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最有價值的新聞點
2017年8月27日晚審簽28日16塊版面,看完A1、A2版,感覺A2版頭條《石嘴山市創城迎檢工作進入倒計時》一稿比A1版頭條《石嘴山市實施十大工程助推“城市雙修”》一稿新聞價值大。《石嘴山市創城迎檢工作進入倒計時》是個會議新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薛文斌主持會議,但領導要求,只報道這件事,不用在稿件中提及他的名字。“就事報事,突出事,不突出人”,這是市委書記彭友東對時政報道的指示精神。但我們記者寫稿,僅僅是把領導名字去掉了,仍是會議新聞的寫作模式,會議指出什么,會議強調什么,未能從會議中找出最有價值的新聞點來展開寫。我認為,《石嘴山市創城迎檢工作進入倒計時》最有價值的新聞點在于“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推薦石嘴山市作為自治區唯一推薦名額參加全國總體測評驗收”,圍繞此,如果記者再能采訪一些會議以外的石嘴山市創城方面的新進展,就是一篇有分量、有時效性的時政新聞報道。只可惜,我晚上才看到稿件,讓記者改,她說沒采訪其他內容,為了時效性,只能簽發。
會議不提領導名字,為許多稿件走向A1版開辟了綠色通道,也是解決A1版稿荒問題的一個有效辦法。外部制約沒了,記者主觀能動性就要充分調動起來,會議是時政新聞的富礦,記者在會議上就要有“嗅覺靈敏度”,及時“嗅到”最有價值的新聞點,不要做聽會記者,要做采訪者、思考者。A1版缺稿子,光靠下基層這一條腿是不行的,集團要建立完善相應考核機制,調動記者從會議中挖掘頭條新聞的積極性。
(寫于2017年8月27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