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體介紹
RX-78-2高達
本機就是在因緣際會之下由阿姆羅駕駛而在GUNDAM歷史上留下赫赫之名的初代高達,一提到“高達”這個詞,大家首先聯想起的想必也是它。
RX-78-2高達
本機是V計劃里RX-78系列的二號機,也是GUNDAM史上第一次MS戰的參與者,并在一年戰爭中后期創造了奇跡般的戰果,被吉恩軍駕駛員稱為“白色惡魔”。
然而本機得以稱為“最強”的最大原因,卻是駕駛員阿姆羅·雷的NT能力在戰場上的充分運用。本機在阿·巴瓦·庫會戰中與夏亞所駕駛的MSN-02吉恩號交戰時雙雙被毀。
機體型號
RX-78-2
中文名稱
高達
機體代號
ガンダム
英文名稱
GUNDAM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0079)-
機體類型
泛用多目的試作型MS
展開全部
內部環境
只容納駕駛員的標準核心調節器系統
尺寸
頭頂高:18.0米,全高:18.5米
本體重量
本體重量:43.4噸
全備重量
全備重量:60.0噸
展開全部
吉姆
在一年戰爭中登場的聯邦軍標準量產機,縮寫為“GM”,展開來就是“GUNDAM Massproduction”,最初作為RX-78的簡易生產化機型的它的系譜貫穿了整個U.C.世紀,由于強調生產效率,本機在性能上較為平庸,但將光束軍刀等兵器作為了標準配備,雖然光束噴槍在陸上多數被更為實用可靠的實彈機槍代替,不過在宇宙的中近程威力非常可靠。
吉姆
由于性能的相對低下,“吉姆”的真正價值往往要在以小隊為單位以上的集團戰斗中才能發揮出來。一般以三機為一小隊、以十二小隊編成一中隊單位的基本戰斗隊型。
交戰時,多以一中隊與10至20小隊的“鐵球”混合編隊協同作戰,接近戰由“吉姆”應付,而“鐵球”則以中、長距離作炮擊支援。雖然這兩種兵器都不及敵方,但都以數量補足。大戰后期,由本機型所衍生的更強化的改良型相繼開發成功,成為聯邦軍的絕對主力。
“吉姆”系列所發揮的“人”海戰術屢屢成為聯邦軍勝利的保證。一年戰爭結束后,聯邦軍對本機進行了進一步的檢討,修正了大量設計上的毛病,作為次世代MS主力新型的衍生機體也持續開發著,使本機終于成為對后世量產MS影響深遠的重要機種。
機體型號
RGM-79
中文名稱
吉姆
機體代號
ジム
英文名稱
GM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0079)-
機體類型
泛用量產型MS
展開全部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8.0米,全高:18.5米
本體重量
本體重量:41.2噸
全備重量
全備重量:58.8噸
展開全部
扎古I
U.C.0074年2月,MS-05完成,并被正式命名為扎古(ザク)。MS-05在MS-04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動力、制御關聯的系統全部實現了內裝;機體采用了新型的ZAS-MI8A引擎(05型后期采用了更新式的ZAS-MI8B型引擎)。
扎古Ⅰ
MS-05的駕駛艙設置在機體的重心附近,由于開發出了高性能電腦,因此只需一名駕駛員便可完成全部的操作;出于密封的需要,駕駛艙內沒有任何窗口,駕駛員只能依靠電視屏幕來進行具體的操作。
除了電視攝像系統,設計人員還在機體頭部的“單眼”內設置了激光及紅外線探測系統,機體其他部分也安裝了12架輔助攝像機,保證了能向駕駛艙內提供全周天視野。
本機具有在米諾夫斯基粒子散布區域靠著有效視野作戰的特征,這成為之后開發的所有機動戰士的設計原點。泛用性高、具備量產性,機動戰士的有效性都在這部機體上展現了出來。它的出現,為“巨炮大艦”的時代劃上了終焉的句號。同年5月,MS-05的實戰式樣量產機完工,番號為MS-05A,名稱為扎古Ⅰ。MS-05A 屬于初期先行試作量產型,因此總共只生產了27架,全部配備到了基茜莉亞·扎比上校直轄的教導機動大隊(3機1小隊,9機1中隊,27機正好是1個大隊的編制)。
