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推薦序Ⅰ
關注人性的財富管理

李善民

中山大學副校長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財富管理,可以是一個宏觀層面的命題,正如亞當·斯密的《國富論》探討有限社會資源下的最優資源配置的機理;財富管理也常常被看做一個投資學的命題,這意味著為客戶提供不同資產類別的投資組合建議,當然這種建議常常與風險偏好、投資目標和生命周期有關。美國金融理財師哈羅德·埃文斯基(Harold Evensky)在《財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一書中,將財富管理落腳到對不同類別資產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上,這本書也被各國的財富管理經理們奉為手邊書。

在金融服務行業的私人銀行業務中,一般把財富管理定義為:“財富管理機構為它的高凈值客戶進行財務規劃,并通過現金管理、資產管理、債務管理、保險保障、稅務籌劃、退休計劃及遺產安排等手段,幫助客戶達到財務需求、降低風險、實現保值增值等目的。”顯然,這是一種業務范疇的定義。

毛丹平在《金錢與命運》一書中,從家庭財務和私人幸福的角度,提出了財富管理是通過財富創造和資產配置,有效管理財務資源,實現對人性關懷的過程。

首先,她認為財富管理是一種明察眼前、預見未來的能力,是一種金錢的價值觀和幸福的智慧;其次,她認為財富管理是一種方法論,求解的是財務資源和幸福生活之間的關系。她說:“我分析客戶財務問題的基本方法是先分析‘歲月留痕’,即分析過往歲月在客戶身上留下的人文記憶和財務成果;然后再分析‘未來夢想’,即分析未來歲月里客戶的人生憂患與夢想;最后,我會給出資源在未來歲月這個時間軸上的配置建議。”她把這種工作方法形象地稱為“前世今生、從今以后”。毛丹平博士為此創辦了“財富與你”私人財富管理課程,把財務的資源分析和人生夢想的實現緊密結合,深入探究生命和人性。

財富管理、人文關懷這樣一種研究視野,是經濟學和投資學中對“理性人”、“理性決策”等傳統假設條件質疑并不斷發展的研究思路的繼續。

比如在微觀經濟學中,相關的研究基于理性經濟人假設,即人們自覺地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事,既把最大化作為目標,又知道如何實現最大化,力圖以最小的經濟代價去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這一假設后來遭到了許多批評和質疑。于是,行為金融學將人性中脆弱和不理性的因素提出來,讓心理學和經濟學聯姻,使得一些更加真實的人類本性概念融入經濟學研究中,進而更真實地解釋現實經濟世界。

行為金融學極大豐富了個人財富的管理研究。其心理賬戶理論認為,除了錢包這種實際賬戶外,在人的頭腦里還存在著另一種心理賬戶。對于“勤勞致富”賬戶里的錢,我們會精打細算,謹慎支出;而對“獎勵”賬戶里的錢,我們會抱著更輕松的態度花掉。過度自信理論認為,投資者在投資決策過程中,總是傾向于過高估計自己的判斷力,從而表現出過分的自信。代表性偏誤理論認為,人類的大腦會利用“代表性”迅速地組織及處理大量信息,認為具有類似特質的事物是相近的,而所謂的“代表性偏誤”就是指投資人會以一般的刻板印象作為判斷的基礎。羊群效應則認為,投資者在交易過程中觀察并模仿他人的交易行為,從而導致一段時間內買賣相似的股票。

這些理論從人性的角度分析了人們的投資消費行為。正如英國橫跨學術界、金融界和媒體界的專家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他的《金錢關系》(The Cash Nexus)一書中所述:人類并非經濟人,人類并非僅受利潤最大化驅使,人們不僅會在基本的計算上出現錯誤,比如不會計算概率和貼現率等,還會受“有限理性”約束,比如成見或感情因素的誤導,而作出錯誤決定。

《金錢與命運》一書正是將研究的視線投向了人性決策的非理性,主要研究各種因素帶來的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不確定。我們把這種人生中各種損失的不確定性定義為“風險”。在本書中,毛丹平先分析不同的財務狀況和不同的人生帶來的不同的風險管理要求,然后提出一種解決方案,那就是“更高額的保險”。

除了從財務責任的角度看待人們的保險需求(本書所提及的“一把尺子”)外,本書最有創造性的內容是把人性決策的非理性(本書所提及的“一面銅鏡”)以及資產波動性和資產變現的流程障礙帶來的財富的灰飛煙滅,列入“不確定性和風險管理”的范疇。在案例分析中,她用深切的人文關懷,為每一種人生唏噓感嘆,并深入分析其潛在風險,為每一位主人公的未來隱患而擔憂。

