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電功率預測技術與實例分析(風力發電工程技術叢書)
- 王桓 徐龍博主編 周冰 張治頻副主編
- 1478字
- 2021-04-09 22:15:26
1.2 我國風電產業快速發展中的問題
我國風電產業發展很快,較短時間內無論是總裝機容量還是年新增裝機容量都位列世界第一,相關機械制造水平也逐年提高。但是一個產業的發展需要內外因素配合,因此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發展中的問題。
1.2.1 電網消納能力不足
當前風電發展遇到的最大問題是電網對風電的消納能力不足,當然這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2012年,由“棄風”造成的損失高達20TWh,占全年風力發電量的20%;2013年有所好轉,損失達16.2TWh,全年占比12%。其中蒙東地區2013年“棄風”電量3400GWh,甘肅地區3100GWh,蒙西地區2990GWh,河北地區2800GWh,吉林地區1572GWh,黑龍江地區1151GWh,遼寧地區528GWh,新疆地區431GWh。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我國風資源集中、規模大,遠離負荷中心,蒙西、蒙東、甘肅、河北4個地區風電裝機總規模占全國的50%,用電量僅占全國的10%,難以就地消納。
(2)風電建設速度超出本地區電力消納能力的增長速度,風電并網規模超出電網外送能力。“十二五”以來,東北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5.6%,但并網風電年均增長25.3%,風電并網的增速遠遠高于當地電力需求的增長。據中電聯電力供需預測顯示:在送受電力參與平衡后,東北區域電力供應富余仍達到20GW,加之外送能力的不足,是造成電力富余的根本原因。
(3)我國風電集中的“三北”地區電源結構單一,抽水蓄能、燃氣電站等靈活調節電源比重不足2%,特別是冬季由于供熱機組比重大,調峰能力十分有限。在發展清潔能源的大背景下,我國未來風電發展仍將保持較高的速度,因此風電的電網消納仍將是一個嚴峻的問題。要緩解這個問題,需要加快配套電網建設,保障風電項目及時并網;同時優化調度,提高風電消納水平。
1.2.2 政策支持前景不確定
風電產業發展的第二個問題是政策支持的前景不確定。風電相對于火電等傳統能源而言仍只是新興產業,設備制造的規模和成本相對都缺乏優勢,因此當前風電成本仍然偏高,需要國家相應的政策扶持。政策扶持的力度對于風電發展是極其關鍵的,在過去兩年里,由于歐債危機的影響,一些歐洲國家取消或減少了對于風電的支持力度,造成了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的銳減,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2013年新增裝機容量同比下降了84%、65%和24%,而美國也因為PTC政策的反復,新增裝機容量降幅達到92%。我國近年來風電蓬勃發展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有力扶持,但隨著陸上風機設備價格的持續下降,降低風電補貼、實現風火同價的呼聲日高。然而在風電機組價格連年下降的現象背后,限電問題日益凸顯、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潔發展機制)收益大幅縮水等因素均嚴重影響了風電項目的盈利能力,同時產業鏈中上游設備和零部件制造企業過度犧牲盈利空間換取市場份額也造成了風電項目成本下降的表象,但這一情況并不具備可持續性。在以上問題尚未解決時貿然下調風電電價,勢必造成風電投資意愿減弱,并直接影響風電市場容量的穩步增長。
1.2.3 技術水平制約
第三個問題是技術水平的制約。風電的長遠、健康發展,關鍵在于設備的可靠性和技術的先進性。雖然在世界十強風電企業中,我國企業數量達到三四個,但那是從產量上衡量的。真正從品牌上來評判,還不算世界一流。過去幾年間爆發式增長把中國風電產業送上世界第一的位置,但在產業精細化和成熟度上則遠遠沒有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從最初的許可證生產、聯合設計,再到自主開發,我國風電制造業的發展是從最初的技術引進開始的。與歐美同行業相比,我國的風電產業尚處于粗放式經營階段,存在著核心技術缺失、管理水平不高、勞動生產率偏低、標準不健全、工藝流程和產品質量粗糙等一系列問題。風電企業必須在經營管理、價值觀念和技術創新方面實現突破和轉型,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鞏固自身的市場地位,適應國內、國際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