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會結束了,準備動身繼續去衛輝府的方平接到了朱棣的手諭,讓他等幾天再走,原因是鄭和的遠洋船隊要回來了。
收到這消息的方平當然就留了下來,這么重大的事,自己不參與但也是要見見的,于是派遣下人讓解縉理解一下,繼續擔待幾日。
皇宮里,朱棣專門招來方平商議此事。
“方平,你認為此次鄭和歸來有多少的驚喜?”
“臣不知道,只有親眼見過才行。”
“那好吧,過幾日應該就可以歸來了,到時候朕率文武百官前去迎接。”
朱棣的決定招到方平的反對。
“陛下,此次就別帶文武百官了。”
“這是為何?”
“此次歸來不知道是否有盈余,到時候出了什么差錯可能就不好說了。”
“這怎么能行呢?此次出海都是戶部出的錢,百官可以不去,但戶部必須要去,要想百官不去你給朕一個合理的理由。”
“臣想陛下開內帑。”
“內帑?”
朱棣知道內帑是什么東西,但這是大明的問題,現在一直都在猶豫要不要開,現在方平提起正好問問。
“你說說為何要開?”
“陛下,這內帑可以減少皇室對于國庫的支配,很好的緩解群臣之間因為錢財上的矛盾,另外開了內帑就可以處理很多問題。”
說到這里朱棣心里有很多的疑惑,讓方平一一給自己解答。
“陛下,這內帑一開,以后皇室的用度就掌握在陛下手里,現在那些皇親就只能依附陛下而活,二來日后皇室的用度就可以不用再看戶部的臉色了,以后大明要向外擴張,戶部不給錢,陛下可以自己出錢啊,不僅減少了國家財政的壓力,還能有很好的收益兩相比較下,這內帑還是要開的。”
朱棣聽了后想了半天,也確實如此,現在自己要出兵都要看戶部的臉色,自己的兒子又是個摳門的貨色,這內帑確實有必要,但還是不足以到這么急迫的地步。
“這些都是日后的話,說服不了朕,你給朕一個更好的理由。”
方平用皇室的利益都沒打動朱棣,只好拿出殺手锏了。
“陛下,臣想讓天下的士紳都交稅。”
這話直接震的朱棣雙眼緊盯著方平。
“這開內帑和讓士紳交稅有什么關系。”
“陛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大明除了士紳的土地以外,就是官田,這官田不就是陛下的嗎?只要陛下收天下官田以后給戶部交稅,其他人還敢不交稅嗎?”
理由很充分但是做起來很難,官田都在戶部手上,他們怎么愿意輕易的放手。
“你可知這事的難度?”
“臣有把握。”
“那好隔日你上朝上奏就好。”
方平離開了皇宮。
旁邊幫朱棣處理奏折的朱高熾也聽見了兩人的談話。
“父皇,你說方平這事能成功嗎?”
“這小子不做沒把握的事,既然他提出了不妨看看他怎么解決。”
“這事要不要給戶部打個招呼。”
“你別多插手這事,我們皇室只當中間人,贏了我們賺,輸了我們也沒有什么損失。”
“父皇說的是。”
京城里一股風雨欲來的氣氛,不少官員都在準備著新一年的工作。
隔日的早朝上,方平突兀的出現在大殿上讓其他人感到奇怪,這大朝會都過去了,方平怎么還不回衛輝府去。
幾個御史和言官都懷著異樣的心里準備著要辦了方平。
狗兒起了個開場后,下邊就走出了刑部尚書呂震,拜過朱棣就直言:“陛下,臣彈劾方平,擅離職守。”
朱棣也是沒給呂震好臉色:“方平是朕讓他多留幾天的,這事就算了。”
被懟了的呂震尷尬的退了回去。
接著又從吏部出來一督查院的給事中,操著不算流利的京話啟奏。
“臣彈劾方平,擅改祖制,破壞太祖立下的民本之策,請陛下嚴懲方平。”
這朝會才開始,方平的正事都還沒說呢,就被這群別有用心之人彈劾,是可忍孰不可忍,方平也不忍了。
“這位大人,你彈劾我說的到底是什么?給大家說清楚啊,你這么含糊誰知道你在說什么?”
那給事中怒了,手指快指到方平的鼻頭。
“方平,你在衛輝府擅改官職,大使一些販夫走卒,搞的烏煙瘴氣,有違大明祖制。”
這話倒是把方平給逗樂了,看的周圍的人想看瘋子一樣看方平。
“我是奉皇命在衛輝府試點,我想用什么人我就用什么人,你管的著嗎?烏煙瘴氣?誰告訴你的,這位大人可去過衛輝府?”