由于是將試作機予以量產化,為了降低成本,對機體的裝備進行了簡化,采用的武器也有所不同,以熱能斧、105mm扎古機槍和240mm扎古火箭炮為主。在魯姆會戰中因擒獲了雷維爾而名揚天下的“黑色三連星”最初駕駛的機體即是本型機。
機體型號
MS-05
中文名稱
扎古Ⅰ
機體代號
ザクⅠ
英文名稱
ZakuⅠ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0079)-
機體類型
泛用量產型機動戰士
展開全部
內部環境
未完成型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7.5米
本體重量
本體重量:50.3噸
全備重量
全備重量:65.0噸
展開全部
扎古Ⅱ
根據MS-05扎古I型的戰場報告于U.C.0077年8月正式開始生產MS-06扎古Ⅱ型MS,相對于扎古I型,扎古Ⅱ性的動力,機動性,外部細節等方面都有了很多改進,并且成為高達0079中吉翁軍產量最大的一個MS系列,同時這型MS也作為了高達作品的經典標志被其后的各代高達作品繼承或借鑒。
扎古Ⅱ
作為量產型的制式裝備,相對于扎古I,也采用了更符合實戰環境的較深的單色涂裝,不過也誕生了許多帶有機師專用涂裝的專用機體,例如夏亞所使用的紅色扎古,不僅使用了鮮紅色作為標志涂裝,同時機體也強化了動力系統,使其出力達到三倍,加上作為表示戰斗分組的隊長標識的頭部尖角,被廣大高達迷愛稱為“紅色有角三倍速”,這個特點同扎古一道被其后的各大高達作品傳承。
MS-06 扎古Ⅱ系列生產數量最大的一個型號是F型,該型號是扎古Ⅱ系列中的主力型號,一般場景中見到的深綠色扎古基本都為F型,也是吉翁軍的標準量產MS。由于其使用極其廣泛,所以一般提及扎古二字一般指的都是這個型號,更多扎古資料請參考詞條“扎古”
機體型號
MS-06F
中文名稱
扎古Ⅱ
機體代號
ザクⅡ
英文名稱
ZakuⅡ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0079)-
機體類型
泛用量產型MS
展開全部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部分機體后來升級到全周天屏幕/線形坐椅式坐艙系統)
尺寸
頭頂高:17.5米,全高:17.5米
本體重量
本體重量:58.1噸
全備重量
全備重量:73.3噸
展開全部
老虎
將YMS-07B予以量產就得到了MS-07B。除了部分裝甲的形狀略有不同之外,MS-07B與YMS-07B并沒有什么大的區別。MS-07B是正式進行大規模量產的機體,大戰期間約生產了200架左右,基本都是在月面的格拉那達基地及北美的加利福尼亞基地的原MS-06J的生產線上生產的;
老虎
老虎系后來的機體也基本都是自B型衍生出來的。與MS-06F一樣,MS-07B也有專為指揮官設計的典禮型機,基西莉亞·扎比少將的心腹馬·克貝所駕駛的即為其中之一。
此類機體在性能上與量產機并沒有什么區別,只是頭部有槍尖狀的裝飾(噱頭而已,沒有通信機能)以及機體全身的裝甲上雕有花紋,看上去很有一番凝重感。
機體型號
MS-07B
中文名稱
老虎
機體代號
グフ
英文名稱
Gouf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0079)-
機體類型
陸戰用量產型MS
展開全部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8,全高:18.7米.2米,全高:18.7米
本體重量
-
全備重量
全備重量:75.4噸
展開全部
MA-08大扎姆
以弘揚吉翁軍的威信而開發的對要塞攻擊用巨大MA,就是這部MA-08。本來MA-08是用來攻占地球聯邦軍總部——加布羅基地用的,但是由于制造計劃的延誤而放棄了,最后在所羅門攻防戰中被配備到了實戰之中,而駕駛員則是吉恩宇宙軍司令——多茲魯中將。
大扎姆
