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孫悟空別了女媧娘娘,朝南天門走來,云步輕盈,一路塵煙,沒了當時逃難避災時的倉促和焦急,心情舒暢。
幾乎看到南天門了,一時想起女媧娘娘的囑托,自言自語道:“先辦圣母的事吧,要是有甚差池就不可交待了。 ”旋即轉身直赴東勝神洲中華長安而去,駕輕就熟,一杯茶的功夫便到了中華長安城,來到感恩寺,他悄無聲息地從后門溜了進去,到禪房外便呼喊道:“師傅, 師傅——”
“哈!”孫悟空的衣服被牢牢抓住,只聽得鏗鏘的訓斥聲:“好個小孫頭,你辦的好事,做事半余而廢,還有臉回來叫嚷嚷。 ”
“牡丹——” 孫悟空側過臉,反問道:“誰半途而廢?誰說老孫半途而廢? ”
牡丹仙子松開手,指著孫悟空的鼻尖道:“送親到河源時,你去了哪里?你跑路了,溜到哪里去了? ”
孫悟空一拍腦門,辯解道:“在河源,松贊干布攜公主向李道宗行子婿之禮后,便設宴接風,惟獨疏漏不傳宴與俺,俺看著他們興高采烈的情景,觥飯莼羹,盞<雙口蓋斗>滿溢,葷膻飄香,俺卻冷冷清清,爐無人不添炭,羹酒無人奉獻,饑寒無人問津,守寡易,守食難,一氣之下便拍屁股走人。 ”
“就這樣腳下揩油了?!”牡丹仙子冷笑起來,道:“啊 ,小孫頭,你氣好壯呢!就為一爐炭一口茶一斛酒鬧了情緒,難怪江夏王李道宗上奏皇上彈劾你,你可是一錢不值了,師傅的面也不知往那擱,看來人家并未詆毀你,是你咎由自取!”
孫悟空聽罷驚呆了,一陣迂訥無言,辯解道:“唉 ,給老君整的,這可真是給老君整的!”
牡丹仙子疑惑地看著孫悟空,道:“這樁婚姻連玉帝都曉得,老君攪了哪門水?傳出去誰信? ”
孫悟空聽得惘然困惑,以至內疚不堪。
“李道宗已上奏皇上,彈劾你玩忽職守,見難而退,不顧大局,逃循匿跡,不知所終,惟獨他江夏王兢兢業業,不畏艱難險阻,傲雪凌霜,平欺寒力,備嘗辛苦,歷盡滄桑,百福并臻。 ”牡丹仙子道, “你這糗事傳遍長安城,婦孺皆知,你師傅聽到后也羞愧難當,參禪半月,足不出寺,許是臉面無光,憂郁不堪,你還想見師傅? ”
孫悟空聞言卻步,慚愧無比。
良久,彼此俯首無言,各揣著郁悶的心事。
“女媧娘娘好想你倆,想到你倆就象發呆似的。 ”孫悟空摸出二片紫貝,捏一捏,遞給牡丹仙子,道:“她老人家希望你倆快快回去。 ”
“嗖 ——” 地閃過一剎青光,孫悟空的手被拉扯一下,二片紫貝被奪走,孫悟空也驚得發起愣來。
“啪“地,但見牡丹仙子手一揮,憑空拉出一只手來,兩只手緊緊地抓捏著,順著這只手漸漸顯出手肘胳膊,接著顯出臉頰和頭顱,而后是整個身軀,但聽牡丹仙子訓斥道:“瓊葩,你這般狷急的,沒有品位,真丟臉!”
“啊 ,啊——可以回家啦!”瓊葩仙子一手舉著兩枚紫貝,一手甩開牡丹仙子的手,高興得蹦蹦跳跳起來,瓊葩仙子樂得癲狂似的,道:“真是盼星星盼月亮,望眼欲穿呀,終于盼來了云開見明月!”
