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圖窮匕見,李世民的反擊(求推薦票,感謝!!!)
- 秦始皇陵出世,我仙人身份被曝光
- 周洲舟粥
- 2025字
- 2021-07-12 23:11:14
雖然說這個局面是李世民樂于看到的,但是這博陵崔氏之人的臉孔著實可惡,讓他恨不得一腳踹過去。
還家道中落?最后的積蓄只有萬兩白銀?
這么大一個氏族,也虧他說得出口。
而眼看著博陵崔氏的人起了個好頭,其余幾家也紛紛應和道:
“陛下,隴西李氏,愿為陛下分憂,捐贈白銀萬兩以供大唐軍需!”
“陛下,范陽盧氏,愿為陛下分憂,捐贈白銀萬兩以供大唐軍需!”
“陛下,太原王氏,愿為陛下分憂,捐贈白銀萬兩以供大唐軍需!”
……
七個人,七個頂級世家,攏共只愿意捐贈七萬兩白銀。
仙師說得果然沒錯,朕還真是養了一群白眼狼……
李世民心中暗恨,怒火叢生。
雖然這也算是他要的結果,但當真看到這些世家如此倨傲,當真是非常的不爽。
連帶著,臉色也變得難看,額頭一根青筋不斷跳動。
“好,好得很吶!”
他強壓著怒火,低聲道:“都是朕大唐的棟梁啊!”
“陛下謬贊了。”李必一臉慚愧,“吾等知曉陛下心中不快,但非是吾等不愿,實則不能啊。”
“還望陛下恕罪!”
其余六人見狀,異口同聲道:“還望陛下恕罪!”
這群人表面上是在認錯,實際上是在逼迫李世民就范。
你看看,我們也知道自己捐這么少有錯,但是沒辦法,多了沒有啊!
你李世民要是真的不爽,就拿我們治罪吧。
只要李世民敢這么做,就是落人口實,五姓七望立馬就會做出反擊,對其口誅筆伐。
屆時,這位陛下苦心孤詣營造的人設,就將毀于一旦。
“諸位既然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朕也不好強求。”李世民深深吸了幾口氣,這才平復了自己的心緒。
“且退下吧,今日之事,諸位可都記住了。”
待七人剛剛退出御書房,還沒走遠,就聽得背后傳來一道清脆的響聲。
正是李世民,將手中的茶盞狠狠地砸到了地上,碎裂開來。
“陛下何故動怒?”長孫無忌輕笑道:“今日這局面,不正是陛下所期待的嗎?”
李世民搖了搖頭:“話雖這么說,但看到這些人如此不識好歹,朕還是憋得慌。”
“五姓七望,當真是好一個五姓七望!”
“既然如此,就休怪朕心狠手辣!”
……
出了宮,那七人又重新聚在了一處。
“哈哈哈!你們看到李世民的臉色沒有,當真是暢快!”
“用我們的錢去填補國庫?虧他說得出口!”
“要我說,還是崔兄這一招妙,看看他李世民還有什么話可說?難不成他還敢把我們這七家抄家不成?”
“諸位莫要大意,他丟了這么大一個面子,恐怕不會善罷甘休。”
“鄭兄所言極是,我看吶,我們還是盡快把這萬兩白銀給他送去,免得他找借口發作。”
“不錯,我還當真想看看,咱們這位陛下看到這些銀子,會不會氣得吐血三升?哈哈哈!”
當天下午,這幾人就湊齊了銀兩。
區區萬兩白銀,他們甚至不需要回各自的主家去拿,單單在長安的宅子里,就不知道存放了多少銀兩。
第二天,長孫無忌就帶人來領走了這七萬兩白銀。
“諸位這銀子,湊得可真是快啊。”看到一箱箱白花花的銀子,長孫無忌皮笑肉不笑地說道。
李必嘆息一聲:“軍機不可延誤,吾等事急從權,自作主張四處張羅才借來了這些白銀,還未告知于家主。不過想必家主也不會責怪吾等,事關大唐興衰,由不得慢慢來啊。”
“是啊是啊,事分輕重緩急,這點道理吾等還是知道的。”
“主家那邊還不知道此事,今年冬天恐怕都無法置辦過冬所需的物件了,唉……”
哼,賣起慘來還真是一套又一套的。
長孫無忌心中冷笑一聲,面上卻不動聲色。
“那我就代陛下,先行謝過諸位了!”
說罷,他便帶著這些銀子離開了。
“對了!”臨走之時,長孫無忌回過頭來,意味深長地說道:“這捐贈銀兩之事,諸位還是早些告知于各自家主為好,不然到時候出了問題,諸位可不一定擔待得起。”
“我們走!”
馬車骨碌碌地駛去了,留下七家之人面面相覷。
“崔兄,長孫無忌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他這是在威脅我等?”
“不知為何,我總感覺有些不安。”
這七人不知道長孫無忌打的什么主意,或者說,那位陛下打的是什么主意。
但是眼下看來,恐怕是來者不善了。
面對一個皇帝的威脅,說不擔心那是不可能的。
“事已至此,我們也沒有回頭路可走了。”李必只能安撫眾人道:“不過這件事,也的確該告知一下我們的家主。”
眾人紛紛點頭,心事重重地各自散去了。
同時,也安排了人,快馬加鞭地朝主家趕去,要將這個消息傳回去。
這樣一來,即便李世民有所動作,他們的家族也能盡快做出回應。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長安城內也有一隊隊人馬在行動,向著大唐境內各處郡縣趕去。
他們要運輸的貨物,不是別的,正是一摞摞報紙!
……
翌日,長安城內,新一期的報紙發行了。
街頭巷陌,多人圍觀的盛況再度出現,他們正圍著說書之人閱讀報紙上的文章。
也有人手捧著一份報紙,細細地看著。
無一例外的是,這些人的眉頭都漸漸皺起。
今天這期的報紙,首頁從上至下,用了大篇筆墨,只記敘了一件事,那就是五姓七望捐款一事。
“陛下欲起兵驅逐突厥,卻因國庫空虛無法支撐,遂召集五姓七望,希冀其能為國捐贈錢財。”
“七家之人,均是國之棟梁,得知大唐窘境,紛紛慷慨解囊。”
“言辭間更是向陛下表明,如今家道中落,囊中羞澀,但依然愿意以全數積蓄贈出,以供大唐軍隊所需。”
“是以陛下特命于今日報紙上詳細記載此事,以示褒獎。”
“此番,七家各捐白銀……”
“一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