在一年戰爭中,MA-08作為一種機動兵器,不論體積還是火力,都雄居榜首。
機體中央裝備有一門一炮就能擊沉一艘戰艦的強力大型偏轉MEGA粒子炮,還內藏有能做全周圍攻擊的28門MEGA粒子炮。兩只腳上還各裝有3枚爪型對空防御用導彈。這部機體最奇特的地方是其第一次搭載了I-field發生器,此發生器能在機體周圍形成一層對光束用電磁波膜,能將戰艦主炮級光束兵器所發射的光束有效的化解。這樣的裝備,使得它的攻擊力和防御力都無懈可擊,但同時也帶來了一個重大問題。由于采用了4臺45000KW的大功率發電機,冷卻能力滿足不了要求,使MA-08的作戰時間限定在20分鐘以內。吉恩軍曾計劃將MA-08投入量產,預定在大氣圈內飛行,但終因吉恩軍的迅速潰敗而未能實現。
在所羅門攻防戰中,本機的I-field發生器多次化解了聯邦軍戰艦的光束炮攻擊,使得本機一舉創下擊破聯邦軍4艘戰艦(其中包括提安姆將軍所搭乘的旗艦“泰坦號”)、8艘巡洋艦及超過20架MS的輝煌戰果,但最終被阿姆羅·雷少尉的特攻所擊破。
機體型號
MA-08
中文名稱
大扎姆
機體代號
ビグ·ザム
英文名稱
Big Zam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0079)-
機體類型
對艦對要塞戰用試作型重MA
展開全部
內部環境
1名指揮官、2名操作員的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全高:59.6米
本體重量
本體重量:1021.2噸
全備重量
全備重量:1936.0噸
大魔
吉翁軍高層對得到的YMS-09的測試數據相當滿意,因此在測試結束之后的數周內,由設計人員對YMS-09的系統進行了微調整之后,就正式采用了MS-09的制式,開始進行先期量產。量產一號機于7月1日完成。
大魔
從外觀上看,量產型與試作型的主要區別在于:量產型徹底擺脫了扎古的影子,而從試作型中我們還能隱約看出扎古的風格;量產型的頭部傳導管藏于機體內部,而試作型的頭部傳導管是外露的;
量產型大魔
量產型大魔,位于背部和脛里部的推進器跟頭部傳導管一樣采用了完全內藏式,而試作型采用的是便于散熱的外露式,這樣量產型的散熱性雖不及試作型,但防御性及防塵性大大提高了。
量產型的熱能軍刀是斜插在背部的,而試作型的熱能軍刀則采用了水平放置,機體右側設置了火箭炮專用的插梢,左側設置了PT-1型通信裝置;
量產型的胸部裝備了接近戰用的擴散光束炮,但由于此時吉恩軍還未掌握能量CAP技術,擴散光束炮的威力相當低,只能起到牽制作用。MS-09型雖然在7月初就開始量產,但由于新機軸的氣墊飛行器裝置問題,耽誤了駕駛員的機種轉換訓練,因此直到11月下旬完成了機種轉換訓練的駕駛員才配備到歐洲、亞洲及非洲各個戰線上,使大魔沒有完全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MS-09的駕駛員中最有名的該是曾在魯姆會戰中擒獲雷比爾將軍的黑色三連星小隊了,非常可惜的是,他們在與隸屬于白色要塞的RX-78-2高達交戰時被全滅。
機體型號
MS-09
中文名稱
大魔
機體代號
ドム
英文名稱
Dom
出現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0079)-
機體類型
陸戰用量產型MS
展開全部
內部環境
標準式駕駛艙
尺寸
頭頂高:18.6米,全高:18.6米
本體重量
本體重量:62.6噸
全備重量
全備重量:81.8噸
作品評價
影響力
在提到富野之名時,必然會被舉出的代表作,日本動畫史上最重要的動畫之一。相對于既有的機器人作品,導入了‘兵器’與‘戰爭’等先驅性因素,并將劇情主軸置于人類情感交集之上,確立了與過去巨大機器人作品有著一線之隔、日后被稱為‘寫實機器人’種類之劇作,以及重厚的群像劇經典的革命性作品。
機動戰士高達
和現在受到的評價相反,當初本作在初放映時,由于劇風和設定收視群的差異,使得收視率并不顯著;而當時贊助商設定的玩具路線,更是完全以低年齡層為主要購買群;在這個諸多原因下,使得原定四季的預定,最終改為三季(+四話)。
