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S/T 5225-2016土工試驗規程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 2081字
- 2021-05-13 18:12:09
21 承載比試驗
21.0.1 本試驗在規定試樣筒內制樣,以擾動土進行試驗,試樣采用5層擊實制樣時,最大粒徑不宜大于20mm。采用3層擊實制樣時,最大粒徑不宜大于40mm。
21.0.2 本試驗所采用的主要儀器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試樣筒(圖21.0.2-1):內徑152mm,高166mm的金屬圓筒,護筒高50mm;筒內墊塊直徑151mm,高50mm。

圖21.0.2-1 試樣筒
1—護筒;2—擊實筒;3—底板;4—墊塊
2 擊錘和導筒(圖21.0.2-2):錘底直徑51mm,錘質量4.5kg,落距457mm。
3 標準篩:孔徑20mm、40mm。
4 膨脹量測定裝置(圖21.0.2-3):由三腳架和位移計組成。
5 帶調節桿的多孔頂板(圖21.0.2-4):板上孔徑宜小于2mm。

圖21.0.2-3 膨脹量測定裝置

圖21.0.2-2 擊錘和導筒
1—提手;2—導筒;3—硬橡皮墊;4—擊錘

圖21.0.2-4 帶調節桿的多孔頂板
6 貫入儀(圖21.0.2-5)由下列部件組成:

圖21.0.2-5 貫入儀
1—框架;2—測力計;3—貫入桿;4—位移計;
5—試樣;6—升降臺;7—蝸輪蝸桿箱;8—搖把
1)加壓和測力設備:測力計量程不應小于50kN,最小貫入速度應能調節至1mm/min;
2)貫入桿:桿的端面直徑50mm,長約100mm,桿上應配有安裝位移計的夾孔;
3)位移計:2只,最小分度值為0.01mm,量程30mm的百分表或準確度為全量程0.2%的位移傳感器。
7 荷載塊(圖21.0.2-6):每塊質量0.625kg,共8塊。

圖21.0.2-6 荷載塊
8 水槽:浸泡試樣用,槽內水面應高出試樣頂面65mm,或高出試樣筒邊沿15mm。
9 電子秤:稱量>15kg,精度1g。
10 其他:脫模器、濾紙等。
21.0.3 承載比試驗的試樣制備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 取代表性試樣測定風干含水率,應按本規程第20.0.5條第4款的進行重型擊實試驗制備樣。土樣需過20mm或40mm篩,應按本規程表20.0.2規定重2、重3的最大粒徑確定限制粒徑,篩除大于20mm或40mm的顆粒,并記錄超徑顆粒的百分比,按需要制備數份試樣,每份試樣質量約6kg。
2 試樣制備應按本規程第20.0.5條規定進行重型擊實試驗,測定試樣的最大干密度和最優含水率。再按最優含水率制備CBR試樣,制樣標準按20.0.2中重2或重3的重型擊實試驗步驟進行(擊實時放墊塊)制備3個試樣,擊實完成后試樣超高應小于6mm。
3 卸下護筒,用修土刀或直刮刀沿試樣筒頂修平試樣,表面不平整處應用細料填補,取出墊塊,稱試樣筒和試樣總質量。
21.0.4 浸水膨脹試驗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 將一層濾紙鋪于試樣表面,倒轉試樣筒,放多孔底板上,并用拉桿將試樣筒與多孔底板固定,在試樣另一表面放上帶調節桿的多孔頂板,再放上8塊荷載板。
2 將浸水膨脹裝置(圖21.0.4)放入水槽內(先不放水),安裝好膨脹量測定裝置,并讀取初讀數,向水槽內注水,使水自由進入試樣的頂部和底部,注水后水槽內水面應保持高出試樣頂面65mm,應浸泡96h。

圖21.0.4 浸水膨脹裝置
1—位移計;2—膨脹量測定裝置;3—荷載板;
4—多孔頂板;5—濾紙;6—試樣;7—多孔底板
3 量測浸水后試樣的高度變化,并計算膨脹量。膨脹量應按式(21.0.4)計算,結果應精確至0.01:

