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 職業安全設施

4.1 防火、防爆

4.1.1 生產和儲運過程中的防火、防爆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紡織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565、《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和《爆炸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 50058的有關規定。

4.1.2 紡織工業企業劃分爆炸和火災危險區域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爆炸性環境 第14部分:場所分類 爆炸性氣體環境》GB 3836.14、《可燃性粉塵環境用電氣設備 第3部分:存在或可能存在可燃性粉塵的場所分類》GB/T 12476.3的有關規定,并應設計和選用相應的電氣和儀表設備。

4.1.3 紡織工業企業應在使用或產生甲類氣體或甲類液體、閃點小于60℃的乙類液體的工藝裝置和儲運設施區內,設置可燃氣體報警系統。可燃氣體報警系統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石油化工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規范》GB 50493的有關規定。

4.1.4 工作場所的防火設施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疏散出口應直接對外,疏散通道應保持安全順暢。

2 生產不同類別的火災危險性物質的場所宜分開設置;當必須位于同一防火分區時,并當危險性較大的類別所占建筑面積超過防火分區建筑面積5%時,應按危險性較大的類別確定建(構)筑物的防火要求。

3 平面布置時,應將人員集中場所安排在火災危險性較小的區域,當人員活動或工作的場所與有火災爆炸危險性場所相鄰或相連時,建筑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的有關規定。

4 存在可燃液體的設備和管道系統應有可燃液體緊急排空的措施。

4.1.5 室內外消防設施設計應滿足使用時方便快捷、容易取用的要求。

4.1.6 工藝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輸送應采用密閉方式,設備以及管線之間的連接應采取相應的密封措施。

2 設備和管道應根據其內部物料的火災危險性和操作條件,設置相應的液位、溫度、壓力、流量等儀表、自動連鎖保護系統或緊急停車系統。

3 具有超壓危險的壓力容器和壓力管道應設計安全閥、爆破片等泄壓系統。泄放含可燃液體和有毒液體的安全閥出口管應接入密閉儲罐或其他容器。泄放含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的安全閥出口管應接入處理系統。

4 輸送可燃性物料并有可能產生火焰蔓延的放空管和管道間應設置阻火器、水封等阻火設施。

5 儲存和輸送甲、乙A類物資的設備和管道應有惰性氣體置換設施。

6 輸送可燃液體泵應在其出口管道上安裝止回閥。

7 進、出裝置的可燃氣體和可燃液體的管道,在裝置的邊界處應設隔斷閥和8字盲板。

8 對產生粉塵的工藝,應優先采用自動化或密閉隔離操作;在開清棉和梳棉、梳麻等易產生粉塵的環境宜設置在線粉塵濃度超標監測報警裝置。

9 對于易燃易爆的纖維或粉塵,根據工藝特點應設置有效的防火檢測或滅火設施。

10 散發爆炸性粉塵或可燃纖維的場所和設備應采取防止粉塵、纖維擴散、飛揚和積聚的措施。

11 熔融法紡絲的化纖生產車間氣相熱媒聯苯-聯苯醚混合物的容許濃度不得大于7mg/m3

4.1.7 對具有抗爆要求的場所應進行抗爆設計;對具有防爆要求的場所,應滿足防爆、泄爆和隔離的要求。

4.1.8 設備及管道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生產設備、管道的設計應根據生產過程的特點和物料的性質選擇合適的材料。設備和管道的設計、制造、安裝和驗收應符合相關技術要求。

2 廠內輸送甲類液體和危害程度為高度危害介質的泵,宜選用無泄漏泵。

3 可燃氣體和可燃液體的管道不得穿越與其無關的建筑物。可燃氣體和甲、乙類可燃液體的管道不得穿越防火墻。

4 設備和管道的保溫層應采用不燃材料,設備和管道的保冷層應采用難燃B1級材料。

5 設備和管道防腐設計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化工設備、管道外防腐設計規范》HG/T 20679和《石油化工設備和管道涂料防腐蝕設計規范》SH/T 3022的有關規定。

