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舅爺爺住在黃驊市下面的一個農場里,嚴格來說屬于城鄉結合部,不過那個年代哪里有什么嚴格意義上的城市呢?
但是小子覺得除了自己生活的村莊,外面的世界都是先進的。
舅爺爺是相對小子來說的,這個被小子稱作舅爺爺的人,就是小子父親的舅舅,也就是小子奶奶的親弟弟。
而奶奶就是那個小女孩,而舅爺爺就是小女孩背上的小男孩了……
兩人相依為命,艱難成長,逃過了鬼子掃蕩的歲月,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奶奶很是討厭這個弟弟……這或許與奶奶逃荒在外與爺爺相識的經歷有關。
這天一大早,爺爺出門倒灰時,來到房后頭,無意間看到一個男子向自己走過來。
“姐夫?是姐夫嗎?”這個男子問爺爺道。
“你是?”爺爺倒掉簸箕里的灰看著這個男子。
爺爺上下打量著,面前這個男子一米七左右,圓臉,短頭發,推著一輛自行車。
忽然,爺爺靈光一閃:“哎呦!這不是小仔兒嗎?!你怎么來了,快進屋!”爺爺嘿嘿的笑著,上前攬住舅爺爺的肩膀,就往屋里讓。
“果然是姐夫呀,我都不敢認了,只記得姐姐家是在這里,一時半會竟然找不到了!”舅爺爺難為情的說。
“還不是來的少,住的遠,來的少,以后要多來才對!”爺爺說著,就去推舅爺爺的自行車,一邊招待著舅爺爺走進門洞。
“姐姐?!我來看你了。”舅爺爺剛走出門洞來到院子,一望見臥室就對著窗戶大喊了一聲。
奶奶聽到聲音吃了一驚。
“這是誰呀?!”趕忙從炕上站起來,去趿拉鞋子。
當奶奶來到外間屋門,朝院子望去時才認出自己的親弟弟。
但是,奶奶并沒有非常開心的樣子,反而面露嫌棄神色。
這一點小子無法理解,自從小子長大后,見到的奶奶和弟弟的見面,都是不歡而散,其實奶奶又和誰歡喜過呢?
按道理來講,兩人相依為命經歷了戰爭的歲月,應該更加珍惜歲月靜好的時光,但是事與愿違。
“你怎么來了!?”奶奶問道。
“我………來看看姐姐!”舅爺爺支支吾吾。
爺爺看到氣氛的沉悶,耐不住性子了:“這話問的!來看看你這當姐姐的還不行了嗎?!快趕緊進屋!”
“果子,去供銷站買點花生米和酒過來!”
這時果子、華子兄弟姊妹幾個也陸續從里屋走出來,看到家里來了客人,但又不是很熟悉。尋味著等待著介紹。
奶奶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爺爺只好介紹:“這是你們的舅舅,親舅舅!快喊人!”
果子幾個喊了舅舅后,舅爺爺窘迫的神態稍微緩和了。
果子起身走出院子說了聲我去買東西了,徑直竄了出去,滿心歡喜。
都說“如果有人請你去家里吃飯,那將是最高的禮遇”是現代人的寫照。但在當時,家里來了客人卻是真心的興奮,畢竟樸素還是占據了一席之地,也為真心實意開了口子。
吃著買來的新鮮花生米,就著混酒,整個下午還算順利,奶奶的壞脾氣也沒有發作,好在是被爺爺壓制住的。
晚上,礙于屋子狹小的緣故,一家人在院子里鋪了草席,坐在上面嘮家常。
“這么久才來一次,不容易,黃驊那邊是個什么光景?”爺爺問舅爺爺道,其他人側耳傾聽,饒有興致。
“黃驊那邊開設了一個新的農場,為了慶祝中國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友誼,農場就叫做中捷友誼農場,糧食產量也不錯!吸引了不少人過去。”舅爺爺說完,轉頭看向果子幾個。
“果子、華子也老大不小的了,還有禿子,將來怎么打算呀?”舅爺爺接著問道。
“哎,說起來還正愁這件事呢,果子、華子和禿子各有打算,就是不知道究竟往哪個方向走,不像我們年輕的時候,娶老婆吃飽飯就行了!”爺爺呵呵笑著說,透露著無奈。
“時代不同了,我們總不能走老路吧?”果子插話道。
這句在現在聽來頗具有“代溝奚落”意味的話,徹底打開了大家的話匣子,也讓未來逐漸明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