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湖健康與水生態文明實踐
- 傅春 劉杰平等編著
- 1729字
- 2021-04-30 15:51:25
前言
2016年6月29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劉寧介紹2016年我國防汛抗洪和氣象形勢有關情況時說:“南方地區先后出現20多次強降雨過程,為近5年同期最多,全國降水量比多年同期多23%,列新中國成立以來第2位,最大點日雨量達493mm。全國有222條河流發生超警洪水,也是近5年同期最多,有26條河流發生超保洪水,6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主要江河共出現23次洪水過程,洪水總量較常年偏多34%。”
據了解,受庫區強降雨影響,2016年7月1日14時,長江上游三峽水庫出現入庫洪峰流量50000m3/s,三峽水庫水位148.34m,出庫流量31100m3/s,為長江2016年第1號洪水。據媒體報道,就江西而言,江西省4—7月共發生31輪次降雨過程,其中強降雨過程已達10輪次。7月9日7時鄱陽湖星子站水位21.30m,超警戒線2.3m;湖口站水位21.28m,超警戒線1.78m;長江九江站水位21.65m,超警戒線1.65m。6月30日20時至7月2日8時,安徽省大別山區、江淮中部降大暴雨、特大暴雨。安徽全省共有17條河流超警戒,5條河流超保證水位。據湖南省民政廳報告,截至7月5日16時,災害造成湖南省400萬人受災。[1]
南方各地的汛情當中,地處長江中游的武漢,無疑是最受關注的一個城市。2016年6月30日至7月6日,根據武漢市國家基本氣象站的記錄,本輪強降雨已累計降下560.5mm,為該市有氣象記錄以來周持續性降水量最大值。到7月6日12時,武漢市277座水庫中已有190座水庫超汛限發生溢洪。除此之外,武漢市有206處路段因漬水導致車輛無法通行,230條公交線路停運,部分地鐵站點采取臨時封閉措施。雖武漢市排水和調蓄設施已全力運行,但難以外排漬水,交通嚴重受阻……
強降雨造成了南方多地城市出現“看海”景象。“城市看海”不僅出現在武漢,南昌、九江、重慶等地也紛紛出現嚴重的城市內澇。近年來,“城市看海”并不是新鮮話題,每逢夏季,從南至北,中國許多城市都要輪番經歷這樣特別的“看海”模式。2010年,廣州發生“5·7”特大暴雨,一周降雨量沖破百年紀錄,廣州全城“水漫金山”,中心城區118處地段顯現內澇水浸,其中44處嚴重水浸。2012年7月,北京的一場全城內澇更是引發全國關注。當月21—22日,北京及其周邊地區曾遭遇61年來最強暴雨及洪澇災難,北京市內更是遭遇嚴重內澇。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張家團2015年6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介紹,“2012年、2013年、2014年這三年我們有一個統計,平均每年100多個城市受到外洪內澇的威脅,2012年有184座城市發生內澇,2013年234座城市內澇,2014年125座城市內澇,這里邊就包括了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
人類由水而生、依水而居、因水而興。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江河湖海、涓涓細流,無一不在靜靜地滋潤著大地的生命。如果人能夠正確地認識自然、利用自然,那么自然界一定是“善利萬物而不爭”;如果人類社會能夠善待自己的水環境,善待我們生息的這個地球,那么自然界的“善”一定會像水一樣,善待人類,造福人類社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重要的河流流域幾乎都是世界文明古國的起源地。河流既能孕育人類的文明,但受到破壞的河流也最終將報復在人類身上。
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對大自然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在生產力空前發展的同時,自然生態系統發生巨大變化,出現森林消失、濕地退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澇災害頻發、全球氣候變暖等嚴重生態危機。森林、湖泊、濕地是天然水庫,具有涵養水源、蓄洪防澇、凈化水質和空氣的功能。然而,我國面積大于10km2的湖泊已有200多個萎縮;全國因圍墾消失的天然湖泊有近1000個;全國每年1.6萬億m3的降水直接入海,無法利用。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有這樣的描述:“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富裕了,發達了,最后追求什么?文明指數還離不開生態,離不開天更藍,水更綠,綠水青山。”
我們越來越深切地體會到,物質豐盛并不是優質生活的全部,清新空氣、干凈的水、宜居的環境、美麗的家園是人民追求幸福美滿的生活目標。
作者
2016年7月
[1] 湖北、湖南、安徽、江蘇多地告急!此刻,我們在一起……[O/OL].烏蘭察布日報.[2016-07-07].
- 水利工程監理
- 水工雜文
- 峽谷地區碾壓混凝土筑壩技術與實踐(高山峽谷巖溶地區水電工程實踐技術叢書)
- 水利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規定:建設征地移民補償
- 水力機組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
- 高原盆地城市水源地脆弱性研究
- 峽江水利樞紐工程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 山洪災害調查評價技術與實踐
- 2014年全國水利發展統計公報=2014 Statistic Bulletin on China Water Activities
- 水源涵養型城市生態下墊面構建技術研究
- 水文化理論與實踐文集(第二輯)
- 水利工程測量
- 黃河寧蒙河段冰凌成因及預報方法研究
- 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與調度實踐(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系列叢書)
- 水利水電土石方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評定表實例及填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