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50384-2016 煤礦立井井筒及硐室設計規范
- 中國煤炭建設協會
- 2106字
- 2021-04-23 18:02:26
5.3 剛性罐道和罐道梁
5.3.1 立井井筒采用剛性罐道時,應根據提升容器要求、終端荷載、提升速度及結構計算結果等確定罐道形式,可選用鋼軌罐道、型鋼組合罐道、冷彎方形型鋼罐道、冷拔方管型鋼罐道、玻璃鋼復合罐道等。罐道型號可按表5.3.1選用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軌罐道可采用38kg/m或43kg/m鋼軌。
2 型鋼組合罐道可采用球扁鋼組合罐道或槽鋼組合罐道。球扁鋼組合罐道應采用球扁鋼和扁鋼組合焊成,槽鋼組合罐道宜采用16號或18號或20號槽鋼和扁鋼焊成。
表5.3.1 罐道型號

3 冷彎方形型鋼罐道、冷拔方管型鋼罐道,技術參數應符合國家現行標準《立井罐道用冷彎方形空心型鋼》MT/T 557、《冷拔異型鋼管》GB/T 3094的有關規定。
4 玻璃鋼復合罐道采用內襯鋼芯、外包玻璃鋼經模壓熱固化處理制成,其內襯鋼芯厚度應經計算確定,但不得小于6mm,外包玻璃鋼厚度不得小于4mm。玻璃鋼罐道加工質量應符合本規范第4.4節和第5.7節的有關規定。
5.3.2 罐道荷載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Py,k=Qk/12 (5.3.2-1)
Px,k=0.8Py,k (5.3.2-2)
Pv,k=0.25Py,k (5.3.2-3)
式中:Py,k——罐道與罐道梁正面水平力標準值(MN);
Px,k——罐道與罐道梁側面水平力標準值(MN);
Pv,k——罐道與罐道梁的豎直力標準值(MN);
Qk——提升繩端荷重(包括提升容器自重、滾動罐耳、首繩懸掛裝置、尾繩懸掛裝置及載重之和)標準值(MN)。
5.3.3 剛性罐道的強度、剛度驗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罐道驗算宜滿足下列公式要求:


式中:Mx1——在正面水平力作用下罐道的最大彎矩計算值(MN·m);
My1——在側面水平力作用下罐道的最大彎矩計算值(MN·m);
Wx1、Wy1——對x軸、y軸的凈截面抵抗矩(m3);
f1——罐道材料的強度設計值(MN/m2);
Z1——罐道的撓度(m);
L1——罐道的跨度(m)。
2 玻璃鋼復合罐道宜將兩種材料的截面換算成一種材料的等價截面,按照鋼罐道計算公式進行強度和剛度驗算。
5.3.4 井筒內剛性罐道可采用單側、雙側和端面等布置形式,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提升速度低、終端荷載小的罐籠或箕斗,可采用鋼軌罐道單側或雙側布置;
2 提升速度較高、終端荷載較大的罐籠或箕斗,宜采用型鋼組合罐道或玻璃鋼復合罐道端面布置或雙側布置;
3 提升速度高、終端荷載大的罐籠或箕斗,宜采用冷彎方形型鋼罐道或冷拔方管型鋼罐道端面或雙側布置。
5.3.5 罐道梁可采用工字鋼、槽鋼組合、冷彎矩形空心型鋼、冷拔矩形空心型鋼等形式。罐道梁的強度、剛度驗算宜滿足下列公式要求:


式中:Mx2、My2——繞x軸、y軸的彎矩計算值(MN·m);
Wx2、Wy2——對x軸、y軸的凈截面抵抗矩(m3);
f2——罐道梁材料的強度設計值(MN/m2);
Z2——罐道梁的總撓度(含集中荷載及罐道梁自重等產生的撓度)(m);
L2——罐道梁的跨度(m)。
5.3.6 罐道梁可采用簡支梁、連續梁或懸臂梁等支承形式。采用懸臂梁時,懸臂長度不宜超過700mm。懸臂梁強度驗算可按下式:

