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3.3 不同壓力下的膨脹率試驗

23.3.1 不同壓力下的膨脹率試驗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 用內壁涂有薄層潤滑油的環刀切取代表性原狀試樣或所需狀態的擊實試樣,修平兩面制成高度20mm的試樣,擦凈環刀外壁,稱環刀和土總質量,準確至0.01g。

2 按壓縮試驗要求,將試樣裝入容器內,放入透水石和薄型濾紙,加壓蓋板,安裝百分表,調整杠桿使之水平。加1kPa~2kPa的接觸壓力,保持該壓力至試驗結束,不計算在加荷壓力之內,再施加50kPa的瞬時壓力,使加壓支架、壓板、土樣、透水石等緊密接觸,卸除瞬時壓力后,調整百分表,將其指針調至某一整數,記下百分表初讀數。

3 對試樣逐級分別在1min~2min內施加所要求的壓力。所要求的壓力可根據工程的要求確定,但應略大于試樣的膨脹力。壓力分級,當要求的壓力大于或等于150kPa時,可按50kPa分級;當壓力小于150kPa時,可按25kPa分級;加壓后,每隔1h記錄一次百分表讀數。當連續兩次讀數差值小于或等于0.01mm時,即認為試樣壓縮變形穩定。

4 向容器內自下而上注入純水,使水面超過試樣上端面約5mm,并保持該水位至試驗結束。每隔2h測記一次百分表讀數,當連續兩次讀數差值小于或等于0.01mm時,即認為膨脹變形穩定,記錄穩定讀數。

5 試樣在要求壓力下膨脹變形穩定后,按加壓等級相反的順序逐級退壓,試驗過程中每退一級荷重,應相隔2h測記一次百分表讀數。當連續兩次讀數差值小于或等于0.01mm時,即認為在該級壓力下膨脹變形達到穩定,以此類推,直至荷重全部退除后試樣膨脹變形穩定為止,記錄穩定讀數。

6 試驗結束,吸去容器中的水,取出試樣,去掉濾紙,抹去環刀和土面上的浮水,稱其質量,準確至0.01g。將試樣在溫度105℃~110℃烘至恒量,在干燥器內冷卻至室溫,稱量干土質量,并計算試樣的試前、后含水率、密度和孔隙比。

23.3.2 各級壓力下的膨脹率應按式(23.3.2)計算,結果應精確至1%:

img

式中:δepi——某級壓力下膨脹土的膨脹率(%);

Rp——在一定壓力作用下試樣浸水膨脹穩定后百分表的讀數(mm);

Rcp——在一定壓力作用下,壓縮儀卸荷回彈的校準值(mm);

R0——試樣壓力為零時百分表的初讀數(mm);

h0——試樣加壓前的原始高度(mm)。

23.3.3 試樣的試后孔隙比應按式(23.3.3)計算:

img

式中:e——試樣的試后孔隙比;

Δh0——卸荷至零時試樣浸水膨脹穩定后的變形量(mm),Δh0=Rp0+Rc0-R0;其中Rp0為試樣卸荷至零時浸水膨脹穩定后百分表讀數(mm);

Rc0——為壓縮儀卸荷至零時的回彈校準值(mm)(圖23.3.3);

e0——試樣的初始孔隙比。

當計算的試后孔隙比與實測值之差不應大于0.01。

img

圖23.3.3 Δh0計算示意圖

1—儀器壓縮校準曲線;2—儀器回彈校準曲線;
3—土樣加荷壓縮曲線;4—土樣浸水卸荷膨脹曲線

23.3.4 不同壓力下的膨脹率試驗記錄應按表23.3.4填列。

表23.3.4 不同壓力下膨脹率試驗記錄

img

續表23.3.4

img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泉县| 镶黄旗| 高台县| 柳河县| 徐州市| 临澧县| 阿鲁科尔沁旗| 肃宁县| 长海县| 神池县| 高雄县| 乌什县| 陵水| 浦北县| 敦化市| 诸城市| 双牌县| 海淀区| 兴宁市| 来安县| 和田市| 揭阳市| 房产| 沂水县| 双江| 保康县| 馆陶县| 永州市| 西昌市| 运城市| 台北县| 绍兴市| 信宜市| 体育| 遵义县| 定安县| 崇州市| 会泽县| 黄浦区| 宁远县| 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