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心愿——赴清華大學參加校長培訓記
- 回味年華:把記憶留住
- 楊廷武
- 2919字
- 2021-05-06 15:26:26
2013年12月,是我難以忘懷的一段時光。在清華大學培訓學習,總算圓了我終生夢寐以求的夙愿。
12月17日~22日,僅僅只有一星期。就是這短暫的時間,我有很多收獲,也有很多感受。
我覺得自己開朗了,聰慧了,也覺得輕松了。回到單位,一直心潮起伏,興奮不已,夜不能寐。想寫想說的實在太多,但總理不出個頭緒來。經再三斟酌,只能用幾個“一”來表達我這次學習的點滴收獲。
【一枚校徽】在12月17日上午的開學典禮上,有一項議題是讓學員佩戴校徽。校徽戴在胸前的那一刻,我就是清華的學員了。雖然很小,但包含著十分豐富的內容。戴在胸前,覺得沉甸甸的。雖覺得我不配戴這么高貴的校徽,但又覺得這是一種難得的榮耀。從戴上那刻起,我就再也不想摘下來。
校徽由紫白二色構成,紫色中間置白色圓圈,內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按聞一多先生的解釋:“白云扶著的紫氣呀!氤氳在這水木清華的景物上。”這枚校徽將作為我一生中最稀貴的珍寶之一,要永遠傳承下去。
在這里,學員們從相識到相知,從陌生到熟悉。由每一張笑臉組成的集體中,我們一起分享這枚校徽帶來的樂趣和榮耀,一起走過記憶中的友誼,分享滿載而歸的快樂。
【一面校旗】在開班式上,班主任張陽老師就拿出了一面早就準備好的書有“清華大學”蒼勁有力四個字和印有校徽的鮮艷校旗,交到了班長李繼元的手里。然后班委會成員及各小組長走向講臺,在校旗面前莊嚴宣誓。
宣誓結束,全班80名同學在校旗上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從此,這面校旗就每天陪伴我們一起走過了這次學習的整個歷程。
結業典禮上,清華大學劉娟主任又把這面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旗幟,交到了學員負責人劉克君主任的手中。這面校旗,不但是這幾天鼓勵著我進取的旗幟,更是指引我一生前進的旗幟。在校旗上簽字的那刻,會永遠銘刻在我記憶的深處……
【一本講義】講義,我們見得多了,應該說,不足為奇。但這次清華培訓時學習的講義,實在是標新立異,這么說,可絕對沒任何貶義,而是值得贊美的地方太多太多。內容豐富、新穎、信息量大,有提綱、有圖片、有圖解,翻開一目了然。同時還留有自己記錄的空格,設計新穎合理。與其說是一本厚厚的講義,倒不如說是一份豐盛的文化大餐。翻閱就有一股濃濃新鮮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當時因為急于聽專家學者的講課,未來得及細細翻閱品嘗咀嚼回味。回來之后,就詳細地品讀了這本書,覺得實在太好了。講義“致學員的一封信”開始就有“進了清華門,就是清華人”,我頓時倍感親切,清華博大的胸懷,已向我們敞開,我已放下了所有的顧慮和不自信,勇敢地投向了您的懷抱。多么溫馨,多么包容,我已完全融入了清華的命脈。講義中無論是清華大學的簡介,清華大學教育學院的簡介,還是班級文化的精心設計,校歌的博大精深,都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再說專家教授的講課,結合實際,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既有理論的高度,也有實際的案例,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為我們開方引路,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清華歷史與清華精神”一講,把我們從一百年前的清華學堂,一步一步地引向了眼前這所世界一流的大學。使我們清楚地知道了清華的發展歷程、人文歷史文化,主要貢獻以及在世界上的影響。我要感謝這位才華出眾的學者徐振明先生,他對清華的發展史了然于心,講解清晰明了。
“校長如何聽課與評課”一講,對于如何高效溝通,如何重視師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創建安全文明校園,如何發展每個人的天賦才華,如何提高校長的綜合素養與辦學效能,等等,作了精彩講解,可謂發揮到了極致。
