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2 總體布置

11.2.1 涵洞軸線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涵洞軸線宜為直線,其走向應有利于選擇涵洞流態和形式、涵洞進、出口水流平順或交通通暢。

2 渠涵軸線應與渠道中心線一致,其進、出口水面應與渠道水面平順銜接,符合渠道設計及運用要求。

3 渠下涵的軸線宜與渠道正交,連接山區溝(溪)或等級道路的涵洞軸線宜與水流或路線方向一致。

11.2.2 渠涵的洞身段縱坡不應小于該段渠道的縱坡,其各部底面高程應滿足與渠道水面銜接的要求。

11.2.3 渠下涵的洞身底面高程應等于或接近所在渠、溝(溪)的底面高程,其縱坡應等于或稍大于所在渠、溝(溪)縱坡并不宜大于5%,渠下涵的水流速度應小于洞身材料和出口土壤的允許不沖流速。交通涵洞的縱坡應有利于洞內排水。

11.2.4 渠下涵流態及洞型選擇應符合下列條件:

1 渠下涵宜選用無壓流態。

2 渠下涵選用有壓或半有壓流態應具備下列條件:

1)涵前地形陡峻或允許短期存在不致造成淹沒損失的較高積水深度;

2)所在渠道的填土質量良好,不致因積水水壓或滲流而失穩;

3)洞身材料應具有足夠強度、允許流速較大且接縫止水可靠。

3 不應采用急坡長洞半有壓流態。

11.2.5 涵洞橫斷面形式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小流量涵洞宜采用預制圓管涵;

2 無壓涵洞當洞頂填土高度較小時宜選用蓋板涵洞或箱涵,涵頂填土高度較大時宜采用城門洞型、蛋型(高升拱)或管涵;

3 有壓涵洞應選用管涵或箱涵;

4 拱涵或四鉸涵不應使用于沉陷量大的地基上;

5 無壓涵洞內設計水面以上的凈空面積宜取涵洞斷面面積的10%~30%,且涵洞內頂點至最高水面之間的凈空高度應符合表11.2.5的規定,并不應小于0.4m。

表11.2.5 無壓涵洞的凈空高度(m)

img

注:表中D 為涵洞內側高度或者圓涵內徑(m)。

6 交通涵洞的設計除滿足交通行業的有關標準規定,尚應滿足渠道安全運行要求。

11.2.6 渠下涵的孔徑除應滿足正常要求外,尚應滿足防止流冰、泥石及漂浮物堵塞,控制涵前允許積水高度和涵后沖刷等特殊要求。

11.2.7 渠下涵的孔徑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應滿足平順通過河(溝)道設計洪水的需要。

2 選定的孔徑尺寸應符合所在溝(溪)道上、下游設計水位或天然水位的要求。當有明確的涵前允許最高壅水位規定時,設計孔徑應確保涵前水位低于允許壅水位。

3 涵前允許短期積水的渠下涵,應結合選定的涵身底部高程及縱坡通過積水調蓄演算合理選擇孔徑尺寸。

4 涵前積水或不積水時涵洞應保持同樣的水流形態。考慮積水后的過涵設計流量值不宜小于其設計洪水流量值的3/4。

11.2.8 涵洞進、出口的形式、尺寸和底面高程應結合地形、地質條件、水流特性、防沖加固和消能措施等綜合選擇確定,確保過涵水流平穩順利和附近渠堤穩定安全。渠涵進、出口宜采用扭面或八字墻形式,其平面擴散角應為6°~12°。渠下涵的進、出口形式宜選用八字墻式、端墻式等。

11.2.9 涵洞縱向變形縫應按下列位置設置:

1 地基土質發生變化、基礎埋深不一以及基礎為填、挖方形式的交界處。

2 涵身和端墻、進、出口翼墻及護底等結構的分段處。

3 洞身縱向長度大于8m~12m 處。

11.2.10 洞身防滲與防水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沿涵洞洞身外壁及出口段末端處的滲透水力坡降和滲水流速應分別小于涵洞外周及出口段末端處土壤的允許滲透水力坡降和滲水流速。當不能滿足要求時宜采取提高涵周土壤密實度或在涵身外壁設置截水環等措施。截水環縱向間距宜為4m~8m,其材料、尺寸和數量應根據安全滲徑長度的需要決定。

2 渠下涵的洞頂填土高度宜大于1.0m,或涵頂應低于渠道防滲層底部0.5m 以上。

3 涵洞內水不應外滲。涵身變形縫的縫寬宜為20mm~30mm,縫內應設止水。高水頭有壓涵洞的縫內宜設形式不同的兩道止水,無壓涵洞和低水頭有壓涵洞的縫內宜設一道止水。

4 涵內水質需加保護的輸水渠下涵,以及交通涵洞的外壁上應設置阻止外水內滲的防水層。

11.2.11 涵洞基礎形式應依據涵洞形式、孔徑及地基土質條件確定。

11.2.12 位于良好地基上的圓涵宜采用漿砌石或混凝土連續剛性弧形管座,其包角為90°~135°。當管徑小且地基土層壓縮性不大時宜直接置于弧形土基或碎石三合土墊層上。巖基上的圓涵可開槽直接澆筑管身或在槽內鋪混凝土墊層再敷設管道。

11.2.13 拱涵及蓋板涵孔徑較大且地基條件較好的宜采用分離式基礎,孔徑較小或地基承載力較低的宜采用整體式基礎。

11.2.14 箱涵在不大于地基允許承載力的情況下可不另設基礎,僅在底板下設方便施工的水泥砂漿墊層。

11.2.15 涵洞基礎埋置深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涵洞基礎不應受沖刷,不設底板的涵洞底部宜采取鋪底保護措施。鋪底采用漿砌片石或混凝土砌筑,厚度不應小于0.3m,且應在進、出口兩端的鋪底層下加設防滲截水齒墻。

2 涵洞進、出口段翼墻的基礎埋深應為河溝洪水沖刷線以下不小于1.50m。

11.2.16 涵洞基礎面積應滿足地基承載力及應力分布要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静海县| 呼玛县| 紫云| 石楼县| 综艺| 惠来县| 南安市| 专栏| 翼城县| 大英县| 景德镇市| 金秀| 大埔县| 斗六市| 来安县| 黄龙县| 包头市| 西充县| 汉寿县| 建水县| 福海县| 汽车| 孝义市| 深州市| 乌审旗| 临漳县| 沽源县| 延津县| 玉树县| 红桥区| 玛曲县| 石楼县| 巫山县| 望都县| 松原市| 肥乡县| 赤水市| 廉江市| 惠安县| 宜州市| 娄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