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8.3 密度計法

8.3.1 本試驗所采用的主要儀器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土壤密度計:

1)甲種:刻度單位以20℃時每1000mL懸液內所含土質量的克數表示,刻度為0~50,最小分度值為0.5;

2)乙種:刻度單位以20℃時懸液比重表示,刻度值為0.995~1.020,最小分度值為0.0002。

2 量筒:容積1000mL,內徑宜為60mm,自筒內底面至筒口高宜為450mm,刻度0~1000mL,筒內底面應平整。

3 土樣篩:孔徑為0.5mm、0.25mm、0.075mm。

4 洗篩:孔徑為0.075mm。

5 洗篩漏斗:直徑大于洗篩直徑10mm~50mm,使洗篩嵌入漏斗中。

6 天平:稱量200g,感量0.01g。

7 溫度計:刻度0℃~50℃,分度值0.5℃。

8 攪拌器:輪徑50mm,孔徑宜為3mm;桿長宜為450mm。

9 瓷杯:容積500mL~1000mL。

10 其他:電熱干燥箱、秒表、500mL錐形瓶、加熱設備、帶橡皮頭的研缽、小燒杯等。

8.3.2 本試驗所采用的主要試劑應符合下列規定:

1 4%六偏磷酸鈉溶液:稱取化學純六偏磷酸鈉40g[(NaPO36],加純水溶解后稀釋至1000mL,保存期一個月;

2 10%鹽酸:量取化學純鹽酸(36%~38%HCl)10mL,加純水稀釋至100mL;

3 5%氯化鋇:稱取化學純氯化鋇(BaCl2)5g,加純水溶解后稀釋至100mL;

4 10%硝酸:量取化學純硝酸(65%~68%HNO3)10mL,加純水稀釋至100mL;

5 5%硝酸銀:稱取化學純硝酸銀(AgNO3)5g,加純水溶解后稀釋至100mL,貯存于棕色瓶中。

8.3.3 密度計法顆粒分析試驗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 本試驗宜采用風干試樣。易溶鹽含量大于0.5%的試樣和含選礦藥劑等能使懸液產生聚凝現象時,宜根據試樣的性質,選取試樣應按本規程第4.2.4條的規定進行洗鹽;當試樣中含有機物時,宜按本規程第4.3.3條規定進行有機質預處理;當試樣為酸、堿處理過的土和尾礦時,宜按本規程第4.4.3、4.5.3條規定進行酸處理和堿處理。

2 易溶鹽含量檢驗可用電導法或目測法,應按本規程第4.2.3條規定進行;檢驗洗鹽效果應采用化學試劑檢測法和電導(率)儀檢測法,應按本規程第4.2.5條規定進行。

3 稱取具有代表性風干試樣200g~300g,過2mm篩,求出篩上試樣占總質量的百分數,取篩下試樣測定風干含水率。

4 試樣干質量為30g時所需的風干(天然)土質量,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1)當易溶鹽含量小于1%時應按式(8.3.3-1)計算,結果應精確至0.1g:

img

2)當易溶鹽含量大于1%時應按式(8.3.3-2)計算,結果應精確至0.1g:

img

式中:m——風干(天然)土質量(g);

w——風干(天然)土含水率(%);

W——易溶鹽含量(%)。

5 將稱取的試樣放入錐形瓶中。加入250mL~350mL純水浸泡,天然濕土浸泡時間宜為2h~4h;風干狀態試樣和尾礦浸泡時間不得少于12h。

6 將錐形瓶置于加熱設備上,加熱煮沸,煮沸時間自懸液沸騰起,粉土和粉質黏土煮沸時間不得少于40min,尾土、黏土煮沸時間不得少于1h。

7 將冷卻后的懸液倒入瓷杯中,靜置1min~2min,將上部懸液通過洗篩倒入量筒。杯底沉淀物用帶橡皮頭研杵細心研散,加純水,經攪拌后,靜置1min~2min,再將上部懸液通過洗篩倒入量筒。如此反復操作,直至杯內懸液澄清為止。將杯中土粒全部倒入洗篩內,以純水沖洗篩內,直至篩內僅存大于0.075mm的土粒為止。