兩只玉掌扭纏在一起,但聽牡丹仙子訓斥道:“就想回家,娘娘吩咐的事辦好了嗎?沒辦好休想提回家的事。 ”
孫悟空見她倆吵鬧不休,不知所措,他知道無論他如何解釋,也無濟于事,要是越幫越忙,只會愈加增添煩惱,他選擇回避,默默地渺無聲息地離開。
牡丹仙子緊牢牢地抓捏著瓊葩仙子的手腕,道:“你還找不到娘娘要找的人就想回去,沒門!有你這般半途而廢的嗎? ”
“姐姐,我在這里實在呆不下去了,你讓我回去吧!”瓊葩仙子委屈道,“我不比你惹人喜歡,我到那里人們都視為禍害,不是刮皮就是拆枝,不是摘葉就是損瓣,找各種借口詆毀我,摧殘我,害得我花容失色,整天惶恐,從無寧日,哪有心思去找人呢?讓我回去吧!”
“你無心,我有心:有心事竟成!”牡丹仙子還是把兩枚紫貝奪了過去,瓊葩仙子無奈地躲回旮旯里去了,干瞪眼,神情黯淡,憔悴而失望。
話說孫悟空心情無比失落,離開長安,直赴南天門,剛邁進門檻就給輪值的天神們圍了過來,紛紛追問道:“大圣馱的是甚東西? ”
孫悟空把袋子傾覆過來,抓住袋下一角,提起輕輕一搜,“叮叮當當” 一陣竹筒倒豆似的倒出許多兵器法寶:有李天王的寶劍和托塔,有哪吒的風火輪等六件套,有雷神和風神的震天法寶,有… …被蠪侄掠奪的法寶全部給要回來,都堆積在一起。諸神奔走相告,陸續聞訊趕來,拾回自家的兵械,好不高興,紛紛朝孫悟空翹起母指,夸獎道:“大圣,好樣的。 ”
此時,老君也來了,很快尋到它的扇子,吹火筒、搜火棍、手鐲等法寶,施法收在囊中,朝孫悟空喊道:“猴頭,這才是正事,老夫記著你呢!”遂攜上弟子默默地匆匆離去。
孫悟空朝老君笑笑,扭開臉,過后還是目送老君遠去,心中仍舊隱隱作痛:老君呀老君,你把俺害得好慘,長安不敢呆,師傅不敢見,本是名存丹青,因你倒騰而叫俺半途而廢,名聲掃地,以至半點回旋的余地都沒有,遭人千古遺棄,真是平生憾事。
孫悟空無心回齊天府,默默地把無主的兵器和法寶重新收集進袋里,別了輪值天神,徑往西竺。
孫悟空很快回到靈山,他不忍記憶似曾的境界,而今不見花草,松篁枯葉飄零,枝頭倚風垂臉,胡亂搖曳,喪泄萎靡。鸞鳳鶴鵬,毛羽黯淡凌亂,儼然倒梳橫插斜歪無序。麒麟麝鹿,鱗甲龜裂,須角折損,神情呆滯,面目刻板,喚鳴聲沉吟沙啞,風吹草動,頸項伸張,愴惶四顧,悸栗失氣,魂驚魄悸,精神恍惚,尋常的寧和靜謐只停留在從前的記憶里。
孫悟空看到優婆塞、優婆夷、比丘僧、比丘尼顏面似乎飾蠟涂抹,困惑迷惘,沉抑郁悶,此一時非彼一時之光景,他心情也為之凝重。
孫悟空走進大雄寶殿,殿內紊亂不堪:粉飾脫落,斑駁不堪入目,殘朱斑紫,金飾銀裝,恰似脫落殘綴,大煞景象,敗落不堪言表,可謂“ 但見今時蕭疏,不見往昔輝煌” ,此時四金光,八菩薩、十一大曜、十八伽藍、五百羅漢、三千揭諦正在忙碌收拾殘損,他們看到孫悟空馭著一包東西進來,紛紛擱下手上活兒,審視著這位不速之客。
孫悟空知道這場劫難的來龍去脈,不便辯解和詮釋,走到如來的面前,例行了禮規,然后打開袋口,抖出一件件寶貝,道:“如來,物歸原主,老孫盡可能追回,如是有所遺漏,權當丟棄吧,恭請諒解。 ”
如來招手道:“緣系山自重,水轉運來長。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阿彌陀佛!!!”
