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月當(dāng)空:武則天與武周社會
- 王雙懷
- 143字
- 2021-12-31 13:46:12
第一章 武則天的家庭關(guān)系
武則天在她的生命歷程中,曾充當(dāng)過女兒、妻子、母親等不同的角色。她的家庭關(guān)系對她的一生都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在研究武則天時,應(yīng)對她的家庭關(guān)系有所了解。關(guān)于武則天與其父母的關(guān)系,學(xué)術(shù)界認(rèn)識較為一致。在這里,主要探討一下武則天與唐太宗父子的關(guān)系以及武則天與其子女的關(guān)系。
第一節(jié) 武則天與她的父母
一、武則天與父親武士彟
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起初以經(jīng)商為業(yè)。雖因販賣木材而致富,但他不滿足于做一個商人,還想躋身仕途,光宗耀祖。隋文帝仁壽(601—604)年間,在漢王楊諒的引薦下,他認(rèn)識了司空楊雄、左仆射楊素和吏部尚書牛弘等,但因不久隋文帝去世而未能入仕。大業(yè)七年(611),他開始研究兵法,寫成《古今典要》30卷。后又參加過討伐楊玄感的征戰(zhàn),被任命為晉陽宮留守司鎧參軍,隨從李淵起兵,被任命為中郎將兼司鎧參軍、光祿大夫、禮部侍郎、黃門侍郎等職。李淵建唐后,武士彟被列為二等功臣,恕一死,拜上柱國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兼檢校并鉞將軍,賜田300頃、奴婢300人,彩物20000段、黃金500斤,別食實封500戶 [1]。武德三年(620),武士彟又升任工部尚書,由文水的木材商,變成了長安的新貴族。其妻相里氏死后,經(jīng)李淵介紹,與楊氏結(jié)婚,生下武則天姐妹三人。
武則天與其父武士彟在一起的日子并不算長,總共只有11年時間。武則天出生時(624),武士彟在京城長安擔(dān)任工部尚書、判六尚書事等職 [2]。楊氏陪伴在丈夫身邊,不曾出遠(yuǎn)門。武德八年(625)以后,由于武士彟奉命到外地任職,武則天曾隨武士彟到過揚州、豫州(今河南汝南)、利州(四川廣元)等地。武士彟當(dāng)了四年利州都督,武則天從五歲到八歲也在利州度過了四個春秋。孩提時代的武則天非常喜歡利州這個地方,表現(xiàn)得相當(dāng)活躍。后來利州一帶產(chǎn)生了許多關(guān)于武則天的傳說,如“則天壩”“天后梳洗樓”等。江潭感孕和袁天綱相面就是兩個比較重要的傳說。
《百美新詠》中的武則天像
江潭感孕,是關(guān)于武則天誕生于利州的傳說。相傳有一天,武士彟之妻楊氏在州治附近的黑龍?zhí)妒幹圩詩剩蝗凰械胶邶垇淼剿磉叄丶液缶陀辛松碓校铝宋鋭t天。
廣政碑拓片
袁天綱相面,說的是袁天綱給武則天相面的事。武士彟當(dāng)利州都督時,相面大師袁天綱受召進(jìn)京,途經(jīng)利州,見到武士彟夫婦。袁給楊氏看了脈相后說,夫人當(dāng)生貴子,士彟把兒女叫來,讓袁細(xì)看。袁天綱先看了他的兒子武元慶和武元爽,說:“官至刺史,但不得善終”。接著看武則天的姐姐,說:“將大富大貴,但不利其夫。”當(dāng)時武則天還小,尚在襁褓之中,穿著男孩衣服。袁天綱見而大驚,預(yù)言:此郎君龍睛鳳頸,長相非凡,是貴人中最尊貴的;若是女子,日后將成為天下之主。[1]這一傳說流傳甚廣,《冊府元龜》卷860《總錄·相術(shù)》、《新唐書》卷204《方技》、《舊唐書》卷191《方伎》、《太平廣記》卷224等均有記載。
武則天八歲那年,也就是貞觀五年(631),武士彟改任荊、峽、澧、朗、岳、果、松等七州諸軍事、荊州都督。貞觀六年(632)春,武士彟全家又來到了荊州(今湖北江陵)。武士彟擔(dān)任荊州都督期間,武則天母女表現(xiàn)得非常活躍。后來,甚至在靠近北部灣的欽州,都有關(guān)于他們的傳說,并予以紀(jì)念。宋人周去非記載:“廣右人言,武后母本欽州人。今皆祀武后也。冠帔巍然,眾人環(huán)坐,所在神祠,無不以武為尊。巫者招神,稱曰‘武太后娘娘’,俗曰武婆婆也。”[1]
貞觀九年(635)五月,太上皇李淵去世。武士彟在荊州哀悼成疾,嘔血而死。當(dāng)時,武則天只有12歲。武士彟的靈柩在長沙大崇福觀里放了七個月 [2]。唐太宗認(rèn)為武士彟是忠孝之士,并追贈禮部尚書,令官辦喪事。十二月,武則天護(hù)送著武士彟的靈車,長途跋涉,回到并州(治所晉陽,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故里,在并州大都督英國公李勣的監(jiān)護(hù)下埋葬了她的父親,并為其父守孝三年。
昊陵出土石獅
武則天14歲時,被唐太宗召入宮中,立為才人。但文獻(xiàn)中沒有追封武士彟的記載。直到武則天成為唐高宗的皇后以后,武士彟才受到追封,先后稱太原王、魏忠孝王。永昌元年(690)二月十四日,武則天尊魏忠孝王武士彟為周忠孝太皇。同時,尊文水武士彟墓為章德陵。[1]天授元年(690),改章德陵為昊陵。[2]圣歷二年(699),又改昊陵為攀龍臺,并在陵前樹立了著名的“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帝碑”,即所謂“攀龍臺碑”。
