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慶陽年鑒2020
- 慶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 3411字
- 2021-12-31 14:09:14
機構編制工作
【綜述】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緊緊圍繞全市中心工作和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著力抓改革、嚴管理,強措施、促落實,全面完成年度各項目標任務。
【黨政機構改革】全年把黨政機構改革作為全市重大政治任務,主動對標對表,強化政治擔當,加大統的力度,明確改的章法,做好人的工作,按期完成改革任務。一是省委批準《慶陽市及所轄縣區機構改革方案》后,編辦立即提請召開市委常委會、市委全會,傳達學習機構改革方案,審議《關于貫徹落實〈慶陽市機構改革方案〉的實施意見》,對機構改革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動員。二是制訂全市機構改革“時間表”“任務書”,掛圖作戰、建賬銷號、對標落實,3月底前全市黨政機構、職能、人員編制全部調整到位,涉改部門單位印章啟用、辦公用房調配、檔案移交等同步完成。市級黨政機構由改革前的54個減為47個,機構設置更加精簡高效。印發市直38個部門“三定”規定,加強黨的組織、宣傳、統戰、政法等部門歸口協調職能,調整優化發改、教育、扶貧等部門職責,重新劃定生態環境、應急管理、市場監管、自然資源等部門間職責分工30多條,權責更加協同、監管更加有力、運行更加順暢。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制訂《慶陽市黨政機構改革市級涉改部門和單位機構人員轉隸工作實施方案》,轉隸人員385名。三是堅持市縣一體、同步推進、同頻共振,印發《慶陽市縣區機構改革指導意見》,先后向縣區印發《關于近期機構改革有關政策口徑的通知》等文件27個,加強對縣區機構設立、職能劃轉、“三定”規定制訂、人員轉隸等工作的指導督促,市縣區同步完成機構改革任務。
7月9日至11日,省委編辦調研慶陽市市縣機構改革工作
【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年內按照省上部署安排,采取“三對照三查證”程序,鎖定執法機構407個、編制2896名、人員2897人,全面做好改革準備。緊扣中、省關于5個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重要決策部署,印發深化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5個領域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實施方案”,整合市、區執法資源,將西峰區5個領域的執法職責和綜合執法隊伍統一收歸市級管理,實行市區“一個領域一支隊伍”執法;縣區實行“局隊合一”管理模式,推進執法力量向一線傾斜。
【承擔行政職能類事業單位改革】全年堅持把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與黨政機構改革通盤考慮、協同推進,精準確定涉改范圍,全面梳理歸并行政職能,大力精簡重組事業機構,理順行政機關與事業單位的職責關系,解決政事不分、行政職能體外循環的問題。全市確認涉改事業單位212個,劃歸行政職能628項,撤銷處級事業單位13個,重新整合設置處級事業機構7個。
【人大、政協和群團組織改革】年內落實中、省關于黨政機構、人大、政協、群團組織等改革相互配套、同步推進的要求,優化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政協機構設置,組建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規范政協環境資源委員會、文化文史資料和學習委員會、教科衛體委員會的機構設置。與紅十字會、文聯、殘聯、僑聯等群團組織銜接溝通,對各專項改革涉及的機構調整、編制配備等事宜提出審核意見,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鄉鎮機構改革】全年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指導督促鎮原縣按照市委批復的方案因地制宜設置孟壩鎮機構、健全完善用人用編制度、創新基層管理服務方式,試點任務圓滿。扎實推進鄉鎮街道機構改革,按照中央、省上部署要求,結合慶陽市實際,提出《慶陽市鄉鎮街道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工作方案》,著力推進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下沉,強化基層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編制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年內對照省直行業部門下發的權責清單目錄,對市、縣區兩級264個政府部門的權責事項進行梳理審核和統一編碼,梳理權力事項34767項、責任事項235616項、追責情形281785項,權責清單制度明晰,事權關系層級清楚。
4月9日,市編辦調研幫扶村專業合作社建辦和運行情況
