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孩子的外國美學史
- 小書蟲讀經典工作室編著
- 1213字
- 2021-04-21 15:13:12
智者學派的相對美
說起智者學派,不可避免地要談到普羅泰戈拉(圖3),這是因為他既是這一學派的創始人,又是這一學派的主要代表。
以傳授詭辯術為職的普羅泰戈拉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得以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萬物的存在形式,全在于人的感覺。比如說,同樣的天氣,一陣風吹過,有些人說熱,有些人說冷,可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并沒有絕對的真假、對錯,全在于說話者本人的感覺和需要。傳說普羅泰戈拉與他的弟子歐提勒士,曾經就學費事宜發生矛盾,雙方對簿公堂。可是,事情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局面。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普羅泰戈拉在歐提勒士正式拜師求學的時候,與他簽訂一項合約。這項合約規定,學生入學的時候,先交付一半的學費,畢業后第一次出庭勝訴的時候,再交付另外一半學費。
然而,歐提勒士學成畢業后,一直不肯出面幫助他人處理官司。所以,普羅泰戈拉遲遲收不到歐提勒士的另外一半學費。最后,無奈之下,普羅泰戈拉將自己的學生告上了法庭。
當著法官的面,老師振振有詞地說道:“在這件案子里,如果你勝訴的話,你就應該按照合同的約定,交付另外一半學費;如果你敗訴的話,你就必須按照法院的判決,交付另一半學費。總之,不管你是勝訴還是敗訴,你都得付給我另外一半學費。”

【圖4】雕塑《擲鐵餅者》
深諳詭辯術的歐提勒士聽完老師的話,不慌不忙地說道:“老師,您說錯了。這場官司,不管是勝訴還是敗訴,我都不用交付另外一半學費。如果我勝訴,法庭將判決我不交付學費;如果我敗訴,根據合同約定,只有第一次出庭勝訴,才交付另外一半學費。所以,無論如何,我都用不著交付學費啊!”聽完學生的辯解,普羅泰戈拉登時僵在那里,無言以對。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普羅泰戈拉悖論”,又稱“一半學費悖論”。普羅泰戈拉和他的學生,兩人都以真實的前提出發,卻得出了兩個完全相反的結論。其實,這種悖論式的詭辯,起源于普羅泰戈拉的哲學觀點——人是萬物的尺度,既然如此,那就很容易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
普羅泰戈拉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在審美活動中,人也必然成為審美的主體。一切事物的美與丑,沒有一個統一的客觀標準,全在于個人的感受體驗。一個人只要覺得事物是美的,那么這個事物就是美的。
正是把握的尺度不同,因而美具有主體的相對性。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曾經有一位智者認為,人把自己看作是大自然最完美的作品,并沒有什么奇怪的地方。由此可以做個大膽的假設:對狗、牛或者驢,甚至是豬來說,無不認為自己的同類是美的。但它們卻一定不會認為《擲鐵餅者》(圖4)是美的。可見,認知的主體不同,對于事物的美的感受和體驗,也是完全不同的。
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神“盤踞”古希臘諸城邦的時候,普羅泰戈拉倡導的“人是萬物的尺度”,無疑是一股清風。在這股清風般的思潮里,人的自我意識首次被提出來,并提升到了一定高度。雖然普羅泰戈拉的思想過度夸大了個人的作用,但他本人仍算得上西方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