她幫助大家尋找人生的“黑天鵝”:我們以為不存在、但其實深藏于我們的視線之外,也許不會發生,但發生以后會帶來極大傷害的事件。在毛丹平看來,需要更高額保險的人,是那些生活中隱藏著的“黑天鵝”在不斷長大的人。她想通過一把尺子和一面鏡子找到它。

毛丹平是我國最早致力于個人理財研究的先鋒人物之一。她對個人理財的研究始于1999年,彼時她在碩士論文中研究信息技術對金融服務業的影響,特別是在線金融服務如何滿足日益增加的網民的個人理財需求。2000年,她進入平安PA18網站工作,這個網站是平安互聯網金融的雛形。她擔任個人理財頻道的負責人,進一步從業務實踐的角度研究個人理財的內容和業務推動平臺。2002年,她報讀我的博士,明確提出她的研究方向是個人理財。

當時,學術界對理財的研究主要包括在中觀層面的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領域的投資融資及財務管理、宏觀層面的公共財政(Public Finance)財稅改革,但個人理財(Personal Finance)領域的研究并不多見。所以,面對這個課題,她面臨巨大的挑戰,但她勇于創新、勇于實踐。

2004年,她和我完成了《個人理財規劃理論與實踐》一書,此書由中國財經出版社出版。此后,她全力從事廣東省理財規劃師職業鑒定考試和題庫建設的工作,擔任專家組組長,并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而《個人理財規劃理論與實踐》也成為中國理財規劃師考試的指定教材之一。

2006年,她的博士論文《高凈值人群的理財行為分析》完成,并與《經理人》雜志一起,在上海發布了“2006年富裕階層的財富管理指數”。

2010年,清華大學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同舉辦首屆中國消費金融學術研討會,《高凈值人群的理財行為分析》一文被大會選編入冊,同時該文也被選編入《消費金融研究專刊》,這個刊物是《經濟研究》雜志繼1979年的《社會主義經濟中價值規律問題》專刊之后的又一重要專刊。該文的入選,代表了她在個人理財研究領域的學術沉淀,為她的進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礎。

2008年,在深圳市政府批準下,深圳君融財富管理研究院成立。作為首家專注于理財研究、咨詢和教育的科研機構,毛丹平和她的團隊為招商證券、平安人壽、中信銀行等一流金融機構在深圳地區的財富管理業務提供獨立的業務支持,之后更將業務推向第三方理財公司及更廣闊的金融市場。

很早時,毛丹平在其博士論文中就已把個人行為的心理因素與理財相結合,并把人性的因素指數化于對理財的理論研究中。而在本書中,我很欣喜地看到,毛丹平更加系統全面地將人文關懷和人性不確定性的研究視角與財富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既有學院派的嚴謹,又充分展現了她與生俱來的人文特質,把財富管理的分析穿插在生動具體的事件和人物的描述之中,使任何行業的讀者都容易拿起,難以放下。

財富管理領域終究離不開人性,人性因為財富管理而豐滿。這就像最近年輕的捷克經濟學家托馬斯·賽德拉切克(Tomas Sedlace)在他的暢銷新書《善惡經濟學》(Economics of Good and Evil)一書中提到的,“經濟學的冰山表面看起來像是數學,可是表層之下卻是哲學、宗教、信仰、希望、擔憂、期望和幾千年的文化。想要改變經濟學的任何一樣東西,都必須深入到里層,如果僅僅改變數學,不會起任何作用。”與此相對應,財富管理與人文關懷的研究,同樣任重而道遠。作為她的老師,我會為她持續送上關注和祝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门县| 崇阳县| 乐业县| 大洼县| 威信县| 肥乡县| 高邑县| 莱州市| 资溪县| 阿鲁科尔沁旗| 吐鲁番市| 保亭| 香河县| 德格县| 沂水县| 凤阳县| 且末县| 普宁市| 太白县| 垦利县| 星座| 綦江县| 广平县| 巨野县| 丰宁| 咸丰县| 巴林右旗| 娱乐| 普兰店市| 万山特区| 临汾市| 麻城市| 孝义市| 元朗区| 康定县| 建湖县| 九江县| 凯里市| 健康| 苗栗县| 阿图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