式中:Qx——懸臂梁所承受的集中荷載計算值(MN);
L——集中荷載作用點至井壁的距離(m);
fu——懸臂梁材料的抗彎強度設計值(MN/m2);
Wx——懸臂梁對x軸的凈截面抵抗矩(m3)。
5.3.7 罐道梁層間距應根據罐道類型及長度、提升容器作用在罐道上的荷載等計算確定。當采用鋼軌罐道時,罐道梁層間距宜采用4.168m或6.252m;當采用型鋼罐道(不含鋼軌罐道)、型鋼組合罐道、玻璃鋼復合罐道時,罐道梁層間距宜采用4m、5m或6m。
5.3.8 井筒中各種梁在井壁上的固定方式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宜采用樹脂錨桿、預埋鋼板或梁窩埋入式,并宜優先采用樹脂錨桿固定方式;
2 采用普通鑿井法施工的井筒,各種梁在含水、不穩定表土層內嚴禁采用梁窩固定方式;
3 采用鉆井鑿井法施工的井筒,各種梁在鉆井段內,以及采用其他特殊鑿井法施工的井筒在表土層內,嚴禁采用梁窩固定方式。
5.3.9 當采用樹脂錨桿固定立井井筒裝備時,錨桿的錨固長度應滿足錨固力要求,且不應超過雙層井壁中內層井壁厚度的4/5、不宜超過單層井壁厚度的3/5。
5.3.10 樹脂錨桿固定支座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固定單個支座的錨桿根數應按計算確定,但不得少于兩根;
2 相鄰兩錨桿孔間距不宜小于180mm;
3 錨桿的錨固力應根據需要按計算確定,但每根錨桿的錨固力不應小于4.9×104 N;
4 每根錨桿的錨固力應按下式計算:
Pmg=πd[τ]L (5.3.10)
式中:Pmg——樹脂錨桿的錨固力(N);
d——錨桿桿體直徑(mm);
L——錨固長度(mm);
[τ]——允許粘結力,可取2.5N/mm2。
5.3.11 罐道懸臂支座強度可按下式驗算:

式中:Mx3——由水平力產生的彎矩計算值(MN·m);
Mv——由豎向力產生的彎矩計算值(MN·m);
Wx3、Wy3——懸臂支座截面對x軸、y軸的截面系數(m3);
f3——懸臂支座材料的強度設計值(MN/m2)。
5.3.12 同一提升容器的相鄰兩根罐道的接頭不應布置在同一個水平面內;當多根罐道安裝在同一罐道梁上時,相鄰兩根罐道的接頭位置應錯開。
5.3.13 罐道接頭布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罐道的接頭應設在罐道與罐道梁、懸臂支座連接的位置上;
2 罐道接頭之間應有2mm~4mm間隙。
5.3.14 在井筒裝備中,罐道梁不宜設置接頭。當必須由兩節組成時,接頭應設在彎矩較小的地方,且上下兩層罐道梁的接頭處應錯開布置;兩節罐道梁連接時,宜采用夾板焊接或螺栓連接,連接處的強度不應小于罐道梁母體的強度。
5.3.15 罐道與罐道梁連接應有足夠的強度,并應考慮結構簡單、安裝和維修方便。
5.3.16 當井筒采用豎向可縮型井壁結構時,井筒裝備相關構件應采用適合井壁沉降的結構形式。
- GB/T 50943-2015 海岸軟土地基堤壩工程技術規范
- GB/T 51216-2017 移動通信基站工程節能技術標準
- DL/T 5503-2015 直流換流站施工圖設計內容深度規定
- GB/T 51332-2018 含硝基苯類化合物廢水處理設施工程技術標準
- GB 51184-2016 礦山提升井塔設計規范
- GB/T 51243-2017 物聯網應用支撐平臺工程技術標準
- 工業文化研究(第2輯):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工業的大轉型
- Rhinoceros三維產品建模及后期處理
- SH/T 3096-2012 高硫原油加工裝置設備和管道設計選材導則 (英文版)
- DL/T 5493-2014 電力工程基樁檢測技術規程
- 工程師形成的質量規制研究
- GB/T 51189-2016 火力發電廠海水淡化工程調試及驗收規范
- 建材工程術語標準
- GB50474-2008隔熱耐磨襯里技術規范(英文版)
- DL/T5161.14-200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第14部分:起重機電氣裝置施工質量檢驗(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