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50288-2018 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標準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 5字
- 2021-04-20 11:19:53
4 總體設計
4.1 一般規定
4.1.1 總體設計應符合灌區規劃要求,遵循以節水增效為中心,以水資源總量控制、提高農田灌溉和生產、生活用水利用率和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目標,水土資源合理、高效、持續利用,經濟、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4.1.2 灌區工程設計應確定設計水平年、灌溉設計保證率、灌溉水利用系數;確定工程等級、洪水標準、灌區農田排澇標準、排漬標準,土壤改良和防治鹽堿(漬)化的排水標準。
4.1.3 灌區自然條件、水土資源狀況、種植結構等差異較大時,應區別情況,結合經濟社會條件,確定灌排分區。對土壤鹽堿化或可能產生次生鹽堿化的灌區,應根據水文氣象、土壤、水文地質條件以及鹽分積累機理等因素,進行灌區土壤改良分區。
4.1.4 提水灌區應結合地形、水源特點,按照節約能源、經濟合理和便于運行管理等原則進行分區、分級。
4.1.5 應在水土資源平衡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灌溉方式、灌區規模和總體布局,并應確定水源工程、灌溉與排水工程規模和主要設計參數;進行田間工程典型設計,制定灌溉節水和用地措施;根據灌區規模進行灌區監測、信息化及管理設施設計,提出工程實施意見和管理辦法。
4.1.6 各類工程規模及主要設計參數應包括下列內容:
1 灌溉供水水庫工程的興利庫容、正常蓄水位、死水位和其他特征水位;綜合利用水庫工程的興利庫容、防洪庫容,正常蓄水位和汛期限制水位、死水位和其他特征水位等;
2 直接從河道取水的無壩引水樞紐、閘壩引水樞紐的設計引水流量和設計水位;
3 提水樞紐工程的設計流量、揚程和裝機功率;
4 井灌區地下水的資源量和可開采量;
5 新增、恢復、改善灌溉、排水面積;
6 田間工程典型區灌溉、排水面積。
4.1.7 灌溉方式應根據灌區氣象、作物、地形、土壤、水源、水質,農業生產及發展、管理和經濟社會等條件綜合分析確定。
4.1.8 排水方式應根據灌區澇、漬、堿的成因,結合地形、降水、土壤、水文地質條件,因地制宜地選擇水平或垂直排水、自流或抽排及其結合的方式。
- GB50526-2010公共廣播系統工程技術規范(英文版)
- GB/T 51121-2015 風力發電工程施工與驗收規范
- DL/T5161.2-200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第2部分:高壓電器施工質量檢驗(英文版)
- DL/T5161.6-200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第6部分:接地裝置施工質量檢驗(英文版)
- 石油化工廠際管道工程技術標準
- 錦綸工廠設計標準
- GB 51333-2018 厚膜陶瓷基板生產工廠設計標準
- DL/T5161.9-200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第9部分:蓄電池施工質量檢驗(英文版)
- GB/T 51250-2017 微電網接入配電網系統調試與驗收規范
- 巖土工程勘察圖式圖例規程
- GB/T 50436-2017 線材軋鋼工程設計標準
- Rhinoceros三維產品建模及后期處理
- GB/T 50398-2018 無縫鋼管工程設計標準
- GB/T 51273-2018 石油化工鋼制設備抗震鑒定標準
- 計算機自適應語言測試模型設計與效度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