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7 儲  存

7.1 一般規定

7.1.1 料場儲存系統宜分為煤儲存、鐵礦石和副原料等礦石儲存。

7.1.2 原料場應采用機械化堆料和取料作業方式,機械化作業應采用堆料機、取料機或堆取料機等設備。原料場面積應根據物料特性、儲存時間、堆積角、平均堆積密度、堆高、操作系數等因素計算確定。

7.1.3 采用落差較大的堆存作業方式時,應根據物料特性設置防堵、防沖擊、防磨損和防塵等措施。

7.1.4 原料儲存時間宜符合表7.1.4的規定。

表7.1.4 原料儲存時間(d)

img

7.1.5 原料場宜采用減少來料粒度偏析和成分波動的堆料方式。根據原料品種、粒度、品位波動,可采用定點、菱形、鱗狀堆料方式。

7.1.6 原料場可儲存鋼鐵廠內產生的返回料。

7.1.7 原料應按品種分別堆存,不應混雜。

7.1.8 料堆堆位應滿足作業要求,大宗物料應至少可在2個系統進行堆取。

7.1.9 料場宜配備輔助作業設備。

7.1.10 料堆之間未設置擋料隔墻時,相鄰料堆堆底間距不宜小于5m。

7.1.11 封閉料場內宜設置設備檢修設施及檢修通道。

7.1.12 原料場周圍應設排水設施,場外的雨水不應流入場內。料場內宜設置物料滲水排水設施。

7.1.13 原料場應設置滿足夜間作業的照明設施。

7.1.14 原料場物料堆放高度應根據物料特性、裝卸設備和場地條件確定。

7.1.15 封閉式料場宜設置車輛進出的門和通道。

7.1.16 堆料、取料設備在走行、回轉、俯仰等作業范圍內應設置防碰撞措施。

7.1.17 堆料、取料設備行走軌道兩端應設置終端限位器和止擋器,并應設置堆取料機鎖定裝置。

7.1.18 堆料、取料設備兩端部運行極限位置與相鄰建(構)筑物的距離,應滿足設備在料場兩端正常作業和檢修的要求。

7.1.19 斗輪堆料、取料設備的軌道軌頂面宜高出料場地坪0.5m~2.0m。

7.1.20 堆料、取料設備應設可變速走行機構。

7.1.21 堆料、取料設備道床宜設置裝機及檢修平臺。

7.1.22 進入料場儲存的落地燒結礦、落地焦炭、落地球團礦、廠內回收料等物料,應采用封閉式原料場或封閉式儲倉儲存,并應設置控制揚塵措施。

7.1.23 進入料場儲存的廠內回收物料應根據不同特性分別儲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县| 肇东市| 衡南县| 天等县| 四子王旗| 青龙| 兰溪市| 峨眉山市| 裕民县| 赣州市| 筠连县| 富川| 岚皋县| 昌江| 永胜县| 台南市| 孝义市| 沁源县| 延吉市| 永州市| 汝阳县| 巨野县| 柳江县| 涿州市| 固安县| 瓦房店市| 大庆市| 莎车县| 沾益县| 梓潼县| 福州市| 临汾市| 大埔县| 赤峰市| 广汉市| 襄垣县| 商城县| 古丈县| 南康市| 沂水县| 萍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