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減排熱拌瀝青混合料研究
- 李振霞
- 2147字
- 2021-04-30 19:59:29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道路交通建設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高速公路、隧道、橋梁等工程不斷增多,截至2011年,我國公路、鐵路隧道共計9000多座,總長度8000多km,居世界第一位。隨著我國快速發展的公路建設從平原逐漸向山區轉移,山嶺公路隧道的建設規模越來越大,如2011年3月東北地區最長的公路隧道海棠山隧道全線貫通,2010年4月我國第一條海底隧道全長為8.695km的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建成通車,2007年1月建成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全長為18.02km的秦嶺終南山隧道,還有如中梁山隧道、大溪嶺隧道、二郎山隧道、華鎣山隧道、九頂山隧道、飛鶯嶺隧道等著名的山區隧道。世界最長的公路隧道為挪威萊爾多隧道,全長為24.5km。另外,我國也是一個多河流國家,為減少橋梁對航運的干擾,減少氣候對通行的干擾,現在我國越江跨海工程越來越多地采用水底公路隧道方案,尤其在大城市表現得尤為突出,典型代表如1994年通車的全長1.238km的廣州珠江隧道,2003年通車的全長2.66km的南京玄武湖隧道,2005年通車的全長2.2km的上海翔殷隧道,2006年通車的全長3.09km的深港西部通道深圳隧道,2011年9月湘江建成總長8.5km首條過江隧道。
隨著公路隧道的不斷涌現和隧道交通量的增大,隧道火災發生的頻率也逐漸增大。據國外統計,公路火災發生頻率約為0.71107輛/公里,隧道內火災發生頻率約為0.331107輛/公里。隧道中的火災是一個國際性難題,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均發生過非常嚴重的隧道火災事故。隧道火災造成隧道設施和隧道整體結構的嚴重毀壞,引起短則數小時、長則幾天甚至更長時間的道路交通中斷,并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無法估計的經濟損失。當隧道內發生火災時,大量的煙、熱不易排出去,洞內煙霧彌漫,照明也遭到破壞,能見度下降;同時伴有高溫和毒氣,給安全疏散和救援工作帶來很大困難;隧道火災同時也給路面帶來很大的破壞。
公路隧道內路面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因而外界大氣環境的變化對其影響并不顯著,但隧道內半封閉的環境又對路面的建設和使用提出了其他特殊要求,歸納起來有以下幾方面。
(1)要求具有一定的耐油性和阻燃性,避免交通及火災事故損失的增加。
(2)要求施工性能良好,施工環境溫度不宜過高,有毒氣體排放少。
(3)要求抗滑性能好,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
(4)要求噪聲低、灰塵小,提高行車舒適性,并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
(5)要求適應于隧道內潮濕的使用環境,防止因地下水的上侵而導致的路面結構破壞與防滑性能降低。
(6)要求具有優良的耐久性能,盡量減少隧道內路面的維修,同時,還應要求隧道路面鋪裝具有快速修復能力。
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公路隧道采用瀝青路面,日本大多數公路隧道采用水泥路面,我國《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 D70—2014)規定各級公路隧道路面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有條件時,可采用瀝青混合料上面層與水泥混凝土下面層組成的復合式路面,必要時可采用阻燃性良好的瀝青路面類型。相對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路面屬于柔性路面,抗壓彈性模量約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一半,具有一定的吸收汽車動荷載產生的振動,無伸縮縫,行車相對平穩,噪聲小,以及良好的抗滑性能、快速修復等特點,因而在國內許多高速公路隧道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瀝青混凝土也有其缺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施工時能源消耗高,廢棄物排放多。特別是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提高路面性能,大量使用改性瀝青,在進行隧道(特別是長隧道)熱拌瀝青混合料施工過程中,使瀝青混合料的拌和及壓實溫度大大提高,從而導致能源消耗更多,煙塵等廢棄物排放更多。據試驗測試:在生產瀝青混合料的過程中,溫度每升高10℃,每1t混合料將多產生0.9kg的CO2排放量。這些煙塵在隧道相對封閉的環境下很難有效排放,不僅會增加施工難度,還會對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如何保留熱拌瀝青混合料良好性能,克服其施工時的環境污染重、能耗大、瀝青老化等問題,一直是道路工程師想要解決的問題。
第二,混凝土中的瀝青作為一種有機高分子材料,具有明顯的可燃性。瀝青的燃燒同樣是一個放熱、分解的復雜物理化學過程,燃燒中分解出氫、甲烷、苯及烷烴類易燃氣體。這些氣體的燃燒又進一步加快了瀝青的熱分解,所以瀝青火災來勢猛、擴展快、范圍廣、損失大。當半封閉性的隧道內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時,瀝青可溶解于或部分溶解于露出的汽油、煤油、柴油或其他有機溶劑中而參與燃燒過程,隨即產生的大量煙霧(圖1.1和圖1.2)嚴重影響救援,加劇了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由于瀝青具有可燃性,在隧道工程中,特別是大型公路隧道中使用存在一定的火災安全隱患。

圖1.1 隧道火災

圖1.2 隧道燃燒時冒出的濃煙
為解決瀝青混合料上述缺點,溫拌技術和阻燃技術應運而生。近年來,溫拌技術發展迅速,產品種類繁多,但從其實現原理來看主要有3類(化學添加劑、有機添加劑、泡沫體系),它們的代表性產品分別為表面活性劑法(Evotherm)、有機添加劑法(Sasobit)、瀝青-礦物法(Aspha-min),國外較為廣泛地應用這3種溫拌技術[1,2],國內研究較多的是基于表面活性劑法的溫拌技術,但是,總的來說國內對于3種溫拌技術還處于研究階段,沒有廣泛應用。我國對于瀝青混合料的阻燃性能研究很少,目前有一些瀝青阻燃劑專利,因此研發用于隧道路面的溫拌阻燃改性瀝青混合料,對改善隧道瀝青路面材料路用性能、改善施工環境、保障施工人員身體健康、節能環保、提高隧道交通安全性能、消除交通事故隱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