【機構編制管理】一是積極創新教職工編制管理,年內將市直1638名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權限下放給市教育局,由市教育局在總額內根據轄區內學校班額、學生學籍等情況統籌分配使用,報市委編辦和市財政局備案;核定下達市、縣、區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2348名,將長慶中學、長慶小學2所學校移交慶城縣管理。二是優化公立醫院機構編制管理,市編辦對市級公立醫院編制備案制運行情況進行全面評估分析,向市衛健委下達第二批人員控制數329名,支持推動縣、區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探索實行編制備案制管理;將市第二人民醫院調整為隸屬市衛健委管理,實行財政差額補貼。三是精簡整合機構,年內堅持“撤一建一、撤二建一、多撤少建、先撤后建”,深入調研分析,加大職能萎縮、職責重疊交叉單位撤并力度,按照省上批復的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方案,市本級撤并整合維穩辦、文明辦等機構17個,新設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全民健康保障信息中心等機構12個。四是統籌盤活用好編制,年內核銷收回編制30名,余缺調劑223名事業編制用于村黨組織專職化建設,為市直47個黨政部門統一核定機關基層黨組織專職副書記職數;為金融、信訪、應急管理等部門調劑劃轉編制41名,落實選調生分配用編14名、軍轉干部和退役軍人安置用編28名,籌措106名事業編制分流安置二級收費站工作人員,保障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編制需求。
【機構編制監督檢查】編辦圍繞改革推進、編委決策事項落實等重點工作,加強對縣、區和部門日常督導檢查,跟蹤監督“三定”規定執行、機構編制管理等情況,全年開展2輪調研督導,推進工作任務落實;扎實開展機構編制問題核查,建立問題臺賬,同步建立《處級領導職數臺賬》《縣區副科級以上領導職數臺賬》,實行限期整改、銷號管理,維護機構編制工作的嚴肅性。
【黨風廉政建設】編辦牢牢把握黨的機關、政治機關定位,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旗幟鮮明講政治,全面推進落實建黨管黨責任。從嚴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年內召開黨員大會5次、支委會12次、黨小組會12次,制定黨支部工作責任、黨支部民主議事決策等制度16項,完善黨支部委員會會議、黨支部組織生活會等工作流程10多項,及時配備黨支部專職副書記。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健全完善壓力傳導、問責追究、崗位廉政風險防控等機制,向干部職工家屬發放《家庭助廉倡議書》,從嚴落實談心談話制度,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與干部職工談心談話實現“全覆蓋”,及時糾正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脫貧攻堅】年內組織干部職工入戶幫扶12批次、宣講政策5次、講黨課3次,為幫扶村協調落實資金500萬元幫建合作社,爭取資金5萬元實施土壤有機肥項目,籌措辦公經費3.5萬元捐建路燈28盞,為6戶特困群眾爭取發放臨時救助資金2.3萬元,籌措公用經費5600元對50戶幫扶戶進行慰問,增進幫扶實效。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市編辦按照市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部署安排,堅持高標準推進、高效率落實,達到“理論學習有收獲、思想政治受洗禮、干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做表率”的目標。一是加強理論學習,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規定內容、《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等行業法規政策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批示精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等黨的最新理論,年內組織集體學習32次、研討交流3次、輔導交流2次、領導干部講黨課5次、邀請專家學者開展專題講座3次。二是深入調查研究,堅持問題導向,由5名縣級領導帶隊,深入縣區、部門和鄉鎮開展調查研究,形成高質量調研報告5篇。三是狠抓問題整改,全面檢視梳理班子、班子成員和黨員干部在思想、工作、作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實行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銷號式整改,12月底前領導班子、班子成員、黨員干部查找出的問題基本整改到位。四是修復凈化黨內政治生態,認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警示教育和主題討論、談心談話、背誦默寫入黨誓詞、重溫入黨志愿書等活動,全年組織干部職工接受革命傳統教育4批次、觀看紅色教育和警示教育影片14部,黨員干部人均撰寫心得體會2篇、開展交流發言3次。
9月17日,市委編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動員部署會議召開
【領導班子成員名錄】
陳 琳 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編辦主任
楊寧瑞 市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局長(7月任)
宋 弘 副主任(2月任)
曹世寧 副主任
張曉武 構編制數據信息中心(7月任)
賀建敏 四級調研員
馮忠孝 四級調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