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里面[14]
風發出第一聲號令, |
雨把白晝包得緊?!?/td> |
在這打頭的信號下, |
我們要睜開白帆似的眼睛。 |
一所孤獨的房子前面, |
在溫和的墻邊, |
沉睡的花房中間, |
我們凝視著朦朧的燈火。 |
外面,大地在自暴自棄, |
外面,死亡的巢穴 |
滑倒、崩坍在爛泥里。 |
一朵受傷的玫瑰變成了藍色。 |
[1]原詩格律整齊,每節五行,前四行每行七音,即七個音綴,最后一行四音,即四個音綴。作為全詩結尾的、最后獨立的一行“Liberté”,三音,即三個音綴。
[2]童年已邈,而在成人的生活中,有時還多少留下一點余痕,好似遙遠的回音。
[3]法國十九世紀詩人蘭波(1854—1891)有兩句詩:
人們看見小小的一片深藍的天空,
小小的樹枝作為框子。
艾呂雅這句詩是以此為出處的。
[4]鐘聲(鐘磬之聲)清、濁、徐、疾,各有不同,而按象征派詩人的說法,種種不同的音調,代表著種種不同的顏色。比方洪亮之聲代表大紅,清脆之聲代表藍色。
[5]打開大門,沖向十字街頭,躍入生活,投入斗爭,故以門比作跳板。
[6]遭受了不堪的酷刑以后,死亡倒成了解脫。“十二桿槍”是由十二個兵組成的執行死刑的排槍。
[7]“漆黑的天”象征人死了以后,完全失去知覺,失去了腦力活動的作用。
[8]敵人殺害愛國志士,“無罪的人”,并不表示敵人力量的強大,而是表示敵人害怕。
[9]本詩前三段歌唱了愛國志士與侵略者之間的激烈斗爭。在這第四段,作者嚴厲地斥責某些“藝術家”,他們在那樣的嚴重日子里,居然還有心腸“為藝術而藝術”。他們在“唯美”的假面具之下,實際上做了敵人的幫兇。他們無恥地向敵人出賣他們的“藝術”,與職業的乞丐和娼妓沒有分別。
[10]手雖不大,但是能勞動,能創造。一個希望,初看也許不大,但只要是真正的希望,一定能發展、擴大,一直到成為事實。
[11]原作大體上是八音詩(每行八個音綴),有時插入七音的詩行(每行七個音綴),格律不很整齊。
[12]原作是很整齊的十音詩(每行十個音綴)。
[13]這首詩主要的意思是揭露敵人在偽善的外貌之下隱藏狠毒的心。原詩無格律。
[14]這一首詩和前面那一首《狼》,比《詩與真理》(一九四二)中任何其他一篇作品,更充分地表現了敵人占領下的法國,是如何地被恐怖與陰慘的空氣籠罩著。原作是整齊的八音詩(每行八個音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