐中進一步拓展新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尤其是在實踐性的社團里,學生會面臨很多現實性問題,從問題的出現、分析、決策再到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學生做出判斷,在這個過程中,觀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及創造力都得到了開發和提升。學生社團為學生的社會實踐提供了平臺,打通了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之間的通道,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唐納德·A·舍恩.反映的實踐者:專業工作者如何在行動中思考[M].夏林清,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60.

[2][4]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18、152.

[3]胡德海.教育學原理[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6:233.

[5]顧明遠.個性化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J].中國教育學刊, 2011(10):6.

(本文刊于《教育評論》2017年第2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安县| 正定县| 邓州市| 德昌县| 景洪市| 台前县| 集贤县| 绩溪县| 丰都县| 汶川县| 东至县| 水富县| 怀远县| 宝坻区| 晴隆县| 金山区| 周至县| 恭城| 卫辉市| 黑水县| 屯留县| 定日县| 随州市| 沂南县| 南郑县| 蓬安县| 新干县| 万源市| 八宿县| 天祝| 全州县| 娄烦县| 固始县| 铜鼓县| 新平| 盐边县| 乌鲁木齐市| 无锡市| 青阳县| 奎屯市| 东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