式中:δw——浸水后試樣的膨脹量(%);
Δhw——試樣浸水后的高度變化(mm);
h0——試樣初始高度,取h0=116mm。
4 卸下浸水膨脹量測定裝置,從水槽中取出試樣筒,吸去試樣頂面的水,靜置15min后卸下荷載塊、多孔頂板和多孔底板,取下濾紙,稱試樣及試樣筒的總質量,并計算試樣的含水率及密度的變化。
21.0.5 貫入試驗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 將貫入桿連同兩塊貫入深度量測百分表及表夾稱重W1,把量力環固定在壓力框架下。并將量力環百分表調零,再將表面刻度盤順時針旋轉刻度R′,固定刻度盤。再將貫入桿與量力環連接。
接觸壓力量力環調整刻度R′應按下式計算,結果應精確至0.01mm:

式中:R′——調整刻度;
W1——貫入桿連同兩塊貫入深度量測百分表及表夾質量(g);
C——量力環系數(N/0.01mm)。
2 啟動電動機,施加軸向壓力,使貫入桿以1mm/min~1.25mm/min的速度壓入試樣,測定測力計內百分表在指定整讀數下相應的貫入量,使貫入量在2.5mm時的讀數不應少于5個,試驗至貫入量為10mm~12.5mm時終止。
3 本試驗應進行3個平行試驗,3個試樣的干密度差值應小于0.03g/cm3。當3個試驗結果的變異系數大于12%時,去掉一個偏離大的值,取其余2個結果的平均值;當變異系數小于12%時,取3個結果的平均值。
4 以單位壓力為橫坐標,貫入量為縱坐標,繪制單位壓力與貫入量關系曲線(圖21.0.5)。圖上曲線1是開始就安全接觸時的曲線,圖上曲線2的開始段呈凹曲線,反映貫入桿與試樣面從局部接觸到全面接觸過程,應通過變曲率點引一切線與縱坐標相交于O′點進行修正,O′即為修正后的原點。

圖21.0.5 單位壓力與貫入量關系曲線
21.0.6 承載比應按式(21.0.6-1)、式(21.0.6-2)計算,結果應精確至0.1:
1 當貫入量為2.5mm時:

式中:CBR2.5——貫入量2.5mm時的承載比(%);
P2.5——貫入量2.5mm時的荷載強度(kPa);
7000——貫入量2.5mm時所對應的標準壓力(kPa)。
2 當貫入量為5.0mm時:

式中:CBR5.0——貫入量5.0mm時的承載比(%);
P5.0——貫入量5.0mm時的荷載強度(kPa);
10500——貫入量5.0mm時的標準壓力(kPa)。
21.0.7 當貫入量為5mm時的承載比大于貫入量2.5mm時的承載比時,應重新進行試驗。若數次試驗結果仍相同時,則采用5mm時的承載比。
21.0.8 若還需2種不同干密度樣的貫入強度,可再制樣各三組,三層每層50擊及三層每層27擊,其余步驟應按本規程第21.0.3~第21.0.6條進行。
21.0.9 承載比(CBR)制備樣、膨脹量試驗記錄應按表21.0.9填列。
表21.0.9 承載比(CBR)制備樣、膨脹量試驗記錄表

21.0.10 承載比貫入試驗記錄應按表21.0.10填列。
表21.0.10 承載比貫入試驗原始記錄表

- 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投資指南:指南 解讀 案例(2023年版)
- GB50526-2010公共廣播系統工程技術規范(英文版)
- GB/T 51338-2018 分布式電源并網工程調試與驗收標準
- GB50172-201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蓄電池施工及驗收規范(英文版)
- 電動汽車工程手冊(第六卷):智能網聯
- GB/T 50943-2015 海岸軟土地基堤壩工程技術規范
- DL/T5161.6-200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第6部分:接地裝置施工質量檢驗(英文版)
- GB/T 50934-2013 石油化工工程防滲技術規范(英文版)
- GB/T 50643-2018 橡膠工廠職業安全衛生設計標準
- GB 51203-2016 高聳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 GB/T 51132-2015 工業有色金屬管道工程施工及質量驗收規范
- GB 51214-2017 煤炭工業露天礦邊坡工程監測規范
- 汽車故障診斷技巧與禁忌速查手冊
- DL/T 5334-2016 電力工程勘測安全規程
-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 低壓電器施工及驗收規范》實施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