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6.7 灌溉輸水管道

6.7.1 灌溉輸水管道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管道應短而直、水頭損失小、總費用省、占地少、施工和管理運行方便。

2 管道應布置在堅實的地基上,應避開填方區和可能產生滑坡或受山洪威脅的地帶。鋪設在松軟地基、雜填土或有可能發生不均勻沉降地段的管道時,應對管基進行處理。

3 地形復雜處可采用變管坡布置。管道中心線敷設最大縱坡不宜大于1∶1.5,傾角應小于或等于土壤的內摩擦角。

4 管道工作壓力差異較大時,可結合地形條件進行壓力分級,采用不同壓力等級的管材。

5 管道縱向拐彎處可能產生真空時,應留出2m~3m 水頭的余壓。

6 固定管道宜埋在地下,易損管材應埋在地下。管頂覆土厚度應滿足最大耕作深度要求,不應小于0.7m,并應在凍土層以下;凍土層深度大于1.5m~2.0m 時,管頂覆土可小于凍土深度,冬季可采用放空方法運行,管道和管件內不得有存水,管道與管件應滿足抗凍要求。

7 鋪設在地面上直徑大于100mm 的固定管道,應在拐彎處設置鎮墩。鎮墩尺寸應通過計算確定,基底深度應置于凍土層以下不小于0.3m。巖基上鎮墩應加錨桿。兩個鎮墩之間的管道應設置伸縮節或柔性接頭。管道懸空段應經分析計算設置支墩。

8 各級管道進口應設置節制閥,分水口較多的輸配水管道上,每隔3個~5個分水口應設置一個節制閥;具有流量調節功能的節制閥宜采用球閥、閘閥、流量調節閥等閥門,不宜采用蝶閥;管道低洼處應設置泄水閥,局部隆起點應設置排氣閥。

9 經水力過渡過程分析,設置空氣閥、調壓塔等水錘防護裝置。

10 應根據監測需要設壓力、流量計量裝置。

11 灌溉輸水管道與下游渠系連接處應設防沖刷措施。

6.7.2 灌溉輸水管道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管道設計流量應根據控制的灌溉面積計算確定。

2 管道沿程水頭損失和局部水頭損失,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img

式中:hf——管道沿程水頭損失(m);

f——摩阻系數,按表6.7.2取值;

L——管道長度(m);

Q——流量(m3/h);

m——流量指數,按表6.7.2取值;

d——管道內徑(mm);

b——管徑指數,按表6.7.2取值;

hj——管道局部水頭損失(m);

ζ——管道局部阻力系數;

V——管道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m/s2)。

表6.7.2 各種管材的fmb

img

3 管道設計流速宜控制在經濟流速0.9m/s~1.5m/s,超出此范圍時應經技術經濟比較確定。

4 管道的縱、橫斷面應通過水力計算確定,并應驗算輸水管道產生水錘的可能性及水錘壓力值。管道轉角宜小于90°。水錘波產生壓力值變化較大時,應計及水錘波對管道壓力的影響選擇管材。

5 管道的強度可按下列各種荷載組合情況進行計算:

1)填土和運輸工具對放空管道的壓力;

2)管道中水的工作壓力、土壓力和運輸工具壓力;

3)管道最大靜水壓力;

4)管道中產生水錘時的水壓力和土壓力。

6.7.3 管材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所選管材的公稱壓力應大于或等于灌溉管道系統分區或分段的設計工作壓力;

2 固定管道宜選用節能管材,管道材料應根據水壓、外部荷載、土的性質、施工維護和材料供應等各方面綜合確定,宜采用塑料管、鋼筋混凝土管、玻璃鋼管等非金屬管材,不宜采用漏失水量比較大的管材,選用鋼管、鑄鐵管時,應進行防腐蝕處理;

3 所選管材質量、外形、規格、尺寸、公差配合、技術性能指標、管材使用年限應符合國家現行不同管材標準的規定。

6.7.4 管道基礎處理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管道宜鋪設在天然地基上,管道天然地基的強度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加固措施。非金屬管道宜有100mm~150mm 厚的中粗砂基礎找平層。

2 管基土壤含水量較大,不適于壓實時,應采取換填和排水等有效措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达县| 辽阳市| 天门市| 屏南县| 广汉市| 屏山县| 施甸县| 岳池县| 金沙县| 清苑县| 墨玉县| 千阳县| 旬邑县| 瑞昌市| 阳泉市| 宾川县| 尼玛县| 武威市| 合水县| 长寿区| 奉贤区| 兰坪| 贞丰县| 张家港市| 高雄县| 筠连县| 呼伦贝尔市| 宿松县| 白朗县| 双城市| 高要市| 汽车| 麟游县| 通辽市| 蚌埠市| 和平县| 象州县| 阳春市| 宁强县| 高陵县| 天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