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慶陽年鑒2020
- 慶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 3873字
- 2021-12-31 14:09:22
地方志工作
【綜述】全市地方志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為引領,緊盯“兩全目標”,狠抓修志編鑒主體業務,統籌推進“兩個建設”(信息化建設、方志館建設)和地情資料編研等拓展工作,落實“一納入、八到位”要求,奮力拼搏,砥礪前行,以扎實的作風、奮進的作為和有力的擔當,推進全市地方志事業統籌科學發展,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
【修志工作】堅持咬定目標,聚焦難點,緊盯修志滯后的環縣、寧縣兩個縣,將搶抓進度作為主攻點,將把好關鍵節點作為著力點,全力以赴,超常運作,以釘釘子精神全面合力攻堅。縣、區志編修進入最后沖刺階段。全市8縣、區中,剩余環縣、寧縣正在全力以赴做最后的沖刺。《寧縣志》由于志書下限延展,工作量大幅增加,鑒于此,省、市以多種方式開展督查指導,市地志辦與寧縣政府多次實地協調,并跟進督導編纂進度,縣上充實增強修志力量,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全力加快編修進程。經過努力,趕上進度,按照時間節點要求完成評議和終審,進入出版程序;《環縣志》由于中途將續志變為通志,增加工作量,完成評議和終審,與陜西人民出版社簽訂出版合同。華池、合水、正寧、鎮原、慶城、西峰陸續于2018年前完成縣志出版,完成修志任務的這6個縣區,開展的主要工作成為加強編修成果的轉化運用,向社會提供多種形式的史志服務,向史志工作新的領域進軍。部門村鎮志編纂有序推開。全市部門志、行業志和村鎮志按計劃有重點地逐步推開。相繼完成《慶陽建設志》《寧縣教育志》等6部,鄉鎮志、村史和專業志完成《赤城鄉志》《桐川郭家岔村史》《董志鎮北門村村史》等7部,并積極指導有修志意向的部門單位及村鎮,籌劃志書編修。志書指導和終審工作按程序開展。組織開展多部志書評議和終審,市地志辦指導督促跟進《寧縣志》《環縣志》《慶陽市教育志》《慶陽市機構編制志》《慶陽市地名志》等縣志、部門志、專業志的編纂工作。《寧縣政協志》《慶城建設紀略》《環縣衛生志》等通過縣級終審,其他縣區也按照歸屬評審完成一批部門志或專業志。
【年鑒工作】以市、縣綜合年鑒當年全部正式公開出版為主攻方向,按照“一年一鑒、正式出版”的總要求,全面扎實推進常態化編輯工作,統籌推進著力實現全覆蓋。縣、區綜合年鑒,按照省上總體部署要求,超前動手謀劃安排,搶先抓早收集資料,加班加點同步編輯,從早從速送審定稿,多方積極聯系出版社,提前銜接辦理書號,全力推進縣縣公開出版。特別是注意吸取往年個別縣、區書號辦理環節費周折、走彎路的教訓,2019年市上出面與甘肅文化出版社交涉,市上統籌有意愿的6個縣集體“抱團”辦理書號,既節約經費,又大大減輕縣、區“一號難求”的工作壓力,也為年鑒編輯出版爭得時間和主動。除西峰區和寧縣因一次與出版社簽有三年合作合同外,其余6縣和市上均統一在甘肅文化出版社辦理出版合同,工期較往年提前一個多月。至2019年底,全市8縣、區和市級共9家綜合年鑒全部實現公開出版。同時,鼓勵和指導有條件的部門單位編輯出版行業年鑒或專業年鑒,形成地方綜合年鑒與部門年鑒、專業年鑒多元發展的格局。《慶陽年鑒(2019)》編纂工作,按照連續正式公開出版的目標定位,堅持“爭一流、出精品、創佳作”的工作要求,跟蹤指導到單位,責任分工到人頭,聯手各部門精編精校、細研細改,統籌資料征集、圖片采集、編輯整理等各環節,群策群力,眾手成書。特別注重優化結構板塊,充實增加數字慶陽、鄉情鎮況、調研報告等可讀性內容,刪減領導簡介、附錄文件等常規性類目的分量,并完備體例,精煉文字,美化版式,對惠及民生項目、一帶一路、精準扶貧等年度重點工作予以專題呈現,全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慶陽年鑒(2019)》由甘肅文化出版社正式公開出版發行,為A4開本,共83萬字,精裝半彩印刷,前置彩圖,設特載、大事記等22個編目,10月份完成印刷發行。
【信息化建設】年內以全市部門網站升級改版為契機,推進信息化建設工作,提升網站建設水平。以建設“數字化方志館”為抓手,加強管理維護,加快工作節奏,系統化、規模化、批量化加載上傳志書、年鑒、地情資料等數據,全面推進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建設步伐,努力構建多層次、立體化地方志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全力打造市級地情信息數據庫,努力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和功效,為決策咨詢、學術研究、讀志用志提供服務。省、市網絡網站整頓以后,“慶陽史志網站”面臨關閉停辦的危機,面對這種情況,積極向市政府領導匯報,并主動與新聞網管部門聯系,把慶陽史志網作為全市審查保留的單位之一,納入全市黨政機關網絡集群,統一管理,規范運行。對原有慶陽史志網重新申請域名注冊登記,并參照省史志地情網模式,全面大幅改版升級,重新調整欄目窗口,加載上傳地情資料數據,確定專人管理維護,逐步實現志鑒地情數字化、網絡化,全年持續上傳市縣兩級志鑒地情電子資料。積極推進地方史志網站與國家、省市史志網、綜合門戶鏈接,在更寬領域更大范圍服務社會,公共服務能力逐步增強,點擊量訪問率逐步提高,慶陽史志網運行以來,累計點擊量突破40萬大關,日均訪問量達360人次,極大方便了社會讀志用志需求,社會評價積極,反響良好。各縣區也按照相關規定和信息公開有關要求,及時銜接調整,大力推動地方志信息化建設,確保地方志網站網頁安全正常運行。