二、武則天與其母楊氏
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世居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北)。其父楊達(dá),是隋雍州牧司空觀王楊士雄、道撫二州刺史邢國公楊士貴的弟弟,北周同內(nèi)史下大夫,封遂寧縣男;隋開府儀同三司、黃門侍郎、吏部刑部二侍郎、尚書左右丞、越鄯二州刺史、納言,死后贈吏部尚書、始安侯 [3]。
楊氏自幼聰敏,不學(xué)針線女紅,輕視紡績織布,但重明詩習(xí)禮,閱史披圖。據(jù)說寫過一句箴言“當(dāng)使惡無聞于九族,善有布于四方”,并藏之壁中。后來翻修房子,被工匠發(fā)現(xiàn),交給其父楊達(dá)。楊達(dá)感嘆不已,認(rèn)為楊氏是“隆家之女”[4]。后楊達(dá)隨煬帝征高麗,死于道中。楊氏從佛盡孝,為其父誦經(jīng)追福。光陰荏苒,青春易逝。多年以后,已是半老徐娘的楊氏仍然頂禮佛門,不曾出嫁。后經(jīng)唐高宗李淵介紹,嫁給了喪偶的武士彟,并生下了武則天。
楊氏以咸亨元年(670)八月二日死于九成宮之山第。《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后碑銘并序》略云:楊氏死時,頭腦清醒,雅志不昏。她認(rèn)為合葬非古,禮貴從宜,表示“將追罔極之慈,愿在先塋之側(cè)”。也就是說,她不愿去文水與武士彟合葬,而想把自己的尸骨埋在父親的墳旁。武則天與母親感情特深,乃“奉尊遺旨,無忝徽音。割同穴之芳規(guī),就循陔之懿躅。即以其年庚午閏九月辛酉,遷座于雍州咸陽縣之洪瀆原鄭恭王舊塋之左”。[1]鄭恭王楊達(dá),系楊氏之父。就是說,楊氏被埋在其父墳?zāi)沟淖髠?cè)。
順陵天祿
關(guān)于楊氏的葬禮,《新唐書》卷76《高宗則天順圣皇后武氏傳》記載得比較簡單:“詔文武九品以上及五等親與外命婦赴吊,以王禮葬咸陽,給班劍、葆仗、鼓吹。”[2]《冊府元龜》卷303《外戚部》所載則較為詳細(xì):“贈魯國大(太)夫人,謚曰忠烈。(遣)司刑太常伯盧承慶攝同文正卿,充使監(jiān)護(hù);西臺侍郎戴至德持節(jié)吊祭哀;文武九品以上及親戚五等以上并外命婦并聽赴宅吊哭。葬及墳塋鹵簿等一事以上,并依王禮,給班劍四十人,羽葆、鼓吹、儀仗送至墓所往還。其文武九品以上并至渭橋宿次;外婦諸親婦女并送至墓所。官為立碑,仍令特進(jìn)許敬宗為其文。”[3]《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后碑銘并序》所載與《冊府元龜》言基本相同,只是在“官為立碑”后尚有“乃下制贈太原郡王妃,余并如故,所司備禮冊命,大帝(高宗)親御橫門,開軒悲哭”等句。由此可見,武則天與其母親的感情是相當(dāng)深厚的。
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后碑殘片
[1]〔宋〕王欽若等編:《冊府元龜》卷133《帝王部·褒功二》,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1602頁。
[2]據(jù)《冊府元龜》卷671《攀龍臺碑》等史料,武德八年以前武士彟未曾離開長安。
[1]《舊唐書》卷191《方技·袁天綱傳》,第5093—5094頁。〔唐〕劉肅:《大唐新語》卷13《記異第二十九》,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193頁。
[1]〔宋〕周去非撰、楊武泉校注:《嶺外代答·志異門》,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437頁。
[2]〔清〕倪文蔚:《(光緒)荊州府志》卷28《祠祀·寺觀·大崇福觀》,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0年版,第302頁。
[1]《資治通鑒》卷204,則天后永昌元年二月丁酉,第6457頁。《新唐書》卷76《則天皇后武氏傳》,第3480頁。
[2]《全唐文》卷239《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后碑銘并序》,第2421頁;卷249《攀龍臺碑》,第2521頁。
[3]〔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卷100《楊恭仁傳》,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3926頁。
[4]〔唐〕李延壽:《北史》卷68《楊紹傳》,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2371頁。
[1]《全唐文》卷239,武三思《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后碑銘并序》,第2421頁。
[2]《新唐書》卷76《則天皇后武氏傳》,第3476頁。
[3]《冊府元龜》卷303《外戚部·褒寵》,第35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