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了摸懷中的那顆珠子,李念的眼睛里頓時冒出一陣紅光來。
這光芒鎮魂攝魄,與震懾妖獸的手段一般無二。
正是靠了這,李念才能跨過修為的限制,與紫玉魂蟒進行相應的交流。
珠子不知是什么材質,平時里白如水晶。
只要到了月夜,珠子便會由無色變為紅色,妖媚異常,因為這,李念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血玉符珠。
說到這個珠子,那就不得不說一下李念的身世了。
自陰山山脈往南數百萬里有一大國,名為唐。
唐國占地幾十萬里,有黎民百萬,國主名為李淵,李淵勤于政事,治國有方,百姓也都安居樂業。
李念便是李淵的長子。
在李念出生的那一天,皇宮正南方落下一殞星,從殞星處,兵卒們發現了一顆晶瑩剔透的寶珠。
百官都以為是祥瑞之兆,李淵大喜,為長子取名為李念。
一來是紀念這種祥瑞之兆,二來是希望李念可以時刻念及唐國的黎明百姓,這顆珠子也就理所當然的被李念佩戴在身上。
貴為一國儲君,又是百姓眼中的祥瑞之子,李念的幼年生活可謂是無憂無慮,快樂美滿。
未來,他會成為唐王,而唐國也該是美好光明的。
然而這一切的改變都發生在李念十四歲那年。
當時唐國來了一位傳說中的修士,名叫楊堅,據說已有還丹的境界。
這位修士來到唐國的第一件事就是前來拜訪唐王,并說明了自己愿意教導太子的意思。
李念第一次見到楊堅是在李淵的書房中,那時候李淵正在與楊堅交談。
楊修做道士打扮,體貌神態也如仙人一般,舉止沉著,談吐不凡,與李淵有說有笑,等到李念到來后,楊堅便轉過頭來,仔細的盯著李念,一時間李念感覺自己被看了個通透,好似沒穿衣服一般。
年幼的李念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只感覺眼前的仙人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友好。
過了一會兒,楊堅終于說出一段話來,話語不多,李念一直記到現在,他說。
“精器固化,魂魄難離,晚矣!晚矣!”
李念當時沒能明白他的意思,只感覺這位傳說中的仙人可能是在裝神弄鬼,而且手法技巧一點兒都不高超,其他道士還會變個戲法,這位僅憑借著一張嘴。
自幼被嬌寵的李念自然不會放過這種人,可還沒等李念出口嘲諷,他就被李淵趕出了書房。
之后的事情李念就不是很清楚了,只聽說李淵最終在書房上和這位修士爭吵了起來,再然后李念就被連夜送出了京城,再也沒有回到唐國。
流亡的幾年時間里,李念四處打聽,逐漸了解到皇宮的事情。
就在李念逃出的當晚,整個皇宮人員被屠戮殆盡。
就連修為高深的國主李淵也沒有任何音訊,甚至于唐國的百姓也未能幸免。
除了李念外,唐國百姓十有九死,萬不存一,興盛一時的唐國也如過眼云煙,就此停留在歷史的塵埃中。
發生如此大的滅國事件,管轄此地的太玄宗震怒非常,宗門隨即派遣修士前來調查。
得出來的結果是:唐國眾多人員遭天魔浸染,無可逆轉,大部分俱成魔物。
為了方圓數千里百姓的安全,太玄宗修士楊堅迫不得已將整個唐國隔離,與一同前來的宗內修士清理其中的入魔生靈。
更深層次的意思就是,斬盡殺絕。
世人對此多有爭議,但絕大多數人還是會由衷的贊上一句,“殺伐果斷,不誤凡塵,真人也。”
對于這樣的理由,李念自是不信。
他明明記得宮里宮外那些活生生的生命,那些對他充滿敬畏,又無不悉心照顧的下人們,怎么可能在一夜之間變成所謂的魔物。
這一切的源頭都要從那個楊堅說起,對了,他還記得哪名叫楊堅的道人便是太華宗的真傳弟子。
至此,李念已經在心中形成定論,太玄宗包庇自家子弟。
當然,李念不是傻瓜,也知道謀而后定,在了解到太玄宗的相關信息之后,李念才明白自己將要面臨的,是何等的龐然大物。
作為先賢古圣開辟的玄陽界,至今已存世數百萬年,期間無數門閥存焉,消焉。
而今治理玄陽界的卻是三個超級大派。