這些方面都是我們從事學校管理者必須要注意和提高的。每當回憶起他們時,無論是他們的笑容,他們的舉手投足,他們的新鮮觀點,新穎話題,都會引起無限的回味。
當然,講義當中,還有很多我沒有讀到的東西,還有很多內容沒有挖掘整理。我要把它放在案頭,有時間就看,就讀。因為這本講義有清華的精髓,更有清華的精神。同時,這本講義還有清華的歷史。從清華發展歷史中,就能讀出中國近代的歷史。我覺得它是一本價值極高的“校長教科書”。
【一張照片】這次培訓班,共有80名學員,組成了一個蓬勃向上的集體。
開學典禮之后,我們就在校園創新大廈前集體合影。合影照片的每個人都帶著自信,帶著微笑,把內心所有的激動與興奮全部定格在了這張照片上。照片背景就是現在清華大學的“二校門”——“清華園”及其茂綠的松柏。
照片標題上有“清華大學——中學校長以德治校專題研修班”的字樣。這張具有紀念意義的照片,是我人生中的照片中最珍貴的照片之一。我要精心地呵護它,保存它。看到它,就看到了清華;看到它,就記起了在清華學習的分分秒秒。
【一本證書】在結業典禮上,以10個人為一組接受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培訓中心主任劉娟女士為我們頒發結業證書。這本證書雖然與“畢業證”只一字之差,但我們捧到手中就像拿到了畢業證一樣高興、自豪。
證書編號可以在網上查詢。因此,他的價值是用金錢買不到的,更是多少人想用金錢都得無法得到的一本證書。
【一張笑臉】我們下了火車,迎接的是我們的班主任張陽老師。從看到他的第一眼,他就帶著微笑。他在車上給我們提前發了“學習安排”以及學員證等,大概地介紹了一些情況。
從開學典禮到結業典禮,張陽老師一直陪我們一同學習。直到離開時,還把我們送到車上……他年輕,富有朝氣,態度積極,對工作充滿著極度的熱情,對學員關心照顧。他很有才華,對這次學習過程設計得井然有序。還有后勤班主任魏麗萍老師,她對工作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為人謙遜和藹,工作積極主動。在短短的幾天里,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講課的各位教授專家,平易近人,熱情大方。他們學識淵博,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德高望重。絲毫看不出他們有傲慢、消極、不滿情緒,一字一句都傳遞著正能量。可以看出他們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對工作的嚴謹態度。
他們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一張笑臉”。每個老師的笑臉,都留在了學員的心底。實踐證明,越是有才華的人,越是謙遜。這是我的感受。
【一種精神】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的校風是“行勝于言”;清華的精神是“愛國奉獻,追求卓越”;清華的學風是“嚴謹、勤奮、求實、創新”;清華的教育理念是“中西融合,古今貫通,文理滲透,又紅又專,全面發展”;清華的人文精神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這些閃耀著思想光芒的精華,不就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縮影和真實寫照嗎?因此,可以毫無夸張地說,清華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精神。我們要永遠傳承下去。
總之,這次學習,有別于以往任何一次學習培訓。要列舉“一”還有很多,如“一本學員須知”“一本學員證”“一張清華地圖”等等。每個“一”都能勾起一段美好的回憶……
學習結束,用“滿載而歸”來形容,毫不夸張。的確,資料袋從外面看似乎不是很滿,但是提在手上卻感覺很重、很重。彭陽教體局黨委書記劉生喜在結業典禮的發言中用“四個好”概括了這次學習的情況,我覺得很全面。一是全程組織得好,二是教授講得好,三是學員學得好,四是服務得好,達到了預期目的。
那就讓我們一起高唱著清華大學的校歌,踏上新的征程吧!“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巍然中央,東西文化,薈萃一堂,……春風化雨樂未央,行健不息須自強……”
于職中
2013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