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高壓變電站換流站施工與運維檢修
- 《特高壓變電站換流站施工與運維檢修》編委會
- 1763字
- 2021-04-16 21:46:19
第四十一節 變電站換流站操作地坪與巡視小道施工工藝
一、施工工藝流程
面層采用道板磚、廣場磚的變電站換流站操作地坪與巡視小道施工工藝流程如圖3-41-1所示。
二、施工準備
(1)材料準備。砂、石應有試驗報告,水泥應有出廠合格證及復試報告。
(2)圖紙會檢。嚴格按照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建設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導則》(簡稱《導則》)的要求做好圖紙會檢工作。
(3)技術交底。應按照《導則》規定,每個分項工程必須分級進行施工技術交底。技術交底內容要充實,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全體參加施工的人員都要參加交底并簽名,形成書面交底記錄。

圖3-41-1 操作地坪與巡視小道施工工藝流程圖
三、定位放線
根據變電站換流站建筑方格網基準點或施工完畢的設備基礎,采用經緯儀或拉線、尺量定出操作地坪與巡視道路的基準線。
四、基礎土方開挖
清除表面耕植土,開挖土方,基底軟土部分挖除加深,加深部位、低洼部分及設備基礎回填土部位,采用灰土或黏土分層回填并分層夯實。回填土分層厚度不大于250mm。
五、鋪設各種過路管道
根據圖紙要求,開挖管道溝槽,管道上下層采用黃砂及其他材料保護,管道上面回填土并分層夯實。
六、基層施工
(1)灰土回填前,應挖除松土、原土打夯、抽取積水、濕土晾干,按設計要求采用一定比例的灰土,人工翻拌,達到均勻、顏色一致,并適當控制灰土含水率,以手握成團,兩手指捏即散,土料采用黏性土,土內有機質含量不得超過5%,土粒應過篩,顆粒不應大于15%。
(2)石灰采用Ⅲ級以上新鮮的石灰,使用前石灰消解并過篩,顆粒不得大于5mm。不得夾有未熟化的生石灰粒,不得含過多的水分。
(3)灰土回填應分段、分層回填,采用機械夯實,灰土完成后,不得受雨淋、不得受水浸泡,并做臨時性覆蓋。灰土分層施工完成后,每層應采用環刀法檢查灰土地基的干密度。
七、墊層施工
根據圖紙要求,在灰土地基表面彈設縱橫向巡視小道中心線,按照中心線位置,安裝混凝土墊層模板,根據實驗室配合比,現場調整、確定施工配合比,澆灌混凝土墊層。混凝土墊層應密實、平整,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混凝土墊層澆筑完畢,應進行澆水養護,混凝土強度未達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
八、道板磚面層施工
(1)拼圖與套割。根據圖紙要求,彈出各縱橫巡視小道中心線,根據板材大小,紋理圖案、巡視小道相互之間交接及小道與站內道路交接處尺寸。在電腦上進行模擬排塊設計,繪制排塊設計圖。進行排塊設計時,應充分利用道板磚留縫寬度,進行排塊設計圖的調整,確保縱橫向巡視小道通長整磚鋪貼,無法滿足整磚鋪貼時,巡視小道不應有小于1/2道板磚出現。
(2)按排塊設計圖將不同花紋不同拼花式的板材預先編號、鑲貼時,嚴格按編號順序旌工。
(3)設控制線。板材鋪貼前,根據巡視道路標高,測設水平標高控制樁,根據巡視小道中心線,量出道路兩側邊線并采用尼龍細線系在水平標高控制點部位。此線作為巡視道路水平標高及道路邊沿控制線,每10m左右設一控制點或設置在縱橫向巡視道路交接處。橫向留縫控制,可在基層表面彈設垂直于縱向中心線的控制線(橫向控制線之間間隔距離根據排塊設計圖確定),并采用皮數桿(在木方上按排塊設計要求畫出每一塊道板與留縫的位置),控制橫向留縫及道板磚的位置。縱向巡視小道控制線,應采用經緯儀進行通長觀測調整,確保巡視道路縱向道板直線精確度。
(4)掃漿、鋪貼。基層進行掃漿、刷水灰比為0.5的水泥素漿,隨刷隨鋪水泥砂漿,鋪貼時應從縱橫向道路交接處進行鋪貼。鋪貼道板磚,并采用橡皮錘輕擊道板磚表面,使道板磚與砂漿密實,并采用水平尺檢查道板磚表面水平度及縫格平整度。刮去道板磚側邊擠出砂漿,一排道板磚鋪貼完成后,采用工具刀輕微撥動道板磚調整道板磚縫格平直。
(5)勾縫、粉側邊。
1)巡視道路鋪貼完成后,表面灑水,水漬晾干后,采用1∶2水泥細砂漿,用縫寬10mm勾縫針,將水泥砂漿塞入縫格內,燙壓平整,砂漿勾縫低于道板磚面層2mm左右,勾縫時砂漿不可污染道板磚表面,殘留砂漿應清除干凈。道板磚采用水泥砂漿勾縫,做到格縫光滑、平整。
2)巡視道路側邊粉刷至道板磚底部,側邊粉刷應垂直、光滑、平整、無裂縫,且板面無污染。
(6)養護。道板磚粘貼12h內進行澆水養護,養護時間滿足規范要求。
九、質量驗收
按照Q/GDW183—2008第8.2條進行檢查,主要檢查項目如下。
(1)表面平整度允許偏差:5mm。
(2)相鄰塊高差:≤3mm。
(3)縱橫縫格順直度:≤10mm。
(4)標高偏差:±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