8 將留在洗篩上的顆粒洗入蒸發皿內,傾去上部清水,烘干稱其質量,應按本規程第8.2.3條的規定進行篩分。并應按式(8.2.6)計算小于某粒徑的顆粒質量百分數。

9 向量筒中加入濃度為4%的六偏磷酸鈉溶液10mL,加純水至量筒1000mL。

10 用攪拌器沿懸液深度上下攪拌30次(當懸液表面出現泡沫時,應加6%雙氧水數滴消除)。時間為1min。在取出攪拌器的同時立即開動秒表,測經1min、5min、30min、120min、180min、1440min密度計讀數,根據試樣情況或實際需要,可增加密度計讀數或縮短最后一次讀數的時間。

11 每次讀數前10s~15s,將密度計放入懸液內,放入深度應根據土性較前一次深5mm~20mm,并注意密度計浮泡應保持在量筒中部位置,且不得貼近量筒內壁。每次測記讀數后,應立即取出密度計,放入盛有純水的量筒中洗凈,并測記相應的懸液溫度,準確至0.5℃。密度計讀數以彎液面上緣為準,甲種密度計讀數應準確至0.5g,估讀至0.1g;乙種密度計讀數應準確至0.001,估讀至0.0001。

8.3.4 顆粒粒徑應按式(8.3.4)計算,結果應精確至0.1mm:

img

式中:d——顆粒粒徑(mm);

η——水的動力黏滯系數(kPa·s×10-6),其值應按表8.3.4選取;

Gs——土粒比重;

GwT——溫度T℃時水的比重;

ρw0——4℃時水的密度(g/cm3);

g——重力加速度,g=9.80665m/s2

L——相應于時間t內的土粒有效沉降距離(cm);

t——沉降時間(s)。

表8.3.4 水的動力黏滯系數表

img

8.3.5 小于某粒徑的顆粒質量百分數應按式(8.3.5-1)、式(8.3.5-2)計算,結果應精確至0.1%:

1)甲種密度計:

img

式中:X——小于某粒徑的土質量百分數(%);

md——試樣干土質量(g);

Cs——土粒比重校正值,其值應按表8.3.5-1選取;

R——甲種密度計讀數;

mt——溫度校正值,其值應按表8.3.5-2選取;

n——彎液面校正值;

CD——分散劑校正值。

2)乙種密度計:

img

式中:V——懸液體積,V=1000mL;

img——土粒比重校正值,其值應按表8.3.5-1選取;

R′——乙種密度計讀數;

img——溫度校正值,其值應按表8.3.5-2選取;

n′——彎液面校正值;

img——分散劑校正值;

ρw20——溫度為20℃時純水密度,ρw20=0.998232g/cm3

表8.3.5-1 土粒比重校正表

img

續表8.3.5-1

img

表8.3.5-2 溫度校正值表

img

8.3.6 顆粒粒徑分布曲線的繪制,應按本規程第8.2.5條的規定進行,并求出土中各粒組的顆粒質量百分數。

8.3.7 密度計法顆粒分析試驗記錄應按表8.3.7填列。

表8.3.7 顆粒分析試驗記錄表(密度計法)

img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沐川县| 日喀则市| 宜州市| 繁峙县| 东乌| 永宁县| 额敏县| 松原市| 玉田县| 晋江市| 韶山市| 呈贡县| 开封县| 远安县| 武邑县| 阿图什市| 黄骅市| 彰化县| 武山县| 大埔县| 锡林浩特市| 山阳县| 宁陕县| 府谷县| 沙坪坝区| 公安县| 唐海县| 阳朔县| 太谷县| 桑植县| 丹凤县| 怀化市| 攀枝花市| 南充市| 安徽省| 溆浦县| 木兰县| 金华市| 湾仔区| 青岛市| 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