他們按照實力劃分依次為,太玄宗,昭陽書院,陰山派。
作為三大門閥之首的太玄宗,無疑是此界最為強大的勢力。
可即便如此,李念的心思也沒有絲毫動搖。
為了報仇血恨,為了查清當年的真相,即便強如太玄宗,他也不曾畏懼過。
只是這心思太過荒唐,他也一直深藏在心底。
流亡十余載,李念經歷了許多事情,也明白了皇宮之外的許多道理,比如修行,比如修士,比如這個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所謂修士,便是站在這片天地里最頂尖的那批人。
他們或食元氣,或茹芝草,駕龍乘云,上造太蒼;有人說他們個性孤僻,不通人情,不與世俗沾染;也有人說他們統御八極,主宰星河。
可不管怎樣,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得道長生。
從本質上講,修士是人,畢竟他們有著人類的面貌,是從普通人蛻變而來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非人,人有生老病死,大限不過一百余年,而修士少則數百年,多則上萬年,有的甚至可與天地共存。
修士也如同人間之帝國,有著高下等第之分。
地仙,劫法,真人,通玄,還丹,醒靈,依次等而下之,再加上后面的練體,引氣,感知。
這便是修行界的九個主流境界,也是修行途中的九道難關。
所謂感知,就是需要修行者心靜智明,感知天地元氣的存在。
而引氣煉體,顧名思義就是引外界之元氣進入人體,靠著天地元氣打熬身體。
如果說感知是修行者初步認識世界,那么練體就是讓修行者更加適應這個世界。
至于醒靈,則是在練體完成后,氣血充盈達到了身體的極限,到了這時,天地元氣便開始溫養神魂,直至被修士自身發現。
此時,人的五感知覺會被極大的提高,甚至在感知上可以和某些妖獸相比。
道藏有言,醒靈者,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魂明。
明知常人之外,通曉細微之處,這便是普通人邁向非人的第一步。
亦是修行界中真正意義上的入門。
至于后面的境界,李念也是只聽其名不解其意。
修行途中如過天塹,一山翻過還有一山,只不定哪天就墜落到萬丈深淵中。
單單是感受天地元氣,引氣入體,李念就已經花了三年的時間,只到現在為止他還停留在所謂的練體階段。
不管李念怎么努力,他距離所謂的醒靈境界還是差那么一點兒。
就在李念一籌莫展的時候,他在無疑間拾到了一本無名古書,書上便記錄了相應的線索。
古書上有這么一段話:
世人皆以人為長,莫不知萬物皆有過人之資,草木鳥獸皆如此,其中以草木獨具靈性。
紫玉魂花,一葉紅,三翠葉,皆是如此。其花通魂,其根煉身,是以皆先于常人。
三草木皆生于陰山,余地皆無,冬生夏死,不過半年矣!
遵循古書上的提示,李念來到了陰山,眼看一個月的時間就要過去了,李念終于找到了一株紫玉魂花的根莖。
念已至此,李念又順手把懷里的根莖拿了出來,在日光的照射下,紫玉魂花的根莖清晰的呈現在李念的眼前。
因為長期處在地下,紫玉魂花的根莖如同白石一般,這種玉石般的質感從花瓣一直延續到根莖。
放在懷里時,李念就感覺好似揣著一塊暖玉。
連綿不斷的熱量從胸口沁了出來,其他的效用不說,單是這一點兒就是非常有用。
因為陰山山脈地處北方,初夏時節天氣依舊寒冷,更別說在清晨時刻,雖說李念自有真氣護體,可這哪里有寶物方便。
高興之余,李念還不忘瞥了瞥地上的人影。
受到珠子的影響,他們都已經陷入到了昏迷之中,按照以往的經驗,這些人至少還要昏迷一個時辰。
對殺人越貨而言,一個時辰已經非常充裕了,甚至還可以小憩片刻。
李念自視不是圣人,但也做不出這樣違背本心的事情。
順手布下幾處驅離野獸的陷阱,李念的身影就此消失在茫茫山林中。
——————————————————————————
日落星移,整片山林又是暗了下來。
夜晚是妖物的夜晚。