眾佛得回被掠奪丟失的法寶,此乃意處之喜,這是如來也預料不到的格局,大雄寶殿傳瞬間充滿了喜悅的氣氛,一改此前的沉寂和幽靜的情景。
如來盤坐在蓮臺上,時而半倚著,時而前傾著,時而或左或右斜靠著,不變的是恭謹的儀態,滿面歡愉的笑容,瞼臉眸里額上都透著超凡脫俗的智慧。
孫悟空內心在自責和內疚中煎熬著,他認為眾佛法力足以抵御蠪侄的侵襲,始料未及的是蠪侄那雙青光眼足以震懾了整個大雄寶殿,更不說它使用的戟鉞了,九雙犀利的眼晴根本沒有給任何對手可乘之機,無誰能與之匹敵,刀俎魚肉卻是那般的輕巧了,靈山豈能擺脫掉洗劫的命運呢?他推斷眾佛著不出這場災難的源頭,但絕不能瞞過如來。因此,面對如來時也抑制不住諸多顧慮,生怕如來看出破綻。此時,如來漫不經心地洞察著孫悟空,面對這個禪號“ 斗戰勝佛” 的猢猻,幾曾恩怨糾葛,心中產生難以駕馭的隱憂,此前在其腰上揣上的那一腳可真夠狠,而今還隱隱作痛,心中的怨念難以忘懷,身上的創傷也難以痊愈,但如來不敢質問孫悟空,生怕漏了消息,損了面子,毀了信譽,拆了威儀,當且大肚能容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罷了。
如來笑著道:“斗勝佛,你順便吧!”
孫悟空道:“俺所能做的,盡管去做吧!”
孫悟空回到靈山,本想歇歇,放松疲弊的身心,讓煩惱和苦澀漸漸消散,撫平局促不安的情緒,休養生息罷了。
當孫悟空目睹了經蠪侄倒騰損毀后的大雄寶殿和玉真觀寺,慘不忍睹:飛檐斜翹,瓦片凌亂,色澤黯淡,更見孤鴉借宿,蝗蛾迭出綿纏留戀,早晚蝙蝠滔來覓食,聚攏為家,晴朗日香客稀少,陰霾天更是門可羅雀,孤燈殘影,油乏光微,鐘鼓沉鳴,號角如簫,滿眼蕭條衰落,細念心寒。
孫悟空走進膳房,恰是開膳的時候,人人手捧一碗,有的坐在桌前,有的只坐在凳子上,有的蹲在地上,有三三二二湊合將就一桌,有或坐或端圈成一圍,有的索性站著,碗里盛著的是雜粟拌青菜熬成的稀粥,桌上僅有一碟白花花充混著炒豆的鹽巴。尤其是他看到角落里凌亂地堆棧著的碗匙,老鼠蟑螂在里面亂竄,他想這些碗的主人都化緣去了,也許永遠不回來端它了。往昔鼎盛的景象歷歷在目:便餐是米飯或面包,豆類薯類,瓜類菜類琳瑯滿目,也不乏腐竹和炸饃,花生和龜糕,縱是數千僧尼,也是物腴足食,而今?果腹難填,饑饌難耐,對美好的過去只是在回憶中了。
“小師傅,你也來喝一碗吧!”有些僧尼并不認識眼前這位大名鼎鼎的斗戰勝佛,誠懇道:“將就將就吧!”
“謝過了!”孫悟空抱拳舉臂表示謝意,并接過一碗菜粥,端在掌中轉身離開,直奔大雄寶殿。但見如來坐在蓮臺上,依舊在講經,阿雄和伽葉擁在兩旁,羅列在殿前的有諸佛數十人,羅漢數十人,揭諦數十人,金光三尊,菩薩一尊,寶座空置的不計其數,大雄寶殿下面更是一遍空置,顯現著落寞而沉悶的氣息,如來的聲音低落而乏弱無力,神態疲憊倦怠,神情萎靡不振。
孫悟空拜謁過如來,問道:“如來,有些菩薩都去哪兒了? ”
如來依舊滿臉慈祥樂觀,憨笑道:“都化緣去了。 ”
孫悟空道:“他們都去哪里化緣了?啥時回來? ”
如來語氣隱晦,意味深長又無限惆悵道:“他們去了該去的地方,化緣? 化緣!化緣!! 化緣??善哉——阿彌陀佛!”
