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鮑丁在遼國的工作十分給力,不久,又給晉王韓德讓獻上了一條富民之策,奏折上寫道:“大遼地處西域與大宋之間,西域之香料多經此地轉運,我大遼新發明了火鍋,但火鍋制作極易被人模仿,不能為大遼創利,能創利者,是利用途經大遼的香料,配成絕密的火鍋底料,讓火鍋之味更美,再把此底料作為商品,銷往大宋。臣經過苦心傳研,得到一款香料配方,稱之為十二香,作為火鍋底料,可稱一絕,其中一味配料為大遼所特有,著遼民采挖,朝廷收購,不可令一毫流入外邦,每年冬季必可為大遼賺得可觀的銀錢。”
樂正云秀得知奏章內容后大吃一驚,看樣子以前小看了這人了,想不到還有這個見識。蕭太后聞聽后大喜,賞賜他官升一級,大京府邸一座。府邸面積不大,只是一座小型的四合院,可遼以游牧為生,大部分的官員只有大帳,而無固定的府邸,一個剛升六品的小官,卻得蕭太后與晉王看重,擁有自個的府邸,前途無量啊。
天氣轉暖,草長鶯飛,正是草原上最美的季節。樂正云秀本是喜歡大自然風光的驢友,按納不住心中的喜悅,騎著馬到處游玩,賞美景、摘野花、采蘑菇,玩得不亦樂乎。在與遼民相處的過程中,深感到他們的醇樸。遼民的生活相對簡單,語言也簡潔,樂正云秀本是幼兒園園長,對語言學習上有天賦,沒到一個月,就操著一口純正的上京口音了。遼人文字個數很少,常見字只六七百字,但寫法與漢字大不相同,為了準確發音,樂正云秀給標注了拼音,時常學習。
一天,騎馬回到府上,忽見幾個小孩迎上,直呼老師。原來,是在大宋汴京時跟隨著自個學習的大遼貴族之子女,現在,被接回到上京了。
這幾個孩子從小被作為人質交換到大宋,對遼國的母語反而十分生疏,同時,習慣了樂正云秀的邊游戲邊學習的教育法。他們的父母陪同著請求樂正云秀繼續教習他們學習遼語與深造。同時,他們也帶來一大疊的書信,是宋人人質的父親們寫來的,請求樂正云秀教自個在遼的兒子學漢學,字字是淚,句句動容。
也罷,就開一個學習宋遼雙語的幼兒班吧,閑著也是閑著,教小朋友讀書又是個人深入骨髓里的喜好。見到以前的學生及宋人質父母的書信后,樂正云秀決定,為了孩子們,放下心中的定見,重新拾起幼兒教育的事業。
《幼師之歌?》
歡快的浪花你好啊
你唱的歌謠哪里有
淙淙地溪流告訴我
奔騰的江河教會我
幼兒教師你好啊
博大的愛心咋鑄就
愛心、耐心、責任心
飛翔的白鴿你好啊
你悠揚的哨聲哪里有
高高的云朵告訴我
廣袤的天空去追求
幼兒教師你好啊
過硬的本領咋練就
學習、創新不落后
一腔熱血心中流
宋遼雙語教育的幼兒學習班開學了,釆取的是喻教于樂的現代幼兒園學習方法。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與漢族的大不相同,樂正云秀選擇的第一堂家長共同參于的公開課內容是宋遼禮儀。所有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扮宋人,一組扮遼人,相互用宋禮與遼禮問候打招呼,并請家長參于互動,充當學生劇中的長輩,并作裁判給學生打分。
遼人文肓比例遠高于大宋,對于老師有著神一般的崇拜,教學方法與大宋比更不近人情,老師臺上照本宣科地講,從不解釋文中字句為何意,學生臺下一板一眼地聽與記,現代化的幼兒快樂教育模式一經推出就引起了上京的轟動。兒子可以不挨老師戒尺,邊開開心心地玩邊學到知識。
“你知道嗎,我們的羊毛為何能在大宋賣出好價錢,就是她想出毛衣給大伙造的福。現在,財神奶奶到我大遼教人讀書了?!本扑敛铇侵?,賓客們私下里口口相傳著樂正云秀在大宋時的功績,治天花、起高樓、織毛衣、烹美食,件件樁樁都帶上幾分傳奇色彩,“聽說太后要任命她為教王,主持我大遼教兒童讀書一事,不出十年,我大遼文教必可超越大宋?!?
晉王府上,韓德讓拿著學生與臥底的雜役記下的筆記,不停地追問著細節:“你說幼師大人用一種特殊的方法教學生識字,用誰也不認識的符號一組合,就讀出我大遼的文字,可否詳為解釋?”
臥底思索了一會兒,翻開筆記說:“以宋與遼字為例,幼師大人以符號拼寫為宋[sòng],遼[liáo],只用二十六個符號可拼出宋遼兩國全部文字,實不可思議?!?
臥底指著筆記本上的字,向韓德讓詳細解釋拼讀過程,接著又說道:“幼師大人的教學方法也極為奇特,以歌促學。”說完,用生硬的聲音學起了拼音歌。
《拼音》
拼音O 像雞蛋
圓圓雞蛋喔喔喔
拼音O 像圓圈
畫個圓圈喔喔喔
大公雞說最多
清晨打鳴喔喔喔
一起學學大公雞
嘴巴圓圓喔喔喔
韓德讓聽到臥底的發音生硬古怪,但所說的話確實有趣,不禁哈哈大笑說:“聽聞樂正云秀來自于神仙集居之地的仙居,曾有細作從大宋傳來消息,仙居有一天柱崖,上有蝌蚪文,這拼音字母彎彎扭扭似蝌蚪,必是神仙所傳的蝌蚪文?!毙Ξ?,又叮囑臥底記錄下幼師大人的所有教學內容與方式,每三天一次向他匯報。
樂正云秀回到府上,客廳里又有幾位客人在等待,是另幾個邦交國的使臣,希望自個的兒子也能拜她為師,學習宋遼文化。
宋朝經濟極發達,對周邊的邦國而言,就相當于現代社會里的美國,心向往之,能在異地學會宋人語言文字,對自個的生意與將來到大宋生活都極有幫助。更何況,樂正云秀為宋朝的太子幼師,搭上這層關系,成為她的學生,對自個的將來也極有幫助。
在大宋汴京之時,樂正云秀的第二期學生就是使臣之子們,見狀感慨萬千,加上使臣們對自個的態度極為恭敬,盛情難卻,最后,答應收他們為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