“本官雖然只是個給事中,但是監察百官,你方平為官不為民著想欺壓衛輝府的士紳,打壓各路行商,你還敢說自己不是在胡作非為嗎?”
大殿上不少人都在等著看方平的難堪,只有朱棣冷靜的坐在上面。
衛輝府的一舉一動都在朱棣的掌握之中,這給事中所報純屬子虛烏有,現在也不拿出證據,就像看看方平怎么解決此事。
“這位大人去都沒去過衛輝府怎么知道的?難道是風聞嗎?”
“本官自有耳聞。”
方平這一下就抓到了破綻。
“陛下,臣彈劾這位給事中誣告。”
場面一下就轉變了,不少人望著方平,這督查院的職權就是這些,尤其是這些給事中,雖然位卑但是權勢很重,在各個地區,當地的知府都要仰望這些人,現在方平直接就對上了,一時也不知道方平怎么想的。
給事中也被方平給整迷糊了,連忙喝道:“方平,本官職責所在監察天下百官,你還有臉彈劾本官。”
“給事中又怎么了,說話要憑證據,你無憑無據就給人扣帽子這不是誣告是什么?有本事你拿出證據啊。”
“你...”
這人也知道方平有恃無恐的依據,但是為了維護督查院的臉面還是要堅持下去。
“這位大人說的,我來一一反駁,大家都聽好了。”
隨后方平就說了這些士紳用糧長身份欺壓農戶,那些糧商在秋收之計打壓糧價的把戲,直接讓這位給事中面目羞愧。
這些人就是想趁大家消息不靈通來混淆視聽以達成一些目的,但是只要事情攤開了后,仔細一分析這些人的目的就落空了。
眼看事情不能繼續,這位給事中告罪想退下,可是方平哪里能讓這人這么容易就跑掉,得罪了我的人我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厲害。
“陛下,督查院這監督有誣陷之嫌,臣建議整飭督查院。”
誰都沒想到方平還想搞督查院,大殿上的充滿了火藥的氣氛。
“大膽方平,督查院乃是太祖所立,監督天下百官,豈是你說改就改的。”
不少督查院的都跳了出來,紛紛指責方平。
朱棣示意安靜以后,氣氛才緩和了一些。
“方平,你為何要整飭督查院?”
“陛下,督查要的是真憑實據,若沒有,萬一有奸佞之人坐到這位置豈不是要多很多的冤案,所以臣請陛下整飭,要彈劾請拿出真憑實據,風聞之事豈能令人信服。”
對于方平的諫言,朱棣也是為難,這督查院用的好了就是自己羅列罪名的好地方,用的不好也就如方平所說,思慮了半天后還是同意了方平的諫言,希望方平能給出后續的補充計劃,不然這東西還是留在自己手里好點。
“這督查院確實要整飭,可也不能因此而廢了督查一職,方平你必須給朕一個措施彌補。”
方平沒想到朱棣能想到這里,自己的本意是約束督查院讓他們做事更加的嚴謹,沒想過要廢了督查院,不然也不會用整飭了,現在有朱棣放話就好做多了。
“陛下,督查院監督百官,若有問題必須要拿出真憑實據,其次督查院也要受到天下百姓和錦衣衛的相互監督才行。”
“天下百姓怎么監督督查院?”
“臣有一策,讓天下百姓可以到地方衙門或錦衣衛聯絡點投訴,衛輝府在這方面做的就很好,百姓多了幾處上訴的地方避免了一些官員機構獨大的局面。”
這的確是個好辦法,衛輝府的一舉一動都在朱棣書房里的密奏上,讓這些機構形成了一個相互制約的關系同時還讓百姓也參與了進來,這樣就能避免很多事情的發生。
此言招到督查院的反對,朱棣也不給他們機會,直接拍案決定,正式讓錦衣衛進入大明各個州府,同時廣布告示說明此事。
戲劇性的轉變讓大殿上的百官看方平的時候都有些顫栗,督查院這么重要的地方在對付方平的時候,直接被方平反咬了一口,讓人汗毛倒立。
朱棣的態度也是一個重要的標準,好像朱棣和方平兩人早就準備要這么做了,去年錦衣衛只是進入了河南布政司,現在要明目張膽的進入整個大明,明里暗里的監視著所有人。
可是他們沒想到的這只是方平被動的反擊,還不是方平今天的主要目的,待到方平說出自己今日的主要目的后,這些人就真的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