孫悟空聽了如來的話,卻感到驟然涌起從未有過的失落和郁悶,隱約感到“ 化緣” 的那一邊有如來擱舍不下的憂患與無奈,他獵奇的心油然而生,道:“待俺老孫也為靈山化緣吧。 ”
“佛祖,微佛也愿隨師兄一同去化緣。 ”走出來的是金身羅漢沙悟凈,沙悟凈一邊說一邊看著孫悟空,小聲地一語雙關道:“師兄,都化緣去了,小僧呆著有愧于佛祖。 ”
如來微笑地點點頭,無言地應允了,孫悟空和沙悟凈拜別如來和諸佛,走出大雄寶殿,離開靈山,化緣去了。
路上,沙悟凈問孫悟空道:“師兄,師傅可好? 真想去看看師傅!”
“師傅好著呢!一方主持,受人敬仰,上至勛侯帝君,下至黎民百姓無不敬仰。” 孫悟空說得繪色繪聲,盡善盡美,不停地翹起母指夸耀道:“而今,師傅是道成高僧,譽滿朝野,聞名者無不肅然起敬,師傅可不容易熬出了名頭啊!”
沙悟凈聽得入神,迫不及待道:“師兄,先去拜訪師傅吧!”
“遺憾的是,師傅離開靈山時,如來不肯放行,師傅從大雄寶殿后面的‘ 緣門’ 離開靈山的,走過落塵峰時,幾乎都會丟掉了所有的記憶,惟獨握在手心的佛珠恰恰刻有俺的名諱,因此只記得俺了,刻有你與八戒、小白龍的那些佛珠都不見了,因此師傅都記不起你們了。 ”孫悟空惋惜道, “師傅回到大唐后,重新起讀那些經書,三經燈火四經雞的熬過許多夜晚,花費了許多精力,贏得大唐君臣乃至凡俗的廣泛認可,終于成就了今日的輝煌。 ”
沙悟凈嘆道:“師傅辛苦了!”隨后不提拜謁師傅的事了。
孫悟空和沙悟凈來到鳳仙郡,這里的乃蒼天最眷顧的地方,政通人和,地沃物豐,富庶守禮,處處可見安富尊榮,民風純樸,且禮佛懇誠,心無旁貸。
此刻恰是申酉時分,是前不逢午飯,后要待晚餐的時候,他倆商榷好如何挨家挨戶化緣,孫悟空捧著一個臉大的蓮花碟,沙悟凈托著一個桃果碗,敲開一家掛著“ 康宅“門匾的門時,孫悟空畢恭畢敬道:“施主吉祥!”
“奶奶,化緣的和尚又來。 ”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探出半個腦袋,而后縮回去,朝戶里喊道:“奶奶,是兩個和尚,好大的碗,好大的碟呦!”
“哦 ,哦,哦一一” 戶里傳出一個老嫗的聲音,接著又是一陣蓋蓋的聲音,而后走出一個白發蒼蒼,滿臉古銅皺紋,步履蹣跚,神思恍惚,走近孫悟空的眼前,果然是一位老婦人,她目光爍亮,手捧著一個竹筒。
孫悟空看到非常高興,伸著蓮花碟迎上去,道:“老壽星吉祥!”
