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石窟碑刻題記匯編
- 延安市文物研究所
- 1098字
- 2021-12-29 17:02:24
董子河摩崖造像
第1龕
1.北魏題記,位于第1龕左側(cè),疑對應(yīng)第1龕左側(cè)線刻龍造像。楷書陰刻豎排,共3行,行間有界欄,內(nèi)容為:
兄弟二人□□□□/鳳蒼龍,□熙/平三年(518年)三月二日。/
2.北魏題記,位于第1龕右側(cè),對應(yīng)第1龕造像。楷書陰刻豎排,共7行,內(nèi)容為:
神龜二年(519年)二月□立□廿七□/□□曹□僧辨□□□□□□像,/上為□皇帝,中為□□□□,下為□□/母□俱生樂□世(釋)界(迦)牟尼佛像一區(qū)/□□五□□□□□歡□□界□/起□……/……。/
3.唐代題記,位于第1龕下方。橫長方形字幅,寬54厘米、高26厘米。楷書陰刻豎排,共12行,有方格形界欄,內(nèi)容為(圖3):
□□貞觀十九年(645年)二月十/□□,真容深歲,本自無/□□□情虛湛然凝□/□□□應(yīng)見殊方化緣□,/歸于常樂。漢明□/□,□法東流,隨季雕(凋)殘,/□□慈光遠(yuǎn)照,能救有/□□□得□□令之世/□仏弟子荀志言,□/□□□身□父母之□/□□□故□釋加(迦)牟尼/□□□,上為皇帝□□/□為法□□□□/□□□□父母□時覺/□□□□□登正覺□。/
圖3 董子河摩崖造像第1龕下方貞觀十九年題記
第2龕
1.唐代題記,位于第2龕正下方,對應(yīng)第2龕造像。橫長方形字幅,寬50厘米、高20厘米。楷書陰刻豎排,共16行,有方格形界欄,內(nèi)容為(圖4):
□□永徽二年(651年)□/□□□日,/□□悲濟(jì)物會□/□□□救倉(蒼)生□/□□□有心頂禮/□德蒙恩起意稱/□□不從愿今□/□洛川縣李右生/□皇帝陛下、七世/□(父)□(母)、現(xiàn)存眷屬,及/□(法)界眾生,敬造阿/彌陀石像一坐(座),俠(夾)/侍菩薩二區(qū),月面/□輪,想(相)好殊特,金/□寶□,威神湛然,/□□□勝因同生。/
圖4 董子河摩崖造像第2龕下方永徽二年造阿彌陀佛題記
第3龕
1.五代題記,位于第3龕左側(cè),對應(yīng)造像不詳。楷書陰刻豎排,共11行,題記四周有邊欄,內(nèi)容為(圖5):
十六尊□□一所/供養(yǎng),乾化貳年(912年)正月,/土地神佛照如弟子,□/合家大小長幼康強,□/除罪障散滅,愿從此后,/災(zāi)難兵戈休息,怨債消,/神佛乞管界生靈死注,/塔子為期,當(dāng)處土地/石佛壹軀,遂發(fā)心修,/遂因行腳到于此處所見,/音聲人馮球□法正月十日。/
圖5 董子河摩崖造像第3龕左側(cè)乾化二年造佛像題記
第4龕
1.唐代題記,位于第4龕正下方,對應(yīng)第4龕造像。橫長方形字幅,寬46厘米、高24厘米。楷書陰刻豎排,共8行,有方格形界欄,內(nèi)容為(圖6):
大唐貞觀十九年(645年)/二月十日,仏弟子/荀士信、妻叚,二人/共修創(chuàng)盧舍耐像/一區(qū),上為皇帝/陛下,及七世父母、/因緣眷囑(屬)、同時殞世者,俱登正覺。/
圖6 董子河摩崖造像第4龕下方貞觀十九年造盧舍耐佛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