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4 常水頭(滲透儀)法

12.4.1 本試驗所采用的主要儀器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1 70型滲透儀(圖12.4.1)主要包括:

1)金屬圓筒:內徑9cm~10cm,高40cm;

2)金屬網格:放置在距筒底5cm~10cm處;

img

圖12.4.1 70型滲透儀示意圖

1—金屬圓筒;2—金屬孔板;3—測壓孔;4—測壓管;5—溢水孔;6—滲水孔;
7—調節管;8—滑動架;9—供水管;10—止水夾;11—溫度計;
12—礫石層;13—試樣;14—量杯;15—供水瓶

3)測壓孔:在金屬圓筒中部設有三個測壓孔,其中心距10cm,孔與筒壁連接處裝有金屬篩網;

4)測壓管:內徑約0.6cm,用橡皮管與測壓孔相連接,固定于有標尺的重金屬板上。

2 量筒:容積200mL~500mL。

3 擊錘:木質制成。

4 天平:稱量5000g,感量1g;稱量500g,感量0.1g。

5 其他:秒表、管夾、支架、溫度計、供水瓶等。

12.4.2 常水頭(滲透儀)法滲透試驗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 應按圖12.4.1裝置儀器,并檢查各管路接頭處是否漏水。將調節管與供水管連通,開啟止水夾,使脫氣蒸餾水流入金屬圓筒底部,直至水面達金屬網格頂面時,關閉管夾。

2 土樣制備應按本規程第3.2.5條第1款~第4款的規定進行,從制備好的試樣中,稱取代表性試樣3000g~4000g,分層裝入圓筒內的網格上,每層厚2cm~3cm。根據要求的干密度,用擊錘輕輕擊實,使其達到預定厚度。裝樣前應在網格上鋪厚約2cm的純凈礫砂過濾層。

3 第一層試樣裝好后,微開啟管夾,水由筒底向上滲入,使試樣逐漸飽和,當水面與試樣頂面齊平時,關管夾。

4 重復本條第2款操作分層裝入試樣并進行飽和,直至試樣高出測定孔3cm~4cm為止。量測試樣頂面至筒頂高度,計算試樣體積,稱剩余試樣質量,計算裝入試樣總質量。在試樣上部鋪1cm~2cm厚的沙礫緩沖層。微開啟管夾,使試樣飽和,當水面高出沙礫層2cm時,關管夾。

5 將調節管在支架上移動,使其管口高于溢水孔,分開供水管與調節管,并將供水管置于圓筒內。開啟管夾,使水由圓筒上部流入,至水面與溢水孔齊平為止。

6 靜置數分鐘,檢查各測壓管水位是否與溢水孔齊平。不齊平時,表明儀器有漏水或集氣現象,應擠壓測壓管上的橡皮管,或用吸球在測壓管開口處將集氣吸出,調至水位齊平為止。

7 降低調節管的管口位置,使其位于試樣上部1/3高度處,形成水位差,水即滲過試樣,經調節管流出。在滲流過程中,應調節供水管夾,使由供水管進入圓筒中的水量略多于滲出的水量,溢水孔始終有余水流出。

8 測壓管水位穩定后,測記水位,計算水位差。開動秒表,同時用量筒接取經一定時間的流出水量,并重復一次。接取水量時,調節管口不得浸入水中。測記進入和出水處水溫,準確至0.5℃,取其平均值。

9 降低調節管口至試樣中部和下部1/3高度處,改變水力坡降,重復本條第7款、第8款的規定步驟,當不同水力坡降下測定的滲透系數在允許差值以內時,結束試驗。

12.4.3 常水頭(滲透儀)法滲透系數應按式(12.4.3)計算,結果應精確至0.01:

img

式中:Q——時間t內流出的水量(cm3);

L——兩測壓孔中心間的土樣高度,L=10cm;

A0——試樣面積(cm2);

H——平均水位差(cm),imgH1為上、中測壓管水位差(cm),H2為中、下測壓管水位差(cm)。

12.4.4 常水頭(滲透儀)法滲透試驗記錄應按表12.4.4填列。

表12.4.4 常水頭滲透試驗記錄[常水頭(滲透儀)法]

img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奇台县| 肃北| 泗洪县| 施秉县| 广德县| 收藏| 商丘市| 瑞丽市| 成安县| 桦南县| 五指山市| 土默特左旗| 开平市| 龙里县| 兴化市| 张家港市| 日照市| 唐河县| 通江县| 五家渠市| 格尔木市| 霍城县| 竹北市| SHOW| 太保市| 天峻县| 汉源县| 雷山县| 通榆县| 仙游县| 万年县| 定陶县| 抚远县| 宁陕县| 新安县| 东乌珠穆沁旗| 罗源县| 财经| 呼图壁县| 鄢陵县| 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