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高壓變電站換流站施工與運維檢修
- 《特高壓變電站換流站施工與運維檢修》編委會
- 3129字
- 2021-04-16 21:46:25
第十四節 變電站換流站盤、柜、端子箱內電纜二次接線施工工藝
一、施工工藝流程
各種盤、柜、端子箱內二次接線施工工藝流程如圖4-14-1所示。
二、施工準備
(1)技術準備:熟悉二次接線圖和原理圖,核對接線圖的準確性;熟悉二次接線有關規范;根據電纜清冊統計各類二次設備的電纜根數,根據電纜的根數、電纜型號、設備接線空間的大小等因素進行二次接線工藝的策劃。
(2)材料準備:相色帶、屏蔽線、扎帶、線帽管、電纜牌等二次接線的消耗性材料的準備。
(3)人員組織:技術人員,安全、質量負責人,二次接線人員。
(4)機具準備:線帽機、電纜牌打印機、計算機及二次接線用工具。

圖4-14-1 盤、柜、端子箱內電纜二次接線施工工藝流程圖
三、電纜就位
(1)根據二次工藝策劃的要求將電纜分層、逐根穿入二次設備。
(2)在考慮電纜的穿入順序、位置的時候,要盡可能使電纜在支架(層架)的引入部位、設備的引入口盡量避免交叉和麻花狀現象的發生,同時應避免電纜芯線左右交叉的現象發生(對于多列端子的設備)。
(3)直徑相近的電纜應盡可能布置在同一層。
(4)為了便于二次接線,保護柜,端子箱等二次設備在廠方的布局設計和組裝過程中,應盡可能留出足夠大的電纜布置空間。電纜布置的寬度適合芯線固定及與端子排的連接。
(5)電纜的綁扎要求牢固,在接線后不應使端子排受機械應力。在引入二次設備的過程中應進行相應的綁扎,在進入二次設備時應在最底部的支架上進行綁扎,然后根據電纜頭的制作高度決定是否進行再次綁扎。
(6)電纜的綁扎采用扎帶,綁扎的高度一致、方向一致。
四、電纜頭制作
(1)根據二次工藝策劃的要求進行電纜頭制作。
(2)單層布置的電纜頭的制作高度要求一致;多層布置的電纜頭高度可以一致,或者從里往外逐層降低,降低的高度要求統一。同時,盡可能使某一區域或每類設備的電纜頭的制作高度統一、制作樣式統一。
(3)電纜頭制作時纏繞的聚氯乙烯帶要求顏色統一,纏繞密實、牢固;熱縮管電纜頭應采用統一長度熱縮管加熱收縮而成,電纜的直徑應在所用熱縮管的熱縮范圍之內;電纜頭制作結束后要求頂部平整、密實。
(4)電纜的屏蔽層接地方式應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包括目前的反措,戶外短電纜端子箱側4mm2一端接地、其余電纜2.5mm2兩端接地),在剝除電纜外層護套時,屏蔽層應留有一定的長度(或屏蔽線),以便與屏蔽接地線進行連接;屏蔽接地線與屏蔽層的連接采用焊接或鉸接的方式(推薦鉸接方式,焊接方式要控制溫度,防止損傷內部芯線絕緣),但都應確保連接可靠。
(5)戶外電纜一般均為鎧裝電纜,鎧裝電纜的鋼帶應一點接地,接地點可選在端子箱或匯控柜專用接地銅排上。
(6)鋼帶應在電纜進入端子箱(匯控柜)后進行剝除并接地。鋼帶接地應采用單獨的接地線引出,其引出位置宜在電纜頭下部的某一統一高度,不宜和電纜的屏蔽層在同一位置引出。
(7)在鋼帶接地處,剝除一定長度的電纜外層護套(2~5cm),將屏蔽接地線與鋼帶用焊接或鉸接的方式連接,同時采用聚氯乙烯帶進行纏繞,確保連接可靠。用熱縮管進行烘縮鋼帶露出部位。
(8)電纜頭屏蔽線、鋼帶屏蔽線應在電纜的統一的方向引出。
五、電纜牌標識與固定
(1)在電纜頭制作和芯線整理過程中可能會破壞電纜就位時的原有固定,在電纜接線時應按照電纜的接線順序再次進行固定,然后掛設電纜牌。
(2)電纜牌采用專用的打印機進行打印,電纜牌打印排版合理,標識齊全、打印清晰。
(3)電纜牌的型號、打印的樣式、掛設的方式應根據實際情況和策劃的要求進行。
(4)電纜牌的固定可以采取前后交疊或并排,上下高低錯位等方式進行掛設,但要求高低一致、間距一致,保證電纜牌掛設整齊,牢固。
(5)電纜牌的綁扎可以采用扎帶、尼龍線、細PV銅芯線等材料。
六、芯線整理及布置
(1)在電纜頭制作結束后,接線前必須進行芯線的整理工作。
