肅穆悠揚的鐘聲響徹整座皇宮。
“嗡!”
“嗡!”
渾厚而又悠揚的鐘聲響起。
整個京城的人都聽見了鐘聲,聽聲音好像是那皇宮的景陽鐘。
皇帝召集大臣們上朝的意思。
百官聽后紛紛朝著皇宮趕來,今天也是個大日子,因為他們知道順天府的事情已經塵埃落定了。
天位又回歸了原主。
百官按照品級依次排列魚貫而入奉天殿。
只是有些官員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只知道皇帝換人了。
就在文武百官眼色亂飛之際,張益和許清華從殿外進來,施禮道:“參見皇帝陛下。”
張益是內閣大學士,許清華是翰林侍講,兩人都是隨駕出征的文官,身份地位和留下來的文武百官完全是天差地別。
他們見張益等人跪拜了,便不再不猶豫,紛紛跪拜高呼道:“參見皇帝陛下,吾皇萬歲。”
入殿內后皆高呼萬歲。
朱祁鎮很平靜的朗聲道:“眾卿平身。”
“謝陛下。”
群臣謝恩起身。
不待眾人站好,就聽見晴天霹靂般的聲音。
朱祁鎮一臉嚴肅道:“本來土木之役大捷,當封賞有功之臣。眾卿堅守京城,也有功,自當封賞。”
“可是!”突然一個大轉折。
一句可是出口后話鋒一轉,讓所有文武百官心提到嗓子眼。
皇帝聲音也變得陰冷,帶有殺機在里面:“可是朕卻聽說有人趁著朕親征時候竊位稱帝,而我大明文武官員皆不阻攔反倒是順應?”
一聽這話后,很多朝臣的冷汗唰的一聲就下來了,皇帝好犀利啊,直接把郕王稱帝定義為謀逆篡位,自己這些人都是從賊行為,哪個怎么辦?難道皇帝這是準備好了來反攻倒算嗎?
一瞬間剛站好的人又跪下來了,當然只有張益等隨駕大臣沒有跪拜,其余原本從逆之臣皆跪拜在地上,并高呼道:“臣等有罪,萬死不足以謝罪。”
朱祁鎮這時候神色嚴肅地看著文武百官說了起來,然后又睥睨了一眼群臣,大聲喝道:“你們當然有罪!若不是爾等我大明怎么會發生這種丑聞!”
他罵著,順帶罵道:“以朕來看,那土木堡大戰前期失利定然是有人走漏了消息,否則我大明軍隊行程怎會被瓦剌人知曉!”
“怎么了?諸位臣工不是很會說嗎?今日怎么不說話了?”
一時間朝堂上所有人都噤聲了,沒有一個人敢說話,大氣也不敢喘一下了。
朱祁鎮問:“那你們都說自己有罪,朕問你們你們又不說話,那就一個個來吧,那就從王愛卿開始吧,愛卿何罪之有?”他眼睛看向一邊的王直。
王直一瞬間有一股憋屈感,但是身為大明的尚書,他還是很有毅力的走出列,行禮之后跪伏于地,道:“老臣有罪,未曾勸諫君上,而使得陛下陷入危機,在順天府動蕩之時更沒有實際查證,以至于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實非老臣本意,但臣卻是有瀆職之罪。”
其實他是想到了到朱祁鎮會不甘心做太上皇,王直之前想與他商議溝通,將文官利益給保證后一起廢了朱祁鈺。
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城里石亨等人居然會里應外合一舉攻破了德勝門,使得朱祁鎮輕而易舉的就進入順天府。
現在大家都是從賊之人,都不好解釋郕王登極的事情啊。
而已經沐浴更衣后重新回到朝廷的隨駕內閣官員,正統朝的兵部尚書鄺埜出聲道:“臣兵部尚書,鄺埜也有罪。”
朱祁鎮見是鄺埜這老頭出來,雖然有些疑惑,但還是接受說:“說吧。”
所以,鄺埜便在稱頌皇帝圣明后,就立即補充道:“此次土木堡之變,臣身為兵部尚書,掌管兵部卻讓瓦剌人知曉我大明軍隊去向,此乃臣之罪也,若非圣天子在朝,空此時老臣已經埋骨荒漠了。”說著他跪下對朱祁鎮說道:“要說是臣子之罪,則臣之罪最大,臣一是有失察之罪,有內奸列于朝堂,臣身為兵部尚書竟不知,險些使君父以及我大明二十萬士卒為蠻夷所害,臣萬死!臣二是有未及時反省之罪,未及時上自省疏,臣昏聵,臣萬死!”
之后整個朝堂的人都開始給自己攔罪,朱祁鎮看著給自己攔罪的御史還有文官,心里很高興。畢竟以前只有他認罪的情況,可是現在看著文官紛紛認罪,心里那叫一個爽啊。
語氣也帶著些許嘲笑的意思在里面。
“既然如此,各部尚書皆有問題,此事就需要徹查,不查不足以平息民憤,以及被害將士們的仇。”朱祁鎮順坡說著,看著一旁的新任東廠秉筆宦官道:“黃協,去將昭獄的于謙提出出來。”
黃協浮塵一搭,躬身道:“微臣遵旨。”
把于謙放出來?
皇帝這是要做什么?
一時間整個朝堂上變得亂哄哄。
聽著百官交頭接耳的聲音,朱祁鎮憤怒道:“混賬!你們當這里是哪里?是菜市場嗎!”
“臣等有罪!”
“自然是有罪!”朱祁鎮說著對外喊道:“左右執金吾,將適才首言之人拖出去,廷杖二十!用心打!”
好家伙,用心打。
皇帝居然知道這百官之間的約定?
歷朝歷代都有廷杖,但是廷杖以明朝最為出名,受刑人需拔下衣服受刑。廷杖本身無輕重之,關鍵在于行刑人意圖。
打屁股的錦衣衛日夜操練技術,畢竟人家就靠這手本事混飯吃,不勤奮不行,但日久天長,朝廷也不是傻瓜,慢慢地看出了門道,為保證廷杖的質量,也研發了相應的潛規則口令,分別是:打、著實打、用心打。
明朝廷杖分“打”,“用心打”和“著實打”,如果監刑官腳尖張開,那么就是“用心打”,可能會導致殘廢,而如果監刑官腳尖閉合,那么就是“著實打”,則受刑的大臣必死無疑。至于“打”多半是宮中有人求情,不礙事。
所謂打,就是意思意思,誰也別當真,糊弄兩下就沒事了。而著實打,就是真打了,該怎么來怎么來,能不能挺得住,那得看個人體質。最厲害的,是用心打,只要是這個口令,基本上都是往死里打,絕對不能手軟。
這三道口令原本是潛規則,后來打得多了,就成了公開命令,不但要寫明,而且打之前由監刑官當眾宣布,以增加被打者的心理壓力。而趙顯和吳安的廷杖命令上,就明白地寫著著實打。
可哪怕就只是二十個用心打,打完之后的那個屁股都也得爛開花啊,要是沒抗住怕是得活活打死在外面。
“還愣著干甚?拔了他倆身上官服,拖出去!”
“陛下,饒命!”
“堵上嘴,朕嫌煩躁!”
“嗚嗚!”
幾個錦衣衛壯漢進來就拖著兩個御史出去,這情景誰看不明白啊。
這分明是殺雞儆猴,殺兩個御史給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