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6 用水點裝置

6.1 滅火裝置

6
.1.1 井下的下列位置應設置消火栓:

1 下列重點保護區域及井下交通樞紐的15m以內:

1)主、副井筒與井底車場連接處的兩端;

2)采區各上、下山口;

3)變電所等機電硐室入口;

4)爆炸材料庫硐室、檢修硐室、材料庫硐室入口;

5)掘進巷道迎頭;

6)回采工作面進、回風巷口;

7)膠帶輸送機機頭。

2 下列有火災危險的巷道的沿線:

1)斜井井筒、井底車場、膠帶輸送機大巷每隔50m;

2)采用可燃性材料支護的巷道每隔50m;

3)煤層大巷、采區上山、下山、工作面運輸及回風順槽等水平或傾斜巷道每隔100m。

4)巖石大巷、石門每隔300m。

6.1.2 在有火災危險的巷道中,處于其他巷道已設消火栓保護半徑之內的區域,可不設消火栓。在一般巷道中,消火栓的保護半徑應按50m計;在巖石大巷、石門中可按150m計。

6.1.3 井下消火栓的布置宜靠近可通行的聯絡巷。

6.1.4 消火栓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消火栓的規格應由DN50帶閥門的三通支管及水龍帶接口組成;

2 消火栓栓口安裝高度可根據巷道情況確定,但宜設置在距巷道底面0.8m~1.6m的范圍內;

3 井下消火栓與水龍帶的接口應與礦區救護隊或承擔井下滅火任務的消防部門配備的器材一致;

4 消火栓設置應標志明顯、使用方便,不應妨礙井下其他設備的工作,且應避免受到移動物體的碰撞;

5 在設有專用消防加壓泵或電動消防切換閥且井下條件允許時,應在消火栓附近設啟動按鈕。

6.1.5 井下下列部位應設存放水龍帶、水槍及與消火栓的接口件等器材的存放點:

1 入口設有消火栓的機電硐室、倉庫硐室附近。如相距不到150m可設集中存放點。

2 膠帶輸送機機頭上風側的消火栓附近。

3 采區的上、下山口。

4 設有消火栓的巷道內,每500m距離靠近聯絡巷的位置。

6.1.6 水龍帶存放點的設置及器材的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水龍帶應采用適合于井下使用及長期存放的材質;

2 水龍帶接口應與消火栓相配,或配備與消火栓連接的專用接管件;

3 每個水龍帶存放地應至少存放2卷25m長水龍帶,并宜同時存放50m長d25消防卷盤、同規格的滅火喉及消防卷盤與消火栓連接的專用連接管件等;

4 水龍帶、水槍及接管件應存放在標志明顯、取用方便、靠近消火栓的地方,且不得妨礙井下其他設備的工作。當設有專用消防泵或電動消防切換閥且井下條件允許時,應在存放水龍帶地點附近設消防按鈕。

6.1.7 井下外因火災問題嚴重的礦井應在下列位置設置相應的固定滅火裝置:

1 膠帶輸送機機頭處宜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2 井筒與井底車場連接處內側20m處宜設水噴霧隔火裝置;

3 其他經認定火災危險較大的井下巷道或硐室。

6.1.8 成套采用的固定滅火裝置應為經相關部門鑒定的標準設備。

6.1.9 非標準的固定滅火設備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設備自身結構強度應滿足使用和運輸的需要,且制造材料及配件應滿足防靜電和阻燃的要求;

2 設計參數應采用試驗資料;

3 噴頭及管道的布置應保證受保護的目標能得到水或其他滅火劑的良好覆蓋,且平時不得妨礙其他設備的正常運行;

4 自動開啟的滅火裝置必須同時配備手動開啟機構。

6.1.10 固定滅火裝置應采用鋼管在固定的位置與系統干管相接。

6.2 給 水 栓

6.2.1 給水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設有供水管道的各條大巷、上下山及順槽每隔100m應設置一個規格為DN25的給水栓;

2 掘進巷道中巖巷每100m,煤巷每50m應設置一個規格為DN 25的給水栓;

3 溜煤眼、翻車機、轉載點等需要沖洗巷道的位置應設置給水栓。

6.2.2 濕式鑿巖、濕式煤電鉆及多個用水項所用分水器的引水管,注水泵、噴霧泵吸水桶的進水管宜通過軟管與供水系統的給水栓相接。給水栓的規格應與用水點的最大流量匹配。

6.3 噴霧裝置

6.3.1 井下噴霧防塵裝置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采、掘工作面的采煤機、掘進機截割部、放頂煤工作面放煤口、液壓支架產塵源、破碎機、爆破作業的對面位置等處,應設置噴霧防塵裝置。采、掘工作面的外噴霧應采用由高壓噴嘴構成的高壓噴霧裝置。

2 運輸系統中的煤倉、溜煤眼、翻車機、裝車機、膠帶輸送機、刮板輸送機、轉載機等的轉載點上,均應設置噴霧防塵裝置。

6.3.2 非標準噴霧裝置設計時,噴嘴的型號和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能形成對塵源及粉塵擴散區的良好覆蓋,當缺乏塵源覆蓋面積資料時可按表6.3.2取值;

表6.3.2 非標準噴霧裝置覆蓋范圍

img

2 噴霧強度可取2L/(min·m2)~3L/(min·m2);

3 噴嘴位置不應妨礙其他設備運行和操作;

4 噴嘴的選用可按本規范附錄C、附錄D執行。

6.3.3 噴霧噴嘴可固定安設,必要時也可采用能調整噴嘴方位的方式,但均應采用剛性結構作為固定噴嘴的構架,工作時應穩定。

6.3.4 下列地點應設置風流凈化水幕:

1 采煤工作面進、回風順槽靠近上下出口30m內;

2 掘進工作面距迎頭50m內;

3 裝煤點下風方向15m~25m處;

4 膠帶輸送機巷道、刮板輸送機順槽及巷道的機頭機尾各一處;

5 采區回風巷及承擔運煤的進風巷入風口的100m范圍內;

6 回風大巷、承擔運煤的進風大巷及斜井入風口的100m范圍內。

6.3.5 水幕噴嘴的位置及噴射方向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噴射方向宜逆風向;

2 在有效射程內應使巷道整個斷面被水霧充滿;

3 在2/3有效射程內不同噴嘴噴出的密實霧錐不應發生交叉;

4 噴嘴及管道的位置均不得妨礙運輸。

6.3.6 工作面水幕應做到移動靈活方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山市| 潜山县| 德庆县| 东阿县| 额济纳旗| 大田县| 景谷| 汝南县| 根河市| 太康县| 呼和浩特市| 定结县| 和静县| 方山县| 专栏| 邹城市| 沙坪坝区| 双江| 叙永县| 津南区| 萨迦县| 鄂托克前旗| 绥中县| 梓潼县| 尼勒克县| 五华县| 保亭| 景德镇市| 阿图什市| 富蕴县| 新源县| 虞城县| 华阴市| 新余市| 准格尔旗| 洞头县| 宁德市| 乐业县| 托克逊县| 宜川县| 英吉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