“都好,都好!”老婦人點點頭,伸出的小手從竹筒里掏出一小把米,放到孫悟空的蓮花碟里,又掏出一小把米放在桃果碗里,然后把竹筒緊緊地抱在懷里,俯下頭垂下目光,一言不發。
孫悟空和沙悟凈面面相覷,惘然不知所言。這時,從孫悟空身后伸過來二只碗,老太婆抬起頭督了一眼,從懷里挪出那個竹筒,前后抓了兩把米分別放到兩個碗里,而后又把竹筒藏在懷里,無言地垂下頭。
孫悟空回頭細瞧,原來是兩個和尚,他倆把討來的米倒進袋里,把袋子馭在肩上,朝另一家走去… …
“老人家,這附近有寺廟? ”孫悟空輕聲地問道。
老婦人埋著頭不作聲,纖瘦的小孩子眼巴巴地看著孫悟空,一會幾又瞧著沙悟凈,揮手指向東南方,然后躲在老婦人的身后,從腋下探出大半個腦袋,眨著迷惘的大眼睛。
孫悟空手搭涼篷,遠眺東南方,但見人如麻雀般大小,正在扛挑推拉地忙碌著,一個大宅子正在蓋瓦片,遠遠就看出蓋的是琉璃瓦,赫然觸目,高莊大氣,蓋世宏圖。
孫悟空不解地回過頭來,又看著萬般無奈,緘口結舌的老太婆,小孩子那雙轉溜溜的眼睛似乎已陳述著言辭詳盡的表白。
“師兄,施主似乎有點牽犟?為啥會這樣? ”沙悟凈似乎洞察到事情的別扭,道:“這地方表面上施僧禮佛,可內心并不樂意呢,想必鯁怨在心,不宜吐泄。 ”
“多謝施主!”孫悟空把那把米還給老太婆,對沙悟凈道:“咱瞧瞧去。 ”
孫悟空和沙悟凈來到工場,干活是青一色的禿顱和尚,不難看出是在建寺廟,細看現在蓋瓦的己是第三間了,后面二間似乎己經峻工,從外觀看與大雄寶殿有所相似,選址也恰到好處:遙遠是座綿亙的大山,綿延不斷的山脈逶迤而來,氣勢磅礴,來龍結穴,恰是精點。
孫悟空嘆道:“有眼光,有眼光啊!見住持去。 ”
沙悟凈拉住一位干活的小和尚,問道:“小師傅,領我倆去拜見你們主持。 ”
小和尚道:“主持在頭座,現在應該在收善款,你倆是交善款吧,從正門進去,有人引薦,去吧!”
孫悟空和沙悟凈繞過在建的第三座寺院,進入第二座,但見工匠們正在涂漆描紅,繪壁雕塑,個個手法絕倫精湛,藝苑亙古宏構,壘成曠世板筑。
孫悟空和沙悟凈向頭座廟宇走去,展現在面前的是寬敞大氣的門,由千年紫檀做成,門檻高踞而粗厚,邁進者必須高抬步履,挺胸昂揚,可見設計者的精深心緒。大廳里已安置了蓮座,香爐和鼎彝,諸多禮器萬全無遺,靈山的大雄寶殿也要遜色愧服,難以匹比。
此時,一個個和尚馱著漲鼓鼓的袋子走進來,幾個執事和尚正在處置袋子里的東西,原來是化緣來的米粟薯果,也有碎銀銅錢,都給分類得井然有序,倉盈庫滿。
孫悟空看呆了,在他面前涌出的是那位白發蒼蒼的老婦人,抱著一筒米,一把一把地施舍給前來化緣的一拔拔和尚,老婦人眼巴巴無奈地送走一拔拔化過緣遠去的禿頭,小女孩在道“ 奶奶我好餓”!
孫悟空一眼認出坐在太師椅上,閉目念經,手執佛珠的南無接引歸真佛,他頓生賦性靈慧,去一把執住接引歸真佛的手腕,道:“歸真佛老,你好氣派,有這么大的攤子,卻與老孫躲貓貓了,走,老孫今晚請客。 ”
接引歸真佛聽出孫悟空的聲音,睜開眼,不敢怠慢,連忙陪禮,道:“老朽與斗勝佛可真有緣,是那股風把閣下送來的。 ”
“酒席己擺好,只等佛老入席。 ”孫悟空就是不松開緊捏著歸真佛的手,道:“走吧!”
“舍下平生把素,未曾破戒,莫要為難舍下。 ”歸真佛深諳孫悟空的秉性耿直,它人行徑若是不順于他耳目必遭他訓斥,即便改口恭維道,“大圣視舍下心有不凈之處,請網開一面,包容包容!”
“心凈不素也罷,心不凈素也不凈;盡素盡凈也罷,心扉當凈而凈之!”孫悟空牽著歸真佛出了門,直奔老婦人的家,此時正入夜,恰是家家戶戶夜膳時分。
“老人家,化緣呀,化緣呀!”孫悟空使勁地拍起門來。
“吱 ——”門打開了,一個中年人探出頭來,畢恭畢敬道:“師傅,進來吧,且莫賺棄便是。 ”
隨來的共有七八個和尚,都圍在桌上茍且算作入席,主人升起松火,并端上一個大木盤,火光把戶里照得明亮起來,但見木盤里乘滿了青菜,夾雜著零星的米粒,孫悟空給每位和尚盛上滿滿的一碗菜粥,對歸真佛道:“老孫請的是上等的素,心凈者… …” 他戛然收口,戶里靜得沉謐起來。
歸真佛默默起座,莊重走到老婦人面前,合掌鞠躬,道:“施主,佛老知錯了,阿彌陀佛!”