從人類確定了晝出夜伏的生活規律后,這個事實就已經定下了,尤其是在這種人煙稀少的山林中。
李念靠在懸崖的巨石邊,向著遠處眺望。
除了少數幾處稍有亮光,其他地方盡是一片黑暗。
山風呼呼作響,更有悠長獸鳴隨之回蕩。
這獸鳴猶如毒刺一般插在在李念的心上,時刻提醒著他。
黑夜來了。
每當此時,李念總能感覺到黑夜帶給他的恐懼,而在這恐懼之后浮現出來的,卻莫名的興奮與期待。
不知不覺中,李念已經在這片大山之轉了半月之久,除了偶爾還能碰見一兩個同行的采藥客外,其他時間,大體上都是他獨身一人。
不同于半路出家的李念,這些人才是采藥的主力大軍。
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陰山重鎮順陽城中,各個店鋪藥店的伙計長工,簽有長期或短期的合約,靠著自己的體力與膽氣在陰山采藥,以便于維持著自身的生計。
像吳二這樣的強人,終究還是其中的極小部分。
大部分人還是秉著和氣生財的道理,往返于陰山山脈,畢竟都是各個藥店的人員,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做的太過終究不好。
要不是李念初來乍到,吳老二也不會把主意打在他的頭上。
只是李念并不會聯想到如此深度,如今的他已經被其他的事情遮住了所有心思。
那就是他要找尋的另外兩株藥草。
根據古書上的記載,三翠葉多生長在陡峭的懸崖上,天氣越冷,概率則越大。
一葉紅卻是恰恰相反,它只會出現在比較溫暖的山谷中。
盡管李念傾力尋找,但一人之力終究微薄。
半月時間里,李念非但沒有找到其中的任何的一株,還在途中招惹了幾只兇獸妖物,要不是李念跑的快,他的下場也就如那日的吳二一般,落下一個尸骨全無的下場。
陰山山脈的危險可見一斑!
不提這些明面上,就是視線所及的這些光亮都是潛在的危險。
它們或許是螢火流光,但更有可能是妖物兇獸故作的誘餌。
幾天前李念不明狀況,在附近安營休息,就差點兒淪為怪異妖花的肥料。
從那之后,李念對休息地點的選擇更加慎重起來。
現在的這處便是他精心挑選的地方,作為一個背風坡,還有一個橫立的凹口,稍微整理一番,就能能供他舒展身體。
對于李念來說,這樣遮風擋雨的地方已經相當不錯了。
當然,如果能生上一團篝火,那就更好了!
當然,這是萬萬不可能的。
即便不燃篝火,李念僅靠內息便可以抵御風寒,但如果火光把妖物引來了,那就是得不償失了。
過了一會兒,李念便把血玉符珠從懷中給拿了出來。
在黑暗的映襯下,珠子散發著溫暖的光芒。
相伴多年,胸前的這顆符珠就如同李念的親人一般,有時候李念甚至會感覺到一絲親切的味道。
和往常一般,李念將珠子懸浮空中,引動內息,一縷無形的天地元氣從下方將其托了起來,一時間血光流轉,有一層薄薄的光華把方圓三米的范圍全都籠罩在內。
這光華看似是薄薄的一層,實際上卻是堅如磐石。
作為符珠內置符法之一,光華的防護強度遠超過李念的認知。
不僅驅動起來非常簡單,維持時間也是非常之長。
這也是李念喜愛符珠的主要原因。
流落在外,露宿荒野是常有的事情,正是因為符珠的便利,李念才能安心的休息,不被晚上的蟲獸侵擾。
做好所有的準備工作后,李念便澄澈心神,逐漸進入到日常的冥想狀態,心神感應也從四周的環境重新投入到自己的體內。
無形間,懸崖處的天地元氣出現了小小的漩渦,這種情況只維持了一眨眼的時間,隨后就被四周涌來的天地元氣完全消磨掉。
與此同時,符珠也是悄無聲息的從不遠處飄了過來。
隨著內置符陣的自動運行,符珠與李念的氣機也越發緊密起來。
原本肉眼可見的紅色光華迅速的縮小,如同大網一般把李念整個罩了起來,隨即光華收縮,只維持在剛好覆蓋住李念的大小。
須臾間調整好符珠的強度與范圍,這一手精妙的控制較之李念不知強出多少倍。
但對于這一切,李念卻沒有絲毫察覺。
此時的他,正沉浸在天地元氣包裹之中,繼續自己那,漫長而又不見邊際的修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