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甲科Cicindelidae
虎甲科甲蟲體狹長,中等大小。身體多呈土灰、金綠、藍紫或赤銅色,常具斑斕的色斑并反射金屬光澤。頭碩大,前口式。上顎發達,左右交叉并向前突出。復眼突出。觸角絲狀,11節。鞘翅長,可將腹部蓋住,翅面上常具有金黃色斑紋。足細長,行動敏捷。
虎甲成蟲、幼蟲均為捕食性,以其他小昆蟲為食。除少數樹棲類,多數種類生活于地面,喜光。常徘徊于郊區道路或沙地,或停止、或做短距離的快速飛行。有“攔路虎”和“引路蟲”之稱?;⒓滓蚱潴w色艷麗,成為人們喜歡的觀賞甲蟲之一。
52 中國虎甲
Cicindela chinensis DeGeer
屬虎甲科Cicindelidae。成蟲體長:17~22mm;寬:7~9mm。頭及前胸綠色,前胸背板中部金紅或金綠色。復眼碩大,外突。觸角細長,絲狀,1~4節光亮。上唇黃色,周緣黑色,中央有1條黑色縱紋,前緣有5個鋸形齒。上顎強大。鞘翅底色深綠,翅的前緣有橫寬帶。翅面有3個黃斑,翅基部、端部和側緣呈翠綠色。足綠或藍綠色,有時腿節帶紅色。中國虎甲周身具有強烈的金屬光澤,非常漂亮。善飛行,肉食性,以其他小昆蟲為食。常在鄉間小路上的行人面前迎飛,有“攔路虎”和“引路蟲”之稱。成蟲6~9月出現。
分布:中國南北;朝鮮,日本。

53 金斑虎甲
Cicindela aurulenta Fabricius
屬虎甲科Cicindelidae。具金屬光澤。成蟲體長:17~20mm;寬:6mm。復眼大而突出。上唇前后端黑色,中部黃色,前緣有5枚齒;上顎長大,黑色,基半部外側乳白色,內側有3大齒。觸角細長,絲狀。頭、胸大部分銅紅色,少部分藍綠色。前胸長寬近于相等,兩側平行。鞘翅表面紫藍色,絲絨狀,無光。翅縫兩側褐綠色;翅面上有4個黃色斑紋,其中肩部的斑紋最小。身體腹面兩側密被白色長毛。金斑虎甲因兩翅各有4個金黃色斑而得名。常徘徊于郊區公路或空地,或停止或做短距離的快速飛行。肉食性,以其他小昆蟲為食。成蟲6~9月出現。
分布:中國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四川、貴州、廣東、廣西、云南、海南、西藏、臺灣;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斯里蘭卡。

54 云紋虎甲
Cicindela elisae Motschulsky
屬虎甲科Cicindelidae。成蟲體長:8.5~11mm;寬:4.5~5.5mm。頭、胸部暗綠色,具銅色光澤。復眼大而突出,兩復眼間凹陷,中間密布皺刻。唇基前緣呈淺弓形,上唇灰白色,前緣中部黑褐色,中央具1小齒。上顎強大,基部灰白色,其余黑褐色。觸角細長。前胸背板具銅綠光澤,長勝于寬,圓筒形,上具白色長毛,背板近前、后緣各有1條中間彎曲的橫溝,中央有1條縱溝相連,盤區滿布粗皺紋。鞘翅暗赤銅色,翅面具細密顆粒,翅上的“C”字形肩紋、中央的“S”形紋、兩側緣中部的帶狀紋以及翅端的“V”字紋均為白色。各足轉節赤褐色。體下兩側及足腿節密被白色長毛。云紋虎甲因鞘翅面花紋呈現古代裝飾紋樣的云紋而得名。肉食性,以其他小昆蟲為食。成蟲6~9月出現。
分布:中國北京、上海、黑龍江、新疆、甘肅、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湖北、江蘇、浙江、江西、廣東、云南、海南、臺灣;朝鮮,日本。

55 雙鋸球胸虎甲
Therates biserayus Tan, Mo et Liang
屬虎甲科Cicindelidae。成蟲體長:13~15mm;寬:3~5mm。身體呈紫藍色,光亮。上唇黑色,前端中部具有1大黃斑。頭大,光滑,頭頂后方收狹,略呈頸狀;額較平,前端陡直向下延伸;上唇長大,約為頭長的2/3,前緣共有8個齒。復眼碩大,十分突出。觸角細,其長度達前胸后緣,末端3節寬扁形。前胸光亮,前、后端收狹,中部膨大如球形。小盾片三角形。鞘翅中部各有1乳黃色條形斑,肩部及基部各有1黃斑。雙鋸球胸虎甲個體嬌小,行動敏捷。肉食性,以其他小昆蟲為食。成蟲6~10月出現。
中國特有種、珍稀種、保護種。
分布:中國貴州、廣西。

56 光端缺翅虎甲
Tricondyla macrodera Chaudoir
屬虎甲科Cicindelidae。成蟲體長:18~23mm;寬:2.6~3.8mm。體形修長,體黑色或黑紅色,光亮。觸角第3、4節的端部紅色。足的腿節除端部外深紅色,脛節、跗節黑色或深藍色。復眼碩大,突出。上唇前緣有6個齒,中間4個齒大,兩側齒小而尖銳。觸角細長,11節,絲狀。前胸柱形,兩側弧圓,基部與端部束狹,各有1條橫溝。鞘翅基部狹,中部之后寬而強烈隆起,向端部逐漸坡斜,末端收狹;盤區前半部具大而密的刻點和粗的橫皺紋,近端部光滑,刻點不顯;鞘翅退化愈合,后翅消失,因而成蟲不能飛翔。足細長,雄蟲前足跗節較寬,第3節的內側強烈擴展。成蟲6~9月出現,肉食性,以其他小昆蟲為食,多喜歡在樹干上活動。
分布:中國福建、湖南、云南、貴州、西藏;越南,柬埔寨,印度錫金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