(2)將每根電纜的芯線單獨分開,將每根芯線拉直。
(3)網格式接線方式(適用于全部單股硬線的形式參見圖4-14-2):

圖4-14-2 網格式接線局部
1)從電纜頭上部開始,按照一定的間距將每根電纜的芯線單獨綁扎成一束。在接線位置的同一高度從芯線束中將芯線向端子排側折90°彎,分出線束引至接線位置。
2)電纜芯線的扎帶綁扎間距一致,且間距要求適中(15~20cm)。
3)固定的扎帶應視為電纜芯線的綁扎帶。
4)每根電纜的芯線宜單獨成束綁扎,以便于查找。電纜的芯線可以與電纜保持上下垂直進行固定,也可以以某根電纜為基準,其余電纜在電纜芯線根部進行兩次折彎后緊靠前一根電纜,以節省接線空間。
(4)整體綁扎接線方式(適用于以單股硬線為主,底部電纜進線寬闊形式:
1)在電纜頭上部將每根電纜進行一道垂直綁扎后,將同一走向的電纜芯線綁扎成一圓把(主線束)。
2)在芯線接線位置的同一高度將芯線引出,或將部分芯線整體引出(分線束),在引至接線位置后再分別將芯線單獨引出。
3)線束的綁扎間距不宜過大(50~100cm),但要求間距統一。在分線束引出位置和線束的拐彎處應有綁扎措施。
4)經綁扎后的線束及分線束應做到橫平豎直,走向合理,整齊美觀。
(5)線槽接線方式(適用于以多股軟線為主形式):
1)將芯線主要接入位置為線槽兩側端子的電纜合理排列在線槽正下方,寬度不宜過多超過線槽的寬度。
2)在電纜頭上部將每根電纜進行一道垂直綁扎后,垂直或略有傾斜折彎后引入線槽。
3)在芯線接線位置的同一高度將芯線引出線槽,接入端子。
4)接線位置不在線槽兩側的芯線,通過調整走向的線槽引至相應的接線位置。
七、芯線接線與標識
(1)芯線兩端標識必須核對正確。
(2)盤、柜內的電纜芯線,應垂直或水平有規律地配置、不得任意歪斜、交叉連接。
(3)電纜的芯線接入端子排應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則,當芯線引至接入端子的對應位置時,將芯線向端子排側折彎90°,以保證芯線的水平。
(4)對于在線槽外固定接線的芯線,在靠近端子排附近宜向外折成“S”彎,在端子排接入位置剪斷芯線、接入端子;對于在線槽內固定接線的芯線,一般可直接水平接入端子,不需折成“S”彎,在線槽和端子的間距較大、不在同一平面時宜折成“S”彎;“S”彎要求弧度自然、大小一致。
(5)用剝線鉗剝除芯線護套,長度和接入端子排所需要的長度一致,不宜過長,剝線鉗的規格要和芯線截面一致,不得損傷芯線。
(6)對于螺栓式端子,需將剝除護套的芯線彎圈,彎圈的方向為順時針,彎圈的大小和螺栓的大小相符,不宜過大,否則會導致螺栓的平墊不能壓住彎圈的芯線。
(7)對于插入式接線端子,可直接將剝除護套的芯線插入端子,并緊固螺栓。
(8)對于多股芯的芯線,應采用線鼻子進行壓接方可接入端子,采用的線鼻子應與芯線的規格、端子的接線方式及端子螺栓規格一致。不得剪除芯線的銅絲,接線孔不得比螺栓規格大。多股芯剝除外層護套時,其長度要和線鼻子相符,不宜將芯線露出。
(9)每個接線端子不得超過兩根接線,不同截面芯線不容許接在同一個接線端子上。
(10)彎圈或接入端子前需套上對應的線帽管,線帽管的規格應和芯線的規格一致。線帽管長度要一致、字體大小一致,線帽的內容包括回路編號和端子號,易于辨認。
八、備用芯線、屏蔽線處理方法
(1)電纜的備用芯應留有適當的余量,可以剪成統一長度,每根電纜單獨垂直布置,也可以將備用芯按照每一根同時彎圈布置,可以單層或多層布置。
(2)電纜的屏蔽線宜在電纜背面成束引出,編織在一起引至接地排,單束的電纜屏蔽線根數不宜過多,引至接地排時應排列自然美觀。
(3)屏蔽線接至接地排時,可以采用單根壓接或多根壓接的方式,但多根壓接時根數不宜過多,并對線鼻子的根部進行熱縮處理,以確保工藝。
(4)屏蔽線接至接地排的接線方式一致,弧度一致。
九、質量驗收
(1)施工圖紙、設計變更和設備接線圖。
(2)接線符合施工圖紙、設計變更和規范要求,螺栓緊固。
(3)整體接線工藝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