“來來,吃吧!”孫悟空拿起碗筷,大口大口地喝起菜粥,吃得津津有味。
桌上的和尚也只好把菜粥呷了,歸真佛回頭也慢慢地喝完盤中菜粥,孫悟空又給歸真佛添上一碗,盤中滋味心中自知。
“大圣有心了,阿彌陀佛!”歸真佛從兜里拿出化緣龕來把菜粥倒進來收于兜內。
“俺還請諸位觀看天象,來吧,一睹眼福。 ”孫悟空興致勃勃地領他們走出屋外,只見繁星閃爍,不見天象有甚變化。
孫悟空拉過歸真佛,指著通紅的燈火道:“這燈火明亮處可是圣佛新蓋寺廟吧,衣食父母連油都吃不上,都捐給寺廟點長明燈,這長明燈眼前可是用來照星月了,想與玉帝的通明殿比光明,可真是奢華呢,好不瑞祥呀!”
“大圣,微僧領悟‘ 局外者清,局內者迷’ 道理,以后只點三盞燈,代表天地人便是。 ”歸真佛朝天地深深地鞠躬,口中喃喃扦悔道:“阿彌陀佛,善哉,差哉!”
孫悟空從袖兜里拿出一串葡萄,遞給老婦人,道:“施主,你家每人一天吃一顆,果核即刻種植,吃完這串果,新果就出來了,也就多吃無妨了。 ”
老婦人領一家九口人拜謝孫悟空,這幫僧人自是顏面羞愧,深深地自省起來。
孫悟空又在腦后拔一把毫毛,給這戶當家的青年人,吩咐道:“記住,拿一根毫毛道:孫悟空,孫悟空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一根毫毛生出千千萬萬根毫毛,以后在一晝夜之間,要是那一家給東山寺的僧人化第二次緣,拿一根毫毛對著那僧人背后一吹,道:悟空悟空悟空。東山寺便會少一根廊柱,以此為誡,警示東山寺,廟再大,衣食父母才是首要的,你就轉知各位鄉親們。 ”
孫悟空和歸真佛這一行僧人返回東山寺廟。
歸真佛刻不容緩吩咐:自此以后,東山寺晚上只點三盞佛燈,這慣例至今不易!
眾僧落座,盡皆俯首沉吟,氣氛靜肅,擲針有聲,但聽孫悟空開門見山且又是話里有話道:“東山寺氣勢磅薄,宏偉壯觀,上風上水,且周邊富饒繁華,民風純樸,香火必然鼎盛,如來要是來了,抑或不肯回靈山了。 ”
歸真佛聽出孫悟空話外之音,道:“接引菩薩游歷四海,可曾回過靈山?靈山的藉缺可又不是給填上了嗎?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孫悟空方才仔細地琢磨起來:難怪大雄寶殿藉缺了這么多位置,原來他們對另起爐灶已畜謀日久,對外覬覦多時,只不過是耐著性子伺機而動罷了,幸遇蠪侄一攪和,即便催促異心者乘機離散了,如來務必也窺透了他們的行徑,只有我老孫還在指望他們為靈山做事呢?唉一一真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猢猻散時是樹衰呵,怨樹不茂是借口了!
孫悟空無奈道:“當時蠪侄緊叮著老孫不松口,俺都不知躲到哪里方能茍活一命,事后俺回靈山,而他們一躲便順勢扎了根,他們把根扎在哪里,老孫絲毫不知,能否告知老孫,有時日討酒討飯也便稔戶熟門的如意。”
歸真佛道:“大圣不瞞你吧,文殊菩薩在五臺山,普賢菩薩在峨眉山,寶光佛在明輝山,日月光佛在聚龍山,阿彌陀佛在廣袤山,觀世燈佛在梵凈山,寶光佛在樂海,無邊無量法菩薩在祈蒙山,金剛大士圣菩薩在靖晏山,都落成了自家廟宇,享一方尊供呢。 ”
孫悟空默默地牢記了,笑著道:“天底下風起云散,事如尋常,縱是群星擁月,也有流光離去,何況靈山一穹廬,能留幾多屐履? 一座山頭豈容那么多顯赫的人頭?每顆顯赫的人頭理當有一座榮威的山頭!”
