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2 預 處 理

4.2.1 含硝基苯類化合物廢水宜單獨收集,且宜單獨進行預處理。

4.2.2 廢水處理系統應設調節池。調節池容積宜按24h累積水量設計,也可根據進水水量、水質變化資料或同類企業類比調查確定。

4.2.3 預處理工藝宜設置去除硝基苯類化合物的工藝單元,宜選用鐵碳微電解法、芬頓法、臭氧氧化法、活性炭吸附法、中和—混凝—沉淀法及這幾種方法的組合工藝。預處理出水應滿足后續生物處理進水要求。宜采用的預處理組合工藝包括:

1 鐵碳微電解—芬頓—中和—混凝—沉淀組合工藝;

2 芬頓—中和—混凝—沉淀組合工藝;

3 鐵碳微電解—中和—混凝—沉淀組合工藝;

4 鐵碳微電解—中和—混凝—沉淀—臭氧氧化組合工藝;

5 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組合工藝。

4.2.4 鐵碳微電解單元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進水pH值宜為2~4;

2 當有原水水質資料時,宜根據類似條件廢水處理工程的運行經驗或通過試驗確定;當無原水水質資料時,反應時間宜為0.5h~4h;

3 填料宜具有防板結功能,并宜保持用水浸沒狀態;

4 填料床應設置反沖洗設施,定時進行反沖洗,反沖洗水應排入沉淀池。

4.2.5 芬頓反應單元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進水pH值宜為3~5;

2 當有原水水質資料時,反應池停留時間應根據類似條件廢水處理工程的運行經驗或通過試驗確定;當無原水水質資料時,反應池停留時間宜為0.5h~4h;

3 反應池內壁應采取抗氧化及耐酸防腐處理。

4.2.6 臭氧氧化單元設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臭氧發生器安全與衛生標準》GB 28232的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當有原水水質資料時,臭氧氧化池停留時間宜根據類似條件廢水處理工程的運行經驗或通過試驗確定;當無原水水質資料時,臭氧氧化池停留時間宜為0.5h~4h;

2 臭氧管路應采用耐腐蝕材料,宜選用不銹鋼管,也可選用偏聚二氟乙烯、氯化聚氯乙烯管等。

4.2.7 活性炭吸附裝置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活性炭吸附裝置宜通過吸附試驗確定各設計參數;

2 活性炭吸附柱采用鋼制設備時,其內壁宜采用防腐涂層;

3 飽和活性炭再生宜采用熱再生或溶劑再生;

4 宜設置兩臺及以上活性炭吸附設備。

4.2.8 中和單元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中和藥劑宜采用pH值自動控制裝置和計量泵進行投加;

2 中和后pH值應為7~9;

3 當用石灰做中和藥劑時,中和反應時間宜為30min~90min;當有原水水質資料時,宜根據類似條件廢水處理工程的運行經驗或通過試驗確定;并應設置回調pH值裝置及防結垢措施;

4 中和反應宜采用機械攪拌,室外也可采用空氣攪拌;機械攪拌梯度G宜為600s-1~1000s-1,空氣攪拌強度宜為5.0m3/(m2·h)~6.0m3/(m2·h)。

4.2.9 混凝單元設計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污水混凝與絮凝處理工程技術規范》HJ 2006的有關規定,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混凝劑宜選用聚合氯化鋁或聚合硫酸鐵,助凝劑宜選用聚丙烯酰胺,用量應按類似水質的處理經驗或混凝沉淀試驗結果確定;

2 當有原水水質資料時,宜根據類似條件廢水處理工程的運行經驗或通過試驗確定;當無原水水質資料時,混合攪拌時間可為10s~60s,絮凝反應時間可為15min~30min。

4.2.10 預處理沉淀池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預處理沉淀池池型宜根據廢水處理規模確定,宜選用平流式、輻流式或豎流式沉淀池;在地下水位高、施工困難地區不宜采用豎流式沉淀池;

2 當有原水水質資料時,宜根據類似條件廢水處理工程的運行經驗或通過試驗確定;當無原水水質資料時,沉淀池的沉淀時間宜為1h~2h,表面負荷宜為1.0m3/(m2·h)~2.5m3/(m2·h);

3 預處理沉淀池進、出水應采用均勻布水措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年县| 吉隆县| 永和县| 平罗县| 华坪县| 张掖市| 阜宁县| 铜陵市| 新干县| 兖州市| 渝中区| 桑植县| 镇安县| 西宁市| 夹江县| 老河口市| 武陟县| 赣州市| 锡林浩特市| 仙居县| 大同市| 库尔勒市| 札达县| 焦作市| 罗平县| 十堰市| 浙江省| 太谷县| 吴堡县| 科技| 南岸区| 永胜县| 汉源县| 依兰县| 会昌县| 瑞昌市| 永川市| 达尔| 介休市| 左权县| 兰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