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最早見于唐代史書的記載,是當時一個龐大的種族群落——室韋人的一支。
公元7世紀初,蒙古人離開了他們祖先游牧狩獵已久的額爾古納河流域,遷徙到了鄂嫩河中上游的不兒罕山(今蒙古國境內肯特山)地區。
蒙古人在這片美麗的草原上繁衍生息,人口迅速增長,很快就形成了眾多互不統屬的大小姓氏和部落。
12世紀初,一個名字叫合不勒的蒙古部孛兒只斤氏貴族,統一了周邊的十余個部落和氏族,建立了一個名為“合木黑·忙豁勒”(意為“全體蒙古”)的部落聯盟。合不勒被擁立為這個部落聯盟的第一任“汗”(突厥語,意為“國王”或“部落聯盟首領”)。
“全體蒙古部落聯盟”簡稱“蒙古部”。和女真人一樣,蒙古人也很好戰。蒙古部一成立,就對大金國進行了一通猛打。
此后,蒙古部與大金國斷斷續續地打了十幾年。其結果是,自以為天下無敵的女真鐵騎居然沒能打贏這一小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蒙古人。
無奈之下,金國只好向蒙古部提出了議和,向蒙古部割讓了海拉爾河以北的二十七處團寨,每年饋送大量生活物資,并承認蒙古部的獨立國家地位。
從此,蒙古部盛極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