歸真佛好不容易感到氣氛緩和,道:“大圣施主,拿些葡萄給貧僧嘗嘗吧!”
“每人一顆!”孫悟空只給每人一顆葡萄,道:“要吃夠,把核種在后山,結果九十九天是酸的,要吃到甜的就要再等九十九天。 ”
眾僧紛紛點頭。
他們聊到天白,孫悟空和沙悟凈離去。
歸真佛確認孫悟空已遠去,吩咐四個和尚,對康老太一家進行了一天四次的化緣,以試孫悟空的話是否應驗,翌日,寺門右邊的亭子只剩一根柱梁,其余三根柱梁不知去向,歸真佛只好施法把唯一的一根柱梁移正亭的中間,遠看儼然一把傘,使之構成一個獨柱亭,這獨柱亭仍然保留至今!
“孫悟空呀孫悟空,你可真是上可通天,下可通冥,果真是言而有信真佛也!”歸真佛當即留下訓誥“ 本寺化緣只限在巳時之前,每戶每日僅只一次” 也留傳至今,久歷不易,后輩僧人也嚴守遺訓,善哉!
孫悟空和沙悟凈繼續化緣,也頗有收益,一天來到一個商賈如云集市,人形貌相迥異:或是長著黑黝黝的胡子,或是發黃如金,或是雙目睫毛有靈,睛似藍珠,或是深瞳孔,或是高鼻梁,或是白皮膚,盡皆昂昂魁梧,粗獷彪悍,凜凜斂斂,然投足舉止恰似賓聚一堂,相處和睦似友,例規循舉,共操商德,大共平小不爭,和氣融洽。目及之處,人聲鼎沸,賣買的吆喝聲誦唱溜順,一撥拔駝隊往來有序,駝背上馱著碩大的包裹,駝鈴異常悅耳動聽,鳴譽著歲月的崢嶸與時代的繁榮。
這么一個繁榮的集市,真令孫悟空和沙悟凈大喜所望:再忙忙碌碌的人們也歇下步來給些碎錢,盡可獻出真城的施舍,給些祝福,給些祈禱。
半旬光景,即便盆盈缽滿,就在準備馱錢回靈山的時候,“當喳一一當喳一一” 滿城鑼聲四起,但聽掌鑼的管事喃喃告白:“周天不濟,旱魃為虐,積福祭天,以求善施。恭請各位商友,四處游僧,道士道姑,持家頂梁,四方善人鼎力支持求雨,以謀眾利。 ”
孫悟空耳尖,圍上去湊熱鬧,但見掌鑼的人肩上插著四面小旗,乃紅黃白青,旗案就是一條俯首的龍,四足騰云,張口吐雨,傾如瀑布。
這并不吸引孫悟空,吸引孫悟空的是緊跟在掌鑼后面的兩個人抬著的一個大簍筐,人們都爭先簍筐里捐錢,看來對于求雨的事頗得人心,他心中打起算盤來:此坊城域之人心盡悉向善,必捐助許多錢物,誰求來了雨,那些錢物理所歸誰了,老孫若是為他們求來了雨,那些錢物一一唏唏,他開心地笑起來!
“管事爺們,別折騰了,在下孫悟空就能求雨,待天下過雨后,那簍筐里的… …可是俺孫悟空的羅? ”孫悟空攔住掌鑼的,開門見山問道:“俺真能求雨!”
大伙一看,是只毛猴在毛遂自薦,審視一番之后“ 哄” 堂大笑,紛紛指責孫悟空信口開河,如此直白,絕非正人君子,必是見財起了貪念之心,故又譴責孫悟空攪了場子,孫悟空堅稱自己確能求雨,沙悟凈也挺身佐證孫悟空的本事,場面愈來愈沸騰,不知事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