【地情資料編研】2018—2019年,市地志辦組織完成《甘寧青史略》點校整理,點校小組成員嘔心瀝血,超負荷工作,考證求實,校勘謬誤,于2019年6月整理成書。全書約300萬字,其中校勘補充資料近百萬字。當年點校完成的工作量占全書一半以上,并幾遍核準史稿,與甘肅文化出版社達成合作協議,12月完成招標,并付梓印刷。各縣、區也都積極作為,開發整理一批有歷史、有價值、有內涵的地情文獻叢書。鎮原縣組織搜集整理《鎮原民間故事拾遺》和《鎮原方言》;正寧縣搜集整理《正寧地名字典》《寺村塬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合水縣完成《合水縣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紀實》《合水縣鄉鎮企業改革與發展》和《黨在我心中——合水校園黨史讀本》,并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編纂印制《青山處處埋忠骨》一書,供全縣黨員干部學習;西峰區工作人員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內完成《守初心擔使命 弘揚南梁精神》一書,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提供服務。
【方志館建設】市級建成集史志收藏、地情展示、方志研究為一體的史志文獻收藏中心,銜接落實館藏場所;面向全國范圍郵寄發布志書交換函件公告,采用交換、購買、收藏等方式,交換交流全國各級志鑒及地情資料;多方考察比選參照,根據空間反復規劃,合理設計布局安排,購買安裝手動密集檔案架11組;克服人手不足、經費有限的困難,全員出力,分組協作,共同參與,用時一月完成圖書上架及分類歸檔,市級史志文獻收藏中心初具規模。至2019年底,館內共收藏全國省、市、縣各種志鑒4000多套、6000多冊。縣、區方志資料室(庫)建設均在積極推進,量力而建。華池縣在原來志書交換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交換數量和范圍,收集全國各地志書近3000冊,落實45平方米的方志陳列室,并完成室內裝修布展;慶城縣通過交換和購買的方式收集國內縣志180部;正寧縣建成館藏3600冊的資料室。其他縣、區也千方百計充實資料室,認真開展收藏館藏工作。
【基礎工作】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地方志工作,黨政領導把地方志工作作為一項重要職責,全面落實“一納入、八到位”這條主線,把地方志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之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給予多方關懷和支持。認識和領導到位。各級領導都能認識到地方志工作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黨委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任,統籌協調,宏觀指導。政府常務會每年都有研究地方志工作的議題,市、縣領導普遍重視協調解決地志部門工作困難和實際問題,指導推進工作。機構和編制到位。市、縣兩級全部建有地方志工作機構和辦公場所,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市地志辦隸屬市政府辦公室,核定編制5名,并聘請借用多名兼職人員。各縣、區地志工作機構單設或隸屬于縣區政府辦公室,核定基本編制。全市修志編鑒機構逐步建立和完善,修志工作隊伍進一步發展壯大。經費和設施到位。根據工作需要,市縣兩級財政把地方志工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并根據工作需要,核撥專項業務經費,保證工作正常運行。市縣地方志工作機構辦公基本設施配備普遍到位,電腦、復印機、打印機和掃描儀等現代化辦公設備配置齊全,辦公條件和工作環境都有改善。規劃和工作到位。市上和縣區制訂“十三五”發展規劃,年度工作都有計劃安排,對地方志工作在思路重點、目標任務、責任要求、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籌劃安排。在工作落實上,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市縣層層簽訂《地方志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明確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時限要求,并強化工作督查和跟蹤問效,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檢查,保障工作落實。
【黨建工作】一是大力加強機關黨建工作。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全面加強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積極做好支部標準化建設,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堅持周二“主題黨日”活動。認真撰寫心得體會和理論文章,黨員年均抄寫筆記5萬字。二是狠抓黨風廉政建設。按照“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的要求,嚴肅執紀,聚焦主業,系統監督,從嚴問責,把黨風廉政建設在思想上升位、措施上抓實、責任上靠實。年內,開展廉政談心談話16人次,集體約談6次。三是深入開展精準扶貧。把精準扶貧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落實,積極主動開展幫扶工作,落實駐村幫扶制度,把黨的扶貧政策、惠農政策和關懷溫暖送到貧困戶。
【領導班子成員名錄】
彭曉峰 市政府辦公室黨組成員、市地志辦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