4.1.9 建(構)筑物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甲、乙類廠房宜獨立設置,并宜采用敞開或半敞開式。

2 甲、乙類生產及物品儲存、麻原料的儲存不應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場所。

3 甲、乙、丙類廠房及倉庫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其他建筑物的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三級。

4 建筑物內部的防火分區分隔、防火要求不同或滅火方法不同的部位之間應按防火等級較高一側的要求設置防火墻。

5 有爆炸危險的廠房或廠房內有爆炸危險的部位應設置泄壓設施,其泄壓面積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紡織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565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的有關規定。

6 有抗爆要求的控制室和現場機柜室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石油化工控制室抗爆設計規范》GB 50779的有關規定。

7 人員集中的房間應布置在火災危險性較小的建筑物一端。

8 一座多層或高層廠房中,疏散樓梯間的形式應按其中火災危險性較大的防火分區的要求確定。

9 支承設備的鋼結構防火保護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紡織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565的有關規定。

10 有火災爆炸危險場所的建(構)筑物的結構形式以及選用的材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紡織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565的有關規定。

4.1.10 消防系統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消防設計應根據工藝特點及火災危險性、物料性質、建筑結構確定相應的消防設計方案;

2 消防設計應根據物料性質、生產過程特點和火災危險性質采用相應的水消防、泡沫消防、干粉消防、砂土消防、氣體消防等設施;

3 水消防設計應根據設備布置、廠房面積及火災危險性類別采用消火栓、水幕、水炮、自動滅火等設施,以及消防供水系統;

4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設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和《紡織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565的有關規定,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084的有關規定;

5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和《紡織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565的有關規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設計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 50116的有關規定;

6 防排煙設施的設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紡織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565的有關規定。

4.1.11 供暖、通風和空氣調節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供暖、通風和空氣調節應根據建筑物性質、生產特點、介質特性及安全衛生要求等因素綜合確定設計方案。

2 散熱器供暖的熱媒溫度應低于散發物質的引燃溫度;散發可燃粉塵、纖維的生產廠房,熱水溫度不得高于130℃,蒸汽溫度不得高于110℃;散發可燃氣體、蒸汽的廠房,熱水溫度不得高于150℃,蒸汽溫度不得高于130℃。

3 在生產過程中可能突然大量散發有害物質的車間,應滿足生產安全的要求,設計控制污染的局部機械通風;當無條件設計局部機械通風時,應設計自然通風或全面通風。可能突然大量釋放有害氣體或爆炸危險性氣體的生產房間應設計事故通風系統。

4 甲、乙類廠房內的空氣不宜循環使用;丙類廠房內含有燃燒或爆炸危險粉塵、纖維的空氣,在循環使用前應經凈化處理,并應使空氣中的含塵濃度低于其爆炸下限值的25%。

5 為甲、乙類廠房服務的送、排風設備不應布置在同一通風機房內。排風設備不應與其他房間的送、排風設備布置在同一通風機房內。當送風設備和其他房間的送風設備布置在同一通風機房內時,設備出口處應設置止回閥。

6 通風、空氣調節系統的防火閥設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紡織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565的有關規定。

7 設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場所的通風、空氣調節裝置應與室內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連鎖,當火災報警信號動作時,應聯動切斷通風、空氣調節裝置的電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川市| 临武县| 桐乡市| 平顺县| 莫力| 旬邑县| 当雄县| 东光县| 彭山县| 绩溪县| 呼伦贝尔市| 舞阳县| 阆中市| 泗水县| 临泽县| 哈密市| 祁连县| 无为县| 昭苏县| 枣强县| 波密县| 云霄县| 浮山县| 富蕴县| 莆田市| 邹平县| 辽阳市| 赤城县| 津南区| 皋兰县| 左权县| 泰顺县| 喀喇沁旗| 加查县| 都江堰市| 林西县| 辉南县| 巴楚县| 肇州县| 盐山县| 苏尼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