不過,在一部份狂熱的愛好者對電視臺的請愿下,本作在完結后又再度播放了數次,并獲得重新評價,在收視率上創下平均10%以上、最高25%的佳績。
而配合著新贊助商BANDAI當時高達模型的發售與爆發性的熱賣,本作的受歡迎程度更是擴展到更廣的年齡層,并創下了之后電影化的契機。
劇場版的制作
富野的整合力與創造性,配合著安彥良和柔軟而富有表現的人物造型和作畫、大河原邦男的機械、星山博之和松崎健一等的腳本、中村光毅的SF設定、渡邊岳夫和松山裕士的音樂等絕妙的組合所創出的本作,影響力可說是無法想象的。
屹立在大地之上
除了嶄新的設定、大膽而細膩的演出、契合時代性的創作精神等帶給動畫界和影迷們的震撼,相關業界也因本作而一口氣活性化,創造了一波巨大的動畫熱潮,也樹立了整個動畫的商業模式。
即使在現今已系列化的高達新作不斷推出的現在,本作仍然是最受支持的一作。另外,有關作品的關鍵字之一——NEW TYPE的描寫與所代表意義,也掀起了長期以來愛好者間的熱烈論戰,即使新作不斷淡化或重新詮釋其含義,也依然未停息過。
經過TV版的再評價后,在SUNRISE、CLOVER、KING RECORD等相關企業的努力下成形的作品。內容是以TV版1-13話的剪輯,輔以部份新作畫面所構成。
在當時,再編輯電影上映的慣例一般都是以電影導演來操手,但富野卻對此項不尊重原導演性格的作法感到強烈地反彈;在SUNRISE于背后的全力支持下,富野得以直接向配給電影公司松竹談判并贏取了最后的監督權。
動畫新世紀宣言
在電影公開前夕,在官方的宣傳人員與愛好者之間的合作之下,在1981年2月22日的新宿聚集了多達一萬五千人以上的影迷,共同舉行了“動畫新世紀宣言”,由代表宣示為了年輕世代所制作的新世紀動畫的序幕,最后由富野對著年輕人們登高一呼,并呼吁社會透過此活動的成功來思索動畫對年輕人的意義以及動畫的重新定位。
動畫新世紀宣言
這在當時紛亂的1970和80年代之背景下,可說是個相當有風險的活動;而在官方、雜志、愛好者三者緊密結合下所圓滿了結的此活動,除了達成當時的宣傳效果外,更代表了動畫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即使在某些部份已經形骸化的現在,依然是個談到動畫發展就幾乎不可避免被談及的象征事件。
富野在TV版播映時原就擁有電影化的構想,據本人說,這是由于《高達》本身便是以電影手法制作的關系。另外,本作未如劇場版后兩作一般標上數字及副標題,是由于原先考量到票房不佳時,有可能僅止于一作便打斷的關系(但,在官方的資料說明外,有時可以看到為了便利所標上的‘Ⅰ’或是‘Ⅰ?砂之十字架編’)
哀戰士
延續‘高達Ⅰ’的劇場版,在上一部的四個月后公開。內容主要以電視版16話至31話前半劇情為主,并添加了比上一部更多的新作畫面,以及更替部份的機械設定,使得整體構成更為緊密而呈現真正的電影作品形式。
哀戰士
另外,本作也追加了電視版同一時段未提及的NEW TYPE描寫,目的是加強與下一部的連系以及作品的整體性。
其主題曲起用當時的流行歌手,同時也曾是富野同學的井上大輔,其電影同名專輯與主題曲創下了當時動畫在流行音樂史上的空前轟動,配合著電影票房以及模型的大賣,高達一作不僅在商業上收得巨大成功,更成為了社會話題以及社會對動畫的再評價的一片浪潮。
相逢在宇宙
然后《高達》劇場版的第三作,也是最終一作,內容以舞臺重新回到宇宙的31話后半到43話為主。由于TV版動畫總監安彥良和在TV版后半制作期間因為過勞而入院,因此在本作便插入了遠多于前兩作、近四分之三的新作畫面,也因此使得本作作畫及整體水平大為上升,也為長達一年的劇場版三部曲收下完美的句點。
相逢在宇宙
本作的票房為三部之中最高一部,其周邊商品、唱片也都打破多項記錄,各種傳播媒體開始注意到此一文化現象,長年來被視為低年齡向的動畫也逐漸為社會所認知。
此作更加是高達最高人氣作,無論是票房和收視都是高達系列中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